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昆明(三)---滇池和大觀樓

作者: 往往

導讀三游昆明(三)滇池海埂 到昆明的人,不能不看滇池。滇池是個煙波浩淼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岩斷層陷落湖。我67年來昆明的時候,滇池是那末清澈和博大,給人以海的氣勢。它就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在北京的頤和園也有一個昆明湖,應 ...

三游昆明(三)滇池海埂 到昆明的人,不能不看滇池。滇池是個煙波浩淼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岩斷層陷落湖。我67年來昆明的時候,滇池是那末清澈和博大,給人以海的氣勢。它就位於昆明城西南,又叫昆明湖,古稱滇南澤,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在北京的頤和園也有一個昆明湖,應該說和昆明滇池還是有一定淵源的。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雲南滇池附近有個小國叫做昆明國,漢武帝為征伐那裡,在首都長安開鑿了一個仿滇池的昆明池,操練水軍。乾隆皇帝根據這個典故,將頤和園中的西海改為昆明湖,並效仿漢武帝在這裡演習水師,這就是頤和園昆明湖名稱的由來。遠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滇池周圍地區就有人居住。滇池水系是全國13個重點保護水系之一。滇池海拔1886米。它南北狹長,約40公裡,東西寬約8公裡,總面積300平方公裡,當年我們看到的滇池比這大多了,是圍湖造田縮小了滇池的面積,一直想知道歷史上滇池到底多大,卻始終沒能查到。南盤江、寶像河等20多條河流注入滇池,出水口在海口,流入螳螂川、普渡河又彙入金沙江。這些奔流的河水給滇池帶來了生命力,可近年來,污染的水也帶給了滇池無盡的憂患,國家和地方為此投入的資金達幾十億,卻無法根本改變其面貌。真希望我們還能看到滇池還清的那一天。滇池東西兩側有金馬、碧雞二峰夾峙,南北有長蟲、白鶴兩山遙望,風光名勝很多。遠觀湖上煙波浩渺,景色還是十分迷人的。和滇池最近距離的接觸當然是到海埂。當年我們和親戚一同騎車來到海埂,海埂距市區只有8公裡,原是一條由東向西橫插在滇池中的楔形長堤。東起海埂村,西迄西山腳,全長5公裡,寬60至300米不等,它把三百多平方公裡的滇池一分為二;埂南稱滇池,埂北稱草海。古有“望雲島”之稱,有2.5公裡“黃金海岸線”,原是一個景色秀麗的天然湖濱公園,蔥綠的草坪,艷麗的櫻花林,百年桉樹群,觀海長堤使人留戀忘返。當年,滇池的水是那末迷人,令人有一種親近它的衝動。我們於是跳下水游泳,雖值夏季,卻水寒刺骨,讓我這號稱要游遍五湖四海的水中勇士也感力不從心,只是像征性的游了一會兒就草草收兵了。湖邊到處都是釣魚的人,釣個一尺多長的鯉魚當年很是平常,那情那景,我始終不能忘懷。 可1970年元旦,在農業學大寨的口號中,昆明幾十萬人齊聚海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圍海造田運動。滇池的厄運就此開始了。人們炸碧雞山取土,水路、陸路同時運石填土,把海埂以北幾萬畝天然漁場,變成不長莊稼的沼澤地。為了給莊稼提供肥料又引進了水葫蘆這種水生植物,結果水葫蘆不可遏制的瘋長,成了滇池最大的污染源。這個浩劫生生的破壞了滇池的自然美景,更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這是對子孫後代的犯罪,是無法彌補的損失。現在昆明政府雖作了很大努力,但草海再也不是四十年前曲線婀娜,柔美清澈,白鵝鳧水,魚肥水清的湖泊了。雖退田還湖,可填上土的低窪地已經變成別墅區和療養地。永遠還不了滇池天然去雕飾的景致了。當然經過整治,也還是大有起色的。到了月圓中秋,大家還會邀約相聚到海埂,畢竟這裡是昆明八景之“滇池望月”的景觀嗎,滇池變化給人留下了許多遺憾。希望它會越變越好。大觀樓在滇池北岸,昆明市區,有一座大觀樓公園,園中的大觀樓是我國名樓之一,也是觀賞滇池的好地方。我曾三次來這裡,第一次,印像已經不深了,昆明大觀樓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歷史較短,因為有 “天下第一長聯”,而馳譽九洲,躋身中國名樓之列,成為與黃鶴樓、岳陽樓及滕王閣齊名的我國四大名樓之一。這副長聯是清代寒士孫冉翁所撰,共180字,顏體楷書,嚴謹渾厚,氣勢磅礡,感情充沛,而且文辭對仗工整,音韻鏗鏘有力,被稱為古今第一長聯,被世人視為文化藝術瑰寶。這副長聯上聯寫滇池風物,把大觀樓四周的美麗景色,描繪得像一幅活生生的圖畫;下聯寫雲南歷史,既回顧了雲南數千年封建社會的歷史煙雲,又表達了封建社會必將沒落的發展趨勢。據說孫冉翁家境清貧,最後在飢寒交迫中死去,但他那枝生花妙筆寫下的大觀樓長聯,卻留給了後人一件珍貴的文化遺產。這副長聯的上聯: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 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 一枕清霜。毛澤東對孫髯翁長聯高度評價:“從古未有,別創一格。”郭沫若在詩中贊譽“長聯猶在壁,巨筆信如椽。” 當年我們也是聽說這幅長聯而去觀賞的。只是那時大觀樓破敗不堪,長聯也未曾看到。後兩次再去,這裡已經開辟成大觀公園,其實民國初年,大觀樓就曾辟為公園,這裡與滇池西面蒼翠的太華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覽區稱“近華浦”。大觀樓及孫髯翁長聯就在這裡。大觀樓為三層木結構建築,形式古雅。樓前湖中有三座石亭,是1940年,依照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設置的景物。登樓憑欄遠眺,可欣賞滇池和西山的美景。更有無數海鷗在這裡自由飛翔,我們在這裡和海鷗照了許多照片。園中亭台樓閣,有不同時代的園林風格,在滇池草海之濱,形成湖光山色、曲堤柳煙、荷塘月色、百花爭艷的美景。到真是“萬裡雲山一水樓”的景觀呢。玩昆明還真得有點閑情逸致,走馬觀花一定玩不出什麼味道來。



(大觀樓公園)



(滇池上的海鷗)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