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陽朔之前,要先說說桂林。曾在初中時的某個新年去過桂林,隱約記得坐船游了漓江,然後吃了一堆柿餅,別的就基本空白了。再去桂林,也只是作為一個中轉,停留了兩個半天而已。第一個半天是去陽朔前坐船游覽了區內的漓江段,一路下來記得的也就是那鼎鼎有名的像鼻山。第二個半天是從龍勝回來,陪著皮膚過敏的朋友去醫院,結果跑了兩家都被告知下午三點才開門,把我們弄的哭笑不得。讓人不快的是桂林的出租車司機很不友好,推銷不成時,竟立刻轉為另一幅嘴臉,甚至小聲咒罵。總的來說對這城市印像平平。
從桂林到陽朔非常方便,大巴一個半小時就到,路況甚佳。也可坐船順漓江而下,四個半小時可到。初到陽朔時,有些小小失望。原以為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小鎮,可站在西街口放眼望去,卻只見人頭湧動。不到十五分鐘就能從西街頭走到街尾,而所有來陽朔的人又都聚集在這主街上,難怪人口密度如此之高。西街兩邊的兩層高房子,據說都有六七十年的歷史,走到街尾就是漓江。街上多為餐館,酒吧,小鋪:餐館以西式為主,酒吧都小小的,小鋪裡賣的紀念品比較普通。唯一吸引我的是街頭的畫像者,他們能在八分鐘內在一間T-SHIRT上畫上你的肖像,這樣就可以穿著自己大搖大擺的晃悠了。西街另一特色就是老外特別多,幾乎占了三成,而且居住與此的當地人無論老少都會英文。有些招牌甚至有好幾國的文字,讓人懷疑是不是來到了歐洲的某個小鎮,難怪西街又有洋人街之稱。來西街的洋人不僅僅是到此一游,也有很多就此扎根,從而令到西街的西餐廳味道都很正宗。
西街雖無什麼可看,吃東西聊天卻是一流。街口一排是陽朔本地菜館,酒店的姐姐介紹我們去吃大師傅或謝大姐,特色菜有啤酒魚,炒田螺,十八釀,酸豆角,土雞,荔浦扣肉,想起來就讓人流口水。魚是漓江裡的魚,什麼毛骨魚,劍骨魚,桂魚,吃了前兩種,味鮮肉嫩回味至今。再說這陽朔十八釀,那可就豐富了:田螺釀,茄子釀,豆腐釀,辣椒釀,柚皮釀,竹筍釀,香菌釀,蘑菇釀,南瓜花釀,蛋釀,苦瓜釀,冬瓜釀,香芋釀,蒜釀,番茄釀,豆芽釀,油豆腐釀,菜包釀,只可惜我只吃了前四種。所謂釀,就是在各種東西裡包上肉,雖然同出一轍,但是這肉餡穿上不同的外衣可就大不一樣了。只是很多釀都是有季節性的,我去的時候柚子,南瓜花,冬瓜都沒有,所以說要吃遍這十八釀還真是不容易呢。說完了街頭說街中,街中多為頗有情調的西餐廳。有些在主街上,有些在旁邊的小街上,西街叉出去的小街就那麼三條,走一遍就都一目了然了。西街上有一家樂得法國餐廳,網上介紹說是一個法國人開的,原汁原味。從一到陽朔我就嚷著要去吃,可惜到走都未如願,看來只有下次了。再往裡走左拐到一條小街,就是也很出名的玫瑰木了。我們是下午去的,人很少,靠窗坐著,看著街上來往的人,聽著柔和的音樂,或聊天或靜思,隨心所欲。點了南瓜湯,PIZZA,雞排,和蒜茸面包,給前兩樣評了個A。南瓜湯是在一個小南瓜裡墩出來的,酸酸甜甜配上小塊脆面包,正點。PIZZA裡的CHEESE很棒,可以拉很長的絲,烤的也很香。雞排一般,而最為搞笑的是蒜茸面包上居然真的有切成小粒的大蒜,可惜不脆不香實在無味。還要強烈推薦一下沁人香脾的玫瑰蜂蜜茶,甜而不膩,淡香醉人,一大壺兩人怎麼都喝不完,我恨不能抱了壺走。玫瑰木不遠處有一家原始人,那裡的烤雞可是陽朔第一烤,而且是要預定的哦。這傳說中的烤雞外脆內嫩,而且十分入味,我和朋友露天而坐,一人抓一個大雞腿,啃的不亦樂乎。在加上中國式的帶黃瓜和胡蘿蔔的TUNA沙拉,又是美美的一頓。
當夜幕開始降臨的時候,小吃攤就開始活躍起來。街口的一座小橋邊有老莫的無火手擀刀削龍須面,那可是家傳啊。那面細且透,餛飩皮跟紙一樣薄,只見老莫師傅盛一碗高湯在沙鍋裡,丟下幾片蔬菜煮沸,然後從小爐上拿下,把面和餛飩放進去,撈兩下就熟了,無火面果然名不虛傳。這面做法特別,吃起來清淡香美,我們又一次贊不絕口。吃完面去隔壁攤來一杯現榨的芒果汁,那絕對是我喝過最純的。小橋的另一面有一排小攤,越晚越熱鬧,愛上了其中一家的鹵雞腿雞翅。最後要說的是陽朔的燒烤,雖然西街晚上也會有燒烤攤,但是要吃爽還是得去汽車站邊的燒烤夜市。老遠就看到燈火通明,煙霧騰騰,小車上那一大排,挑的我眼都花了。看著那烤生蠔覺得特香,可是朋友說不衛生死活不讓我吃,我只有猛咽口水了。吃完後總結得沒有麗江得好吃,不過也算是宵夜好去處了。
說起陽朔的晚上,還是要提一下西街的酒吧。去了丁丁和蘭桂坊兩家,覺得一般,晚上都有歌手表演,關鍵唱歌的人不夠個性養眼。在蘭桂坊客人可以自己上台演唱,所以見識了歇斯底裡和五音不全,隔壁桌還有個小哥喝多了竟然扭的跟水蛇一樣。這反倒平添了一些樂趣,反正就是打發時間嘛,開心就好。晚上另一值得推崇的活動就是觀看張藝謀導演的印像 · 劉三姐。表演以自然為舞台,將山水,燈光,人物,山歌巧妙接合,讓我耳目一新。
於我而言,西街的魅力在於繽紛美食,而陽朔的魅力在於嬉戲山水。在陽朔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車,方便自由。騎著自行車可以去遇龍河,找一竹筏,把車穩穩扎在後面,兩人往竹椅上一坐,翹個二郎腿,哼個小曲,咱就開始漂流啦。漂流一個半小時,可以看山看水,可以無限遐想,可以打個小盹,可以聊天唱歌,可以戲水游泳,絕不會無聊。餓了也別擔心,有很多水上小店供應燒烤煮玉米炒菜香煙水果。一路上船家會指給你看各個形像的山峰,但這要求一定的想像力和理解力。而我看到最惟妙惟肖的是一座ASS山,慚愧慚愧。到了下游碼頭,再騎二十分鐘,就可以去月亮山走一遭。這月亮山要遠看比較形像,山上一個拱,拱下自然形成一個半圓,就是月亮。到拱為止一路都是石階,我討厭中規中矩的台階,所以覺得爬起來比較無趣。很多人到了拱就停了,但是真正的山頂是在拱的頂部。接下去的爬行比較有趣,都是狹窄的黃泥路,而且七拐八彎,越往上越難走,有時還要手腳並用,著實讓我振奮。到了這個最多能容十來人的山頂,才知道不枉此爬。左有連綿山巒,前有田園小村,右有蜿蜒遇龍河,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只是夏天去的時候會被爆曬,否則真想躺下好好吸收天地之精華。
陽朔附近有個小鎮叫興坪,從興坪到浪石的漓江段被稱為精華段,二十圓人民幣背後的元寶山就是取景於此。游覽這精華段的最佳時間為清晨和傍晚。早上霧茫茫,兩岸的山峰若隱若現,看的是一幅唯美的朦朧畫。傍晚正值日落時分,夕陽西照,金紅色的光芒撒在江面,想想都覺得好看。興坪段沿途有九馬畫山,美女照鏡,鯉魚跳龍門,可惜那天的我睡眼惺忪,居然什麼都沒看出來,只欣賞了一路朦朧。悠閑的游過江以後,就該來點刺激的了。興坪附近的龍頸河漂流,讓我尖叫不斷。從山頂到山腳,落差220米,驚險處落差13米。兩人一個橡皮艇,結果我和朋友出師不利,從第一個坡下來時就翻了船,雖然有驚無險,卻把我腿上磕出了數個淤青。全程約兩小時,人一直都是泡在冰冷的溪水裡,手一直緊握著船兩邊扶手,腳一直死頂著腳蹬,嘴一直呈O形發出超大分貝,到岸的時候,竟有種虛脫的感覺。
在陽朔游玩幾日後,最初的小小失望已經被依依不舍所代替。據說陽朔是攀岩者的天堂,這次沒有嘗試,正好為再游陽朔留了個理由。

(啤酒魚大餐)

(南瓜湯)

(遇龍河漂流)

(興坪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