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日記--大連

作者: nj老菜

導讀多年來一直往西南游玩走動,常想去北方看看。正好在7月有機會去大連,遂立即聯系上在大連的S,初步定了個一周的計劃。由他駕車,去莊河冰峪溝、丹東、鳳城鳳凰山、鞍山千山等處,一覽遼地風采。 途中每天雜記若干,今整理一番,以日記方式記述如下。 7月10日 少雲 九十年代來過大連,玩了不少地方,只是沒去金石灘。昨天結束了在大連大學的比賽(早就預判我是 ...

多年來一直往西南游玩走動,常想去北方看看。正好在7月有機會去大連,遂立即聯系上在大連的S,初步定了個一周的計劃。由他駕車,去莊河冰峪溝、丹東、鳳城鳳凰山、鞍山千山等處,一覽遼地風采。

途中每天雜記若干,今整理一番,以日記方式記述如下。

7月10日 少雲

九十年代來過大連,玩了不少地方,只是沒去金石灘。昨天結束了在大連大學的比賽(早就預判我是於比賽無補的,但不得不來,而放棄了心儀已久的與師哥西游,郁悶),今天就先去金石灘走走,下午到市區找S。

如今往金石灘已經通有輕軌,全程6元。風馳電掣的輕軌列車很快的就到了金石灘,由於事先沒有做功課,下車後先到游覽圖前,了解一下基本情況。發現整個景區呈凹形半圓面向大海,可分成左中右三段,中間是海灘,有大量的人工游樂建築,左右則是自然景觀。將這裡全部游完需要一天,所以我選擇去東部,那裡的岸礁很有特色,應該也符合金石灘這個名字罷。

在輕軌站前上了1路車,該公交車是去東面的一個漁港,而我則是准備當車行到海邊時便下,然後沿海邊徒步走到最南端。

當那藍色的遼闊撲面入眼,當那海的味道深吸入肺,我下了車,徑直撲海岸,去撫平那對海的渴想,對藍的思念。天好,天藍,與海的藍相對著拉扯到極遠,然後互相擁抱著融合起來。

在離岸稍遠處的海域,那裡是人工養殖的區域,星星點點地散布著大片浮子,排列有序,恰如鋪撒的藍布上的印花,添了幾分生動。

開始沿海邊走去,是小小的丘陵,起伏著伴在海邊,公路也隨著盤曲而去,在公路與海之間,還有石板鋪就的小徑,供人步行,小徑旁有小樹與灌木,遮蔽著陽光。公路上不時有大巴載著游客駛向下一個景點,小徑上則悄無一人,給我留下了獨自的享受。

這裡岸邊和海裡的礁石頗多,岸邊的塊頭大,在陽光的映照下泛出金黃,也許這就是金石灘的來由。海裡的則黑黝黝的一片,浪花將它們拍打得如犬牙般暴突著。

沿著海岸走著,輕松愉快,海景岸景皆怡人。海岸線開始曲折起來,前方的小山突然高聳著扎進海裡,而它的下部卻被不甘心的海浪掏出一碩大的空洞,這就是有名的“海上第一橋”。如此的岸線地貌還有幾處,有的空洞小些,有的則已將山體劈開,成了孤零在海裡的礁岩。

海岸線綿延往南,遠遠望去,還有好的景色。本欲繼續前行,卻被一道圍欄擋住,尋到入口,得知是高爾夫場地,需門票方得入內。這樣就去不成南秀園和螯灘景區了,海岸的公共資源被據說能培養貴族氣質的高尚人士的需要圈了起來。罷了,我等小民就省下銀子,不去領略那貴族領地的風采,繼續勞累自己的雙腳了。

走進一小漁港,岸邊停泊了許多漁船,打聽後得知眼下正是禁漁期,只能進行近海養殖,不得出海。岸上一些小船底朝天的擱架著,成了遮陽物,一些漁女們在船的陰涼下忙碌著。

又尋到了1路車,乘車回到輕軌站,回到大連市區。

中山廣場是市中心,圓圓的廣場放射出許多道路,將它的吸引力輻射給這個濱海城市。廣場周圍環繞著這個城市近代史上的標記建築,教堂的尖頂依然高舉十字,信徒們在院子裡通過喇叭聽著福音的傳播;俄式建築以它圓拱的屋頂和雕飾顯示了當年沙皇的存在;日本人留下的房屋倒沒日本味道,而那西式建築也許說明正因為如此才能踐踏過這裡。

在這些建築的後面,高大的現代的近年的樓宇林立,以它們華麗的外表、金屬的質感、玻璃的亮麗,傲然地俯視著它們的前輩。太陽正西,從高樓的間隙裡透射過來,將一俄式建築的金色尖頂照得閃閃生輝。

廣場中間,人們在嬉戲、健身、閑聊、漫步,享受著城市、空間、生活、生命。

夜裡,與S突發興致,驅車去星海廣場,據說那是亞洲最大的廣場。

車還未到,便感覺到了海的氣息,蒙蒙的霧氣從海面進襲到了市區,淡淡地飄忽在空中,給車輛甚少的街道添加了一份安靜。一個極大的廣場,環繞著的燈柱在霧氣裡發出不明亮的光,更顯得廣場的深與大。在通向海邊的通道那裡,有些人在游玩,我們也將車開到了那裡。

幾座雕塑,一條印滿腳印的甬道,表示著這個近代才出現的城市的過去與現在。甬道通向大海,海霧正從那裡卷騰著飄揚過來。走了過去,潮濕的海的氣息充滿鼻腔。海面黑靜,廣場的燈光只朦朧出淺淺的近處,神秘的遠方隱藏了未知。

幾個孩子,正在平台的曲面上輪滑,俯衝而過,留下一串笑聲。

濱海城市去過不少,干淨與外人留下的氛圍是它們的共性,大連則又添加了一份大氣,也許,這裡是北方。



(浪花將它們拍打得如犬牙般暴突著)



(海上第一橋)



(俄式建築以它圓拱的屋頂和雕飾顯示了當年沙皇的存在)


精選遊記: 大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