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在廣州深度自由玩吃(一德路、高第街)

作者: nicyang

導讀帶上照相機,出了如家快捷(上下九店),就往寶華路、長壽西路方向跺去,第一個目的地是中山紀念堂。廣州多以人文景點為重,更何況我一向喜歡看人文歷史景觀,因為不僅可以放松心情,還可以增長知識,所以這也是我偏好人文景點的原因。在上海以外的城市裡徜徉是最具有愉悅感的,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是熟悉的,倒不是對自己的城市不熱愛,這種感覺總是比較奇妙的 ...

帶上照相機,出了如家快捷(上下九店),就往寶華路、長壽西路方向跺去,第一個目的地是中山紀念堂。廣州多以人文景點為重,更何況我一向喜歡看人文歷史景觀,因為不僅可以放松心情,還可以增長知識,所以這也是我偏好人文景點的原因。在上海以外的城市裡徜徉是最具有愉悅感的,因為沒有一個地方是熟悉的,倒不是對自己的城市不熱愛,這種感覺總是比較奇妙的。青島的八大關、廈門的鼓浪嶼、澳門和蘇州的老城區,並評定為中國五大美麗城區。我個人覺得廣州的西關老區也可以媲美,雖然它多了一些市井嘈雜和平民韻味。一路上都是小吃,上文已經談到了,還有些街邊賣衣服、箱包、女生玩意兒的店鋪也是意料之中的了。一直沿著寶華路往北走,看著地圖表示:一號線長壽路地鐵站應該就在附近,但沒想到走到長壽西路居然發現地鐵標志顯示倒退,看來走過頭了。最後發現:就在寶華路和長壽路的交界處,在長壽路上。一個地鐵站居然那麼不起眼,就是地上一個小小的玻璃棚,廣州地鐵標志為“)(”,請大家注意哦。地鐵站的不起眼正進一步體現了廣州的平民不張揚的個性,戲謔:)下地鐵,又是一個世界了。廣州的地鐵建設得非常好,超過了我的預期想像。比上海甚至香港都要好,理由是:廣州的地鐵一看就建設的不久,站台和車廂都是嶄新的感覺。單程票不是IC卡,而是一個一元硬幣大小的塑料圓塊,裡面就有IC芯片了。我開始不知,因為上海都是卡片式的單程票,我原先以為既然是圓塊硬幣大小,應該是投幣?發現不是,原來還是用它在感應蜂鳴器上一放,即可通過了。最後出站時投幣被機器吃掉回收即可。(羅嗦了一點,事無巨細)廣州的地鐵感覺完全照搬香港的地鐵模式,不管是中英粵三遍地鐵報站,還是廣東話說的:“請小心月台空隙”,還是地鐵站以顏色區分並加上毛筆大字書寫的站名也好,均有香港地鐵的痕跡。所以一度也分不清是廣州還是香港地鐵站,當然了這肯定是誇張的說法了。至少在廣東話方面,二者無大區別。廣州地鐵裡的走廊通道很溫馨,印有一些兒童美術比賽的得獎作品,作者只有6,7歲樣子的小孩,從這點而言,廣州地鐵充滿的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確是優於上海和香港的,香港和上海只會有鋪天蓋地的商業廣告,人情味比較淡。D1/D2,廣州地鐵同樣也是出口細分,中山紀念堂好像在D出口,出站就看到了。非常便捷,所以用地鐵做游玩的交通工具也是不錯。這幾天來我已經適應了廣東的氣候,和香港一樣悶熱潮濕,但我一點不討厭這種潮熱,南方總能給人很溫暖放松的感覺,所以濕度大一點也不是非常不適。1、中山紀念堂門票10元,地鐵1號線:中山紀念堂站出口。八角形中山紀念堂,宏偉氣派,堂前就是孫中山的站姿銅像,園內種植的還是廣州特色的細葉榕,這座羊城、穗城總是讓人感覺綠化好,空氣清新,這一點是所有去過廣州的朋友都能達成的共識,盡管廣州治安名聲差、但說到綠化樹木實在是沒的說。八角堂的建築內,感覺就像一個電影院。講台位置放了一個寬屏,播放著宋慶齡的生前介紹,講壇上掛著孫中山先生的遺訓(就是那一段最經典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出處,其實孫中山的遺訓並不是這12個字,而是一個精簡版,當中還有些話語省略了而已。紀念堂內部一周,擺放著圖文並茂的孫中山先生的革命歷史,包括護法運動和二次革命,這些關鍵字讓我回想起了中學歷史課本,旅行的快樂之處還在於將歷史課本學到的知識,真實地放在我的面前。讀萬裡書,行萬裡路。實際地走到了這裡,才發現感覺到歷史的真實存在,發現自己眼前看到的聽到的,印證了自己的歷史知識時,會有萬分的滿足感。好比中學歷史學過的香港歷史(割讓順序:香港島、九龍、新界),只有我真正來到香港時才真的感覺到了香港島、九龍(新界是沒去),這種感覺沒有親身來到是無法形容的。2、北京路、一德路、狀元坊、高第街從中山紀念堂出來,根據地圖的指示本想去對面的越秀公園,但說實話再去爬山的話有點疲勞,就留到明日吧。中山紀念堂後有條應元路,路名記不太清了,安靜的和上海的岳陽路、吳興路一般。還是潮濕的空氣和榕樹的味道,街道也是那麼的干淨。向南穿過東風中路、來到了幽靜的居然能夠感受到舊上海風情的小路,路的名字未看,就老房子而言廣州的民居和上海的民居還真有點相似——這裡是荔灣區(更正:越秀區)隨意間的走進了一家小食店,名字沒去記,隨意的小店才是旅行真諦。叉燒肉+牛肉丸+銀絲面,然後還有1元/支(廣州人不叫“瓶”,只叫“支”)的雪碧、可樂汽水,這好像是10年前上海有的那種小玻璃瓶裝的汽水,很親切,現在已經比較罕見了,據說火鍋店和雜貨店(上海話叫“煙紙店”)裡才還有賣。廣州就是有平民化的感覺啊。 吃的很滿意的出了店,下午茶代替了午飯。一共才9元錢,誒喲受不了的興奮感。所以,如果要吃還是上廣州吧,香港的小吃遠不如廣州來得實惠、味美。2)北京路往南按照地圖跨越中山五路(書報攤,賣過期港台雜志)就來到了廣州著名步行街:北京路步行街,相當於上海南京東路,北京王府井。其他沒有感動,只看到一個景觀:北京路的起點處地下居然有:宋代、元代、明清的石板路面!這裡有古跡!!腳下的透明玻璃的地下清楚的看到了前朝的路面。是不是北京路下正好發掘到了古跡呢?那時我沒仔細,只顧及看古代地面了。我想應該是吧。就好像廣州挖掘到了:秦代同期的南越國古跡一般,我這次特地在廣州博物館參觀了一下!後敘。3)高第街我早先查閱到高第街是日用品街,就在北京路向南的一條東西向的小巷子裡。主要賣的都是女性內衣(包括bikini泳裝)、皮帶、東西質量應該不是很好,只是適合平民。好比香港灣仔的太原街一樣,平民雜貨街。我很喜歡游逛在這種小路中,沒有異地陌生感。4)一德路這應該算一條熱鬧的商業街了,沿途買了一杯黃振龍的冰鎮烏梅汁(2元/杯、4元/瓶)味道挺純正的,8月後的廣州最高氣溫也有30左右。雖然我知道黃振龍的名牌是涼茶,加入冰糖、草本植物等的中藥類素材,其實我個人覺得可能藥用價值高些,滋補營養品,論口味不一定很好喝。在廣州,黃振龍的涼茶可以算是名聲大的。一德路繼續向西行走,過一段路後抬頭可以發現著名的歌特式天主教堂——石室!正好在內部修繕、門前都是黃沙水泥,據說目前又對外開放了!像征著法國對廣州的宗教影響之剪影之“石室”由法皇動用50萬金法郎建造,雖然是清政府無能衰弱的主權屈辱史,但到了現在仍是令人贊嘆的宗教建築,值得一到!——它是國內最高最大的歌特式天主教堂!雙塔建築真的很震撼。我聯想到了青島的(浙江路天主教堂、江蘇路基督教堂,晚上看著教堂也會有感嘆),徐家彙天主教堂等等。北京的王府井、西什庫教堂還沒機會去……上班了!待續吧……寫得太長也沒人願意看了吧。 msn: Nicyang80@hotmail.com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