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組曲三月底的黔東南,春風裡洋溢著生命的活力。梯田順坡,層層鋪開,蘿蔔花白靈靈,油菜花金晃晃,紅萍綠秧,繽紛出春的色彩,吟唱著春的樂曲。河水清澈曲繞,串起了旁依的個個苗寨,如同樂譜上跳動的個個樂符,奏出了一篇苗家組曲。
一、 四重奏南花——南國之花,富有詩意。寨子座落在巴拉河邊的山坡上,由清清的河水環繞。經過一座風雨廊橋,上個坡,就看到了寨門,一個不大的場子,苗家木樓散在四周。第一小提琴首先出場,歡快、跳躍,在活力外還有著小小的幽默。那是小女兒的出場。一套對她來說太大的苗裝披身拖地,童稚的歡樂從層層衣裝中躍出,在母親的腿旁撒著嬌,要求將那短短的童發梳妝起來。也許是太短的頭發而有些困難,性急的她奪過木梳,自己來擺弄那不聽話的翹發。向往、期盼,早日成為美麗的少女,一如她的姐姐。
第二小提琴的旋律,美妙而委婉,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表述了少女的情思、羞澀和向往。
盛裝的少女,銀飾叮當,繡品艷麗,斜倚木欄,嘴角含笑,目有所思。她的念想,也許是同伴的聚會,也許是小伙的相約。青春的年齡,華美的歲月,她的想往,均有可能,一切都在雙目中。
中提琴的許緩,顯出穩定和諧的氣氛,親切又透著幾分熟悉。
離開了少女的夢幻,成熟的母親,是一個家庭和諧的支柱。色彩不是那麼鮮艷,動作不是那麼歡快。那專注的目光,那手上的針線,卻串起了母親的關愛,紉出了母親的操勞。繡出的圖案,寄托著她的期望,穩重的姿態,也恰如中提琴的調性。
大提琴的低沉音調,有些類似那耕牛的步伐,沉重而緩慢。
引出了父親的登場,肩負著耕具,也肩負著家庭的責任。目光向前,期待著勞作,期待著收獲。兒女的成長,家庭的建設,需要一犁一鋤的耕耘。豐收的喜悅,家庭的幸福,眼下還只暫停留在勞動後的一杆煙上。父親的形像,像沉穩的聲音那樣貼切。
男耕,女織,少女的期盼,幼童的歡樂,正好構成一組四重奏,曲名“苗家生活”。

(春風裡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小女兒的出場)

(盛裝的少女)

(母親的操勞)

(父親的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