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自駕游,從海珠區到長洲島,最快捷的就是先坐車到新洲碼頭,然後轉乘輪渡上島。行走長洲,我選擇從深井村進,黃埔軍校出。
從赤崗坐262路車,直達新洲碼頭門口。
到深井碼頭的輪渡每隔15分鐘一班,船票6角,5分鐘後就可以踏上長洲島。出深井碼頭,從正對碼頭的路口進入深井村。
深井村是個有幾百年歷史的明清古村,可是往裡走了十分鐘也只是見到一些新居。不覺來到一個大水塘邊,才從旁邊的小巷盡頭看到懸著紅瓦的鑊耳屋頂,這種屋頂,像鱉頭,據說有“獨占鰲頭”的意思。從這裡開始,古村的舊貌終於找到了。沿著青石路在裡面走了一圈,雖然建築(特別是屋頂)比較有特色,無奈看到的多是破舊的殘骸,長洲島曾經引以為榮的幾個凌氏祠堂也是完全失修,破破爛爛,淪為兒童游戲之地,好在屋前屋後大量的霸王花足以收進行囊,留點美好回憶。
過深井小學,就到了村口。
村口有座橋,過了橋可以看到大路,大路邊上有個小公園,一座青磚仿古塔聳立水邊,造型和裝飾花紋都比較少見,值得一看。
告別深井村後出大路往左,一直往前走大約一公裡的江邊,就是中山公園。
一段中山艦事件的歷史,造就了這個紀念公園,公園倒也收拾得干淨,有花有草有樹有湖有荷有亭,就是沒看到幾個人,孫中山塑像孤獨地遠眺江上來往的船只。從中山公園出來,可以坐過路車,或者像我一樣打4元摩的前往黃埔軍校。
參觀完軍校舊址,最後站在總理紀念碑前抬頭仰望今天所見的第二尊孫中山塑像,不知為何竟會心如止水。
站在軍校碼頭等候輪渡,想起近期很火的一本小說《輸贏》裡的一個故事,作者有個外甥,只有十歲,和他最要好的朋友玩的時候發生爭執,後來他們商量用“剪刀、石頭、布”,誰贏聽誰的,還讓作者做公證,下面是哥倆的對話:
他外甥朋友說:“喂,咱倆是好兄弟,非要分出勝負也太傷和氣了,待會兒我們一起出‘剪刀’就算了事了,好不?”
他外甥說:“沒問題,好兄弟嘛!”
作者喊完一二三,結果是他外甥朋友出石頭,他外甥出了布。
從黃埔軍校碼頭回新洲,票價一塊五,逢23分上船。
本來以為這是一次平淡的行走,或者說帶點失望的行走,當輪渡差不多回到新洲碼頭,由於跟去時的方向不同,卻驚喜地發現了碼頭旁邊有一排立於水上的民居,美麗的畫面給這次行走劃上完美的句號。
行走之快樂,既遠又近!
更多圖片請移步http://gzgangang.blogcn.com

(深井古屋)

(青石路)

(復古塔)

(總理紀念碑是個“文”字)

(水上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