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二十五日:成都之夜
成都的雙流機場離市中心可真近,當夜沒有什麼堵車,二十分鐘就到了住處,司機師傅說就不到30公裡的距離。還告訴我成都的車流量是全國第三,市區人口九百萬,說時頗有得意之色。其實這有什麼好的呢。
十一點,我開始洗可愛的果兒們。估摸著Q青二人快到了。
青同學到後,第一個要求就是下去吃麻辣燙,說是路口就有。果然沿街拐角處有七八家,隔著一百米看見我們走近,就忙不迭地招呼:來坐嘛,來吃嘛。熱情地不厭其煩。問題是家家攤子都一樣,左邊串好的各類蔬菜肉類呈輻射狀排開,右邊滾著辣辣香油的大鍋噗嘟噗嘟著香氣和熱力。鍋後坐著一位滿臉期盼的大姐。
選了倒數第二家大姐的小凳子坐下,她開始手口並用忙活開了。說是兩毛錢一串,我倆都挺高興,怪道四川東西便宜,真的哦。誰知這位大姐不是一串抓,一撩就一把,細細一看,每串之上的食物大小不超過半截小拇指。還沒反應過來拒絕呢,油鍋裡就下了不知多少串了。食物種類其實不多,土豆片、平菇、牛肉、青菜、豆腐干。。。。都還挺鮮靈,老板說她們每天早上六點買,晚上開工前宰殺成如此小片,每天都不留剩物,干到早上五六點鐘,若是剩下,就自己一家三口吃下肚。她說來來自樂山,當時沒想到,事後又遇上幾位樂山人民,才知曉原來樂山大佛並沒有傳給他們時代的佛氣。
我似乎是吃了三四串平菇、一串牛肉、一串豆腐干,本就實在吃不下,青也沒有比我多吃幾倍,真的只是一起來讓舌頭嘗嘗成都的味道。老板管你味道不味道,滿口說辭,何人何時來他們攤子,一氣兒吃上七八百串、三四千串、七八千串。。。。。。佛說:不可妄語。他們的小攤子上,最多擺的下一兩千串吧,樂山大佛笑了,樂山大佛又哭了。
樂山大姐的纖纖玉手瞬間數好了簽數,嘴裡先輕說“四十八”,看我們沒反應過來,立刻大聲說“九十八”。青丟下二十元,拜拜走人。剛轉過攤子,就說:被騙了。原來忽悠不僅是東北人的專利啊。
八月二十六日:沿岷江上行
凌晨三點入眠,六點即起,提著沉重的果兒,啃嗤上車,吃苦夏令營正式開始。
逐漸進入山區,果然岷江就在窗外,滔滔不絕,其色青青然。我忙拿出照相機劈裡啪啦拍照。據說我們此時經過的是都江堰的蓄水區。一個一個隧道過下來,我體會到了當年諸葛亮六出祈山之苦,這還是有隧道有車呢,怪不得他早早謝世。
此處的山體很高大,但是一點不美麗,土土的,禿禿的,就像城市裡馬路邊上工程隊遺留在那的砂土堆,大了幾萬倍,多了幾百堆而已,毫無美感。沿著山體是盤山公路,一路上車子很少,我們就一直搖搖晃晃左繞右彎,沒有盡頭一樣地盤著山體不斷向上。公路其實很窄,車的速度也很快,若不是司機山道技術嫻熟,路況和天氣良好,出事的可能真的很大。山的側面顯然是為了修路被炸過,大塊黃石嶙峋著斜架車頂,若是從窗口伸根拐杖出去,定然扎到它們,粉身碎骨。公路的另一面也就是普通的高速公路的圍欄,感覺只能擋擋三輪車。到了山頭上以後,向下能看到片片莊子和一路駛過的盤山公路,腰帶般纏著大山,這就是盆地的含義了嗎?
不知是在汶川還是在茂縣下的車吃的中飯。導游一路上恐嚇我們說極其難吃,有肉即是葷菜,還不如自己帶米去煮等等,進了那小餐館一看,迎面就是一尾大魚,臥在紅紅的辣醬裡,實在很好吃的樣子。不由得很期待。八人一桌就坐後,吃得都不客氣,我們三人覺著味道真是不錯,我尤愛那魚,Q尤愛那回鍋肉,筷沫翻飛,滋滋有聲。其他數人都吃得低眉順眼,面露不忿,早早離席,最後感嘆一句:真是比家裡的差多了。他們是來自貴州、重慶的旅客,可能吃慣了美味辣食吧。同座還有倆韓國妹妹,都奇瘦,導游叫其中一人為韓之恩,真有趣,電視劇裡人物的名字原來真有人叫也。
繼續上路。
傍晚到了川主寺旁的賓館,剛把東西放下,聽到窗戶外面傳來烤羊肉串的叫賣聲,拉簾開窗,看見外面一黛藍天,襯上旅館美麗的黃底彩花的牆。頓時起了拍照的興致,攜相機與她們一起下樓。
這裡的羊肉串個頭兒也不大,味道尚好,一塊錢一串,酥油茶十元一碗,忽悠著說是四只羊提煉出來這一碗。隨她們吃了一串,開始拍照。實在是很喜歡人影翻飛在花牆上的感覺,夕陽西下中,感覺甚好。只是大花下,左一句:請上二樓,右一句:此處廁所。笑稱原汁原味。
賓館外面小攤一字排開,間或飄走著各色藏族小女孩子,也就入學年紀。手上拿著幾個零星飾品,大聲叫賣著。她們稱我們為”漂亮小姐“,幾乎帶著不忿,皺眉向我們推銷著,似乎不買,是我們的錯,買,才是我們的義務。青唰唰買了幾幅披肩,Q也買了一幅,我買了一頂犛牛皮做的帽子,都是二三十塊錢的貨。可能因為青買得多買得爽,小藏孩兒像蜜蜂一樣嗡嗡圍了過來,擠的水泄不通。”小姐,買一個吧“,”小姐,我明天要開學“。。。絮絮叨叨,老練之極,沒半分惹人憐惜。
夜色此時真正降臨了,賓館到川主寺之間的土道剛才還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現在只剩一片沉寂。路外面是一望有際的漫漫田野,暮色中升起一縷煙火來,寧靜的氣息包圍了每一寸空氣,每一處人心。
經過轉經筒,大家魚貫而入,雖是很黑,佛祖保佑,鬼神不侵。筒道很長,四面封閉,左邊依次列著數十架經筒,右邊土牆上相應開著數十個窗洞,我們逆時針轉著轉著。。。轉了一半出來,遠遠看到山峰上的經幡招展,不甚美麗。
下了山頭,去往川主寺,門口兩大轉經筒把門,欣欣然又與它們合影。寺廟真小,而且黑夜裡伸手不見三指,只能估摸著走走看看,與大門合影,門卻咿呀開了,出來一位絳紅色的老喇嘛,自然攔住,與之合影。
藏歌飄來,我們被熱情地邀請進了兩位老喇嘛的臥室,很簡樸,而簡陋應該算不上吧,在信佛人的心裡。火爐上嘟嘟燒著水,兩床頭之間一只小巧的錄音機嘹嘹放著歌,喇嘛大爺臉上暖暖漾著笑,小屋裡真是春意濃濃。一個年輕人倚著門微笑看著我們,盡心回答著我們提出的即使他不知道答案的問題。我們當他們是少見的觀賞物,他們必也如是想。一場大熊貓和梅花鹿的邂逅。
八月二十七日 入溝
早起稍做停留,直奔溝口。停在離大門好幾百米處的鑫苑飯店。不知如何就熙熙攘攘地進了溝,人比想像的稍少點,不至於走路都邁不開步子。雨早就開始下了,雨衣派上了用場,只是拍進照片裡,實在不雅。不過本就不美,倒是真實最好。
雲霧繚繞中,Q大呼”神仙來了,妖怪來了“,我倒覺得人家神仙妖怪本就是住在這裡的,相安無事多年,倒是“我們來了”很煞風景,好好的幽靜之地,被人味兒攪和得不倫不類。
美哉?或許。。。。
我是那種上了路就開心的人,一路走得興奮。而九寨溝其水其樹其景,美則美矣,不足就在於人多心亂,到處喳喳拍照聲,”讓一讓“的招呼聲,挺沒趣的。
九寨溝是阿壩羌藏自治州的一個屬地,由九個藏族寨子組成,由此得名,溝口附近,展現著三個已經開發的寨子,還有六個不知道藏在清清水流的哪一端。青同學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三個已經開發賺了大錢,那其他六個是否心有不甘?這真是經濟界人士提出的問題。
九寨溝景區呈Y型,中間交會處為諾日朗,左溝名查則窪,頂點為長海,右溝名日則,頂點為原始森林。根據調度,分派每隊人員先左或先右游覽。我們被安排進軍查則窪,坐的是綠色環保大巴,車票包含在了門票的200元裡。一路看到各種海子。只是沒有彩色,只有綠色。諾日朗下車後,四散游玩,先是到了一無名水灘,然後一個灘一個灘過,路經樹正瀑布,很拘謹的一處飛水,不太喜愛。青同學不見蹤影,最後回合於老虎灘。給她倆合照了一世紀絕版美照,適合年過七十拿出來唏噓感嘆使用。
珍珠灘是典型的小疊瀑加大疊瀑,水流滔滔,灌木叢生,據說是電視劇裡唐僧師徒四人牽馬走過的場景。其勢斜,其境險,不知他們如何做到的。
珍珠灘邊,Q找不到了她的照相機套子,青丟了她的綠色雨衣。我取了一壺珍珠水喝,甘甜清涼,雖是高原濕寒,喝著卻仍然沁人心脾。真開心!
在長海處,青同學發現了藏衣拍照點,10元。嘻嘻哈哈一陣狂拍,真的很好看,我是胖胖的小藏娃。
重回諾日朗集合處,我們被安排吃那33元的自助餐,口味一般,種類六七個,飯廳下的購物點倒是真不錯,價格不貴,擺著好幾十個攤子,真是應有盡有。Q買了堆銀絲環和披肩,青買了綠松石項鏈等,我買了三只美麗的手工刺繡錢包25元、一只銀酒杯10元、一個藏飾的褡褳15元,和一個九寨溝圖案的圍裙6元,Q說皆大歡喜。其實我還有好多想買沒時間呢。
兩點開始游日則溝,根據導游指示,先坐環保大巴直奔溝頂原始森林,再一一向下游覽。
原始森林的空氣甜甜的,水氣彌漫得不多不少,人又沒有幾個,真是身心舒暢,突然想起慧蘭瑜伽裡的完全呼吸法,於是從頭到尾,一直排濁吸清,好不舒爽!真是可愛的地方。
雨開始下大了,我們路經鏡海、箭竹海、孔雀海、五花海,景色尤可,只是天色暗黑、霧氣重重、甚至於大雨滂沱,實在是只看到了九寨溝美景的十分之一。
准時回諾日朗,准時回溝口,准時回大巴,已經是半濕了,我還拎著一袋爛了的桃子冒雨到處找垃圾桶,看看難找,就跑回鑫苑賓館,交給前台小姐,環保嘛,小姐也和顏悅色自告奮勇去處理它們了。
六點四十下的車,六點五十進的房間,晚上的藏王劇院藏羌歌舞晚會卻是七點整開場,凶神惡煞地催著前台、服務員上菜,風卷殘雲不識其味地吃了一頓,上車奔赴開價180元的藏王之宴。
每人都被分發一份青稞酒和牛肉干,還有哈達。酒芬芳,肉松軟,我大吃大喝,不亦樂乎!歌舞非常歡騰熱鬧,藏族小伙子們都是瘦長臉,英挺眉,甩著胳膊抬著大腿大刀闊斧地跳著舞,動作闊朗舒展,特別喜慶,看著就招人喜愛。(只是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他們的衣服袖子,一個耷拉在背後,一個蓋過了手背,這樣的袖子又不裝飾又不實用,做什麼呢?)姑娘們有的藏有的漢,都是大眼秀眉的美女。
互動節目中有邀請觀眾上台同舞的,我&青去了,伸胳膊伸腿,也算參與一把。Q披著美麗的毯子在下面替我們拍照。
押軸戲是從觀眾中選出一位男士來參加模擬的羌族婚禮,做一回羌族新郎。先由十幾個團體各推選出一位男士參加,然後再通過簡單的方式很快留下最後四位競爭者。我們的旅行社裡都是帶著老婆出來的男人,個個都穩坐不動,堅決不去包個羌族“二奶”。
當晚最後的對決發生在一位維族大叔&一位安徽小伙子之間,方式是逆向式拔河:紅綢繞脖,再走胯下,通向對方選手,同樣系發。於是台上兩位男士在喊號聲&觀眾喝彩聲中撅著屁股、昂著腦袋,開始火拼!
通過這次節目,我才明白為什麼一直以來高大威猛的男士特別受歡迎,本來我一直覺得維族大叔雖然高大,但是那塊大肚子真難看,可是其實人家除了肚子,別的地方肌肉結實著呢,沒哼嗤兩下,便把安徽小伙子拉倒了。小伙子下台前向大叔豎起了大拇指。
維族大叔很天真,主持人很老練,兩人一對一答,惹得觀眾前仰後合。比如主持人問:巴先生,你老婆在座嗎?巴先生回答:不在!主持人:太好了!!!那你今晚娶了這位姑娘,准備回家怎麼和老婆交代?巴先生眨巴眨巴眼睛:她是老大。
第一個儀式是眾小伙子向巴先生衝來,有的翻著跟頭,有的歡叫著奔跑,巴先生簡直就跟看到了一群麋鹿一樣,挺著大肚子噔噔噔往台後躲,大家都狂笑不已。巴先生雖怕雖胖,還是躲不過藏族麋鹿們的熱情,瞬間被扔上了天空。幸好他沒有心髒病。這個儀式是為了表示眾人向新郎慶賀之意。
接下來小伙子&一些姑娘分坐兩廂,美麗的羌族新娘上場了。據後來觀察,應該是漢族女孩扮演的。挑了蓋頭,交換了禮物,禮成!
主持人說,巴先生新婚,按照羌族規矩,這是新生活的開始,要有族中德高望重之人給起個新名字:VIRGA。賜名完畢,VIRGA必須沿著場地跑一圈,喊三聲:我叫VIRGA!!觀眾笑聲就沒有停過,都覺得新鮮。沒想到這位維族大叔這麼配合,樂呵呵去跑了,每喊一聲還以舞蹈動作暫停一下,回頭對著觀眾席大叫:我叫VIRGA。我們簡直就笑暈了,好久沒有體會到這前仰後合的感覺了,四面瞅瞅,無人不在咧嘴大笑。
純純的巴先生帶著新名字被指令去溫柔地呼喚他的新娘:米吉吉。剛才還動如脫兔的新郎官,此時又靜如處子了,叫得膽怯害羞,全場人免不了又一陣狂笑。
我問Q,這樣的民族,我們漢族是怎樣把他們拉過來的?Q說聽說當年血洗羌藏數個寨子。卻原來歌舞升平處下掩飾了漫天的腥氣。如此,什麼人生的公平,理想的實現,都何必執著?
八月二十八日我欲乘黃龍就此東去
仍舊是六點起床,早飯還是饅頭稀飯,四個小菜。
渴盼天公放晴而不得。清冷的空氣潤濕了每一個人的行裝,零星的雨滴漸漸成線。
開車後不久,導游面帶無限喜色,欣欣然稱贊大家好運,因為黃龍索道八月十九日剛剛開通,兩小時的高山跋涉之苦可被三分鐘十四秒的纜車之旅代替,多麼可喜可賀啊!
喜氣團然未散之際,Q驚呼收到一詭異不可信之短信,據稱黃龍索道今日檢修,暫停使用,給旅客帶來不便之處多多包涵等。導游慌神:啥?啥玩意兒,我咋沒收到?後經證實,實非謠言。導游心理素質不錯,此事輕描淡寫而過,繼續發言:
此番上路,甚是艱苦,一路上揚(股市如此多好),尾市略跌,日最高點達4200,中間震蕩不歇,最終收於3180點,也就是黃龍口。為防又有人模仿紅軍過雪山式英雄昏倒,長睡不起,他策劃了一場集體歌會,萬望各位捧場。
導游的歌喉那是拿手,第一天的車上,就讓大家驚艷了一把,唱得是《青藏高原》,膽子夠大,嗓子也好,唱得大家花枝亂顫,樂得路上有這樣一位埋沒歌手相陪。
這回他點將了韓國妹妹。大家性質也頗高,這真是太有趣了,高原上聽韓國妹妹獻歌。那個不會說中國話的,高高個兒竹竿一樣的韓國女孩推脫一番,最終走上前來,站得頗穩,絲毫沒搖晃一下,白白的臉激動成了粉紅色,煞是好看,於是唱了兩首,眾人的鼓掌一直伴隨著她的歌聲,真的唱得不錯,而且歌也很樸實悠長,沒半分國內流行歌曲的華而不實。
掌聲送走了韓國妹妹,接下來是從前到後每個小團隊依次推選人出來一亮歌喉。一個團隊一個團隊地唱下去,青海唱了青海民歌,新疆自然是新疆民歌,還有貴州的,重慶的,東北的。。。。。。
導游教導我們:黃龍最低3180,最高3580,上了山蒙頭走,下山時方可從容賞景。
青說她適合稍快的節奏,果然倏而不見。一路經過迎賓池(一片黃色斜坡,沒啥好看)、爭彩池(尚可,但已忘記),我和Q嗤嗤嗤爬上黃龍中寺。沒啥特別,也是寺前一對香爐,寺內幾尊佛像,四周列著大小一些轉經筒。
原來青一直在腳下等我們,後來中寺回合,她買了一瓶10元的礦泉水,那裡東西都是標價10元,火腿腸、珍珠奶茶。。。。。
中寺到頂點五彩池,大約四五百米,路途不遠,走卻不易,路遇一黃流,不知何名。Q伸開手腳在棧道邊照了,我欲COPY,卻頭暈暈不敢,為拍照跌下黃流變成黃魚可不值。
吭哧,低頭,邁腿,數米,到了到了。
到了也不省心,人太多了,道太窄了,一要自保不可跌入五彩池成五彩龜,二要手持貴重物品照相機不可晃動跌落,三要單臂獨擋來往行人大叔大嬸行行好就五秒,四要獨霸一角搔首弄姿將嬌容瞬間凝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是照片嚓嚓嚓了,步子卻緊緊緊了,枉自辜負了人家那一片粉藍、鵝黃、朗青啊。
世間多的是辜負之人,辜負之事。分別在於負心人明知負而負,或自以為朗朗乾坤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
我等便是明負之人,眾游人似乎便是那理直氣壯之輩。
而五彩池,恰是一位尚未出閣的柔嫩女子,豆蔻的年紀,清靈的心境,放垂長發,躋著木屐,袖藏馨香,裾流微波,含羞帶怯地出來見客,清風拂面也不及此般沁人心脾。
原以為父親母親會安排一位同樣俊朗明秀的少士相見,不曾想那竹簾之外卻是哄哄然一群粗鄙看客,指手畫腳,高聲喧嘩,眼露色光,雖外裹長衫,搖頭晃腦以示斯文,卻只差糲棍一把便是下山土匪。
好一位女子,不曾驚訝片刻,款款落座。
境由心生,若本心無塵,其奈我何。
箏聲起,笛悠揚,一卷在手,翩然無塵。任你竹簾外看客喧嚷,由我竹簾內靜若處子。檻內外人生矣。
下山之道甚快,三人收不住腳地往下奔。其實也是因為時間不早了,說好五點集中,四點才往下趕。一路遇林穿林,遇水越水,遇瀑留影,倒比黃龍寺五彩池處暢快許多。
此番回程,需要四個半小時。黃龍比九寨溝要離成都近一些的,兩者都在一條主要的盤山公路線上,快要到九寨溝處有一斜岔道,往下不久便到黃龍。我們此時便是從岔道出來,回到主線之上。
夜色果然已深,車外的山嶺和天色漸漸失去了顏色。吠日的蜀犬睡了,層疊的山巒曲線畢露,夾著中間那一塊透著些微亮光的天際。來路之時向下即能看到的微型村落隱沒不見,偶爾有同樣盤山的客車燈光在遠處不知何方一爍一爍,有點刺眼。行得遠了,從山頭繞指山腰,夜的畫面像浸了水的黑布,我們便在這不見邊際的潮濕中碾磨轟鳴著繞行。想起古人來,怪道有那許多文人墨客,怪道有那許多跳大繩的。
人人坐得左右臀部皆痛。導游說有時堵車,能看到一片奇景:一座座青山相連,一輛輛客車相連,於是滿山遍野皆是銀光帶,從山頭圍至山腳,好不壯觀。他是說得頗為向往,旅客沒一人呼應,顧著自己臀部還來不及,奇景?快點回旅館躺下要緊。
到了茂縣,並無導游說的大餐犒勞,人人面露不忿,略微下筷,點到為止,即回旅館。也沒他說的不錯的夜市,只八九個賣藏藥、飾品的小攤子而已。
同行的茂縣小伙子十分熱情,指點我們說坐出租2塊錢處,有一光大路,有我們想吃的鰱魚及各路美食,問可否走去,答不可,因為他在當地監獄工作,深知地方上少數民族尚未開化,十分危險。
八月二十九日 羌族少女、都江堰
九寨溝之旅的最後一天到了,天還在麻麻亮著,哈欠還未打夠,旅游車就帶著剛吃了一頓簡陋早餐的團友們駛進了賓館旁邊的茶廠。因為是茶廠吧,牆裡牆外都是淡淡的茶綠色,有創意。天空又飄起了絲絲小雨。
很快我們被安排進了一個茶室,眾人圍牆呈半圓坐好,中心坐的便是那位主講人羌族少女。這位少女容貌普通,膚色微黑、眼睛大大、身段苗條,操著一口平板拖沓的普通話向我們說了開來。可能因為每天講幾遍吧,綿軟的聲音裡是例行公事的頓錯,聽著新鮮。
少女依次向我們介紹了羌族的紅茶、白茶、女兒茶,每介紹一個,身邊的助手便替大家每人斟上一杯。那少女的手指翻飛,手法熟練,嘴上也滔滔不絕:
“城裡來的阿哥阿姐,今天由我來介紹我們羌族的茶葉給你們。首先我要告訴大家拿茶杯的方法。你們看我這裡,左手托好,右手要作蘭花指。喝茶的時候要喝三口,如果喝了五口六口,就是牛飲啦。你們在大城市裡住,一看就知道和我們的生活不一樣。我們就住在旁邊的山上,喝的是岷江的水,岷江水含鈣量很高,所以我們這裡的人容易得膽結石,喝了我們的茶水,病就好多啦。阿哥阿姐你們工作天天對著電腦,有的阿哥還抽煙,喝我們的茶可以幫助你心情愉快,有助於戒煙。這位阿哥不妨拿出一只煙來抽一下,再喝一口茶,是不是喉嚨裡有一點甜甜的感覺。阿哥阿姐不了解我們的生活,我就來介紹一下吧。我們羌族是男主內女主外,我們不像你們可以自由戀愛,選擇很多,我們只能在四五個裡面選一個,用你們的話來說就是競爭上崗。選中了以後結婚,婚後女的種地,男的不聽話女的可以打。你們不要笑,不會打很多次的,一年也就一兩次吧,他們很不聽話的時候才打的。我們很少招外面漢族的阿哥,因為他們受不了這樣的地位,會往外跑。以前曾經有過一兩個,都走啦,不回來啦。今天我給你們介紹的這些茶葉,都是對身體很有好處的,你們想買就買,不買,記住我的話就可以啦。”
又是一場大熊貓和梅花鹿的邂逅。
其實,誰又比誰更開化、更先進呢?
其實一路上還經過了好幾家廠子,只是記不得具體在哪天了。現在就一一補充一下吧。
牛肉加工廠。到這裡吃牛肉的確很爽,十幾種口味,十幾個大盤子,任由旅客免費品嘗,還有不少青稞餅。不過也不能做得特別明顯,站在一個地方盯著吃也會被剛走的。最好就是游擊戰。最爽的是導游,親眼看到他熟門熟路地走到最好吃的牛肉攤子上,讓那大姐揮刀咯嚓砍下一塊又大又厚的牛肉來,抓著吃去了,還對我說這就是“彪悍”。在這裡買牛肉就有點稍貴了,九十八元一斤。不過很多游客還是買了。我在外面買了十元的藏紅花的干果,吃到現在,很酸甜可口。
犛牛角梳加工廠。寬敞的廠房裡充溢著嘟嘟嘟嘟的聲浪,每道工序只有一兩個人把守。大概分為以下幾個工序:切割-水煮-定形-鋸齒-打磨。我對這種梳子的功用很不了解,就沒有買。
水晶加工廠。很貴,而且水晶不能隨便買的。所以還是沒買。
藏藥廠。同樣很貴,而且對藥材一竅不通,沒買。
經過集體同意,此行最後一個目的地是都江堰。
都江堰的鼻祖是李冰,之後每朝每代都有為之奉獻之人。都江堰公園的後門修有一條都江堰公德大道,十幾個有功之臣的塑像分列在花團錦簇之中。竊以為各級水利部們的黨日應該安排來此觀瞻。
其實都江堰的道理很簡單啊,導游一講解就明白了。主要使用的就是分流、離心力這些簡單的物理原理。
首先,岷江滾滾而來,被都江堰的主打工程:魚嘴一分為二,一部分進儲水區,一部分進成都平原。進成都平原的這部分水道比進儲水區的水道,要更窄更低。這樣設計是因為,枯水期,水流量少,流速緩慢,水更多地會往相對低的地方流下去,有利於保證枯水期成都平原的用水;洪水期,水流量過大,向魚嘴高速奔騰過來,因為流速很快,霎時間自然選擇較寬的水道橫衝直撞過去,也就減少了流向成都平原的水量,有利於減輕成都平原洪災的可能。
多麼爽利直白的道理啊!!
我突然覺得其實古人的生活應該是挺簡單的,不像現在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方便”,就像昨天在岷江邊上盤山而下時心裡所想的,那麼沉靜,又那麼閉塞,眼睛被大山蒙了,心卻飛翔地更遠了。哪像現在,衣食住行方便了舒服了,整天也就只談衣食住行,心眼裡也就只裝著衣食住行了。
做魚嘴的材料特別讓人不可思議。以後遇到學水利工程得問問。它是用竹子片編成三角柱形的長長籃子,籃子裡面放上大個兒的石頭,就著樣的東西,就能擋住岷江的水,讓其分流?奇了怪了。我們的防洪工程是不是要來學學呢?不行,很好奇,要找點水利系的教科書來看看。一路上有兩處魚嘴材料的實物模型,都其貌不揚,並不是甚雄偉奇觀,游人還一一跑去和它合影,都不知道咋回事,根它合影真是傻乎乎的。
一次分流之後,去往成都平原的水流被安排遭遇“離堆”,在那裡進行第二次分流,和魚嘴一樣,又一個平白坦誠的名字,離吧,離開這裡去往成都吧。去成都的那通窄道的名字好聽點:寶瓶口。
此處分流的遠離和一次分流一樣的,只是多了一個拋離石子泥沙的儲沙區。講解員說,這是利用了離心力的原理。就像我們在盤山公路上坐旅游車,車往左拐,我們往右倒,車往右拐,我們往左倒。來到離堆這裡的岷江水也是如此,水往寶瓶而去,泥沙跟不上速度,便被甩到了儲沙區,這樣成都人民喝的水就清多啦。
儲沙區除了儲沙,也有防洪的作用,它比水道稍稍高了2。15米,而且有點斜,枯水期,江水自然不理它,直奔成都,洪水期,江水就泄了一部分過來。其實真實簡單又簡單的道理啊,可是還真就沒聽過成都缺水或者洪災呢。
都江堰這個工程的確挺了不起的,至少在我看來如此。都用了一千多年了,直到現在,成都人民喝水、防洪、灌溉,靠的都是它:都老大。據說為防都老大退休,岷江上正在新修一個壩。
八月二十九日成都火鍋
天府之國、溫柔之鄉,成都的美女、成都的美食。。。都江堰啊,你成就了一方糜爛樂土。
晚上稍稍逛了春熙路後,我們被人介紹到一小巷,說是多年老店,牆上的獎狀列字排開,數數有七八個。謔,足夠讓人期待。
老店恐怕受寵慣了,晚上八點沒了幾個招牌菜的料,也甘之若素的,不知稱呼小姐還是大嫂的服務員穩穩站著,心不在焉地等我們重新選菜。於是點了粉蒸肉、××魚、地瓜藤、酸菜粉絲湯。那粉蒸肉,以前沒見過這樣的。一端上來是個灰色的大圓球,不僅其貌不揚,簡直就是醜陋不堪。誰知人家這是大智若愚,一鏟子下去,掏出的是金礦銀礦。我就掏啊掏啊,掏出一堆粉嫩的骨頭肉,還有一堆鮮軟的豌豆來吃了,不亦樂乎哉。南京的粉蒸肉應該學學人家猶抱琵琶全遮面的耐性和風度撒!要知道,裸體永遠沒有披掛整齊來的耐看。這襤褸外套的材料似乎是豬肺泡。魚不知何名,只知道很中看,也中吃。
十點我們又去了玉林小區附近的一家四川的火鍋店,進店一看,到處都是熱力和辣香,眼簾裡全都是鮮艷的顏色,不像南京的火鍋,涮的都是青菜蘿蔔小羊肉,雅致而已,爽辣全無。
這次火鍋出了幾次“事故”。
1。我渴了,捧著油碗就喝。L大惑不解看著我,我想說“我以為是茶!”而無法說,只能鼓著腮幫子找垃圾桶。哎呀,那顏色如此相似,而且我們就是要上茶的嘛,嗚嗚嗚。
2.黃辣丁來了。成都人L用一種向外地游客介紹風俗特產的聲調對我們慢慢說道:我們可能要站起來,離桌子遠一點。魚下鍋的時候可能會有油濺出來。(我們六只眼睛盯著他,還沒轉過彎來。)因為是活的,會跳。(啊!六條腿立刻行動,躲在飯桌一米開外。)服務員拿著兩個互相扣著的盤子來了,將之深入湯下。我們伸著脖子看著,倒是盼望著魚會跳出來。過了半晌,估摸著黃辣丁命已歸西,四人落座。真是外地人啊。
3.吃啊吃啊。也不咋辣麼。一大鍋紅黃相間的湯底中間,小小的一個筒裡裝著高湯。服務員加湯的時候,青說嗯,這裡加的是真湯。是嗎,搞不懂,南京不是的?吃啊吃啊。開始不對勁了。唇麻、舌麻,麻得不想再吃,也食之無味了。L說,這還是比較不辣的火鍋。重慶口味的要辣得多。一個勁得把黃辣丁往我們盤子裡放。我們的咀嚼速度越來越慢。L還是一切正常。
火鍋畢,兔頭上。
這裡的確小店林立。拐入一家。上了三個兔頭,兩只烤魚。飽腹之下,安有容魚之地呀。只得往咽喉裡塞了。兔頭長得挺可愛的,口中四只小白牙歷歷可見,我用我的白牙把它肢解了。烤魚肚子裡塞滿了酸菜之類的東西,L說還有數種口味,可以了可以了,聽聽就好,咽喉國際會議中心也沒房間了。
又拐入一家店,L稱這家老板特實在,每次都要再來光顧他。果然實在,歸苓膏3塊錢一小缸。吃啊吃啊吃啊。。。歸苓膏幸好算半液體,勉勉強強尋了路徑,和粉蒸肉、黃辣丁、兔頭烤魚做了鄰居。
成都人聽說是“水包皮、皮包水”的生活啊,我們包了一堆脊椎動物遺體,晃晃悠悠在十二點的一環路上。
天府之國就是這樣的。。。。。。吃喝玩樂沒個盡頭,再加上美女俊男,原來這就是異地客眼中的溫柔鄉啊,不是我等吃苦耐勞之人流連忘返之所。。。。。。
八月三十日從樂山到南京
我和Q啟程去拜樂山大佛,青隨後上了去青城山的大巴。快一點的時候才到了樂山,下了車就被一小姐召上一小巴,說是兩塊錢,車也沒等其他游客,載著我們飛奔而去。我想可能是路途很近,就沒疑心這低價下的名堂。Q想到沒買回程票,頓足捶兄。司機嘴上甚勤,一路介紹著樂山的種種。說這裡是彝族聚集地。
放我們下來的地方是樂山大佛的北門,票價裡強制性地帶有“東方佛都”的35塊錢,而且那位小姐自告奮勇地上來做導游,要價30元。Q說這是敲詐。另一個騎三輪帶客的老頭把我們帶到了不遠處的南門,要價5元。無論南門還是北門,都不是這樂山大佛公園的正門,而只有正門可以登上游船在大佛腳下的三江會合處游蕩片刻。
這幫樂山的同胞們,靠忽悠外地人賺點生活來源,也是不易。而且他們不像很多地方的荒蠻人士,強買強賣得理直氣壯,他們似乎不會吵架,也不會胡攪蠻纏,只掌握了誘人上鉤這第一個環節。被人教訓一下,馬上偃旗息鼓,一邊兒蹲著歇會兒去了。這樣慢吞吞國的國民特色,這天還會有多處表現。
從北門到大佛身邊,走不了多遠,中間途經一處寺廟,沿路有不少佛像石刻。天氣濕熱,我們在不停地出汗。早上喝了青遞過來的一盒奶,時值中午,又吃了一塊蛋糕。這天人不算多,排隊看佛的地方空無一人,只是從大佛身邊石壁下去的“之”字形鐵梯上站滿了人。一路上因為要拍照,也因為鐵梯很陡,人流行動的速度很慢,太陽很辣,大家卻又無法打傘,因為傘邊會戳著別人,而且一只手拿著傘另一只手扶梯也不安全。所以就這麼集體曬著。一邊走著一邊看到石壁上的小佛早就被刮得沒了全屍,大佛很寂寞啊。走到大佛腳趾頭時,我們已經渾身掛著汗珠子了,打起精神把拍照任務完成。
比起我看過的另一尊大佛:無錫靈山大佛,我還是比較喜歡這位老爺爺佛。它沒靈山大佛那麼精致光亮,身上披滿了青苔,這才像佛的樣子嘛。而且依山鎮水,天佛合一,胖胖大大,穩穩妥妥的樣子,我覺得要是坐在它耳朵裡睡一覺,它肯定不會怪罪的。靈山大佛方圓十裡,四面無物,就它老人家一個,金光閃閃得往那一站,從那麼高的地方對下面的信眾眯眯笑,看著眼暈。不過,宗教本質的一部分就是要我們凡夫俗子對它發暈,暈了才好信,信了才好迷嘛。放大鏡和梯子是不適合用在宗教場合的。
從腳趾爬回頭頂。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爬回去的,為什麼下來的鐵梯那麼多人,回去的土道就寥寥無幾呢?中間還遇到郭沫若的墨寶。我比較孤陋寡聞,不知道郭沫若干了什麼有何巨大貢獻,別人過而敬之,他倒膽敢在這兒寫寫劃劃。爬得很累,坐著歇會兒,發現自己穿的厚牛仔褲都汗濕了。Q寫明信片給家人,我也掏出來寫了,樂山大佛的給媽,都江堰的給爸。
好了,回程開始。打的去了車站,買了四點鐘的票。車上開著空調,一路睡回成都。
上了回程飛機飛機, 鄰座在看南京日報,我一瞅:南京蟲子成災。啥玩意兒?怎麼親愛的故鄉才離開了我五天,就被蟲子入侵了?看來周德東的《蟲子》不是吹著玩的。
十一點二十到家,睡覺。第二天上班。
(我的博客:http://***/u/1429838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