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游記(3)——匆匆略過的昆明
行程——昆明(6月14,15 )——大理(6月16,17)——麗江(6月18)——中甸(6月19)——雨崩村(6月20,21)——飛來寺(6月22)——中甸(6月23)——束河鎮(6月24)——麗江(6月25)——瀘沽湖(6月26)——左所(6月27)——西昌(6月28)——成都(6月29,30)幾分散淡,幾分期盼,帶著這樣的心情去旅行。一直希望能在非黃金周裡出游,享受不擁擠的交通、住宿和風景。機會不易,雖然獨自一人出發,也絕不願辜負時光匆匆與長路漫漫。
2001年曾購得一本《行者雲南》的旅游書,當時讀完只在紙面神往。而今,帶上它,去到一片心儀已久、但還從未涉足的土地。
下了飛機,溫度比北京要低些,找件長袖穿上,徐徐涼風迎面吹來,撫弄發梢,摩擦衣袂,好溫潤的空氣!旅行中那份特有的愜意,一點一點從心底開始滋長……
安頓好住處,已是午間兩點了,本打算先去陸軍講武堂參觀,誰知途中路過小西門的“橋香園”,無意中瞥一眼那古式精致裝修的門臉,一絲淡淡的雞湯香氣自鼻子底下飄過,本來飛機上已經吃飽的肚子,居然不自覺地產生了“巴甫洛夫”反應,咕咕叫呀!這個時候,腿腳根本不聽腦袋的使喚,而任由胃來指揮了!
唉,如自己這般“餓死鬼投胎”的好吃之徒,物質永遠重於精神!沒辦法——吃!
多年前曾在自己家鄉吃過一次過橋米線,味道早已淡忘,但獨特的飲食方式仍記憶猶新。照行前所做功課,只點10元一套的。沒幾分鐘,四組碗碟被服務生MM麻利地端上桌了!
毫無疑問,大瓷碗裡浮油蓋頂、乳黃液體,是熬好的雞湯了;中碗裡盛著白色米線,一大盤子的生鮮,包括生鵪鶉蛋、生魚片、生肉片、雞肉、豬肝、腰片等生的肉食與腰果等,小碟子裡是豆腐皮、生菜、綠豆芽、香菜, 呵呵,光看看,已經讓人口舌生津了!
別忙,這等美食,還是先立此存照吧。哎,簡直沒出息,第一次來雲南,第一次拿出相機,拍的第一張PP,居然是吃食!
拍完照片,定氣凝神地開始享受美食。先將生鵪鶉蛋滑入碗內,接著把生的肉食依次放入,並用筷子輕輕撥動,再將豆腐皮、蔬菜放入湯中,最後將米線移入湯碗內,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過橋米線備制妥當。兩分鐘之後,開吃!
鮮在口中,暖在胃裡,聯想到過橋米線傳說中的愛情故事,感嘆於這種地方名吃所蘊涵的文化,讓人在飽餐的同時體會一種恆久的人間溫情……
圖片說明:雲南陸軍講武堂,翠湖公園的聶耳像,圓通寺

“湯足線飽”,帶著美味的余香,這下可以心無牽掛地游覽了。先來到翠湖西路的雲南陸軍講武堂,是一組院落圍合的中式傳統建築,從內裡的校史展覽館裡,得知此校1909年開辦,是清末民初最早的軍事院校之一。
出了講武堂,隨意溜達進了翠湖公園,這時節,沒有紅嘴鷗的翠湖,依然秀美,嫻靜的水、悠游的人、戲水的鴨、滿園的荷葉蓋在湖面上,好似回到江南……。
穿過翠湖,走過青雲街、圓通街,進入圓通寺,寺內有建於水中央的佛亭寶殿,是市中心最大的寺廟。寶殿前是個偌大的放生池,但有游人投食物屑於水中,定會引來烏龜和金魚,願者上鉤嘛!園內的素齋據說也不錯,可惜米線填飽的肚子沒空地呀!
繼續徒步游覽,抵達雲南大學,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校園。中學的好友曾在這裡度過大學時光,多次與自己提到。校門口的寬大台階,陡然提升了高等學府那一種潛在的尊貴氣質。來到這裡,是想看看昆明市內為數不多的兩座古建築。會澤樓,建於1924年,以學校創辦人的字號命名,較早的西式建築之一;校址原是明清貢院,至公堂是中國古式建築,原來的考場,中學讀過的那篇聞一多《最後的演講》正是在這裡發表的。雲大的校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樹干上不時有小松鼠串上跳下,一點不避諱行人。當然,校園裡還有PL的學生MM……。
圖片說明:雲南大學的會澤樓與至公堂,藝術劇院前廣場上的演出

晚飯是在光華街上解決的。大救駕,好響亮又有來頭的名號呀!相傳清初吳三桂率清軍打入昆明時,明朝永歷皇帝的小朝廷在逃亡中,,獲騰衝當地一平民所獻炒餌塊充飢,從此騰衝炒餌塊便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騰衝大救駕。其實,就是一盤元白菜、西紅柿炒餌片,品像味道實在一般般,感覺徒有其名哦!同條街上的建新園,小店門面不起眼,過橋米線卻在水准之上,那碗湯,感覺要比“橋香園”來得更濃郁鮮香!尋尋覓覓,光華街1號的破酥包子卻不知被拆遷到何處,沒有吃到,遺憾!
漸漸黯淡的暮色中,漫步東風西路,不必行色匆匆,體會到一份與世無爭的恬淡。藝術劇院前廣場上的演出吸引了許多人,台上演員舞得投入,台下觀者看得專心,街頭文化也有如此水平的展現,讓人對這個城市增多了一分認知。
晚間回到旅館,接到攜程上結伴同游結識的凌子MM聯系電話,邀請與她同學們一起坐坐,無奈很晚了,還要准備次日去石林的功課,二人約了次日再見。昆明的第一個半日就在新鮮與舒適中過去了。
所有來過昆明的朋友,一致贊同石林這個景區值得一游,雖然自己停留這裡的時間有限,石林還是被當作了重點。打聽好線路,第二日一早上,城東金馬客運站的高快大巴,舒適便捷,70分鐘已把人送到了石林門口。
那本01年旅游冊子上的門票價是50,想著幾年來肯定漲了,估計翻一番差不多,望售票處一看,140元!!!嚇,通貨膨脹率也太高了吧?!當然,花了時間與路費,既來之,豈有不入之理。買完票站在門口,看見60元/次的導游講解費,猶豫著是否要找人合伙分擔,看見絡繹不絕抵達的旅游團,轉念一想還是蹭聽吧!
圖片說明:大石林

走走停停,看看聽聽,旁邊一條幽靜小路吸引自己,抬眼看見這條小路的前方石林密集而高聳,隱約的幾個游人在深處游玩,顯然,那裡比通常游覽路線上人少多了!於是,撇開那蹭聽的團隊,一人尋蹤而去。
蜿蜒曲折,不知不覺中,小路變成了狹窄的石階,不斷攀登上升,變得越來越險奇。遇到迎面而下的幾位游人,他們不約而同地對自己驚呼:“你一個人呀!從那邊上來的路很難走,你要從頂上下去,就更危險了!”想到頂峰的無限風光就要看到,實在不願走回頭路,謝謝他們的提醒,鎮靜一下,繼續謹慎上行。
曲折環繞,攀爬回轉,時而鑽縫入隙,仰望藍天一線,白雲飄渺;時而爬坡過坎,俯視異石奇峰,石濤洶湧。順利登頂,但見前方一巨石,像一朵碩大的蓮花,氣勢磅薄,盛開在群峰之巔。呵呵,這就是蓮花峰!
在這裡又遇三位游人,看見我上來的方向,馬上對我說“你一個人呀!那邊下去很危險的!”再次感謝他們提醒,想著既來之,則安之,實在不行,就原路返回!請那幾位幫自己在峰頂拍了一堆“到此一游”的PP,好生游玩一番,准備下山了。
觀察那邊下去的路,或者說根本沒有路,就是一塊向下傾斜的大石塊,上面一道道橫著的棱,算是階梯,大石塊的盡端,是一個約20公分寬的獨石橋!石塊兩側和橋下是深深的溝壑!頓時明白危險之處了。若是從那邊上來,身體傾斜扶著石階稍好一些,但反向下去是無法站立的!
倒吸口涼氣,實在不想走回頭路,決定冒險前進。在那三人當心的吩咐裡,幾乎是坐在大石塊上一點點慢慢蹭下去,小心翼翼,提心吊膽,終於安全地過了獨石橋。坐在石階梯上稍稍平靜自己加快的心跳,回頭仰望,那三位游人還沒離去,一直在看著自己,頓時感到來自陌生人的一份關懷。。。。
向下的路確實比剛才上來的那邊陡峭而狹窄,徹底明白原來自己是逆向上到戀花峰的,難怪旁人說危險。石台階表面的水跡讓路面變得十分濕滑,一側是光滑如脂的石壁,另一邊就是陷下去的深壑,許多地方窄得只能側身而過,同時必須牢牢抓住石壁上鑿出來的扶手。
沿曲徑或下、或轉,有時探索半天,才找到正確的路;有時困入絕境,弄得不辨東西。鑽石罅、穿石屏,峰回路轉數次,總算有驚無險,下到了安全的平地上!心裡好一份征服的得意,但同時又清楚地感到腿肚子在哆嗦發抖!
呵呵,無論如何,這也是個人以為石林裡最好玩、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容錯過!但導游是決不會帶游人走這條路的!石林中小徑、山路的幽、險、奇之特色,只在這裡方體會得到!
登上大石林的望峰亭,觀賞到石像、貓與老鼠等像形石景,聽著導游小伙“阿蓬”與姑娘“金花”的對歌,參與了他們交的集體舞,一路來到與大石林風格迥然不同的小石林。
小石林多是平地而起的孤峰,一簇簇、一叢叢,舒展地聳立在寬闊的綠色坡地上,渾然天成的造型比大石林更精細,更富有人情味。座擁樹木、花草、池水之間,顯得格外秀氣靈巧。觀賞大石林,可以進入,可以上攀,人在石中游;觀賞小石林,既不好進,更不能上,人在石外看。
圖片說明:小石林

從石林回到市內,看看尚有時間,從火車站乘80路再轉22路公交來到大觀公園,那個天下第一長聯也是自己一直仰慕的。
經過石林掠奪式門票的“洗禮”,看著手中地圖上大觀公園占地也不小,一路猜想門票怎麼也得40-50元,反正不會便宜!唉,縮頭也一刀,伸頭也一刀,人在江湖,哪能不挨刀?!想去,索性坦然“引刀成一快”!
誰知,大觀公園著實給了自己三個意想不到!
其一,門票價格10元,裡面登大觀樓2元,再無別的收費!頓時感覺似乎撿了個大便宜!
其二,之前從未看見過任何一張有關大觀樓與長聯的圖片,腦子裡一直以為赫赫有名的大觀樓,怎麼著也應該與南昌的騰王閣、武漢的黃鶴樓或我家南京近年新修的閱江樓差不多的。繞過一座灰暗、普通古建築的背面,走到臨湖的正面才猛然發現,這就是大觀樓!
這座樓,在規模、高度、氣勢上實在與自己預先的想像相差很遠!甚至,甚至,也略輸九江那個宋江題反詩的潯陽樓。
再者,那幅天下第一的長聯,本以為應是龍飛鳳舞般的狂草,張揚地刻在醒目之處,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接受游人的拜讀。可眼裡看到的長聯,小而工整的楷書,規矩整齊地刻在十分普通的木制牌匾上,分掛在一層正門的兩側,著實平易近人,若不注意,還容易被忽略!
然而,大觀樓雖僅三層,並非高聳入雲,就連登頂所見的滇池,障目的何止千樹萬葉。但飛檐翹角,莊重典雅,自有種古穆安靜的稟性。或許,正是它長聯的描摹細致廣闊、氣韻宏大沉郁的意境,而使此樓當之無愧步入名樓之列。
公園內垂柳拂岸,池中蓮荷高下,水面亭閣相映,小路蜿蜒環繞,步步有景,處處是花。
圖片說明:大觀樓,滇池

游罷大觀樓,坐52路回到翠湖附近,在省圖書館後面的 終於與攜程上結識的凌子見面了。她與同學熱情相邀自己同進晚餐,可惜時間有限,席間我們只匆匆交流了後面的游覽計劃,相約次日在大理彙合,自己就背上行囊趕晚間去大理的火車了。
微風拂面,繁星漫天。坐在去往火車站的2路公交車上,望見路旁一間間鱗次櫛比的小店,閃爍著迷離的都市之光,想到我做的功課裡許多雲南特色如野生菌、小鍋米線、汽鍋雞,以及曾瞥見過巴掌大見方、肉質厚實的臭豆腐……等等好多美食都沒時間品嘗,還有著名的“金馬碧雞坊”、花市都還沒玩到,心裡真有份留戀,只怪自己的時間太少……
為著這些,肯定還會再來……
匆匆略過的昆明,於自己的感覺,是放松又從容,低調而內斂,或許正是這種城市的謹慎,愈發襯托著雲南自然山水的奔放與華美!
小貼士:昆明市內許多客運站有專線車去石林一日游,看上去很方便,但導游要在途中帶去參觀玉石加工廠、地下溶洞、藥店等,即使自己不想去,也要等待,真正游玩石林的時間很短,這是標准程序而非個別現像。
本來早上有火車去石林,但下車在縣城,還要乘三輪到公園門口,雖省去導游的“騷擾”,但也不方便,而且似乎火車也取消了。城東金馬立交橋附近的東部客運站有直達大巴,票價30元,全程高速,70分鐘抵達,每天9:00、10:00、14:00各一班,舒適便捷,車上還發一瓶水。回程在石林門口坐另一公司的中巴,了解到每天早上在火車站旁的長途汽車站也發到石林的車,票價20元,早7:00開始,每半小時一班,但這車只走半程高速,中間經停宜良,路途耗費2小時,雖然也沒有導游及亂七八糟的購物點騷擾。所以,有時候,貴有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