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昆明(五)黑龍潭因表哥家就在黑龍潭附近,67年我們就曾來過這裡。畢竟時間久遠,印像很淺了。今年到昆明,表哥又陪我們來到了這裡。黑龍潭公園位於昆明北郊龍泉山麓,表哥告訴我們,黑龍潭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稱。同時,它還以“四絕”聞名遐邇。所謂“四絕”,即唐梅、宋柏、明茶、明墓。相傳漢代的黑水祠就是現在的黑龍潭道觀。它是雲南第一處名勝古跡。因為傳說雲南龍王黑龍的龍宮就在此,這裡的潭水又終年不會枯竭,故後稱“黑龍潭”。唐宋以來,昆明地區的老百姓就到黑龍潭祭祀求雨。明初,黔國公沐氏在此大興土木,將龍神祠改名為黑龍宮,整個龍泉觀初具規模。清代滿族詩人碩慶曾寫過這樣一副對聯:“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短短的十四個字就准確地概括了黑龍潭的主要景觀及自然景色。
進園可見山勢挺拔,古木參天,殿宇依山勢層層構築,氣勢十分宏大。如今的黑龍潭建築分為上下兩個道觀。下觀“黑龍宮”,相傳建於1454年,是一進兩院式建築。外院置有一香爐,其正反兩面都刻有八卦圖,兩個側面是北鬥七星圖,這些都是道教用來驅魔避邪的。在裡院天井的水池中有一條形態逼真的戲水黑龍雕塑。傳說它就是雲南掌管著興雲播雨的都龍王。龍神廟中還可以看到盤繞在中柱上的黑、黃二龍,以及正壇上供奉的龍王和雷神母電、雨師風伯等一些掌管雨水的神靈。這裡還刊刻了當年林則徐的一副對聯掛於黑龍宮楹柱上,聯語與龍神廟的供奉和氛圍頗為貼切,為黑龍潭公園增添了文史內涵:龍友為靈,流播德澤;泉神化氣,雨潤春山。
黑龍宮前面,就是“兩樹梅花一潭水”中的那一潭水。是由山麓湧出一泉彙為潭,此潭四周有石欄圍著,碧綠清澈,旱年不涸,傳說有黑龍潛在裡邊。旁便還有一潭,水是渾濁發黃的,兩潭有石橋為界,最奇怪的是,潭水雖相通,水色卻迥異,其涇渭分明,終年不混,就像是道家陰陽各半的“太極圖”。表哥告訴我們,這主要是因為清水潭的水深,泉水由潭底湧出,所以水色清澈;而渾水潭水淺,加之雨後有泥水順山坡流入池內,故池水渾濁。站在橋上,可以發現一個奇景:“兩池相交魚不往,一橋橫斷水色殊。”清、渾兩潭的魚互不越潭,到了分界就又游回本潭,真是讓人稱奇。
離橋不遠,是四絕之一的“明墓”。它是南明忠義之士薛爾望及全家的合葬墓。薛爾望是明末清初時昆明的一書生。據《明史》記載,順治辛醜(南明永歷十五年,公元1661年),吳三桂率領清兵追擊南明永歷帝,永歷帝從昆明敗走緬甸。薛爾望看到南明大勢已去,覺得國家被異邦滅掉,國君敗走他鄉,乃奇恥大辱,“吾不惜以七尺軀為天下明大義。”就攜妻兒媳孫侍女投潭殉節,後人稱之為忠義之士,為其立墓紀念。
渾水潭北邊山腳下有一石牌坊。坊額正面刻著“龍吟虎嘯”,背面刻有“水天一色”四字。坊前有兩個石獅,坊後有兩個石像。佛教裡有“青獅獻瑞,白像呈祥”的說法。石坊後面是上觀“龍泉觀”。山門為“紫極玄都”牌坊。按道教的說法,“紫極玄都”的意思也就是紫微北極大帝和眾神仙居住的地方。走進山門,便見“漢黑水祠”四個大字,據說是清朝雲貴總督阮元書寫的。往後是祖師殿,院中的八卦銅鼎鑄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雲南有銅礦,所以銅器處處可見,難怪人稱雲南是是有色金屬王國呢。
祖師殿前的石階中央,鑲嵌著一巨大石板,上面雕刻著兩條戲耍夜明珠的黑色雲龍。據說龍所戲耍的夜明珠是由中國古代的軒轅鏡演變而來的,是中華的像征。“龍戲珠”就表示神龍在保衛華夏大地。殿門前兩邊的牆壁上有兩幅畫。東邊的是青龍吐水,西邊的是白虎望月。青龍、白虎是道教四方之神“四像”中的兩像(另外兩像為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在一些道觀的山門內,常把他們塑為兩尊威武的神將,他們的職責是守衛道觀的山門,就好比佛寺山門前的哼哈二將一樣。
著名的黑龍潭“三異木”就在祖師殿前。枝干橫曲的唐梅,相傳為唐南詔時道安和尚手植,為一臥一立兩株。可惜它們大部分都已相繼枯死了,現在的這株是原唐梅一株的四分之一的枝干。這株梅樹屬於紅梅,別看它已老態龍鐘,每逢春節前夕數它開花最早,粉紅色的重瓣花朵,清香襲人。唐梅近旁便是宋柏,高28米,盤根錯節,大器撐天,歷盡滄桑,卻枝葉茂密,巍然挺立。是觀中現存最雄偉挺拔的古木,距今已有八九百年的歷史了。唐梅宋柏旁邊,是明代種植的茶花樹,此時花紅似火,艷如桃花。 “雲南山茶甲天下”。確實,滇中花木,山茶首屈一指,位列雲南八大名花之首,又是昆明市的市花。明代詩人擔當曾寫這樣一首贊美山茶的詩:“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這首詩形像地描繪了美麗的山茶冒霜雪而吐艷,寄濃情於清冷,燦如朝霞富有生氣,是其他樹木不能與之媲美的。這裡桃花、紫藤也都開得繁茂,北方正是大雪紛飛的隆冬季節,昆明卻早已春花燦爛,一派生機。
表哥還帶我們去了真人殿,這裡陳列著明代以來關於黑龍潭的碑刻二十來方,所以此殿又稱“碑亭”或“碑館”。在唐梅、宋柏的碑刻上,可以欣賞到當年唐梅的龍姿和宋柏巍峨。。此外,還有歷代興修黑龍潭的碑記等大量珍貴的碑碣。詩詞、書法、繪畫、刻工薈萃一亭,不僅是寶貴的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最引人注目的碑是道符碑,又稱凸字碑。碑文為“萬物茲生”四個大字。這塊碑的刻工精細,很是奇特,它其實是一塊凹刻碑,但看著看著字卻凸起來了。原來是因為受光後,明暗變幻,使人發生視感的錯覺造成的,因此人們一般稱它為凸字碑。這塊碑是根據明朝著名道士劉淵然寫下的符箓刻成的。
往山後走,就見大片梅樹林,正值梅花開放,有紅的、白的、還有綠梅等,真是賞梅的好去處。據說黑龍潭梅園占地427畝,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梅園之一。這裡有近90個品種6000余株,構成一道新的風景,命名為“龍泉探梅”,是昆明新的十六景之一。黑龍潭大門外為著名的昆明植物研究所,栽培有眾多的奇花異木,成林成片;四季花香,是雲南"植物工國"的縮影。黑龍潭公園除了梅園之外,還有桂花園、杜鵑谷、紅楓林,以及竹園、松園、秋園和苗圃等園地。真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如果能在昆明住上幾日,這些地方都應該來看看。今年我們在昆明住了3日,把這些地方都走到了。當然也去了石林和九鄉,這兩個地方離昆明都不到100公裡,風景獨特,是到雲南必去的地方。

(黑龍潭的龍)

(黑龍潭)

(看為凸字,實為凹字)

(古茶樹)

(黑龍潭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