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行

作者: 追求ERP

導讀徽州三村印像之蘆村徽州三村說的是這次行程中去過的三個村子:蘆村、宏村、西遞。 先說蘆村吧。這是我們此次徽州行的第一站。蘆村的名氣沒有另外兩個村子大,是最近兩三年才開發的。村子也沒有宏村和西遞大,主要的景點是木雕樓群。 初四下午吃過午飯,從黟縣搭三輪摩托來到蘆村。一進村子,便被門口的售票處攔下,我們背著大包的樣子實在太顯眼了,如果從村 ...

徽州三村印像之蘆村徽州三村說的是這次行程中去過的三個村子:蘆村、宏村、西遞。

先說蘆村吧。這是我們此次徽州行的第一站。蘆村的名氣沒有另外兩個村子大,是最近兩三年才開發的。村子也沒有宏村和西遞大,主要的景點是木雕樓群。

初四下午吃過午飯,從黟縣搭三輪摩托來到蘆村。一進村子,便被門口的售票處攔下,我們背著大包的樣子實在太顯眼了,如果從村子口的小巷遛進去,且不背大包,應該可以逃過26元的門票(學生證打半折,我們這次出行學生證幫了大忙,省了好多門票錢)。買完票後,導游帶我們參觀木雕樓群。參觀的幾棟木雕樓都是村裡首富盧姓人家的房子,這位徽商賺錢後在家裡蓋了很多房子,娶了6房太太,子孫到現在有200多個。很大的家族。我們參觀的時候,房子裡都住有盧姓的後代。屋子裡的人們各自忙活各自的事情,不理會我們這些闖入著,大概是習慣了。反而是我和七七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感覺自己打擾了人家。試想,你在家裡忙活兒,突然來了幾個陌生人,那種感覺一定也很奇怪吧。七七問我,如果是你,你會把家裡的房子拿出來供人參觀嗎?我猶豫片刻後回答,應該不會,如果我有更好的謀生手段。

蘆村的木雕樓果然名不虛傳,木雕之精細,人物表情之栩栩如生是宏村和西遞的木雕所不能比的。可惜的是很多木雕頭像的面部表情在“文革時期”被削掉了,還有些人物沒有了頭。實在是可惜。這麼多作品唯一保存下來的只有四塊木雕,兩塊是在牆上,因為擺放了家具擋住了,所以沒被毀,還有兩塊是因為貼了“毛主席萬歲”的標語,所以也幸免了。我們參觀的時候,居住在其中一棟房子的老奶奶,拿出來幾塊木窗給我們看,問我們是否想要,看樣子,是從家具或者窗戶上拆下來的。不知道是這些家具壽命已到不得已卸下來的,還是為了賺錢拆下來了。我和七七說,靠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吃飯。七七點點頭。

導游講解完,便留時間給我們自己參觀。蘆村的游客很少,零星幾個,村子裡的人亦不多,串走於老房子間的小巷,猶如隔世。仿佛走著走著便會闖進哪個徽商的故事裡。小姐住的二樓,開一小窗,相親時候透過窗口看底下的公子,後便成就一段姻緣。只是,有誰聽到這些個秦淮人家小姐的心裡,有多少幽怨,多少快樂?滿屋子的字畫用來顯示主人的修養,書房裡勉勵的話語,告誡子孫後代一定要努力讀書,將來考中功名以光宗耀祖。商人不管怎麼努力,在那個年代終歸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的。於是,更理解了中國古代的“仕人政治”。無論生意做得再好,家世如何顯赫,不如謀個功名來個實在。所以激勵子孫後代一定要出人投地。

而諷刺的是,那些講述中國古代忠孝禮義傳統故事的木雕圖,能保存下容貌的,只有挑著擔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動人民。是消除亦或者是“掛羊頭賣狗肉”,打著反此的牌子大行此之精神?

徽州三村印像之宏村

從蘆村到宏村步行半個小時左右。到了宏村,放眼望去都是人。宏村的旅游開發做得比蘆村好很多,開發得也早,游客很多。門票也貴。走進宏村,我和七七便開始懷念蘆村的寧靜了。

我們先是跟著游人把村子大致轉了一圈。宏村其實也不大,建築群很集中,開發得很成熟,所以觀光起來很方便。對村子大致有個印像後,我們開始找住的地方,來之前上網查的攻略裡推薦的兩家旅店都住滿了,不過村子裡到處都是家庭旅館,不愁沒住的地方,而且家家的招牌都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門口掛兩紅燈籠,和一布條,寫著“XX客棧”。四周又都是幾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如果不是家門口那些賣旅游紀念品的小攤提醒著你,你總會迷失在歷史的時光交錯中。我們最後選中了“宏大庭院”這家家庭旅館,看中的是庭院裡的那個小池塘和那些金色的大鯉魚以及旁邊的小亭子,雖然老板很不厚道的在談好的價格交了錢之後,硬生生的多要了我們十塊錢,只是貪圖院子裡以及周圍的氛圍,我們也就忍了。

宏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小庭院,種些花草,屋子裡擺些字畫,書香氣息得很。搞得我很七七自慚形穢,總覺得自己的文化底子太薄。

投宿之後,洗澡換了身衣服,已是傍晚。游人少了大半。我和七七出門溜達。暮色四合。這個時候的宏村也終於讓忍有了沉靜的感覺。要說宏村哪讓我最喜歡,就是它的水。它有一條繞著整個村子的古水系了。那條水通村子外的活水,把整個村子都帶活了。水經每家每戶的門口,清澈見底,在巷子裡,你可隨處見到在隨便洗衣服,洗菜的人們。它還有“月湖”以及“南湖”。湖水清澈,映著旁邊的房子。有湖有水有人家。夜色漸黑。一路溜達欲達村口,看見有人在畫宏村的水彩畫,駐足端看。走到村口,看到賣煙花爆竹的,向七七提議買個煙花到村頭放吧。可惜某人沒有這種情調,無情的拒絕了我。一路走到宏村的有名的“南湖”。月色下碧波蕩漾的湖水,映著岸邊的古民居,儼然一副天然的中國山水畫。只是湖中央橋上的霓虹燈大剎風景。如果點著紅燈籠,倒還有一番風味,若隱約飄來吳儂軟語的秦腔唱調,剎那間還以為身處明清時候的秦淮河畔。

由南湖的石橋走進村子的小巷,一邊是古水系,清澈見影,一邊是房子門口掛著的紅燈籠,帶著曖昧的氣息,我們慕名來到了“宰相食府”。那是農家小飯館,我們進去時,已有了兩桌,是親友見的聚會,樣子像是當地人。我們又如闖入者,夾在了別人的家宴中。七七看我在蘆村的時候對這裡的燒炭的木椅特別感興趣,便弄了一塊讓我做,於是我在木椅上等候著美食的到來。一個羊肉火鍋,一個湯,一個青菜。羊肉火鍋味道自然不錯,只是我和七七後來一直後悔應該要個別的葷菜,這樣才好吃出主人家的手藝,不過那道小菜心,倒是很顯手藝,一般青菜,讓我和七七念道了一路,後來每噸飯都點青菜,只是多沒有這裡做的味道好。酒囊飯飽便是歸程。搖搖晃晃准備回住的客棧了。途徑那個畫水彩畫的畫壇,討價還價一番買下了幾副畫,後有在村子裡的一家篆刻店,讓老板幫我篆了一個“徽派印章”。老板不讓還價,說是手藝,搞得我和七七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折了別人的手藝,於是虔誠的等著他給我篆刻。十來分鐘便好了,只是覺得刻得不是很用心。

第二天起來個大早,沒吃早飯便又在村子裡晃悠,為的是避開游客。清晨的宏村自然也是很吸引人的。走到村口便看見一扛三角架的大叔,看我們舉著相機,對我們說,上後山,那取景最好。宏村的游客中,有很多是跟狗大叔一樣搞“創作”的,數碼相機、傳統相機,鏡頭,光圈。宏村是適合入畫的。一會兒時間,游人便多了起來,我們趕回客棧吃早飯。早飯內容豐富,有稀飯,粽子,當地的糯米餅,三四樣小菜,這時,老板遛鳥回來。吃完早飯後跟著人群聽導游講解。中國古代建築那個講究啊,官家可雕刻獅子,商家則是梅蘭菊竹四季圖,門口成八字形的是官家等等。每家的大廳裡,都擺放著鏡子,花瓶,鐘,當鐘聲敲響的時候,取“終身平靜”之意。必不可少的,自然還有那些個字畫,對聯。宏村家家戶戶門口都擺了個攤,買徽雕,賣文房四寶,賣所謂的古玩,賣介紹古徽州的書籍,有的老房子,進去觀看還要另外給錢。都做起祖宗的生意。

說是宏村整個村子的形狀似“牛”形。我和七七愣是沒看出來。就這樣,我們離開了宏村。

徽州三村印像之西遞

或者是因為到西遞的時候,游人特別的多,也或者是因為幾天來看得都是同樣的徽派建築有些審美疲勞,西遞的風景覺得太過一般,宣傳和門票,讓我們對西遞有些失望。

西遞的宣傳是這三個村子做得最好的,在屯溪也好,黟縣也好隨處都可見宣傳畫,當然少不了當年老江在西遞和宏村時候的照片和題字。和七七笑著說,感覺是古代皇帝微服出巡,然後這個地方經過御筆親點,自然身價百倍了。

如七七所感慨的,說是古徽州文化味很濃。於是感慨,這種文化味越來濃,身上血液裡所流淌的中國封建思想也越深刻。如有一回跟狗大叔聊天,我說,中國文化已經深入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他說,中國文化已經是我們的一種基因。想來一定也不覺得危言聳聽。只是現代的中國人,從這些文化中吸取的東西,都是一些為人處事需要圓滑,等級制度鮮明等等一些不好的東西,真善美一些儒家文化宣揚的人性善的東西反而沒有了,孝,尊重等等,在變革時代被顛覆。如我們參觀的,都是古代有錢人家的房子再或者是幾品大官的府邸,如“宰相食府”這樣的飯館,也是為了滿足我們大部分游人的心理,想出人頭地,享受一下當官的氣派以及那種權勢。由此,想到了五四運動,中國近代唯一的一場思想啟蒙運動,缺因為“救亡壓倒啟蒙”而夭折,於是,國人這一課,就這樣缺了,一直到現在,還未能補齊。前一陣看有關五四時期一些中國知識分子的書,才感慨,他們當時提出救國救民的很多思想,時至今日都還沒有過時,甚至,當今中國的很多問題,和他們當時所擔憂的是一樣的,那麼這些說明了什麼?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嗎?

六月的BLOG上寫,看“感動中國”後更多的是憂傷。非常贊同。雖然我沒看今年的“感動中國”,但是從去年的情況便可想而知今年的。很多本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我們沒有做,而一些樸素的人們做了,於是,他們把我們感動了。這顯而易見我們今天缺失的是什麼。而中國的媒體,報道宣揚這樣的一些事,在我們看來,多少是病態的。中國的傳媒始終在夾縫中生存,沒辦法理直氣壯的大聲說自己想說的話。這多少讓人覺得悲哀。因為這個,儲安平等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在50多年前就做過努力,在國民黨白色恐怖下苟延殘喘,雖然時間短暫,但是生命之花開得異樣絢爛。而現在的我們呢?

此次徽州之行,看過了一些,反倒使我之前對“文革”的一些看法發生了變化,不再似前一段那樣的偏激,更能冷靜的看待一些,雖然認識一樣淺薄,但是總是在進步。

黃山特別篇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此話既出,“天下無山”四個字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回上黃山運氣真的不錯,三天三種天氣,一睹黃山不同的美。七七總是感慨黃山是座大盆景,極其符合國人的審美觀。

第一天是在雨加雪中上的黃山。第一次看到下雪的我並沒有應有的興奮,或者因為看到的不是那種厚厚的積雪,而是落在身上的雪,讓我一直以為是冰,可是雪下下來真的是如之前在電視上在書本上看到的雪花狀,一會兒的時間,山上便穿上了銀裝。中午投宿之後,雪也停了,感到排雲亭,看到了傳說中的雲海。七七贊嘆不已,而我亦是覺得漂亮。看了雲海,本想去西海大峽谷的,只是石階非常的滑,我倆都沒買簡易冰爪,而膽小的我,下台階的時候,牢牢的抓著欄杆,還總七七嘮叨,這個欄杆空隙太大了,萬一人一滑,就直接落入萬丈懸崖了,真是可怕。七七看我舉步為艱的樣子,便放棄了這條線路,決定返回上山住的地方,買冰爪穿。

黃山做為成熟的旅游開發區,在環境和生態保護方面確實做得非常的好,下雪後,隨處可見掃雪的環衛工人以及揀垃圾的工人,垃圾桶更是密集,公共廁所也弄得很干淨,而且都有明確的標記,不用收費。

只是人多。真的很多。我們還是避開了高峰期,人還是多。住宿因為成本原因自然是很貴的,吃的東西更不用說。青菜40塊一盤,蛋炒飯也要30。所以看到很多游人,上山的時候都自帶泡面,看到最壯觀的場面是,一家人拎著一箱的泡面上山。

在山上住的是6人間獨衛房。都是出來玩的游人。第一天,和我同屋有一個要去深圳的姑娘,一個人來,話很少,不怎麼和人交流。另一個姑娘是北京姐們,優越感寫在臉色,不屑和我們交談。一個一個人出來玩的湘妹子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冷清的局面,說著她的行程,路上怎麼遇到另外兩個伴兒等等,然後有幾個人加入了談話,屋子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而七七他們的房間,因為都是男生,大家更隨便些,一開始交流自己的信息,加上我屋那個湘妹子的兩個同伴兒,喝酒吃泡面聊天拆拳,一屋子鬧哄哄的。幾個人約好了,不管第二天早上天氣如何一定要去看日出。

躺在床上,我居然有些興奮,睡不著,想得最多的當然是自己曾經一直期盼但又未成形的一個人的旅行。雖然一直知道路上可以遇到很多一個人出來玩的女生,只是這次自己遇到了這麼些個人,這種想法才更加的真切。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是底氣不足的樣子。小地方出來的人的那種局促感在我身上常常出現。沒有那種自信的大氣。總懷疑自己,害怕不行。而我,相對於和自己一起生長的同學,已經好太多了,比起她們,我是一個行為做事比較大膽的孩子,殊不知比起這些孩子,自己只是一個乖乖女罷了。出來了,看了,才深切的知道自己的不足。說到要一個人出行,朋友、長輩總說世道險惡一個女孩子如何不安全等等,因為愛,所以過分的保護,在狹小的天地下成長,只是,一輩子都可以如此嗎?總是要有自己長大的時候,很多事情都要有由自己處理的一天。說到這,又回到了蔡瀾說的,看多了,知道多了,最終要的是一種回歸的感覺。而我們的生活也是應該如此,去嘗試,失敗,接受,才會知道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

第二天早上5點便起來了,過去找七七,七七那家伙憑借別人出去看的天氣不好為由,不去看日出了,而我,跑到外面看了看,四處一片漆黑,雪已經有些厚了,過來再和七七商量,他堅定得很,便繼續回屋睡覺,其實最主要的是,我們還有一天的時間,覺得第二天早上再起來一樣可以看到日出。誰知道,老天給了你看日出的機會,你沒有好好把握,便這樣失去了。在山上的第二天,天氣非常的好,出大太陽了。而我們這些個找借口不去看日出的人,沒看到這天的日出。

七七一天一直跟我說抱歉。我呢,自然也是覺得非常的遺憾,但心裡安慰自己,還有一天,沒關系。而這一天,太陽出來,化雪的日子,我們在黃山再次看到了難得見到的雲海,而且看了整整一天,七七囂張的說,我們看得都審美疲勞了。

雲海真的很漂亮,漂亮得都不真實了。我總覺得自己會這樣衝動的走在雲上,然後便飄飄的墜地。傍晚的時候,爬到丹霞峰看日落,太陽每一分鐘的變化都是不一樣的。你錯過了,便失去了。造物主的力量真是偉大。雲海也是如此,一會兒一個樣,讓你百看不厭。

第三天早上很多游人跟我們一樣起了大早到光明頂看日出。可是,黃山的好天氣不再,這天黃山大霧。所以說,上天很公平,他給了我們看日出的機會,只是我們沒有好好把握,就失去了。在大霧中,我和七七開始下黃山。霧大,能見度不及5米,一片灰蒙蒙的。遠處一看一大片灰灰的,走近了才知道下面都是懸崖,加上雪開始溶化,冰水讓石階非常的滑,下山的路,我們走得小心翼翼。而我則是膽戰心驚 。這個詞一點都不誇張,因為天不夠明亮,動物性的、與生俱來的,對黑暗的恐懼感油然而生,只是緊緊拽著七七。

終於下山了,快出山門的時候,天也漸漸亮了,抬頭一看,七七頭頂的樹枝上端坐著一只胖乎乎毛茸茸的猴子,與他相近的樹枝上還蹲著一只小一點的,連忙拿起相機



(黃山雲海)



(黃山日出)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