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與激情的德國
Helen和我們是在去尼泊爾的途中相識,之後我們還一起去了意大利。這次Helen帶他先生和我們從春節過後就開始策劃德國之行。這是我們第一次徹底的歐洲自駕游,途中一波三折、一些原定的景點沒能來得及看,但同時不經意的發現帶給了我們很多的快樂和驚奇。在10天的行程中,我們走過柏林、波茨坦、科隆、布勞巴赫(Braubach)、巴哈拉赫(bacharach)、賓根(Bingen)、呂德斯海姆(Rudesheim)、海德堡(Heidelberg)、羅滕堡(Rothenburg)烏爾姆(Ulm)、菲森(fussen)、上阿默高、慕尼黑等大大小小14個城市、小鎮。原本計劃中還有幾個小鎮、由於留戀所看到的美景和路邊的咖啡,只好留待下一次再來。
路過巴黎,進入柏林
為了節省1000元的機票費,我們選擇了東航經巴黎到柏林的航班,機上的電視節目很枯燥,但卻發現每個座位都有一個電源插孔,可以給筆記本電腦供電。幸虧帶了筆記本電腦,來回24小時,正好把《24小時反恐 第五季》看完。
經過12個小時的顛簸,清晨6點昏昏沉沉地到了巴黎,辦完出關手續,無聊的戴高樂機場讓我不知如何打發。到柏林的飛機要6個小時後才起飛。利用這短暫的時間,去市中心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逛了一圈。也算到過了法國。
下午3點多我們終於到達了柏林。從機場到酒店,藍藍的天空,清潔的道路和一板一眼的房屋是德國留給我最初的印像。德國的軌道交通很發達,可以到達任何一個地方。但讓我驚奇的不僅是他的四通八達線路,而是整個德國的交通居然沒有人檢票口,上車買票全憑自覺。聽說會有查票的,一旦發現沒有買票將會被罰款,但是我們在德國的一個多星期,卻一次也沒有遇見過。德國的市內列車票種類也很豐富,有一日票、三日票,有可以同時供5人同時乘坐的小團體票,也有包含景點門票的各地歡迎卡。價格和歐洲其他國家相比也算便宜的。上午從戴高樂機場到巴黎聖母院來回車票每人花了14歐元,在柏林可以供5個人乘一天。
相對於德國便宜的交通費,對旅行者來說住宿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們盡量在網上尋找便宜的青年旅館,但要找到既便宜,離市中心又比較近的旅館,需要盡量早地預定。
經過整整一天的顛簸,再加上6個小時的時差,晚上9點(國內已經凌晨3點),我們終於扛不住了,為了接下來的行程,早早地進入了夢鄉。
小貼士:
1. 如果乘坐東航的班機,帶好筆記本電腦或MPEG4,拷幾部電影或連續劇可以把平時沒有時間看的電影一次看個夠。
2. 出游之前可以去通過德國鐵路網站定車票或安排好乘車時間。網址是:http://www.bahn.de
3. 在窮游網(http://www.go2eu.com)有很多歐洲游的中文信息。訂房訂車都很方便。
柏林與波茨坦
作為曾經是普魯士“德意志帝國”的首都,柏林擁有毫不遜色於巴黎的藝術和繪畫。二戰後柏林被分割,1961年8月13日一夜之間建起的“柏林牆”把這個城市乃至整個德國分成了兩半,成為冷戰時期東西方爭鬥的最前線。28年後,東西德國的統一,柏林再次成為德國的首都。
在柏林,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曾經將德國分割成兩半的柏林牆和像征德國統一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在離我們的酒店不遠就是Oberbaumbruecke橋,過了橋沿施普雷河岸就是長達1.3公裡的東側畫廊(East Side Gallery)。它原來是分割東西德國的柏林牆,統一後很多畫家在上面繪畫,通過電影《勞拉快跑》這段露天畫廊成為了著名的旅游景點。
勃蘭登堡門,原來是普魯士王國的凱旋門,在德國東西分裂時期,門旁緊挨著柏林牆,因此這座門無法通行,如今,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自由來往。望著勃蘭登堡門川流不息的人群,感嘆原東西德國領導人的勇氣,經過數十年的分離之後,能夠使德國再度統一。真希望中國大陸與台灣也能盡快地統一,實現幾代人的夢想。
柏林不僅是德國的首都,同時也是博物館的天堂,形形色色的博物館共計有167家。但如果你只有一天的時間在柏林,而又想參觀博物館的話,帕加馬(Pergamon)博物館是一定要去的,它裡面再現了1864年在古希腊的帕加馬出土的宙斯祭壇和古巴比倫的“伊什塔爾門”,詳細的講解,把我們帶回到了中世紀。在裡面我們走走停停地消耗了一個上午,依然感到意猶未盡。
波茨坦離柏林不遠,乘坐快速列車20分鐘就可以到達。讓我記住波茨坦這個城市的是二次大戰結束前,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此討論德國戰後處理以及日本投降對策的著名的波茨坦會談。這次會談就是在采琪連霍夫宮(Schlo Cecilienhof)舉行。現在會議室還保持原樣供游人參觀,另外一部分則作為飯店使用。
在波茨坦最吸引人的是建於1747年的無憂公園。它占地290公頃,轉上一圈要花大半天的時間。其中的無憂宮和新皇宮最吸引游人,他每天限時、限人參觀,尤其到了夏天一定要早早地趕去排隊。在4月還不算是旺季,但我們上午10點到,參觀門票已經排到了下午2點。參觀完之後,我感到這漫長的等待是值得的。這座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化了2年時間親自設計並且在此度過了大半生的夏宮,內部裝修別具一格,貝克花紋狀的洛可可式裝潢風格,顯得富麗堂皇卻不失典雅。雖然室內參觀不可以拍照,但我還是忍不住用隨身攜帶的高感光度相機偷拍了幾張。
小貼士:
1. 如果攜帶《走遍世界 德國》這本書的朋友要注意,其記載的公交線路已經更改,在波茨坦總站的旅游咨詢處(有i 標記的地方)可以領到最新的地圖。我們為此浪費了近2個小時的時間。
2. 從無憂公園出來,如果走到波茨坦總站將經過勃蘭登堡街,那是一條步行街,兩邊商店林立,價格也很公道。喜歡買生活雜物的人那一定不要錯過。
從柏林開始了自駕車之旅
去德國很重要的一個理由是想去德國駕車。早就聽說德國的高速公路特別發達,公路的建造質量更是世界一流,甚至可以在上面開坦克。更主要的是高速公路上不限速,這對於在國內的一直被壓抑在110碼的我,無疑是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的。
在德國、奧地利租車非常方便。中國的駕照也能夠通用,只需在國內把駕照的內容翻譯成英文,同時在任何一個公證處做一下公證。准備好一張國際信用卡即可。我們在上海通過安飛仕(AVIS)預定了車,在柏林出示預定單,順利地取到車了。在大城市,租車公司一般都有好幾個服務點,在預定的時候一定要指定一個地點取車和還車
德國公路的標識非常清楚,雖然德文我們一竅不通、圖示也與中國的略有不同,但還是非常容易明白的。上了高速公路,立刻感到不一樣的速度。盡管我們已經把1.8升排量的奧迪A4開到了200,身邊還是不斷地被其他車輛超越。讓我們吃驚的是,在高速公路上開得最快的不是奔馳、寶馬或者法拉利,而是摩托車。他們往往3、4輛一起“嗖—,嗖—”地從你身邊穿過,嚇得我不由自主地踩下剎車。
從柏林到科隆600多公裡路,算上加油、吃飯只用了不到4個小時。科隆最出名的自然是距今750年的科隆大教堂。157米高的大教堂塔樓自1880年起就是科隆的注冊商標。同時,科隆大教堂也是這次德國之行中唯一一個出售中文手冊的教堂(雖然7歐元的價格並不便宜)。科隆大教堂是一座上帝的玻璃屋,一萬平方米的玻璃裝飾來自各個世紀及充滿各種風格的畫像。其中“巴伐利亞之窗”產於慕尼黑的一處玻璃工廠,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為慶賀大教堂於1848年破土600周年而贈送的禮物,屬新歌德時期中品質卓越的創作。
小貼士:
1. 在拍攝教堂的彩色玻璃時,建議將用光圈優先模式,然後曝光補償減2/3EV。這樣拍出來的玻璃更鮮艷,層次也更豐富。
2. 在德國駕車,高速公路的標記很清楚,但是市內單行道很多,比較容易迷路。建議帶一個GPS導航儀。我們這次帶的是安裝在PC上的《ADAC TourPlaner Deutschland Europa 2006/2007》軟件。
浪漫萊茵河之旅
萊茵河沿岸的風光是德國旅游的精華。其中最美的一段在科布倫茨到美因茲之間。每年夏天這裡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游覽萊茵河可以乘坐KD萊茵觀光船,大約需要2個小時。我們則是開車沿著河邊的公路走走停停。一路玩下來我感到最值得一游的是布勞巴赫(Braubach)的馬克斯堡(Marksburg),巴哈拉赫(Bacharach)的小木屋和現在是青年旅館的施塔萊克城堡。賓根(Bingen)和呂特斯海姆(Rudesheim)的小胡同。如果你要在萊茵河畔住上一晚,我不推薦大多數旅游書上寫的美因茨,而是建議在呂特斯海姆,因為那裡有很多特色的小店可以讓你逛,還有上好的葡萄酒供你享用。去德國之前,我一直以為德國的啤酒最出名,葡萄酒則並不怎樣。到了萊茵河畔,我才知道這裡是德國最主要的葡萄酒產地。我們在一家小酒館午餐,點了一杯酒店自產的葡萄酒,感覺味道不錯就想買一瓶。主人一高興,帶我們參觀了酒店後面的工廠和酒窖,這工廠准確地說應該稱為作坊,因為只有3個人,但一看才發現這家酒廠成立於1727年,已經有近300多年的歷史,是名符其實的百年老店,不由得讓我們肅然起敬。在萊茵河畔這樣的酒館有很多很多。所以到了德國不僅要品嘗他們的啤酒,餐前一杯甜味的白葡萄酒也一定能讓你回味無窮。
河西岸的巴哈拉赫是值得一游的,那彼得教堂前的木質房屋是巴哈拉赫德像征,幾乎是每一篇介紹巴哈拉赫的文章,都會刊登小木屋的照片。沿教堂邊上的石階往山上走15分鐘,可以到達山頂的施塔萊克城堡,這座城堡現在改建成了一座青年旅館。站在城堡的平台上,可以眺望萊茵河的兩岸,對岸的葡萄園和山間綠茵從中的彼得教堂遙相呼應,河上的游船穿行其間。我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悠悠地把這座小鎮踏遍,以至耽擱了去海德堡的時間。不過我認為這還是值得的。
小貼士:
1. 呂斯特海姆的酒館很有特色,不管客人的多少,晚上很多都有樂隊演唱。時不時的客人也會隨歌起舞。我帶的富士F30超高感度相機,正好把這一切完整攝入。
迷人的海德堡
漂亮迷人的海德堡被稱為德國浪漫的縮影,在二戰中,由於盟軍將領的偏愛而免遭轟炸的故事,已經成了它的浪漫傳奇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海德堡是名符其實的大學城,城中每5個人就有一個學生,由於學生的不斷增多,校區已經搬到了內卡河的對岸。老城中的圖書館、演講廳更多的成為了旅游的觀光地。為懲罰學生而建立的學生監獄則成為每一個來到海德堡的游客的朝拜之地。
海德堡得名於建在山上的古堡,從谷物市場去古堡,需爬15分鐘的山路。城堡的結構復雜,包括防御工事、居室和宮殿。花了400年才完成,因此風格也從最初的哥特式變為後來的巴洛克式。城堡一部分成為了廢墟、一部分還在修建,但絲毫不影響其最為海德堡的標志,在這裡現在還經常成為酒會和演出的舉辦地。可以縱覽海德堡全城的古堡的陽台上和古堡的地下室有直徑7米可容納22萬升葡萄酒的世界上最大的酒桶是不容錯過的,它比較靠裡面,一不小心容易忽略。
在內卡河對岸的哲學家小徑曾經是以歌德為代表的詩人和哲學家漫步思索之地,同時也是眺望海德堡古城的絕佳之地。但是由於在巴哈拉赫耽擱了太久,已經沒有時間造訪,只好留待下次再來。
小貼士:
1. 相比海德堡的白天,我更喜歡海德堡的夜景。寧靜、隱逸在半山中的城堡在燈光的襯托下更有一種神秘高貴的氣氛。富士F30的夜景模式,最長曝光可達15秒,能夠很好地展現其氛圍。
2. 在海德堡的大學圖書館對面快餐店裡有一種名叫falafel的薄餅很好吃。一張現擀、現烤的兩面略焦薄餅中,包上蔬菜、炸雞肉和一大堆的叫不出名字的醬,味道堪稱一絕。中午時分會有很多人在排隊等。
浪漫之路與阿爾卑斯山脈
在德國的浪漫之路上有2個城市最出名——有“中世紀之寶”美譽的羅騰堡和以“新天鵝堡”出名的菲森。時間再緊這兩個城鎮是一定要去的。
羅騰堡起源於9世界,在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之前,作為貿易中心而繁榮發展起來,今天則因保存完好的中世紀風情而讓到德國的游客著迷。普倫萊茵廣場(Plonlein)周圍是小鎮的精華,洋娃娃商店、聖誕節禮物博物館、玩具博物館等林立其中,每一件小生活用品都被設計成童話世界裡的模樣,處處透露出浪漫的氣氛。望著色彩明快的市政廳,坐在露天的咖啡館裡喝上一杯冰涼的卡布奇諾,品嘗當地的名點“雪球”,讓我久久不忍離去。
菲森的新天鵝堡成為德國眾多城堡中的佼佼者,由於離瑞士很近,因此國內歐洲五國游、八國游的旅行團大都會經過這裡,也就常常能夠聽到多日不聞的鄉音。
路德維希二世花17年的時間和巨額財力築造了這座新天鵝城堡,結果自己卻還沒有來得及享用,就在城堡的湖中不明不白的死去。參觀完整座城堡,我更喜歡的是他的童話般的外觀,裡面雖然開放的廳房異常地華麗,卻有一半還沒來得及裝修,頗有在國內參觀樣品房的感覺。出了新天鵝城堡,旅行團會帶大家到後山的瑪麗亞橋上欣賞古堡的全景。如果時間允許我倒是建議穿過瑪麗亞橋,花半個小時爬上對面的高山,從上往下欣賞更有味道。
離開菲森去慕尼黑的路上,有一座小城值得去欣賞一下,那就是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上阿默高。旅行團一般都不會帶你去,但是如果像我們一樣開車自駕游的朋友,則值得順道彎過去。上阿莫高的房子與德國其他地方的木質結構不同,它最大的特點是小鎮住宅的外牆上幾乎都有壁畫,大多是宗教故事和童話故事,配合窗台上的鮮花,構成和諧的色彩。另外每十年這個小鎮都要上演《基督受難》的節目,從1634年開始,已經演了360多年了。而且是所有的演員都來自於這個小鎮的居民。這個只有5300人的小鎮,80%的居民都會參加演出。
小貼士:
1. 在德國如果違章停車收到了罰單,不用緊張。由於租車的時候已經刷了信用卡,回到國內租車公司會寄一張通知單過來,告訴你如果沒有異議,罰金將從信用卡中扣除。我在羅騰堡就因為違章停車收到了10歐元+16%增值稅=11.6 歐元的罰單。(罰金居然比上海還便宜)
2. 如果有時間的話,阿爾卑斯山下的加米施-帕騰基興小鎮值得一游。它是1936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乘齒軌火車可以到達德國最高峰楚格峰。
慕尼黑的啤酒與足球
德國的啤酒聞名於世。在德國只有只用大麥、啤酒花、酵母和水釀成的符合1487年“慕尼黑純度要求”的啤酒才被接受。德國人中啤酒的消費量最大的在慕尼黑,慕尼黑具有“啤酒之都”的美譽,對於慕尼黑人來說不能一日無啤酒。慕尼黑傳統的啤酒節已經延續了170年,每年的9-10月的啤酒節吸引了來自本國和世界各地的游客。節日期間,游行隊伍在大街上載歌載舞。人們拿著啤酒杯走上街頭,逢人便干杯、豪飲。在回車站南面的廣場上會搭起十多個大篷,1200多名身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啤酒女郎彩蝶般地在帳篷內外穿梭往來,無論何種職業、身份,酒杯一碰便成為朋友。
來到慕尼黑沒能遇上啤酒節,不要覺得遺憾。在此我推薦各位去一個啤酒廠,從1040年開始釀制啤酒,至今生產從未中斷過。它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廠——Weihenstephan釀造廠。他建在慕尼黑的郊外,從慕尼黑總站乘S1到弗賴辛大約需要40分鐘。到了弗賴辛車站,就會看到Weihenstephan的標記。順著標記走過去大約20分鐘。從這裡生產有4種啤酒,黑啤、放了酵母的白啤還有兩種我也叫不出名字。我們四個人每種點上一大杯,配上2個德國鹹豬蹄、一盆德國香腸和特制的專門用來下啤酒用的面包,在露天的花園裡狂飲。為了紀念這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廠,我們還花了49歐元買了印有啤酒廠標記的1升裝的啤酒杯。
今年世界杯的舉辦地設在了德國。其中新落成的慕尼黑安聯球場將成為半決賽的主場。他同時也是拜仁慕尼黑隊和慕尼黑1860隊的主場。在德國,足球似乎也和啤酒息息相關。沒有啤酒的比賽是無法展現足球特有的激情的。我們到達慕尼黑的下午正好遇到拜仁慕尼黑隊的一場比賽。比賽在晚上7點開戰,但是在下午2點,路邊就已經不時地看到身著拜仁慕尼黑隊球衣的球迷,在路上成群結隊地走過。路過一個酒吧,看到幾十個球迷手把大杯的啤酒杯,跟著吹小號的啦啦隊長不知疲倦地、有節奏地狂呼。去酒吧而不僅僅是球場,用手中的數碼相機來記錄,跟著球迷們一起大口地喝酒,大聲地狂呼,這才能真正體會足球文化的精髓。
小貼士:
1. 在酒吧裡,昏暗的燈光、狂熱地球迷,所有的防抖相機都已無法抓住不斷跳躍、宣泄情感的球迷。而我用富士帶有智能閃光技術的超高感光相機F30,在酒吧裡輕松地定格住了狂熱的瞬間。
2. 慕尼黑最大的啤酒屋是Hofbrauhaus,位於馬麗安廣場向東300米的Platzl 9號。希特勒曾經在此發表了“25點綱領”。可以容納1000多人。
匆匆地把德國轉了一圈,既體會到了德國人的嚴謹、一絲不苟。同時也被德國人對足球的狂熱和激情所感染。德國不僅有嚴肅、更有浪漫。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如果沒有到過一個國家,或者說蜻蜓點水般地飛過,是不能真正認識他的。我欣賞浪漫與激情並存的德意志民族!

(在國內訂車,到德國取車)

(柏林古橋)

(萊茵河畔的小鎮--呂詩特海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