快樂的心情總想傳給快樂的你,一起來分享小巷的武夷山游記吧。也歡迎訪問小巷的博客http://***/u/49424c1401000568#aList_1
武夷山,久聞其“奇秀甲東南”的美名,難得今年暑假一家人湊齊了都有時間,我們便毫不猶豫地舉家出行,向著這個久負盛名的去處開始了一周的行程。
7月17日 第一次親密接觸(上)在火車上晃晃悠悠地睡了一晚上,我們在早上8點抵達了地處福建境內的武夷山市。走出火車站,一種異於常州的氣息,讓我清醒地意識到,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雖然有火車,有的士,但在到達旅館的一路上,我所見到的還是一個在城市發展上較為延後的武夷山市。或許因為市內群山綿延,城市規劃反而並不明顯。但這樣的“落後”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好心情,也沒有消減我對武夷的向往。
感謝發明網絡的人,感謝世上有這樣的一些好心人,他們本著實在、實惠的服務態度,為各地的自助游游客提供了大量確實有效的信息以及旅游系列服務。也正因為他們的真誠服務,才使得我們在武夷山的日子格外順心。在入住“楓楓青年旅舍”後,我對武夷山的純樸本色有了真實的觸摸——所謂山水養人,山純人也純。“楓楓”正是我打心裡感謝的武夷人。在這個類似“家庭式管理”的小旅舍裡,住著許多和我們一樣不願跟團,喜歡自在,樂得蹭導游“大喇叭”的自助游們。我就有幸認識了這樣一群人:兩個南大管理系的研究生、四五個中山大學的老師、來自河南洛陽的一家三口、兩個泉州的小學老師、一個獨身旅游的上海姑娘。短暫的相遇讓我們結下了很單純的情誼,因為彼此都是散客,又是住在同一個旅舍,所以大家遇見時都很客氣,毫不吝嗇地交流旅行的感受,提供不同的信息。那一瞬間,我覺得我們和楓楓旅舍裡熱心的楓楓的家人們都仿佛是一家人,這樣的感覺——“賓至如歸”的感覺真的很讓人懷念。
有了安心的“家”,玩起來也“盡興”。放下包裹行李,我們便輕裝上陣,這奔武夷游的第一站——虎嘯岩、一線天。
貌似的小巴的“公交”一路飛馳,干脆利落地把我們載到目的地。步入山門,我猛抬頭,才知自己已處山中。武夷山並不是我們往日所見的是一座山,而是連綿不絕的山脈。其中“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以及“六六七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巧妙結合,構成了武夷靈秀迤邐、獨樹一幟的山水風光。
和武夷山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從“好漢坡”開始的,導游的大喇叭裡不斷地傳出“熱身運動”之類的話。不愧是“好漢坡”,坡度很都很陡很高,幾乎在崖上垂直地走。這樣的爬坡,免不了是頂著前人的屁股,銜著別人的腳後跟向上登。盡管這樣,山路還帶著曲折,不小會兒,我就覺得有些累了。即使太陽並不烈,我也依然是大汗淋漓,果真相當“熱身”。我心裡想到這樣的有氧運動有助於減肥,即便是胳膊腿的有點酸痛也是值得的,於是便眉飛色舞起來,揮揮汗接著往上爬。好在“好漢坡”的坡不是很長,要不然我也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成“好漢”了。成功翻越“好漢坡”,給我很大影響:從學校裡幾乎告別運動的“懶人”搖身一變為“好漢”,看來今天晚上一定會有肌肉反應了,媽呀~~~~
耳邊導游的喇叭一遍一遍地叮囑:登山不觀景、觀景不登山。出於安全的考慮,我幾乎是一口氣登上去的,也因此丟失了不少采景的機會。好在“無限風光在險峰”,在好漢坡上,我不僅將群山綿延的美景一覽無余,還遙望了對面的“雙乳峰”。有意思的是,從坡上向下望去,崖上還挺立著幾株競艷的百合。在岩石縫裡堅韌的生長出來,它們的怒放讓我愛憐、驚嘆。
“好漢坡”之後的山路似乎好走多了,我們沿途欣賞了幾處風光之後,幾經挨著崖邊人工搭建的懸梯,來到虎嘯崖。因為此崖倒插斜生,與地面成銳角,形似虎口,因而得名“虎嘯崖”。崖上很長的一段都有水珠不停地滴下來,好似珍珠雨,為我們的行程增添了不少生趣。在“虎口”裡,我們看見有許多枝條密密地斜靠在“咽喉”處,心中不解,後來終於蹭到一個“大喇叭”,解釋為“找靠山”。哦~,這個解釋還是很有意思的,非常形像。我原本也想去靠一枝,可轉念一想,我連“虎口”都這麼來去自如,瀟灑無余,還用得著找靠山嗎?更何況,古人早就說過,靠山山會倒,所以,我打消了那個念頭,萬事還是靠自己的好。
從虎嘯崖出來,我們便向著下一個景點:一線天走去。不知不覺,走了好十幾裡路。(沒想到一走就是十幾裡,如果早知道景點之間要隔N裡路,那定是打死我都不會走的。當我走完那段艱難的路程,我暗暗叫苦,大呼上當!可惜那山路上也沒有打車的:( )
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一線天相當絕!不枉我步行的辛勞。此處的岩貌與虎嘯崖的很不同,岩上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眼,渾然天成地成為蝙蝠的理想住處。蝙蝠在岩間滑行,如果不仔細分辨,我還以為是飛鳥呢。右面一大塊的石岩就是一線天。左半塊被專門用於攀岩,而我們所游玩的正是右半塊岩石。岩石正中有個巨大的“眼”,稱為“風洞”。站在洞口,果真涼風陣陣,爽極。這個招風的“穴”令我不由想起一個成語“空穴來風”,呵呵,如果撇開成語真正的寓意而言,用它的文字含義來形容“風洞”真是太確切不過了。
從風洞往裡走,一片漆黑。洞口有租手電的,3元一把。不過我們裝備齊全,就免了這筆開銷。掏出自備的手電,沿著洞裡的小徑往前走。耳聽水聲叮咚,在黑暗中前行。這時迎來一位身材較寬的中年婦女,悻悻地往洞口走,我也沒在意,只是問了下路就接著往前走了。後來我才體會到為什麼那位阿姨要退出來。所謂“一線天”也就是兩塊巨崖間留下的那一溜縫兒,人便是從縫中擠出去的。但與天平山的“一線天”相比,這個“一線天”可窄多了,就好像一把身材尺,“體胖”的人可是過不去的,除非隨身攜帶了潤滑油!
好在放假之前我瘦身有效,順利穿縫,即使如此,在最窄的時候,還覺得自己會擦到兩旁的岩壁,甚至擔心人過包不過呢。快出洞口的那一刻讓我深深震撼:在黑暗的夾縫裡長時間穿行時,突然一線光芒劃破黑暗帶來的欣悅!為了這道光,在前行最困難的“頸”處,就好像“蜀山一條道”,我們沒有回頭,沒有停歇,沒有放棄。從一線天出來後,我反復回味那段在夾縫裡穿行的過程,領悟了這樣的道理:只要堅持往前走,就沒有過不了的坎:)
此外,我們還去了一個別趣橫生的洞——螺絲洞。這個洞恰與風洞相對,裡面全是山泉,更刺激,更驚險。
就這樣,一路艱辛,也一路生趣。我們從虎嘯崖游到一線天,雖然辛苦了雙腿雙腳,但是別具風格的景點讓我們玩得很開心。我也有機會用相機記住了許多秀麗畫面。接下來,我們要趕去下一站——九曲漂流。九曲溪漂流是武夷山的王牌景點,至於風景如何,我們玩得如何,就關注下一篇游記吧!
武夷游(續)
“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
武夷山自然風光獨樹一幟,’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與’六六七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絕妙結合形成了巧奪天工的天然山水園林。
武夷山,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被中外生物學家譽為’世界生物模式標本產地’、’世界生物之窗’、’昆蟲世界’、’鳥類的天堂’、’蛇的王國’、’綠色翡翠’。
武夷山,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存。四千多年前的’閩越族’文化,三千多年前的’架壑船棺、虹橋板’及閩越王城和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朱程理學……”
7月17日 第一次親密接觸(下)
大凡到過武夷山的人,都會慕名去漂流。這就好比過去說的不到長城就等於沒到北京一樣。武夷山的漂流還分好幾種,有四處漂最為著名。我經歷了其中的九曲漂,也目睹了自然保護區的“華東第一漂”。(嘿嘿,還有兩個我不是很清楚。但是就在我們住的旅舍不遠處就有一個大型的皮劃艇漂流點,據說每年那裡的“潑水節”相當刺激好玩~)
當然了,在這些漂中,好些個都是非常驚險刺激的。其中適宜人群最廣、安全系數最高的當然得數九曲溪的竹排漂了。因而去武夷山的人必定會玩一趟武夷的黃金景點——九曲漂流,堪稱“老少鹹宜”。雖然售價是一人100RMB,但當地人和那些老游們都異常誠懇地告訴我們,這錢值得花,不會白漂的!如此盛名在外,於是,我們決定把“九曲漂流”排在首發,第一天下午三點多就奔赴三號碼頭,開始我們的竹排游。
四點,我們順利坐上了66號竹排,“船長”是個貌似“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武夷的竹排是由兩艘單排綁到一起的,因此游客們乘坐的竹排其實是一個雙排,上面共安放了五張竹椅。排上前後各有一名排工。我剛才說的“船長”是站在我面前的那個,後面的那個排工要年輕許多。但是也許是離得有些遠,坐上去之後回頭也不方便,所以我沒有太多留意那個小伙子,倒是眼前的這個“船長”,我觀察得仔細。沒想到後來他一開口,就把我們逗樂了,一連串“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幽默,竟為我們的游程增趣不少。
(PS:這裡解釋一下“船長”這個叫法,其實是我自創的,起初不知道該如何稱呼他們,就一會兒“船長”,一會兒“艄公”的亂叫,後來才知道干他們這行有統一的稱呼,叫“排工”。我心裡覺得叫排工不如稱船長來得氣派啊~武夷山的竹排似乎管理得很好,都有上牌照。我後來小小地八卦了一下,了解到排工的月薪也不是很低的,基本工資也有一千多呢~~以後大家要是找不到工作,可以考慮一下,嘻嘻!)
漂流就從三號碼頭開始了,一路丹山碧水,景色宜人。最初“船長”沒給我們說什麼,我們眼巴巴看著其他的排上,年輕的排工們和游客有說有笑,義務拍照,甚至有兩艘排間已經玩起潑水的游戲,心裡不免失落。於是我們忍不住和“船長”搭話,沒想到他聽說我們沒有導游,便打開了話匣。
既然是漂流,自然是順水行舟。所以我們的游程從九曲溪的第九曲開始,直至下游的一曲結束。溪水很清,也很涼,不少地方還十分湍急。因此大家只能強忍著想親近它們的欲望,我也就是偷偷的用腳末丫子去沾點清清亮亮的溪水,來滿足自己的小快樂!(我發現即使是當地人也不輕易把腳浸泡在水中,那樣會得關節炎,風濕痛的哦~)
九曲溪因環山包含了九道彎曲而得名,因此小小竹排徜徉其中,曲曲折折,觀望兩岸奇峰異岩,鬼斧神工,那感覺真的很享受!! 我除了忙著欣賞秀麗的山水風光,聽著“船長”頻頻搞笑的介紹,還用盡渾身解數、馬不停蹄的拍這拍那,可忙活了。不過,記錄美麗的東西是我最大的樂趣之一,再辛苦都沒有關系的,呵呵~(這次旅行我拍了近600張照片喲,厲害吧!!)
在“船長”的熱情、幽默的介紹下,我們認識了武夷山許多著名的“奇峰異石”,比如“泰塔尼克號”、“烏龜”、“世貿大廈”、“酒瓶和醋壇”、“雙乳峰”、“戴綠帽的大像”,“大王鋒”、“玉女峰”、“玉璽石”等等,經“船長”指點,我們在竹排上望去,果真名副其實,栩栩如生。當然了,不可不提的是“船長”對這些“峰”“石”得名的詮釋,幾乎每塊石頭都有它的故事。著名的“世貿大廈”和“卡桑德拉大橋”都被編排了去,“世貿大廈”上果真是“千瘡百孔”,尤似“9.11”後的滿目瘡痍。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最後見到的“玉女峰”,它作為九曲溪的標志,常常出現在武夷山風景的宣傳廣告中。可在一開始,我們怎麼也想不通“玉女峰”那看似三根柱子聯體的相貌可以被稱之為“玉女”,之後“船長”的一番解釋,才領我們恍然大悟。原來,“玉女峰”不是指一名女子,而是指姐妹三個。因為身形苗條,樣貌清秀被稱為“玉女”。從左到右依次是大姐二姐和小妹,那小妹明顯低於姐倆,是因為她大著肚子呢,站不直。原來,小妹愛上了大王,懷有身孕。因而在“玉女峰”的不遠處,隔岸還有座“大王峰”。大王始終守護玉女,但因為兩峰之間還有座“第三者峰”,所以大王只能從“鏡台”裡凝視玉女的倩影……(佩服吧!真得很能編~~~)
像這樣的故事還很多,我們除了有幸一飽耳福,自然也十足的飽了眼福:我們仰望了高懸於“世貿大廈”上的三副千年“船棺”,相傳始於商朝,而今人保留著亙還千古的靈魂的吶喊……這就是古老的天葬,其在考古學上的意義不遜於長江三峽的懸棺。關於“船棺”為何能千年牢牢地懸於高崖,“船長”沒有給我們答案,我私底下做了一個最無釐頭的假設:千年前,崖還沒有升到今時的高度,古人可以依賴攀爬工具爬上崖,找個合適的地方播種,長出一種生長速度快,極為堅韌結實的藤本植物,然後利用升降原理把船棺吊上高崖,與藤相繞,然後藤就把船棺緊緊地牢固在崖上了。很復雜對吧!古人應該不會用這麼繁瑣、誇張而且不保險的方法的吧……
就在我們沉浸在對不同故事的種種美好猜測、遐想中時,我們要走出這幅山水畫了。竹排已在夕陽的一片絢爛下告別“玉女峰”、“大王峰”,駛出了一曲,到達了碼頭。我戀戀不舍,因為我第一次那麼近地感受湍急的水流和暗流湧動的漩渦,第一次在一個純天然的環境下很爽很帥地經歷了一次“激流勇進”(不像恐龍園那種人為塑造的氛圍;我的褲子都打濕了!)在動靜之間、在歡笑之間、在山水之間、在歷史的千年,我覺得自己被釋放……
(套用納愛斯的廣告:回味無窮盡,小巷好喜歡^-^)
呵呵,讀到這裡,你心動了嗎?武夷風光好,游者細細品。請繼續關注小巷的《武夷游》系列。
7月18日 萬水千山總關情
今天我們起得很早。昨天登山的疲憊顯然沒有因為一夜的休息而消退。我走路的時候覺得小腿很酸,就知道這樣的酸痛會一直殘留在身體裡了。昨晚後半夜一直都沒有睡好,一則是剛到一個新環境,有些不習慣;二則腿疼難忍,膝蓋隱隱作痛。好在,今天我們不用太辛勞雙腿,車行時我還能抓緊時間打個盹。
今天的行程將帶領我們短暫告別武夷山風景區,前往一個距離景區很遠的黃岡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山中穿行,只是剛揮手告別了前一座,又迎來後一座。群山連綿,根本分不清是在離開還是在迎接,當然這樣和諧親切的連綿也很催眠,不久我便在車上睡著了。
不覺之間聽得身旁有人驚嘆說,看,多壯觀!我揉揉眼,才發現此時我們的小車已經進入了保護區。同樣是國家森林保護區,可這裡比上方山要in多了。無論規模、氣勢、覆蓋率、物種多樣性都似乎不是一個級別的。(實事求是嘛~,要不我怎麼會想強烈建議,系裡今後可以組織我們的後輩們到這裡來野外實習。)
車行山中,依崖傍水,顯得我們存在得渺小。再深入,我就似乎回想不出一點點城市的記憶了,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我真有種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這片天地,一頭扎進自然的懷抱裡的欲望。
第一站,我們抵達青龍大瀑布。因為山實在高,再加上時程安排,我們便先坐車到了山頂,再由山頂徒步下山。款步而下,一路風光無限,山石林蔭間流淌著山泉湧動的聲音。不久水聲越來越響,甚至迎風送來絲絲涼意。瀑布到了!
我自然不是第一次見到瀑布,廬山、九寨溝都有非常漂亮、雄偉的瀑布,所以,我面對著青龍瀑時,心中並沒有初識的驚喜。但它的飛流直下,它的氣勢恢宏絲毫不遜色於從前所見,似曾相識,亦讓人很陶醉。不難發現,這裡的山石和泉水有一種天然而成的默契。你可以在任意一塊石上去享受水的清冽和單純;也可以從每一滴水裡拜讀出山石的雄偉和俊秀。所謂“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向來喜歡水的我此時竟有些彷徨,因為這裡的山水都太惹人愛了。也正是如此,智者和仁者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然賦予的精神的支點。
大瀑布下,我還品嘗了一種當地的小點,用棕葉包裹,裡面卻是類似於涼糕的東西,夾著一點淡淡的赤豆餡,香極了。一塊錢一個,也不貴,對於我這種最好一路游耍一路小吃的人,簡直是享受的最高境界。當然,我還饞了些當地純天然的野果制品,酸酸甜甜,可好吃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山水養物啊!
從瀑布下來,還有若干較小的瀑布。我們雖然走在山間,卻也是隨著山泉一路奔流的路線一起走的。山在,人在,水就在。這奔騰湍急的泉,一路歡唱,似跳躍的精靈,也似一條小銀龍,從山頂躍向山谷。曲徑通幽的山路,時不時顯現出鳥獸蟲魚的靈動。臨道還有一座巨大的“壽”石巍然佇立。相傳,這個“壽”正是從神六帶上太空的“壽”石上拓下來的,很是傳神。
徜徉山水間,我自顧采景,竟不覺得累。似乎貌似相同的山和水卻總能給人不同感悟和不同的美感。我更流連於泉邊的沙灘,甚至忘卻陽光的照射,在大岩石上休憩,在淺灘裡離玩水嬉戲,不亦樂乎!
就這樣,不覺便到了山下。我仍回味方才的美景和美食,小車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名叫桃源的景點,下車一看,好像也沒有其他,就有一座很長的索橋。下面是百丈深淵,向下看或許還得要些勇氣。可以看到,在山澗裡,有湍急的河水流過,我心想,在這裡要是可以蹦極那該多棒呀!不過聽人說,桃源的空氣裡含氧高,是個天然的氧吧。所以,我抓緊時間多呼了幾口氣,希望能夠換氣換腦,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離開桃源,我們來到保護區中的自然博物館。剛下車,我們馬上就被一群猴子“圍獵”,同行的幾個女生嚇得花容失色,大聲尖叫。我心想好歹咱可是學生物的,怎麼說也是“見過世面的”,峨嵋山上也不缺猴子呀,於是,我很沉著地下了車。還從包裡取了點小食,打算喂猴娃。不料,此時不知從哪裡竄出一只體形龐大,樣貌凶狠的母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我撲來。之後,我倆便繞著我媽轉起圈來,真沒想到我被一只猴子追著跑,結果周旋不過,一包吃的竟都被那惡猴全搶了去了~
乘它狼吞虎咽之際,我當機立斷擺好pose,抓拍了幾張難得的照片。可終究心有不甘,惦念著我那一包吃的,所以,我做了一件史上最最愚蠢的事情——試圖從猴子手下搶點東西回來。可我的手才伸到一半,那母猴就甩掌給了我一下。幸好出手不重,算得上是撓,否則我就得去打防疫針了。和我同樣遭遇的還有好幾個女孩子,據說,我們都是遇上了這群猴裡幾只“流氓猴”,它們專挑女孩子和小孩子惹事生非,真是惡猴!而今,我每每對著惡猴的照片,就開始咬牙切齒,真想好好教訓它! (所以,大家以後千萬不要隨便去招惹猴子,它們“人高馬大”,有時還真惹不起。我們似乎真的不如它們敏捷,也不比它們低級。所以,今後大家要是遇到野生的猴子,還是不要喂的好,要不就少拿一點,喂完之後,攤開雙手示意猴子,你已經沒有東西喂它了。還有,不要穿紅色的衣服或攜帶紅色的包,以免遭惡猴的騷擾和攻擊!)
懷著被猴子欺負的慘痛,我離開了承列了豐富物種資源的自然博物館。一行人向著著名的黃岡山頂開去。車在盤山公路上旋繞而上,大家一邊欣賞隨著海拔不斷升高而顯現的奇妙景像,一邊大贊司機的高超技術。這盤山的技術應該不比“頭文字D”裡的“漂移”輕松吧!車到半山腰,司機讓我們下車。就在這裡,我們邂逅了神奇壯觀的“大裂谷”。它就像是雕塑,靜靜地矗立,與空中的行雲,谷中奔騰的江水,構成了一幅生動真實的畫面。我站在路邊,腳下是無底的山崖,遠望行雲流水,大裂谷的雄壯似乎我的胸襟一起打開了。風迎面吹來,也吹進了我的身體。我想,飛吧!飛起來,伴著風,伴著雲,還有飛鳥,去翱翔,去領略大好河川的奇幻!
或許所有人在此刻此景前都會臣服!那是一種人向自然的臣服!我們會衷心的說,自然,我們是你的兒女,無論種族,長幼。回歸自然,就好像是回到家。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這裡留影,仿佛那個框裡框住的不僅是一道景,一個難忘的瞬間,更是一次靈魂與自然觸摸的深刻記憶。那一刻會定格,也會成為永遠不老的永恆……
在望遠鏡中,我還瞥見了就坐落於谷中的“江西農大”。這才又一次意識到自己正站在江西和福建的交界處呢。雖然學校裡得很遠,卻似乎並不陌生。或許是蓮蓮和水仙他們都來自於這個學校吧。望遠鏡裡的“江西農大”看上去規劃得很整齊,坐落在這樣一個“地靈”的地方,應該不缺“人傑”吧!雖然看似偏僻了些,但我想其中的學子與裂谷相毗鄰,應當也是幸福的!妙得很,沒想到我在途中竟然還遇到了同行,一群我非常肯定的“生物系”的學生,也正像當初我們那樣,全副武裝地在山上捕昆蟲,認植物。隊伍的最前,也有一位導師被一群學生圍著,對著一片樹葉指指點點,那眼神似乎對著塊寶貝。那一刻,我覺得萬分親切,仿佛遇見了親人。還想衝下車去和他們聊一聊,哈哈,雖然沒能那樣做,但我還是很高興地向這些同行大聲地打了個招呼:“江西農大!生物系!”呵呵,我分明看到,有不少學生抬起頭向車上看來,眼裡,臉上,流露出一種喜悅~(激動啊!!也突然懷念起我自己野外實習的那些日子!懷念那些耙子、剪子;瓶瓶罐罐;曬得像塊碳,土得像農民,卻依舊苦中有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回了……)
真不知道,自己在車上想了多少事,發了多少感嘆。車漸行向雲深處,氣候也冷下來,我知道,我們快到山頂了。峰回路轉,我透過車窗,眺望層層山頭,此刻仿佛濃墨重彩
,隨意潑墨而成的一幅幅山水畫。綠色的山頭由於雲層的遮罩,都幻化成墨色,深深淺淺,時近時遠,其間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車臨山頂,我見到了保護區特有高山地貌:高山草甸和植被的垂直分布。或許只有親眼見到才會相信:千米高山頂上綠草如茵,矮樹零星,從草地上隨風升起團團霧氣,很是神奇。
再行不遠,便是黃岡山頂了。一下車,大家都忙不及地添衣服。因為溫差太大,山下的天氣晴好,而山頂卻是雲霧彌漫,相比之下,恐怕得有10度左右的溫差。我們到得不巧,恰巧頂上雲霧籠罩,若離得遠些,連人都看不清。但若是在晴天,卻可以在這最高峰上,放眼觀望四面群山,眼界開闊,巍為壯觀。只可惜,我們因為突然而來的一片雲,沒能在這東南最高峰上,將環宇萬物盡收眼底,只能在雲霧中感受“無限風光在險峰”,感受“高處不勝寒”,感受這一刻的“天上人間”……盡管雲霧遮去了群山,卻沒有遮住我們的眼睛,也沒有減少我們的眼福。小小的山頂不僅是氣像萬千,還保留著一個奇特的生態系統。在山頂廢棄的駐軍營房裡,生活了成千上萬的燕子。它們在空蕩蕩的營房的檐下,牆角築巢,生活繁衍。我們無不為著山頂群燕歡鳴翱翔的奇景所震撼!一瞬間,我感嘆,原來所謂天堂,對不同的生物群體而言,及時空間時間會有不同,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它能自得其樂!就像這群燕子,它們在看似凄涼寒冷的山頂,卻是自由自在的快樂生活。這難道不是天堂嗎?
很高興,我來到了這裡。這裡不是我的天堂,但我卻感受到了自然對生命的賜予和生命對自然的感恩。我領略了哪怕是微小生命所流露出的幸福感。原來,快樂和幸福竟是這麼簡單,只是,世人常常把它想得太復雜,常常埋怨雲霧遮眼。即使雲霧從不曾遮住我們的眼睛,更不曾遮住過我們的心靈。
也記不清楚,我是怎麼從山頂下來的,只是登上最高峰,風吹亂我的頭發,我卻依舊很開心地向鏡頭揮手,也向自然揮手的那一刻被永遠地留了下來!我有些不舍那群自由的燕子,卻又明白不該過多的打擾它們。車向下行,耳朵因氣壓的變化而隱隱作痛,但卻沒有打斷我的思緒。我的目光追隨著群山,流雲,還有萬股奔騰不息的泉水。我親眼目睹,萬泉彙成了河,百河彙成了江,而江又將彙向大海……人們常常贊美海洋海納百川的寬廣氣度,但不要忘了,這些從一眼活泉成長成萬年汪洋的艱難歷程,也不要忘了,這些泉水永不停息的執著和堅韌!
我欣賞這種執著和堅韌。
發表文章
九溪漂
2006-08-10 17:48:31
大 中 小
武夷行(下)
2006-08-14 08:29:20
大 中 小
7月19日 雲深不知處
第三天了,這也是我們武夷行的最後一日。為了坐上下午三點去廈門的火車,我們又趕了個大早。武夷的早晨也是格外的清新和明媚,趁著熱情的太陽還在雲中惺忪,我們先行來到武夷山的又一招牌景點——天游峰。
天游,其實和九曲溪是密不可分的。在溪漂時我們就曾仰望過天游的夢魅倩影,而今,我們又將親登天游,向下俯瞰如綢緞般迷人的九曲溪。天游臨溪而生,九曲流經天游,山水相望,互成一景。而我們的心情,也和這幾日的天氣一樣,晴好一片。清晨登山,本來還擔心山門未開,不料進去後才發現山中已有不少游人了。沉浸在早晨空氣的清新中,人們都顯得精神抖擻。一路登山,也是一路歡聲笑語,不知道,是我們被感染了,還是我們在渲染這種氣氛。總之,清晨中的天游之旅是一段愉快之旅。
從山腳下的朱熹書院,途經虎口洞、隱屏峰、玉屏峰等,我們來到位於山腰的茶洞。從此可以向下鳥瞰四分之三的九曲溪環繞山石曲折流動的勝景,還可以看到沿著險峻的山道的密密麻麻的游人,在懸崖峭壁的邊緣,一個挨著一個向上攀爬。高度和遠度,把視線拉得那麼遠,也把人變得渺小。盡管如此,那密密的一道由游人組成的細線,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即使渺小,卻顯示出了人要征服這群山,或者說是要更好地融入這自然的強大意念。回想自己這一路登來所留下的足跡和汗水,我心裡也有一種自豪。天游峰比之虎嘯崖的“好漢坡”,則更為艱難。長時間的高難度強力度的攀爬,大家都早已揮汗如雨。所以,人們都是走走停停,休憩之余欣賞一下沿途的風景。
不由得又想起那句話:“無限風光在險峰”。登山就像品茶,上山時的艱苦猶如入茶口時的苦澀,但是當大自然氣像萬千的美景呈現於眼前時,心裡的那種感覺又何嘗不是苦盡甘來,欣喜萬分?這就如茶入口後咂咂嘴巴就能品出回甘來。而這簡簡單單的“苦盡甘來”的道理,似乎也涵蓋了這世間的很多事情。我感慨,原來最真最簡單也是最管用的道理,都是大自然教會我們的。
此刻,我的眼前,是屏峰層層展開,氣勢宏偉。山頂有瀑布掛下,簡潔卻震撼。那個熟悉的九曲溪,就在我們的視線之下。在這個視野裡,九曲宛如一條翠綠的綢緞,環山而生。“綢緞”上還有漂流的竹筏隊伍點綴。那般翡翠色的綠,讓我想到了飄逸、想到了靈動、也想到了華麗和奪目。這種對視覺的衝擊,讓我再次體會到,什麼叫“美不勝收”。
山道蜿蜒,小憩之後,我們又繼續向上走,峰頂離我們越來越近。我們也越來越靠近著名的“雲窩”。雲窩之處便是雲的家,我們將真正領略“雲深不知處”的意境。可以想像,峰頂的廟宇端坐於雲深處,那會是何等景像?也難怪古人會想像出天宮玉庭,想像出天人仙子了。
也正是這天游行,讓我著實佩服古人琢字的精妙。好一個“天游”,這一路宛如登上天梯,上九重霄走上一番,不是“天游”是什麼?
……
“天游”下來,大家都對此行贊不絕口。相比之下,隨後去的大紅袍-水簾洞一線要遜色些。大紅袍是武夷山的特產,也是一種名茶。我們見到了正宗大紅袍,就那麼三兩株,傲然生長於崖壁上。據說這幾株大紅袍每年產量才八兩,因其名貴,所以在國際茶展上每兩茶葉都能賣到十幾萬!真是物以稀為貴啊!
從大紅袍的茶園,我們又徒步走了近四公裡的路程到了水簾洞。著名的水簾洞已是今非昔比。可想昔日的水簾應當是相當壯觀的,從崖頂垂下一片晶瑩剔透的水簾,從水簾後的三聖殿裡向外觀光,也應嘆為觀止。只可惜,現如今的水量太小,就那麼一縷所謂的“龍涎”,實在小得可憐,有辱其名。這也許是武夷之行的一個遺憾吧。好在,我們在過來的路上還觀賞到了著名的“鷹嘴崖”,整個崖形有如鷹嘴一般,貌合神似,讓人稱奇。
……
時間過得真快,出了水簾洞景區,我們的武夷之行就接近尾聲了。現在我可以說,我是從心底裡喜歡這樣的旅行,因為正如此刻寫著游記的我,旅途的艱辛勞累早已記不得了,而久久縈繞在心頭的卻是,旅行的快樂輕松和讓人回味無窮的美麗風景。當然,告別這裡的山山水水,告別親愛的楓楓旅舍時,我們有些不舍。畢竟,這三天讓我們結下的緣分,是那麼真實,那麼讓人難忘。
回首三天的武夷之旅,我只覺得自己還常常幻想著再置身於那片蔥翠的群山和那片親善、純真的泉水中。或許,是我真的不願離開;或許,是我將來還會回來。只希望我的歡聲笑語不曾擾亂你的風情,同樣,我會把你留給我的愉快記憶永久珍藏。
道聲珍重——別了,武夷山。
尾篇(結語)
2006-08-14 11:20:01
大 中 小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說實話,寫游記真得很費神,尤其像我這種很久不動筆的人。加之時間過得越久,寫起來也越費時。但旅行的愉快心情一直感染我到現在。每當朋友問起旅行的感受,我總是毫不猶豫的對他們說,很好,很棒!這是真心話,因為我喜歡武夷山。所以,我會珍惜這份美好的記憶。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徐志摩的詩固然寫得很好,不過事實上,即使我想帶,或許也沒轍。黃岡山的雲,永遠的留在了記憶中,留在了相片裡。這是一種遺失的美好,卻叫人格外珍惜。
我現在該感謝誰呢?似乎有太多的人和事,是因為它們,才有了這份記憶。楓楓旅舍,謝謝給了我們休息的好去處,也為我們的行程提供了許多便利;感謝旅途中結識的朋友,不僅為我們的行程增添了快樂,也無私地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信息。還要感謝上天吧,在兩次台風之間,留下了這樣的一星期。真的是格外地眷顧!而今,福建廣東各地慘遭台風蹂躪,而我,懷著一份感恩的心情,虔誠地記下每一段美好時刻,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真的感謝!
揮一揮衣袖,我告別雲彩;帶不走生命,卻可以帶走回憶……

(臭美一下)

(俺和老爹在黃岡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