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記--冰峪溝

作者: nj老菜

導讀7月11日 陰 在經過了一夜的陰雨後,還是按耐不住欲動的心,在仍然密布著陰雲的天空下,與S一起出發了。 S開著車,我與他一路海闊天空地亂聊著,經過道路擁擠的大連市區,經過道路顯得有些破敗的郊區,開上了丹大高速公路。高速路上的車輛極少,路旁開闊的田地裡,密布著高高的青紗帳,村莊相隔得很遠。 在莊河東下了高速路,開進了通往冰峪溝的路,路況不錯,� ...

7月11日 陰

在經過了一夜的陰雨後,還是按耐不住欲動的心,在仍然密布著陰雲的天空下,與S一起出發了。

S開著車,我與他一路海闊天空地亂聊著,經過道路擁擠的大連市區,經過道路顯得有些破敗的郊區,開上了丹大高速公路。高速路上的車輛極少,路旁開闊的田地裡,密布著高高的青紗帳,村莊相隔得很遠。

在莊河東下了高速路,開進了通往冰峪溝的路,路況不錯,也漸漸的看到了旅游車,在景區東門,出現了一群群的游客,停車場裡也停著大大小小的車們。這時已經13:15,與S商量,看來當天不能結束游玩,需要住在溝內。我背上了行囊,在游客群中顯得突兀。

100元的門票含進門後的渡船和溝裡的游船,顯得較貴。大門外橫臥一大石塊,上刻“國家地質公園”。看看溝內,一條河水流出,公園門口一水壩橫攔,形成跌水,同時又抬高溝裡水位,使河流變得開闊。到底是景區,河兩側的山形與外面的山明顯不同,不是那平緩的起伏,而有了大的跌宕,有了挺秀。

進門即上渡船,順河而上,拐了一彎後,便到了雙龍彙,這是英納河與小峪河的交彙處,也是溝內的服務集中點。先尋住處,賓館的價格令人生畏,住進了小平房,50元/床位(4人間)。

開始游玩,今天去西線,沿小峪河走。天陰,更使得山峰翠色濃重,而飄繞在周圍峰巒間的雲霧,使得山嶺迷迷茫茫,讓我覺得這裡倒仿佛南國的山水。

過河,順路走,不時叉到旁邊的小路,在樹叢的夾持中前行;忽而下到河灘,在亂石裡跳躍尋路,河水在旁奔騰得嘩嘩一片。

這裡沿著河流,每每隔上一段距離,便要築一小壩,讓水留住而形成水面。想來是由於地處北方,水量偏少,常常河床干枯,大煞風景,所以人為處理。

到了小桂林,雖然這裡的峰形俊挺,煙雨朦朧,可用一“秀”字來涵蓋這遼東山嶺,但與真桂林山水相比,何止差上一“小”字,而是決然不可比的。

在這裡,需跨河而行,河面有不少小橋,可是無一正常的橋,全是供游樂的“橋”,需留下買路費。並且在這裡還有許多游樂項目,高高低低的散布在河邊一塊平地上,看來融山水與城市公園游樂為一體,是這國家AAAA級旅游區管理者的創造。為了過河,在這近乎敲詐下,也只能選擇最便宜的“橋”過去(1元)。

過河後,有向南的路,可到南門。我們繼續西行,走了約20分鐘後,到了路的盡頭。前面還有“一線天”與瀑布,以10元/人乘竹排前去(其實有山路可走,我們受了誤導,而竹排的行程也就百余米)。看瀑布走了一小段山路,倒成了今天最辛苦的一段。山瀑分成幾段,分別跌落下來,不高,水量也不大。

天色轉暗,將近6點,我們往回走了。

晚餐,價格大大高出溝外,一山野菜,一山蘑,55元。

7月12日 陰

夜裡沒睡好,稍有拉肚,不知是否由於山野菜的原因,吃了兩片藥。

夜起時,漫天星鬥,一輪圓月掛在山頭,遍灑銀輝,滿地明亮。穿了長衣褲,也不覺涼,走了一圈,陰影下的山色黑朦,月光下的河水泛光,周遍悄無聲息,唯有河水嘩嘩。靜靜地看了一回,自己位於遼東的山裡。

本以為天該轉好,可是早起後天依然陰著臉。今天上午游北線,是英鈉河段。走了一段路,上了一座坡,眼前一大水壩,攔住河水,成就了一湖碧水。上了游船,向裡面開去。兩側山嶺疊疊,奇峰怪石不時可見,樹木蔥蘢郁郁。只是游程短,來回也就半個小時。

下船後,發現不遠處有一小河灣,灣的一面岩壁陡直,另一面卵石成灘,白石襯碧水。河岸邊幾株小樹,伴著倒影靜靜地立著。沒有游客光臨,我們可以享受一下這小品的寂靜。

結束了游玩,總結一下:1、冰峪溝是大眾游客的游覽景點,其景色有北方所缺的秀(所以用“小桂林”吸引游客),有通俗的游樂,不累,有好吃好住。2、新的人造物多,游樂、燒烤、跑馬,小廟、小菩薩、大賓館。3、想爬山、想看真山水卻很難,無道路指示牌,要到達上山的路需要走水路。

總而言之,沒有提供人與自然盡可能的親近,而是讓游客盡可能的在人造物上消費。非我類該去之地。

中午出溝,在景區旁的仙人洞鎮上吃飯,點了當地有名的大骨雞(這種雞一只就有7、8斤)。吃到口中,感覺是雞肉老到,滋味濃厚。

繼續上高速,下午3點到了丹東。在江邊尋得住處後,到鴨綠江橋一游。兩座挨得很近的百年前由日本人建的老橋,其中一座在朝鮮戰爭期間被炸毀一半,留下我國的一半,如今成為斷橋公園(門票20元)。

上了斷橋,向鴨綠江兩側望去,只見丹東的一側高樓林立,車來車往,正在大力建設沿江地段,顯出一派勃勃的生機。反觀東方的鄰居,幾乎看不見人,悄無聲息,江邊的樹叢掩映著幾棟房舍,並將其它封閉在神秘中。

一列火車轟鳴著從旁邊的橋上開往朝鮮,用實物去證明彼此的友誼。我站在斷橋的盡頭,東望那三千裡,不禁遙想那曾經的過去。

而如今的對岸,是否類同當年的中國?

一位韓國老人,八十多歲,在與S交談,他當年曾在安東(即如今的丹東)居住,所以尚能用中文交流。老人的老家就在江的對岸,每年來此,隔江遙望,望而不及,空思念。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什麼表情,一切思緒盡在滿臉滄桑後,只是在說。

原來有去朝鮮一日的想法,但是已經停辦,可能是由於最近發射導彈的原因。算了,不去也罷,那一日的大部分時間都要接受對方的革命教育。這種類似教育,我已經歷多了,也許能想像出對岸的情景。

一列客車從對岸開來,只4節車廂,裡面的人清晰可辨,也就十余人。

晚餐在江邊吃朝鮮菜,只三樣,但沒想到量特大,遺留頗多,不禁有罪惡之感。

飯後到江邊廣場,這裡鑼鼓齊鳴,一隊老人,大紅衣衫,將大秧歌舞動,投手踱步皆合拍。隊伍後跟隨著陸續有人加入,從老到幼,也隨著舞動,興致勃然,群娛群樂,自娛自樂。

突然,岸邊江水裡的燈光噴泉齊發,彩色的水柱高高竄起,隨著音樂擺動。空中也爆出了朵朵焰火,繽紛一片。

這時的對岸,更顯得黑暗幽靜,只幾盞燈在閃動。



(倒仿佛南國的山水)



(山瀑)



(兩側山嶺疊疊,奇峰怪石不時可見)



(斷橋)



(將大秧歌舞動)


精選遊記: 丹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