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廣州自由行玩(狀元坊、博物館、沙面教堂的禮拜)

作者: nicyang

導讀Nic廣州自由行玩(狀元坊、博物館、沙面教堂的禮拜) 一、狀元坊 接下來要談一下狀元坊,我不知道在北方或者上海、廣州以外的地方叫不叫坊,至少在上海,裡弄(分老式裡弄、新式裡弄)通常命名為“裡、坊”。如“淮海坊、梅蘭坊、步高裡、普慶裡”,“坊”要比“裡”的範圍概念大一些,是一個塊的概念,而裡就是一條巷子。比坊面積範圍更大的叫“邨”,如上海 ...

Nic廣州自由行玩(狀元坊、博物館、沙面教堂的禮拜)

一、狀元坊

接下來要談一下狀元坊,我不知道在北方或者上海、廣州以外的地方叫不叫坊,至少在上海,裡弄(分老式裡弄、新式裡弄)通常命名為“裡、坊”。如“淮海坊、梅蘭坊、步高裡、普慶裡”,“坊”要比“裡”的範圍概念大一些,是一個塊的概念,而裡就是一條巷子。比坊面積範圍更大的叫“邨”,如上海復興公園的對面有一座曾名為“巴黎新邨”的公寓房子、還有“新民邨”之類。

巴黎新邨現在叫“重慶公寓”。這是比較高級的“邨”了,因為公寓式洋房占了一定的比例。

所以在上海,“裡(弄)、坊、邨”在概念上面積範圍依次增大。

而談到“公寓”,通常有獨立的衛生設備,設計上以歐式居多。往往有舊上海的感覺,樓梯一定是寬寬的踩上去松軟彈性的木質且扶手也設計的很考究的感覺的才能叫“公寓”,如著名的張愛玲的上海故居——“常德公寓”(常德路上)。

廣州的這條狀元坊就是一條寬約4米,長約100余米左右的小巷、小胡同(北京概念)、小弄堂(上海概念)。與人民南路垂直、近一德路,也屬於荔灣區。

就這麼一條區區小巷(巷子口的牌匾上:狀元坊字樣),居然已經發展成為廣州的流行地標之一,哈日哈韓的中學生樣子的ggmm們在此徜徉、淘寶。自然又是以飾品、掛件、包包、衣服鞋子、照相貼紙、小食、飲品…..為主。可想而知這裡的擁擠程度,但年輕人還是樂此不疲的在這裡逛著、摩肩接踵。

可以的!這條狀元坊本身就是民宅小巷,居民們開著門在裡面打著麻將,外面就是熙熙攘攘的逛“巷”人群,真夠平民化,看來本地的人早已習慣、喜歡熙熙攘攘的市井人生了,可謂“大城小巷”。這裡比較安全,因為是老城區,警惕心不用像在市區以外的地方那麼強!

推薦指數:****

二、沙面行(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

沙面:廣州的外灘(珠江邊)殖民建築群!

所謂“沙面”地區是指:荔灣區西南角,六二三路以南的小塊地界,公交:地鐵1號線“黃沙”終點站下即可。沙面南臨珠江,由沙面北街、沙面南街輻射區域組成,舊為西方殖民列強的銀行、使領館區。快逛一下也就1小時左右。但,還是推薦大家在這裡休息休息、徜徉一下,或去咖啡館泡一泡,享受一下難得的大城市裡的安寧。

進入沙面,就明顯感覺脫離了塵囂,六二三路是條高架道路,川流不息,但一到了沙面就清靜了!DC也就又派上了用場。“友好園”石碑,後面有些居民在這裡打羽毛球和健身,但大家不用因此擔心這裡的寧靜會受一絲影響。

大大的細葉榕,很新鮮的廣州空氣,就是因為有了這些榕樹的存在。榕樹和上海的梧桐樹散發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大家在雨後就能明顯感到雨後榕樹和雨後梧桐的氣味區別,華南就是華南特有的暖濕味道,上海就是帶點新鮮的梧桐葉味道。

2)沙面的基督教堂

沙面的西南角建有一個黃色的哥特建築——沙面基督教堂。那天,趕巧了正好有牧師在講解新約(有英文翻譯)的創世紀篇,教堂裡已經座無虛席,門外還有教徒加座在外面聆聽,人手一本便攜本《聖經》,價格不貴好像是11元/本(教堂附近有書店)。

既然是基督教堂,來沙面旅游的外國人(還有推著嬰兒車的)有很多聚集在教堂內外,牧師是中國人用中文講解,另有一個年輕的翻譯口譯成英語。完全篤信基督教是另外一個問題,在教堂內休憩傾聽片刻,總能給人特別是旅行的人帶來一分休息和舒緩的時刻。

牧師有一段話,我印像很深刻。創世紀有曰:上帝其實一直在和我們對話,只是我們內心太嘈雜,以至於無法聽見上帝的聲音。牧師又形像地打了個比喻:

“好比昨天晚上有朋友到我家來,但因為我開著音響,而沒有聽到他的敲門聲”,好像很形像。

接著輪到年輕翻譯了,他前面翻的很流暢,但到了音響這個單詞時,格登了一下,然後他想了想翻譯成了“amplifier”(功放),真是滿強的,詞彙量也可以,可以把上帝和音響(沒說家庭影院算可以的 :)。我們公司是知名的音響制造企業,個人認為:音響和功放的概念還是有區別的,但他翻譯的也不算錯。此乃旅途趣聞之一。安靜的沙面可以閉上眼睛,耳邊只有風聲和樹葉沙沙,波蘭領事館也在沙面,這裡的建築物均為重點保護建築。

三、廣州博物館(越秀公園內)

越秀公園內,門票5元。裡面的望海樓現為廣州博物館,值得一看。廣州城原來的名字倒是:番禺。而現在的番禺已設為廣州的一個區(番禺區),廣州城在秦朝時期的南越國(嶺南一獨立王國政權)涵蓋了如今的部分廣西、廣東和部分貴州地界,當時還叫像郡、桂林郡、南越王府(古番禺),望海樓當時是廣州城(番禺)的最北邊界標志,向南俯瞰整個廣州城。北京路一帶實為當時廣州城的熱鬧繁華中心,範圍很小,而現在的廣州已經向東、南、西均拓寬了許多。

望海樓共5樓,頂層可俯瞰廣州城,右手邊是中山紀念碑,立在山頂上,蒼山青樹給8月末的廣州帶來一絲涼意。還順便看了一下哥德堡號的藏品展(船當時已經從廣州開往上海了),都是些沉默後打撈上來的瓷器碎片,像征著當時中國、瑞典的海上貿易的輝煌歷程。

越秀公園還有著名的五羊雕塑、炮台、古城牆,並且望海樓下居然建造了現代化的運動場——越秀體育場?讓我很是詫異,依山建造的公園裡還有現代化的標准體育場?大家可以到時看一看哦。

四、南越國宮署博物館

靠近三元裡附近,是個地下墓葬博物館,南越國二代趙昧的地下墓葬,非常簡單的構造,墓道、左耳室、右耳室(陪葬的飾品)、主墓室、後室。這種構造是我憑空都能想像出來的構造,都已經挖空了,只留個空間供游客參觀參觀而已,墓室很小,只容得下1、2個人彎腰進去看看,一會兒就出來了。

南越國看來畢竟不是大王朝,換了北京、西安這類古都的話,墓室之地下世界還是相當可觀的,明十三陵、秦陵,中原和偏僻地方的區別,呵呵。但,畢竟有助於我們了解廣州乃至廣東的歷史,嶺南自古以來就是流放之地,坐飛機從上海都要2個小時,更何況古代呢,萬一兩廣總督進京面聖,不曉得跋山涉水N個月呢。

五、陳家祠

1)兩大門神:尉遲敬德和秦瓊是門神的原形,傳說唐太宗夜晚作惡夢,鬼魅纏身,多虧二位大將在聖殿護駕驅逐鬼魅,得以唐太宗龍體恢復安康,故民間均從此按照尉遲公與秦瓊的面貌,繪制門神驅邪消魔,此為典故出處。

2) 蠶絲的制作工藝:入水後將蠶繭內的蛹去處,泡軟後套上架子,延展性非常好,這樣拉還不會斷,算是長見識了。

3)巨大的端硯,端硯產自廣東端溪鎮,故名。廣東瓷彩很有名,故名廣彩。從陳家祠就可看出廣東宗祠的風貌,值得一游的地方。西關大屋的建築特征(如腳門、趟櫳的說法)就是從陳家祠這裡學來的。

六.中山大學

1、禮芳堂前的雕塑很有特色

2、中山大學的景色也不差廈門大學多少,也有人工的湖泊,我習慣性地喜歡從他們自修教室前逛一圈,大禮堂前的綠色草坪很宜人,適合男女學生背靠背的談戀愛,感覺頗好。在此休息休息,也不想再走了,遙遠地看著中山先生的塑像,校園裡的一些古跡(修復中)。

總結:廣州氣候悶熱潮濕,但是綠化出奇的好,所以空氣清新宜人,建議大家相伴而行,如果就是一個人的話,那麼建議一定當心身邊財物,傍晚以後就不要去偏離中心的地方了,趕快打車回住宿地方吧,白天的話市區中心和老城區比較安全,次中心城區還是悠著點好。



msn: Nicyang80@hotmail.com

歡迎加我msn。

Nic出品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