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有兩個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一是廣州圖書館,一是跳蚤市場。先說說跳蚤市場,在中山六路的將軍東電器城一樓的停車場,每周六和周日,有個跳蚤市場,擺賣的多是二手電器、便宜電子產品和日常用品,與其說是去淘寶,不如說是一種習慣,周末不去走走就像少了點什麼,坐立不安。
廣州圖書館在中山四路,一周要去2-3次,因為離將軍東近,雖然周末人多,還是會一路去還借書籍。
鬧了半天,關孔廟什麼事?
孔廟,又叫學宮,是中國千年孔儒思想教育和科舉制度的產物,古代學子在此熟讀《四書》、《五經》,期盼一朝殿試金榜題名,衣錦還鄉。
廣州的孔廟就是番禺學宮,舊址現在叫“農講所”,與廣州圖書館一牆之隔。
農講所交通四通八達,不再贅述。清末廢除科舉制度以前,番禺學宮當然是相當出名的地方,進去可以看到裡面還有完整的泮池、泮橋、明倫堂和大成殿,水有蓮依,古樹包圍,殿堂宏偉。明倫堂前更有馬碑一塊,上書:文武官員至此下馬,堂內供奉孔夫子像,右掛“讀聖賢書”,左掛“行仁義事”,中懸“萬世師表”匾,殿後存有清“狀元”、“探花”和“傳臚”匾,後殿設有中國科舉文化展,各種資料應有盡有,非常難得。
始建於明朝的番禺學宮,作為1926年毛澤東同志主持第六屆農講所地址的所在地,1953年才建立紀念館,裡面至今保留了毛澤東同志的休息處、教務處和學員宿舍,加上豐富的革命史料陳列,番禺學宮老樹新芽均值得一看。
出農講所,過馬路,先在對面的UMBRO店揀上幾件換季T恤,因為喜歡英超,喜歡曼聯,所以UMBRO一直是我的首選運動品牌,離店往東走到越秀中路口有座住人碉樓孤獨聳立多年,沒有去過廣東開平的人可以前去一看。
緊靠廣州圖書館的德政路,也是廣州老街,道路兩邊至今仍有不少“坊”和“裡”,在文明路往南一段的德政中路,有條內街叫麗水坊,巷道狹窄,卻藏廣州唯一尼姑庵,名“無著”。對於無著庵,只能以“與世隔絕”來形容,佛門緊閉,雖有門鈴連接內殿,可惜我並非信女善男,不想措詞欺騙,入內參觀,只在周圍感受一下氣氛。回到德政路,騎樓裡食肆連接,南粵風味遍布,一直認為燒腊特別是白切雞和燒鵝才是廣式名吃的精華,所以此處“九爺雞”鵝肶飯不能不嘗,附近還有陶園美食的潮州鹵水、西關四哥燒腊、雄輝腸粉、百搭果和廣州獨家的天添手撕豬手,吃完飯再到中山路口的水果檔買上兩個非常便宜的榴蓮,包你話爽!
後記:農講所對面的實驗中學和省博物館是古代貢院原址,想當年棘闈瓦室林立,五千學子一人一室,同場考試,景像何等壯觀,可惜現在容貌蕩然無存,實在可惜。
更多圖片http://gzgangang.blogcn.com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