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夢開始的地方

作者: jacky369

導讀有的人心靈一直在漂泊, 沒有辦法停下來 所以他們一直在路上 希望有一天 能找到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靜的地方 找到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靜的人 去年就想去西藏,但因為毫無准備未能成行,後來去了新疆。今年又想去西藏,7月1日鐵路開通的時候就蠢蠢欲動,不過我個人最不喜歡趕潮流,更不喜歡到一個地方看那麼多到此一游的人塞滿了我的鏡頭。 我個人認為外出旅行 ...

有的人心靈一直在漂泊,

沒有辦法停下來

所以他們一直在路上

希望有一天

能找到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靜的地方

找到讓自己的內心感到平靜的人

去年就想去西藏,但因為毫無准備未能成行,後來去了新疆。今年又想去西藏,7月1日鐵路開通的時候就蠢蠢欲動,不過我個人最不喜歡趕潮流,更不喜歡到一個地方看那麼多到此一游的人塞滿了我的鏡頭。

我個人認為外出旅行有三種,第一種說好聽一點可以稱之為旅游,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停車拍照、回來全忘掉”,其目的或在於炫耀、或在於到此一游、或在於陪公子讀書等等;第二種姑稱為旅行,旅行的意義在於增廣見聞,行萬裡路,勝讀十年書,在旅行之前必須對目的地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做一番探究,到目的地後可以有一種時候似曾相識的親切感。第三種稱之為行走,行走的人大部分除了增廣見聞外,更需要的是通過行走獲得內心上的自由。當一個人在路上的時候,欲望和雜念減少了,世界變得澄澈和透明,發現自己需要的原來是那麼的少,也許只剩下一杯可以解渴的清水,一個能果腹的小饅頭,一個讓人可以溫暖的言語.剔除了雜念和欲望,讓自我的人生得到升華。

我希望我每次的外出是一次旅行,不會很FB也不會很ZN,我尋找的是一種在路上的感覺,一種自由的屬於自己的感覺,一種介於旅行和行走之間的感覺。

每一個去西藏的人都會被千百次的問亙古不變的話題,“為什麼去西藏?“。需要理由嗎,如果需要理由,一千個人就會有一千種說法。我只能說,西藏對我是一個神秘的地方,聖潔和邋遢、虔誠和愚昧、偉大和渺小、溫暖陽光和冰天雪地,就像天使和魔鬼一樣交織在一起。如果還需要現實的理由,那就是生命是如此短暫,但一路走來,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趕路的人,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該歇一歇了,停下來,看看路邊的風景,把漫漫的長路分成一段、一段,每一段都是一個個開始、進行和結束。

一、行前的准備

這次的西藏之行,幾乎沒有什麼時間准備。4日請到年假,10日出行,9日晚上還在加班,8日晚上開空調感冒。今年因為沒有什麼時間鍛煉身體,體質也一直不是很棒,經常感冒。但是當西藏在召喚的時候,我仍然讓右腦取代我的左腦進行思考,毅然決然的做了快速的決定。行程是從廈門飛西寧,從西寧買火車票到拉薩,在拉薩玩兩天,然後到納木措住一個晚上。預算是包含所有費用8000元以內(最終實際花了7000元左右)。

西藏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雖然時間不多,我仍然還是花了很多心思准備行裝。下面是我的行裝:

1、抗紫外線用品:防曬霜、潤唇膏、帽子(最好的防曬用品)

2、緩解高原反應藥品:西洋參含片3盒、在西寧買“給氧膠囊”一瓶、在拉薩去納木措之前又購買高原安一盒、紅景天口服液一盒。

3、其它藥品:感冒藥(板藍根衝劑、VC銀翹片、康泰克)、腸胃藥(泰國健胃整腸丸)、和興牌白花油(頭暈時或肚子痛時用很有效)、潤喉片(因為氣候干燥可以吃一點)、創可貼(皮膚干燥開裂的話可以使用)、另外同事有帶止痛藥。

4、洗漱用品:小瓶裝洗發水、護發素,小包裝洗衣粉、毛巾和牙刷

5、衣服:秋冬衣服兩套、襪子5雙、內衣褲各3套。圍巾、棉帽子、休閑帽子。棉帽子一定要帶,在頭有點痛的時候帶著感覺會舒服很多。

6、電子產品:數碼相機一個(帶UV鏡,保護鏡頭很有用,因為天氣變化太快)、IRIVER MP3一個、手機一個及相關充電器。

7、行李箱和背包:行李箱一個(裝衣服等在旅舍才會用到的物品,行李箱可以拖拉,比較省力,減少在高原地帶太用力帶來的呼吸急促)、背包一個(裝當天可能會用到的東西)、腰包一個(隨身攜帶,放隨時都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和貴重物品)

8、其它:水壺一個、書一本、拖鞋一雙、溫度計一個、指南針一個、旅行充氣枕一個、本子一本、筆一只、當然多帶點現金是免不了的,在西藏銀行並沒有內地方便。

二、行程結束後關於行前准備的反思:

基本上帶的東西還是比較充分的,但是也因為帶的東西多,一路上落東西,在西安機場上把水壺落在機場免費上網的地方,在青海桑珠青年旅舍落了一件外套。因為要去納木措,所以在拉薩戶外運動店又買了一件大衣。比較需要而沒有帶的東西是三腳架(拍夜景的時候特別需要)、廣角鏡、手電筒(因為在納木措過夜要用)。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對藏傳佛教知識准備的缺乏才是這次行前准備最大的不足。當然佛教知識博大精深,沒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並提前一兩個月開始准備是肯定來不及的。

去一個地方除了看自然風光,此外無非就是當地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自然風光是不需要導游的,全在各人的感覺,而人文歷史的東西,導游能講解的也最多是一些粗淺的東西,所謂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如果要做深度一點的旅行,無非要看各位自己的造詣。如果有時間,去西藏前,看幾本關於西藏的“名著”無疑會對自己對西藏的認識很有幫助,《西藏生死書》、《西藏朝佛之旅》、《喇嘛王國的覆滅》、《西藏行知書》還有《西藏與西藏人》,我去西藏前臨時抱佛腳去書店買的《坐著火車去西藏》只是一本快餐類的書籍,沒有多少營養價值。到西藏之後,在開始真正的旅行之前,可以先去西藏博物館看一下,也會對整個西藏的前世今生有一個比較好的了解。

三、進藏路線的選擇

陸路進藏大體上有四條路線,分別是川藏線(從藏南進入西藏,風景最好,但是沿途比較艱險,天氣不好時據說有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滇藏線(從藏西進入西藏,風景僅次於川藏線,也是比較艱險的一條進藏路線)、青藏線(從藏北進入西藏,唯一通火車的進藏路線,風景比較平淡、但危險系數最小)、新藏線(平均海拔最高)。由於時間的關系和准備的不充分,我們選擇的是今年最流行的線路,從西寧坐火車進藏。坐火車進藏的優勢是可以沿途看風景,但是如果說坐火車會有一個適應高原的過程絕對是胡說,因為火車過格爾木開始供氧和增壓,和西寧沒有什麼兩樣,如果沒有買到臥鋪票,睡眠肯定不好,到拉薩可能更容易引起高原反應。這次我們就是沒有買到臥鋪票,雖然坐火車還是比全程飛機省了500元左右,但是多浪費了兩天的時間對於只有9天假期的我們卻是不值得的。我不得不承認,我們還是被鋪天蓋地的宣傳感染和誤導了,在沿途的車站,並不允許乘客下車停留和參觀,當然青藏鐵路對青藏地區的影響無疑是深遠的,無論是好的一面還是不好的一面。它確實是一條長長的天路,在後來我們去納木措途中看到長龍般的火車和在高原上盤旋的鐵軌,那種震撼是無以倫比的。

四、西寧青藏鐵路開通以後,青海和西藏成了青藏鐵路的最大受益省份,西寧火車站青藏線專門的窗口每天都排著長龍,一票難求的情況直到八月底才因為打擊票販子的活動而有所緩解。我們9月10日晚上23:00到西寧,趕到火車站才知道夜間沒有售進藏線路的票,要到次日7:30分才能開賣。第二天排隊排到我們後被告知只有13日的票,因為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在西寧等待,所以就放棄了。當天在旅舍的協助下買到了到拉薩的高價硬座票(400元,原價226元)。

1.住:西寧的住宿相對便宜,但是要找對地方。我04年去青海的時候是住在桑珠青年旅舍,在哪裡找到了一起去塔爾寺和青海湖的旅伴小高、小馬等人,還有包車去青海湖的謝師傅。感覺很好,每個鋪位好像35元左右。此次10日晚我和同事又去住了一個晚上,老板程哥不在,而且住宿也漲價了。一個開雙人間100元,一個開單人間80元,感覺好貴。住了一個晚上就走了,走的時候還把夜裡拿出來蓋的外套給落在哪裡了,後來打電話過去告訴我找不著了。9月份的青海,旅行的人已經很少,大部分是去西藏中轉的過客,在青年旅舍已經幾乎找不到驢友了。我們另外幾個同伴因為比我們更晚到西寧,他們選擇離火車站很近的東升賓館,很便宜,90元一個標間,條件也比青年旅舍好,後來我們就搬過去,當天下午開了鐘點房睡了一覺,每小時10元。

2.吃:西寧賓館斜對面的沙力海是個不錯的餐館,羊脖子、犛牛肉都做得很不錯,因為初次進藏的人在拉薩飲酒要謹慎,所以在這裡倒是可以好好喝一點當地的青稞酒或者啤酒。另外西寧大街上的牛羊肉湯和面條味道也都是不錯。我們同伴去火車站廣場的夜宵攤吃烤羊肉據說很棒,而在拉薩雖然可以吃到烤羊肉,但是比西北的烤羊肉卻遜色很多。

3.游:塔爾寺是藏傳佛教中黃教的六大寺廟之一,因為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所以地位在六大寺廟之首,是西寧最值得去看的地方。去塔爾寺的路現在已經修好,從西寧市區搭公交車到鴻宇賓館,那邊有很多TAXI去塔爾寺,一個人六塊錢。在去塔爾寺的路上,會看到很多紅色的、白色的小花散落在路旁,同事小葛一直說很漂亮很漂亮,也不知道是什麼花,我懷疑這看起來不甚起眼的小花(雖然很漂亮),是不是被繆贊了,後來網上查了一下,好像是傳說中雪域高原上的格桑花。據說格桑花由格桑活佛變成,可以給人們帶來吉祥藏族人民稱其為吉祥花,看到了格桑花就像看到了希望,我現在終於明白了,一個很出名的西部助學論壇就叫做“格桑花西部助學論壇” http://www.freewill.com.cn/。舍得花大把銀子去西部的人們,可以考慮捐點錢物給西部的孩子們。 

塔爾寺八面山峰圍繞,寺廟就在這八面蓮花坳中,規模比拉薩的大昭寺大很多,酥油花、壁畫和堆繡是塔爾寺三絕,如果純粹從觀賞的角度看,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氛圍的寺廟。這已經是我第二次去塔爾寺了,所以不想再仔細的去描述它,門票已經從04年的30塊漲到80元,不免有人面桃花的感覺。能從西寧當天來回的景點還有青海湖,逛青海湖最好的季節是5月份(可以看到成群的候鳥)和7、8月份(油菜花盛開的季節,環湖自行車賽好像也在這個時間舉辦),我們到的時候油菜花已經謝光了,就沒有興趣去看了。

4.購物:青稞酒、蟲草,如果要在火車上過一天,去買些羊脖子在火車上泡快速面是很美味的享受

五、火車上

為什麼選擇做火車去西藏,源於這樣的一個夢境,一條無限延伸的巨龍,朝著遠處橫亙在面前的巍巍昆侖山飛去,這樣的一幅圖畫,從鐵路開通後,無時不刻的出現在你可以接觸到的各種媒體中,網絡、書籍、雜志、電視………,揮之不去。《坐著火車去西藏》的作者就寫到一個以前從未出過大山的藏族小伙子坐著火車經過昆侖山隧道時就說:“人類真厲害,居然能在山神的肚子裡挖一個洞”。這是一種感動,更是一種震撼。我們看到了,居於邊陲的西藏和西藏人民不再孤單的出於一隅,而是真正融入到了祖國的大家庭中。就像韓紅在《天路》中唱的“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

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各族兒女歡聚一堂”。

西寧到拉薩的火車運營成本很高,如果你不是買高價票,226元的硬座票和500多塊的硬臥票並不算貴。火車上座位比一般的火車寬敞,車窗也很大有很好的觀光視角。20:07出發,次日22:30到達,共26個小時多一點。剛好在西寧到格爾木段是晚上,格拉段是白天,因為格拉段比西格段有更好的風景,這樣的安排無疑是比較人性化的。沿途經過可可西裡可以遠遠看到傳說中的藏羚羊,如果你想更好的看記得一定要帶望遠鏡。雖然一路上顏色單調,有點乏味,但是一個接一個仿佛只停留在傳說中的名字無疑讓人感到興奮,昆侖山、唐古拉山、長江源頭沱沱河、藏北無人區羌塘草原、錯那湖等等。

如果你是技術狂人,沿途還可以考查一下技術人員如何攻克高原鐵路三大難題,如凍土路基不穩定的難題,你在沿途看到的一根根熱棒就是用來對付凍土問題的。列車廣播會告訴你裝有液態氨的熱棒是如何把凍土路基中的熱量傳導出來的。

六、拉薩

同行的有5個人,同事小葛、小葛的同學小林,小林的老公小游,小游的同事小應和他老婆。因為一行人中在進藏前有人已經感冒,有人換過腎,有人頭痛,還有一點就是曾經在海拔比較高的高原待過整天的人不到半數,感覺我們這幫人如後來遇到的田兄所說的,很大膽,是來玩命的。我前年在海拔3200多米的青海湖待過1天,但是我仍然覺得我們當中會不會有人有高原反應?玩命是不至於的,但如果到了拉薩一天就回去,總是很掃興的。

第一天到拉薩火車站已經是晚上 22:30了,拉薩火車站和市區直線距離很近,但隔著的拉薩河上直通的橋還沒有建好,只能繞行,差不多有20公裡的距離才能到市區。拉薩火車站的出租車存在強行拉客的現像,作為國家最重點旅游城市之一,這是城市管理比較不足的地方,也是鐵路通車完,配套管理和服務水平沒有跟上的表現。出了火車站遠遠就可以看到市區燈火輝煌,那個TAXI司機全然不顧我們剛下火車還沒有適應高原一路狂奔,頭開始有點泛暈。車沿著拉薩河走,一路上看到的卻不是想像的矮小的灌木,而是高大的喬木,晚上也看不清楚是什麼樹。後來白天的時候在拉薩市區還看到了枝繁葉茂的柳樹,很是贊嘆。

住:第一天晚上住富麗酒店,是同伴小游的同學、援藏干部阿杜幫忙定下的,180元一個標間。條件是很好,價錢也合理,就是離中心市區太遠。第二天搬去北京西路的高爭賓館,地段比富麗繁華了很多,120元一個標間,住了兩天,但是仍然感覺離大昭寺和布達拉宮之間的中心市區有點遠,去納木措回來就搬到了大昭寺附近江蘇路上的甘南州住拉薩辦事處招待所,60元一個單間(本來是80元,因為我們租他們的車去納木措,比較熟悉就算60),很便宜。7月份剛開業,挺干淨,房間很小,設施很簡陋,但是有電視、獨立衛生間,2個插座,對我們來講也已經夠用了。畢竟離大昭寺很近,徒步10分鐘不到就可以到,躺在床上透過窗戶可以看到藍天、白雲、喇嘛廟,我已經感到很滿足了。辦事處的楊師傅和扎西人都很好,到拉薩如果需要用車或住宿,可以聯系扎西:13228991700,0891-6327198。當然如果你是自助旅行,特別是個人自助旅行,建議住北京東路的八郎學旅館、吉日旅舍、亞旅舍或者大昭寺廣場旁邊雪域賓館。這些賓館都處在最繁華的路段上,價格也不貴,周圍還有一些很有名氣的藏餐館和小酒吧,當然最重要的是可以找到志同道合一起包車和旅行的驢友。後來和我們一起包車去納木措的田兄、小黃和小楊就是我們在八郎學找到的。

行:拉薩的公交車很方便,你如果好好看看地圖,方向感不錯,完全可以做公交車到拉薩各個主要景點去玩。打車也很方便,市區都是10元一次,比較遠的地方要議價。三輪車也很多,做三輪車最方便的就是可以比較放松的看流淌的風景,當然有可能司機會騎得很快,畢竟他們是按時間來找政府部門租車的,你如果舍得花錢,他自然會悠著點。從拉薩去西藏的各個景點一般很多自助旅行的人都會選擇包車,我們這次去納木措,包了一輛奔馳面包車,是通過布達拉宮出口旁邊的旅行社聯系的,9座,去納木措來回500多公裡,1800元的價格,司機食宿自理,車舒適度很好,所以感覺很便宜。就是前面提到的甘南州住拉薩辦事處的車,大家到拉薩有需要的話可以跟扎西聯系。

吃:去拉薩當天晚上小游的同學阿杜就帶我們去太陽島夜市吃夜宵,烤羊肉串和手撕羊肉,同樣是新疆人開的店,同樣是三葷三素的烤羊肉串,但感覺沒有在新疆甚至也遠比不上西寧的好,手撕羊肉也比我前年在銀川吃的味道差很多。想起了去年在阿勒泰夜市上吃的三葷三素的烤羊肉串,口水就會不由的想流出來。

在西藏當然要吃一下藏餐,大昭寺廣場旁邊的剛吉餐廳有點名氣,在它的二樓“排檔”上可以一邊品位藏餐一邊看廣場上的風景,感覺一定很不錯,可惜我們到的時候已經座無虛席,就到斜對面的雪域餐廳去吃尼泊爾餐,28元一份的咖喱羊肉餐,口味還可以。感覺有點貴,因為這邊開水一杯也要三塊錢。遍布大街小巷的藏人開的藏餐館,是吃早點的好地方,高爭賓館樓下就有一家,酥油茶一壺就4元,牛奶一杯1元,牛肉餅2元一個,糌粑一份2元很多。糌粑很干而且可能是用青稞粉做得有點粗吃得不習慣,酥油茶酥油味太濃,喝兩小杯就不敢喝了,唯有牛奶是大家一直贊不絕口的,非常的鮮美,喝了還想再喝。拉薩的酸奶也很有名,去之前在網上查到布達拉宮旁邊有一家津津冷飲店,酸奶一級棒,可惜我遍尋不遇。倒是在江蘇路住的地方樓下的超市裡買到的酸奶很是好喝。

在西藏以川菜館最多,可能與四川和西藏的歷史淵源有關,就像閩南之於台灣,廣東之於香港,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川菜館和內地的相比也沒有什麼特別,就不去說了。在西藏做生意的川人也很多,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聽到四川話,估計在拉薩除了漢語和藏語,四川話就是最常用的了。

拉薩的酒吧很多,比較出名的有大昭寺八角街上的瑪吉安米,傳說中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和未嫁嬌娘約會的地方。這個名字來源於六世達賴的一首詩,“在那東方高高的山尖每當升起明月皎顏那瑪吉阿米的笑臉會冉冉浮現在心田。”詩中的“瑪吉阿米” ,意為純潔少女、未嫁姑娘。倉央嘉措既是位高權重的六世達賴,又是一個才華出眾的情歌(詩)王子,這個出名的矛盾統一體我們在後面會再談到。八角街上的崗拉梅朵是另外一個很有名的酒吧,崗拉梅朵是藏語重雪蓮花的意思。據說是一個常住拉薩的畫家開的,文化氣氛很濃,裡面的青稞酒很便宜。因為在拉薩喝酒會頭痛的緣故,瑪吉安米和崗拉梅朵我都沒有去過,不過後來去了唐古拉風,雖然不是純粹的酒吧,但感覺很不錯。那是到拉薩第2天晚上,小杜請客去羅布林卡路的品味軒吃飯,菜味還不錯,服務和內地差不多,因為是熟客,席間酒店的藏族服務員來唱歌和獻哈達。吃完飯後去唐古拉風,門票160元,酒水另外付。唐古拉風應該算是演藝俱樂部,經常會請一些比較出名的藏族歌星去唱,比如瓊雪卓瑪、容中爾甲、70年代的藏族歌王等,在這裡可以喝酒但最重要的是看表演,喜歡藏歌曲風的人一定要去看一下。藏歌的曲風或高亢激揚,或余音繞梁,或向無邊無際的深處蔓延。唐古拉風畢竟是室內的演藝中心,如果在雪域高原的草場上牧馬放歌,將是一道可以聽的絕美風景。後來在大昭寺廣場旁邊看到一個用唱歌的方式乞討的老阿媽也唱得很好,慷慨施舍的人也很多。相對於純粹的乞討方式,賣藝式的乞討或磕長頭的乞討者更容易讓人接受。藏族人有唱歌的傳統,據說她們在勞動的時候要唱歌,我們就在布達拉宮看到那些在宮殿屋頂上的建築工人一邊勞動一邊唱歌的情形。個人還是很喜歡藏族的曲風,90年代風靡一時朱哲琴的《阿姐鼓》《卓瑪的卓瑪》曾經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也許是她幽深遼遠的歌聲指引我到達西藏這樣一個神秘的地方。

游:之所以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後,實在是因為心虛。這次到西藏時間太短,准備又不充分。只能算一次測試自己會不會高原反應的旅行。在拉薩的三天裡面只逛了大昭寺、布達拉宮、西藏博物館還有就是八角街和大昭寺廣場邊上的自由市場。

我覺得到一個城市,除了景點外,看一個城市總體風格,感受一下民俗風情是必不可少的。初到拉薩,寬廣的馬路,兩旁高大的樹木,不遠處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雪山,整座城市好像真的是在雲端一樣,陽光無私的散落在每一個毫無遮攔的角落,每天不時還會有短暫的甘露降臨,夜裡感覺星星是如此的大,就像在屋頂上,活脫脫的一個天堂一樣的城市。

如今拉薩大街上很多商店和內地都沒有什麼兩樣,很多大的品牌在拉薩也有專賣店,應該說別的地方有的,拉薩也都有,只是可能比較少一點而已。就像很多漢人也喜歡買藏飾來帶一樣,很多藏族同胞也開始喜歡穿漢裝。另外一個要說的是拉薩的建築,拉薩的藏式建築大多四四方方,不高,因為不能超過布宮的高度。我想應該感謝布宮,拉薩的天本來就很低,如果建高樓大廈的話,可能會大煞風景。各地的建築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結合當地的民俗,從而形成當地的風格,藏族的建築也不例外,每棟建築都不高,很多用灰色的石頭,石頭之間是白色的,應該是石灰或泥土之類的東西。牆上會開窗戶,窗戶上一般都有布幔遮著。主體比較單調,但裝飾會比較豐富,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感覺非常的協調,和天地能夠融為一體。如果是寺廟,很多牆上的一大部分都會用邊麻來砌,據說有通風透氣的效果,寺廟也會用到很多木質結構和金屬結構,比如金子做的屋頂。不過寺廟和宮殿的木質結構和地面都是比較粗的,地面很不平坦,木質結構也不精細,全沒有漢式建築的寺廟的精細和巧奪天工,這在大昭寺和布宮看到的都是一樣的。不過寺廟的壁畫和敦煌看到的有些類似,以青藍和青綠為主色調,人物神態各異,惟妙惟肖。另外一個是雕塑的藝術,這裡沒有塔爾寺的絕活酥油花雕塑,但是因為西藏各大寺廟都會供養佛、護法神、活佛、法王等各種神靈的塑像,數量眾多,無疑給西藏雕塑藝術的發展提供很好的土壤。

說了一下西藏的一些總的風格,現在介紹一下具體的幾個景點。在參觀景點之前,我們去了西藏博物館,到一個地方去看博物館,了解一下當地的一些人文歷史,是這幾年來的出去旅行的一個習慣。

西藏博物館:博物館有多個展區,比較喜歡的有史前文化、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等展區,在這裡可以看到史前西藏就有人類生存的遺跡,就是說雖然到唐朝的時候西藏松贊干布才統一西藏各部,但是西藏很早就有人類生活了。這裡還可以了解西藏各地的物產,比如西藏各種動植物標本,比如藏羚羊、鷹、藏野驢等,還有一些礦石樣本比如珊瑚石、綠松石、瑪瑙石等。博物館還介紹了西藏文字的產生和展出了用金汁寫的佛經。歷史文化展區還可以看到歷朝皇帝和西藏地方領導的往來、金瓶摯簽使用的金瓶、毛主席送給達賴的玉器等物件。史前文化展區的岩畫圖片都很清晰,比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岩畫內容來得豐富而有趣。博物館內的唐卡也是很值得一看的。至於玉器和史前文化展區的瓶瓶罐罐我覺得比以漢文化為主的西安等地的博物館裡的藏品肯定遜色很多,大致瀏覽一下即可。

大昭寺:拉薩名稱的由來和大昭寺有關,因為大昭寺是用山羊馱土而建成,為了紀念山羊的功績,把大昭寺和環繞大昭寺周圍的八角街這一方土地命名為“惹煞”,藏語裡山羊的意思,所以拉薩最開始只有這麼一小方土地,所以到了拉薩如果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有到拉薩。雖然布宮已經成為拉薩的標志,但全拉薩最有魅力並不是布宮,更不是羅布林卡,而是大昭寺。大昭寺的魅力來源於文成公主和親西藏時戴過去的一尊佛祖親自開過光的12歲的純金等身像。傳說佛祖等身像當時有三尊,分別時30歲、12歲、8歲的等身像。30歲的等身像在宗教之爭中被沉入印度洋, 12歲和8歲的等身像分別被文成公主和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帶入西藏,8歲的等身像在文革中遭到破壞,所以現在供奉於大昭寺中的12歲等身像可以說是唯我獨尊了。

每天的清晨和黃昏,你可以在大昭寺看到遠自青海、四川、雲南各地藏區來的在大昭寺前虔誠磕長頭、在八角街轉經的藏民的身影,他們不遠千裡來到大昭寺就是為了膜拜一下心中的神靈,看一眼佛祖的金身。你如果沒有辦法為他們的虔誠所感動,請不要把他們的虔誠當成愚昧,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神靈的護佑,只是對某些人來說,他的神靈是一種信念。

第一次到大昭寺是下午,適逢大昭寺在做法事。因為人很多,等了很久才能近距離的看到佛祖的金身。佛祖的金身金光閃閃,佛冠上有一顆價值連成的九眼天珠,身體豐腴華貴,面容威嚴。適逢喇嘛在上面抹金粉,大開了一下眼界。抹金粉據說是比較有錢的信徒出錢買金粉來抹在佛祖的金身上,用來祈福。據說藏人祈願主要祈求平安,不會像漢人那樣有更多的期望,比如祈求財富、地位等。

同事小葛讓我看檐下的獅身人面木雕,後來查資料說有108個,為尼泊爾和印度風格。寺內還有一條轉經道,就是設有一大排轉經輪的千佛廊,據說進寺後轉一圈方為功德圓滿。第二次去的時候我們也繞了一圈。走上大昭寺的三層樓頂上可以看到看大昭寺掩映在藍天白雲下的金頂和法輪金光四射,還可以近看八角街的喧囂和遙望遠處的布達拉宮。在這裡不要顧著匆匆的去拍照,稍停片刻吧,靜靜的享受一下和暖的陽光,讓時間停滯下來吧,拉薩的午後有萬種風情,不要讓良辰美景虛設。

大昭寺正門對面的圍牆裡面,有著名的唐蕃會盟碑和公主柳(傳說是文成公主帶過來的),有空的話也可以透過圍牆的窗子瞄一下。

布達拉宮:在到拉薩之前,我跟小葛說,布宮也許只適合在外面遠遠的觀望,可能不一定要進去看。因為我覺得布宮重在氣勢,那種依山而建,由於高原天很低而造成的那種看起來規模龐大的氣勢。這種感覺在布宮裡面是體會不到的。進了布宮,雖然這種想法有所改變,但是仍然覺得我這句話還是有點道理。

布宮的門票由於每天限量850個,所以最好提前一天去排隊預定,每張票都需要登記身份證,每個排隊者最多只能買4張。

布宮並不是寺廟,而是宮殿,是當年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宮室,當時稱“紅山宮”。1000年以後,五世達賴在紅山宮的基礎上修建了布達拉宮。布達拉是普陀的意思,意為觀音慈航普渡眾生之意,是達賴的生(生活起居、處理政務)死(靈塔所在地)之地。

布宮是拉薩的建築制高點,爬起來有點累,所以上山的時候,請你慢悠悠的走,不時停留一下,感受一下從天上俯看人間(拉薩全景)生活的愜意。出來的時候不妨去出口處的W.C感受一下,據同行的小游說,那W.C從山頂直通山腳,深不可測,我想這個W.C應該叫天廁了。

布宮的主體有兩部分,中央是紅宮,主要用於宗教事務,建築主要為佛殿和靈塔,兩旁是WHITE HOUSE(白宮 呵呵),達賴處理政務的地方。西藏以前是政教合一的地區,達賴管前藏,東宮在布達拉宮,廈宮在羅布林卡。班禪管後藏,冬宮為日喀則的札什倫布寺,夏宮為日喀則的貢覺林卡。只是後來因為政治鬥爭的原因,班禪的地位一步步削弱,而達賴的聲望卻與日俱增,在本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在西藏的管轄權上,幾乎是只有達賴,沒有班禪。當然大家應該也知道,十世班禪是愛國的,而十四世達賴從59年叛逃到現在還沒有回來。

對布宮的白宮沒有什麼特別的印像,紅宮裡面印像最深刻的自然是價值連成的靈塔,五世達賴的靈塔光黃金就用了11萬兩,十三世達賴的靈塔黃金使用量更是大大超過五世達賴,而且據說靈塔內部還包著一個由20多萬顆珍珠串成的珍珠塔。這兩個達賴之所以受此禮遇是因為他們執政時間最長,且政績斐然。布宮裡面沒有1-4世達賴的靈塔,是因為布宮是五世達賴的時候才建的,而裡面也沒有六世達賴的靈塔,那是因為六世達賴傳說中死在青海湖地區,不知所終。9-12世達賴的靈塔都很小,因為他們都很短命,最多的也只活到22歲,這也是為什麼達賴已經轉世到14世了,班禪才轉到十一世的原因。整個布宮不菲的價值,是建立在1000多年來西藏的農奴的辛苦勞動的基礎上的,想起來讓人辛酸。

布宮是拉薩的標志,很多人都會想拍攝布宮全景,出了在大昭寺可以拍布宮外,據說在藥王山有最好的角度拍攝拉薩全景(因為下雨沒有去),另外後來我們去了布宮廣場,可以在布宮對面的池子邊上拍布宮的倒影,白天和晚上拍是兩種風情,非常的美妙。只是可惜池子並不清澈,這也是拉薩環保部門沒有盡到責任,據說以前水是很清的,沒有趕上好的時候。

高原反應:

去西藏旅行如果沒有提一下高原反應會感到內心不安,因為很多人去不了就是因為高原反應,很多人去了馬上回來也是因為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因為高原上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少造成的,據說拉薩含氧量只有內地城市的60%,而納木措則只有拉薩的60%。到這種地方,剛開始有頭疼、氣短、胸悶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這樣就是高原反應了。

但是高原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估計有一大半是自己嚇自己嚇出來的。高原反應據說是“欺男不欺女、欺胖不欺瘦、欺強不欺弱”,其實說白了就是欺負耗氧量大的、血壓比較高的那群人。很多人去西藏前急急忙忙的鍛煉身體,我認為是不必要的。我個人今年因為事情太多,疏於鍛煉,體質下降,但這次在西藏總體也沒有感覺有很明顯的高原反應。幾天裡面頭疼了幾次,也算是輕微的高原反應,第一天因為坐火車太勞累、到拉薩後沒有休息又去吃夜宵,半夜頭疼、並有想嘔吐的感覺。去納木措經過納根山口的那段時間因為海拔變化太快頭疼了一次,後來喝了一次白酒和一次啤酒過後都頭疼了幾個小時。

所以以自身的經驗來講,我覺得對付高原反應,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做好准備,心理上要放松,要認識到你是正常的人,進藏前有條件提前服用紅景天口服液,到西藏後按時服用高原安,當然睡眠充足比高原安更有用,准備好衣服特別是圍巾和帽子預防感冒是最重要的。還沒有適應前不要喝酒,多喝點當地的甜茶、酸奶、酥油茶。准備氧氣瓶可能是必要的,但除非進藏後或進入更高海拔的高原後長時間的反應沒有緩解,不然不要吸氧,一旦吸氧,基本上意味著你要進醫院或馬上離開高原了。

拉薩奇跡:

“相信是幸福的”,我這個人不善於異想天開,但是很容易相信奇跡。剛畢業時,我的自行車曾經被偷了三次,找到2次,第三次丟的時候,連我自己都不相信會找回來,所以就基本上沒有去找,送給小偷了。

沒想到這次在拉薩又目睹了個奇跡,同伴小葛花了2500多元買的蟲草等藏藥在布達拉宮的出口拐角處由於停下來拍照忘了拿,再回去的時候已經找不到了,在布宮出口的管理處問也沒有聽說誰撿到。同伴小游說有聽到一個四川口音的中年婦女在說撿到東西了,問有誰丟了東西?但他不知道這東西就是小葛的。由於比較貴重,所以決定碰碰運氣,我們在布宮周圍到處找四川的旅行團,並寫了一些張尋物啟事讓幾個四川的導游和旅客幫我們到賓館張貼。我們覺得大昭寺每天來朝拜的人很多,很多人去看完布達拉宮後會來大昭寺,要是能在大昭寺貼一張尋物啟事可能會有收獲。所以我們就趕到了大昭寺,跟售票處的人商量了一下,把尋物啟事貼在了大昭寺的售票處,然後到大昭寺的大門口膜拜許願,算是臨時抱佛腳了。第二天就去了納木措,晚上正在聊天,就有人打電話過來說他是大昭寺的,晚上看西藏電視台的九點新聞的時候,播報一個四川的游客撿到了一包藏藥,交到電視台那邊了,讓我們打一個熱線電話聯系,因為熱線是968開頭的聲訊號碼。同伴小游不相信,說如果能拿到東西要給五十元。小葛也害怕會不會提供的熱線是付費聲訊電話,可能會被騙。後來讓在援藏的西藏電信的小杜去查該號碼,證明不是被騙。從納木措回來後,楊師傅和扎西帶我們去西藏電視台,因為聽不懂門衛的普通話,虧了扎西用藏語和他交流,被告知九點新聞是拉薩電視台的,又趕到拉薩電視台,拉薩電視台言西藏電視台的節目是“今晚九點”,後來打電話與大昭寺的人確認是西藏電視台的《今晚九點》節目播出的,所以又返回西藏電視台,又被告知《今晚九點》是西藏電視台第三頻道的,要出門後如何走如何走,幸虧扎西懂藏語,楊師傅開車又熟,雖然百轉千回,總算還是找到了西藏電視台“今晚九點”新聞節目組。直到最後一刻,我們仍然不敢相信東西真的回回來,見到了當事的記者,終於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四川的那個游客,撿到東西後,布宮管理處工作人員已經下班了,她就交到了西藏電視台,“今晚九點”就當做好人好事報出來了,剛好我們貼了尋物啟事被大昭寺的一個喇嘛看到了,那晚他看電視看到四川游客撿到了我們的東西,就打電話告訴我們這件事情。四川的游客沒有留名,只說是四川的四姐妹。我們只能請電視台做一下簡單的後續報道幫我們感謝四川的四姐妹和大昭寺的這個喇嘛。

小概率的事件有時候還是會發生的,這就叫奇跡。所以我們又重游了一次大昭寺,在千佛廊轉動一個個經筒的時候,真正感受到了世間還是有很多善良的人。

購物:如果你想購物,別忘了去大昭寺廣場旁邊的自由市場,這裡的東西因為是批發都比較便宜,雖然八角街上有些東西這裡沒有,但大部分還是可以找到的。西藏的綠松石、天珠、牛皮畫、犛牛皮錢包、犛牛骨飾品、檀香還有尼泊爾的圍巾、印度的化妝鏡、巴基斯坦的銅器等都是很適合游客帶回來的價廉物美的東東,當然去超市買幾包犛牛肉,或去買些天麻和紅花也是不錯的。蟲草最好不要買,並不是它不好,而是高原生態很脆弱,近年當地人受利益趨勢(據說70年代蟲草一公斤只要五六塊,現在是五六萬),不加保護的挖蟲草對高原植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這是值得人類警惕的。就像為了保護藏羚羊等野生動物,請大家不要購買動物皮草一樣。為了保護高原植被,請大家也少買蟲草。

七、納木措

去納木措是在去西藏前就安排好了,納木措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泊,也是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去納木措我最想看的是:夕陽西下時的晚霞和火燒雲,盡在咫尺的大星星,早上晨曦中的日出。可惜上天沒有給我機會,我一樣也沒有看到。在進入扎西半島前有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放眼處是一群群的牛羊和牧羊人,天空非常非常的低,旁邊不遠處就是湖水,往天空仰望就會發現地球真的是圓的,所謂“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想如果天氣好的話,在這裡看晚上的星星和月亮,肯定可以看到眾星捧月的情景,也可以體驗到“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的意境。

9月份的扎西半島住宿並不緊張,我們住的是”納木措神湖旅舍“,每個床位50元,這裡也不像來之前聽說的那樣恐怖沒有水,沒有電,旅舍自己發電,可以供電到12點。旅舍還可以提供炒菜和早餐。唯一不便的是旅舍裡面沒有廁所,要到外邊才有。但在海拔4720米的高原上能享受到這種服務,實在是至高的享受了。

傍晚去湖邊散步,夜晚的時候去湖邊聽濤,但因為天氣不時很好,都沒有想像中的美景。在湖邊堆了一個麻尼堆,算是到此一游。夜裡風雨大作,還有狗的叫聲忽遠忽近,就像在泰山的晚上聽松濤一樣有點恐怖。後來雨停了,為了看日出,我們六點半就起來了,實際上我們一屋子五個男同胞昨晚都沒怎麼睡好,只是怕影響別人休息都不作聲。

早上非常的冷,洗漱完爬到了山上,卻原來還有比我們更早的人。在焦急中等待著太陽能夠掀開她的蓋頭,可是到了8點終於知道只是個夢想而已。到山頂把寫了藏語“平安幸福”等的哈達掛在了柱子上,讓它隨風飄蕩,希望它每一次的飄就是一次的祝福。掛完哈達後天更是暗了下來,開始下去了,一顆顆圓圓的雪粒,雪粒開始像棉花一樣傾瀉了下來,小葛同學開始擺造型做MODEL讓我們拍照。後來雪花漸漸變成了鵝毛大雪,越積越厚,大家開始在那邊玩雪,就像第一次看到雪的孩子一樣。活潑好動的小楊讓大家擺著各種造型拍照,忙得不亦樂乎。本來在各個方向獨立去活動的同伴也漸漸聚攏來了,沒有穿防水衣服和靴子的我,衣服和鞋子都濕了,相機幸虧有UV鏡的保護,鏡頭沒有進水。前年五月份在銀川遇到了鵝毛大雪,今年又在納木措神湖遇到了鵝毛大雪,而且兩次的自助旅行,都遇到了很玩的來的旅伴,實在是很LUCKY。

由於怕大雪封山,臨近中午我們就從納木措出來了,還沒有到當雄,天已經放晴了。高原的天真是像孩子的臉一樣的多變,可惜沒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再多住一晚,興許就能看到我想看到的東西。

八、最開心的事和最遺憾的事

最開心的事情:

1、在拉薩目睹“奇跡”的發生,雖然不是我自己的東西,但是意義並不在於2500元的人民幣,而在於我們看到了奇跡的發生,也看到了真情和善良的存在。

2、納木措玩雪,也許這是第二次看到雪玩得這麼興奮了,第一次看到雪玩得很興奮是在南京上學的時候。

3、在自由市場買到了很多自以為價廉物美的東東。

4、基本上沒有高原反應

5、又認識了幾個很有趣的同道驢友

最遺憾的事情:

1、准備不夠充分,特別是藏傳佛教的知識准備不夠。

2、時間太短暫,這次的西藏之旅只能算是開門之旅,很多想去的地方都沒有時間去,拉薩黃教三大寺廟(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都沒有時間去,更不用提日喀則(扎什絨布寺)、雅魯藏布江、山南和阿裡的一些地方了。

3、沒有找到西寧的朋友提前幫忙買進藏的火車硬臥票,只能買高價的硬座票進藏。

九、其他

在西藏可以看到了天、地、人(或牛羊)的和諧共存,路過羌唐草原的時候就看到牧羊人遠遠望去被我們看成了一頭犛牛。在扎西半島的山頂上看到了一只鷹在麻尼堆上一動不動,不仔細看就以為是塊石頭。藏族人的飾品五顏六色,但都是來源於上天賜給西藏的綠松石、紅珊瑚、犛牛的骨頭等等,西藏的很多地方實際上沒有四川、新疆的五顏六色,景色是單調而平淡的,藏民的這些服裝和飾品的五顏六色剛好擬補了這個空缺,很好的和自然的景色融合在一起。

在拉薩有時候沒有辦法相信自己,我們原以為藏族婦女頭上的飾品全部是價值連成的珍寶瑪瑙,沒想到在自由市場也可以看到藏人和喇嘛購買仿造品的身影(當然我們應該承認藏人有很多窮人)。我們還看到喇嘛和尼姑一起在街上晃悠。同伴田兄說哲蚌寺的藏人渾身都是名牌的衣服和鞋子。我們以為拉薩生長不了高大的喬木,但是這裡卻有很多枝繁葉茂的。這裡似乎是窮山惡水,但小杜的朋友老吳還有火車上遇到的四川人等都說在拉薩現在作生意很好做。有人說八角街小偷很多,但我們只看到乞丐,卻很少發現有偷盜行為,覺得在這裡很安全。在西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覺,沒有人可以幫你去體會一個地方的風情。不是沒有辦法相信自己,其實只是了解不夠。

西藏人傳說是神(獼)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的,自然兼具了神性和魔性。原始的藏人是野蠻和不服教化的,後來適時有了佛教的引入,在漫長的歷史中結合了本地的特色而變成了藏傳佛教,雖然藏傳佛教仍有野蠻的一面(比如巫術中用人皮、人血等作犧牲),但更多的是引導人向善。西藏人認為一切都在轉,經筒在轉,人在轉、佛祖的法輪在轉、甚至太陽圍著地球轉,當然太陽圍著地球轉這種地球中心說的看法是不正確的。藏傳佛教特色的轉經、轉山、轉湖,讓藏人在無休止的轉動中頌念著六字真言,藏人的魔性逐漸減少,神性大大增加,這或許是藏傳佛教在西藏存在得如此和諧而自然的原因吧。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許就是藏族人的典型,神與魔的矛盾統一體。他是至高無上的達賴活佛,觀世音的化身,又是不守清規的浪蕩的情歌王子,當然這和他特定的身世有很大的關系。他的情詩吸收了民間歌謠和語言的特色,非常的直白。

“觀想的喇嘛尊容,

怎麼也不顯現,

沒想的情人臉龐,

卻在心頭燦爛”


“住在布達拉宮,

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行於山下的拉薩民居中,

我是浪子宕桑汪波”。


我看過胡適之的一些白話詩和泰戈爾的散文詩,都是用很直白的方式來表達,我曾經以為中國的白話詩是從胡適之那個年代開始,沒想到早在300多年前的十七世紀,倉央嘉措已經開了先河。關於倉央嘉措,在網上可以找到太多的介紹,在這裡我也不再多說,關於他可以用他的一首詩來形容

“喇嘛倉央嘉措,

別怪他風流浪蕩 ,

他所追尋的 ,

和我們沒有兩樣”

西藏的很多名字光聽起來就讓人神往了,瑪吉阿米、崗拉梅朵、昆侖山、唐古拉、卓瑪等等,一個個名字,美麗而神秘,在朱哲琴阿姐的鼓聲裡,仿佛夢境一般,這樣的一個夢對我來說它剛剛開始,所以我把這篇文字就叫做《西藏---夢開始的地方》。

後記:

感謝這次旅行中的同伴,有主見、而且很有方向感的小葛、喜歡FB游的南平的小游夫婦和小應夫婦、經驗老道又喜歡教導我們的四川的田兄、活潑好動的佛山小楊、還有看起來很專業的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戶外運動愛好者佛山小黃。在這短短的幾天裡,大家在一起很開心。

為了把西藏的短暫的記憶記錄下來,星期天的早上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一整天,到晚上終於完成了。每一次旅行回來,我都嘗試用不同的風格來寫一次旅行的點點滴滴,這次的風格有點像旅行指南,當然沒有那麼詳細,但我希望它可以給以後要進藏的朋友一些參考,哪怕只有一點點的作用,也算是對這一直敲鍵盤的一天的一點安慰了。

2006-9-24 Aming Q:38667730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