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記憶
▲烏鎮-----又一個國家AAAA級景區,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為首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鎮。據介紹人類在烏鎮繁衍生息源於7000多年前,(我沒看到實物證據)歷來文人薈萃、人才輩出。烏鎮水鄉格局很好,與周莊和同裡在風貌上又有不同,有於水閣的獨特,千年古鎮被稱為最後的枕水人家。 和車夫討價,付10元坐三輪車走街串巷,先在收費景區以外,看了不曾修飾的、非商業化的運河人家原生態,百年古橋、破敗的老宅、殘存的磚雕、通透簡陋的茶坊和失修破損的石板路,有意思.其中有500百多年的浮潤橋,200多年的常平街張同仁老宅.老宅後人收了一元錢,經寬過大的旁廊帶我進院,房子真是風燭殘年了,不及時挽救快有生命危險了。據說是被他人占據多年,改革後雖部分發還,可後花園已是小學的操場,後人也無力維修,可放棄太可惜了了。站立在不知名的一座運河橋上,背向細窄狹長的弄堂,面朝大運河的水流,覺頓視野解放,呼吸格外通暢,心胸隨之豁然開朗!寬闊的河面兩岸,斑駁的牆壁,殘破的石階,半朽的老窗,無不展露出歲月的淋漓洗刷。那緩慢行走的駁船,仿佛滿載著歷史的故事周而復始。至此,柔柔弱弱的江南水鄉,在我眼中總算掙脫了那份禁錮與雕琢,有了舒展和滄桑!有了寬曠和大氣!有了豪放和力量!購60元票進入烏鎮東棚景區,按圖索點。該旅游景區游程2公裡,好幾十個景點,到是挺有看頭的。但其中部分老街、水閣、廊棚、作坊、商鋪及戲台一看就是改建加修的。為了壓縮時間,我忙著在矛盾故居上廳堂,下廚房。瀏覽林家鋪子、染坊、當鋪,察看木雕館和皮影戲館,還有錢幣展,都像為旅游者量身打造,精心組建的。烏鎮天然的底子很好,可一經加工搭建,就有點過,向影視城靠攏了。工作人員愛搭不理的給我指錯了路,加上時間關系我沒能走到景區盡頭,又匆忙上路了。坐班車到嘉興,(注意末班車是4:30)再坐公車去嘉善轉小客車去西塘,下車有三輪車2元進鎮,不需門票,千萬別上當,這個環節三輪車夫坑人沒商量!體力好的,溜達一會就到,老婦我疲憊一天,還背有大包,有三輪車是方便實惠的。▲西塘-------5:30我已站在迎秀橋上了,西下的太陽把又一番景觀套在它那金色的光環裡,知名的棚廊就在身邊,如水天之間一道獨特的粗線條,構成了格外中看的景致。不知為什麼,我居然沒有他鄉異客之感,卻摻和著一種奇妙的親切,起碼也是走親戚那一檔次的。人有時會產生莫名的感覺,此刻這感覺像夏日裡和絢的微風,吹得我輕飄飄的很舒坦。稍做休整梳洗就急忙出屋,既然是專程趕到水鄉送夕陽的,就要守時,不能誤點。暮色初染,整個西塘像一個優美的站台,游人不少,但,不論佇立橋頭還是背依廊柱,都安靜井然地朝西列隊,一起目送著太陽領著一群晚霞漸漸地離站而去,駛下天涯。金色的空氣被逐漸加深的淡青和灰黑色的水墨覆蓋了。我在鎮裡猶如一個弄堂串子,橫鑽過來,豎插出去,張家門口看狗,李家台階前逗鵝,真不把自己當外人。我朝躺椅上的老人點頭,老人就衝我微笑,我願他們就當我是臨家外嫁的大侄女,哈,自作多情都到啥份上啦! 飽享著精神之美餐,神情過於專注,7個小時沒進食的肚子也虛擬著蹭吃蹭喝,忘了反抗,沒叫喚一聲。看來體內的器官是關聯著的整體,有時它們是能夠自相平衡的。掌燈時分,靜安橋兩邊的錢塘人家、江南人家已座無虛席,我過永寧橋上了“明清食代”二樓平台。景致絕佳,卻空無一人,引起了我二十分的警覺。這裡是拍攝《碟中諜》的主景區,網上報國際影星湯姆.克魯斯在此走鋼絲。恐怕要宰人,仔細盤問,菜價可以接受,就放心點來犒勞自己了。皓月高懸,幡影婆娑,紅燈照碧水,晚風拂河柳,啊---啊---沒見過什麼世面的我啊---簡直爽呆了!人生在世,何求?群發信息給各路朋友,分享幸福的感慨。既然是快樂,起碼應該乘以10,資源才能共享而不浪費!節能理念已深入我心。孩子她爹回信簡潔冷靜:高興就好.慢吃慢喝,斯文地品味。仿佛以旁觀姿態居高下望,望燈、望橋、望水、望船、望人、望月、望鄉、望那段夜色中沒有煙雨相伴的棚廊。把明清時代給吃關門了,才意猶未盡地起身,再次全身投入夜鎮的深處。不厭其煩地在一個個小店鋪中搜索,買了若干新制的芡實糕、芝麻糕、麥芽餅花生糖,多好吃也談不上,就要這個勁兒,原地、原食、原湯、原味,而且還要邊走邊嚼。夜宿西塘送子來鳳橋畔的河香客棧,在閣樓上,有空調、獨衛、大床、電視、木沙發。還有東南朝向兩個窗,懸掛著燈籠兩串。是可看見朝陽、水景、橋身的。店家總是強調雕花床,不知是否為此地”星級”檔次的土標准?老宅樓上一般是秀樓閨閣,想像自己是一個裹著三寸金蓮的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此刻一手持蘇繡絹紗,一手扶欄,邁著小步,攀上窄梯,天天憑窗守望...簡直是坐監牢,堅決越獄,跳河、私奔均可,總之若為自由故,不則手段!次日,打破古鎮沉寂的第一聲烏啼是4:45,叫醒了我的廊橋遺夢。5:30我又在古巷中穿梭了,在游客中算比較勤奮的。在飄渺的晨曦中,剛蘇醒的水鄉神清氣爽,輕輕地梳洗打扮。船主、店主、原住戶都陸續出來灑掃庭除,收拾打點門面,准備迎接新一天的日子、客人、和生意。早起的主婦、老板娘們已買回新鮮的青菜和雞鴨魚,摘洗殺戮已經開始。老人們則從事著各式動作緩慢的鍛煉。狸貓、柴狗、白鵝伸著懶腰、抻著懶脖子東張西望,溜溜達達。整個鎮子,勤快、從容、有序、和諧,不同於都市的那種擁擠、噪雜、和你爭我搶的繁忙。在柔和的晨光沐浴下,廊棚、古橋、小巷、和民宅都衣衫樸素,容貌清麗地安靜在位,簇擁著它們的家園、熱土和流水,開始了新一天的守候。看得出,那是一份份用心、安分、執著和專情的呵護。值得入鏡的畫面很多,有種淡淡的雅致,體現著一種含蓄而不張揚的美麗。難怪西塘由古及今,打動了許多人。不久前,她以東方的魅力的感染了導演,大影星因之蜚聲海外。謝謝上帝給了我眼睛和心靈,在這夏日的早晨,引領我駐足於此,讓我能盡情地觀看與遐想,享受這平和的心境,感悟這安詳的日子。因趕時間,沒有買西塘套票(60元),當然漏掉了倪宅、聖堂、木雕陣列館、江南瓦楞館、醉園等等。有些在門口稍停,如七老爺廟。已經找到了我要的感覺,這些景點就不重要了。中午我離開西塘,經嘉善去上海,汽車班次很多,非常方便。當我到達水泥的森林中,置身繁瑣的立交橋網絡下,那種壓抑和渺小感一下子吞沒了我。在修飾刻板的花園中,有神氣的洋狗在保姆的的照料下傲然地行走,乘直梯眨眼到了酒店17層,憑窗眺望,眼下、眼前到處是炫耀現代科技成就的高大建築建築,玻璃幕牆散發著生硬的光芒。身陷其境,卻距人千裡。天空土地都變小了,冷淡又陌生。 沒有親切,沒有互動與共鳴。思緒跟不上身體的步伐,仿佛還拉在水鄉。此行匆忙潦草,帶著都市的浮躁,慌裡慌張地趕路,功課做得很不夠,對古鎮水鄉是有所辜負的!沒遇到雨,沒緣和煙波浩渺、煙雨蒙蒙的江南邂逅,沒有看到雨巷中撐油紙傘的背影,人稱沒觸摸到古鎮的魂。可看到了古鎮的面容,踏上了古鎮蒼老的橋,還是收獲了許多快樂和美好,在腦海裡裝滿了濕潤欲滴的水鄉記憶,對於我來說,足矣!

(烏鎮古巷)

(烏鎮運河人家)

(西塘傍晚)

(西塘夜色)

(我的晚餐(明清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