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天堂就去梅裡-梅裡雪山完全攻略之二

作者: 天馬行空小馬哥

導讀藏區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於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於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聖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跡。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願……。”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 ...

藏區流傳的指南經引人入佛境:“……卡瓦格博外形如八座佛光赫弈的佛塔,內似千佛簇擁集會誦經……。具佛緣的千佛聚於頂上,成千上萬個勇猛空行盤旋於四方。這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吉祥聖地,有緣人拜祭時,會出現無限奇跡。帶罪身朝拜,則殊難酬己願……。”在指南經中,對外轉路線沿途所有景物,皆依佛教的內容作指引和解說,因此,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跡靈物。據佛教之說法,佛性的有緣之人都可在轉經時得如意妙果,護佑今生來世。轉經路上可見諸多瑪尼堆群,刻寫堆集了朝拜者的朝佛心願。

在藏文經卷中,梅裡雪山的13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均被奉為“修行於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格博,被尊奉為“藏傳佛教的八大神山之首”。

在藏語言習慣中,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整座太子雪山概念的三位一體的稱呼,自古以來受藏民崇拜。在藏民的心中,卡瓦格博峰是他們保護神的居住地。當地人認為:人類一旦登上峰頂,神便會離開他們而去。缺少了神的佑護,災難將會降臨。近一個世紀以來,所有的企圖征服卡瓦格博的登山活動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松贊干布時期,相傳卡瓦格博曾是當地一座無惡不作的妖山,密宗祖師蓮花生大師,於公元8世紀,為建西藏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桑耶寺,歷經八大截難,驅除各般苦痛,最終收服了卡瓦格博山神。從此,卡瓦格博山神成為了藏傳佛教的一位護法大神,雄居八大神山之首,統領另七大神山,225中神山以及各小山神,維護自然的和諧與寧靜。

宗教文化?Religion?&?Culture?

這是一個多宗教,多教派的藏區,以藏傳佛教為主體,並存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多宗教共存共榮。

藏傳佛教有薩迦,寧瑪,噶舉和格魯四大派,其中以格魯和寧瑪派影響最大。

在該地區的藏傳佛教中,最有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噶瑪.撥希,二世大寶法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制度的創始人,1268年朝聖卡瓦格博,確定了梅裡雪山大小轉山線路,並寫下<絨贊山神卡瓦格博頌>

噶瑪.讓穹多吉,?三世大寶法王,?1326年朝聖卡瓦格博,寫下<聖地卡瓦格博焚煙祭文?祈降悉地雨>

該地區現共有14座寺廟,民主改革前有24為活佛,現有活佛8位。

以下是梅裡地區的寺廟分布:

東竹林寺?始建於1667年,現位於德欽縣奔子欄鄉?214國道旁,在冊僧人636人,有五層大殿一座,辯經院一所,?法相學院一所,104所僧房,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德欽林寺?位於德欽升平鎮,?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由五世達賴賜名,屬格魯派黃教

噶丹羊八景林寺,又名紅坡寺,位於德欽雲嶺鄉紅坡村,?始建於公元1514年,?屬格魯派黃教,有清鹹豐皇帝賜匾”化行南幫”一塊,目前有活佛一人,僧人80人

塔巴林寺?雲南唯一的藏傳佛教尼姑寺,?位於德欽奔子欄鄉書松鎮,始建於公元1772年,現有尼姑115名

永主頂寺,?位於德欽燕門鄉赤尼自然村,?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有僧人80人,屬寧瑪派紅教

崩貢寺,?位於德欽燕門鄉石底村,?始建於1637年,?現有僧人50人,屬寧瑪派紅教

拖拉竹寺?,?位於德欽燕門鄉拖拉村,?現有僧人30人,屬寧瑪派紅教

玉仙寺位於德欽縣奔子欄鄉牙隆村,?始建於公元1618年,?現有僧人33人,屬達隆噶舉派

禹功扎西曲批林寺,?位於德欽尼通村,?始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屬噶瑪噶舉派

朝山Pilgrimage

卡格博峰是藏傳佛教的朝覲聖地,傳說是寧瑪派分支伽居巴的保護神,位居藏區的八大神山之首。

每年的秋末冬初,成百上千藏民牽羊扶拐口念佛經繞山焚香朝拜(轉經)的場面,令人嘆為觀止。梅裡雪山屬羊,若逢藏歷羊年,“轉經者更是增至百十倍。”

據傳,這項活動開始於藏傳佛教主要派系噶舉派噶瑪噶舉系第二代轉世活佛噶瑪•拔希(1204~1283)於1268年自元大都回到康區傳經布教8年間曾經走過的道路。從那時開始藏傳佛教信徒圍繞卡瓦格博神山的轉經活動,至少已持續了700多年了。

登山日志?Climbing?Record

梅裡雪山的登山活動,從上個世紀初,就沒有停止過

1902年,英國登山隊,首登梅裡主峰卡瓦格博失敗

1987年8-9月,日本上越山岳會,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5100米,因連續遭遇雪崩放棄攀登

1988年,美國克倫奇登山隊,攀登路線:明永冰川路線,攀登高度:4350米

1989年9月-11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偵察隊,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500米

1990年11月-91年1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二次攀登),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6470米(12月28日)

1991年1月1日-3日梅裡雪山連降大雪,中方隊員6人,?日方隊員11人在5100米營地待機。1月3日晚22時30分C3營地與大本營最後一次通話。1月4日早晨失去聯絡,中日17名隊員失蹤。

1991年1月6日—20日,梅裡雪山搜索隊,攀登高度:5300米C2營地,中國登山協會4人1月9日到達大本營,西藏登山協會6人1月16日到達大本營,日本救援隊1月20日到達大本營因積雪過深,雪崩頻繁,1月21日終止搜索撤營

1991年4月15-6月6日,中日梅裡雪山聯合搜索隊(日方12人,中方5人),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4500米,因連續降雪,雪崩頻繁,被迫終止搜索

1996年10月-12月,中日梅裡雪山聯合登山隊(第三次攀登),攀登路線:雨崩方向,攀登高度:5300米,12月2日,日本方面預報4-6日梅裡雪山有大降雪中央氣像台和雲南氣像台也證實了此預報為避免再度發生91年的慘劇,隊伍被迫下撤,12月8日撤營。?

以上資料來自中國戶外資料網

梅裡雪山就是這樣的山,它讓人們心生畏懼,放棄所有愚蠢的征服欲,這座至今沒有人攀越的雪山,用它的俊美和威嚴,讓人心懷畏懼與感激。

由: 行在雲南[ 原創 ]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