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紅嘴鷗冬天的樂園

作者: 阿斌博客

導讀 (滇池的海鷗) 滇池:紅嘴鷗冬天的樂園 海鷗一般都是應該在大海邊才能夠看到的。可是,每年冬天年底和來年的年初,在遠離大海邊的雲南昆明郊區的滇池和市區的翠微湖邊,卻有成千上萬只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成群結隊地飛到雲南昆明,這座冬暖夏涼的城市,與那裡的市民共同度過一個沒有嚴寒的冬天。 這樣的情景已經發生了20多年了。當1985年第一批海鷗飛到 ...


(滇池的海鷗)

滇池:紅嘴鷗冬天的樂園

海鷗一般都是應該在大海邊才能夠看到的。可是,每年冬天年底和來年的年初,在遠離大海邊的雲南昆明郊區的滇池和市區的翠微湖邊,卻有成千上萬只來自俄羅斯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成群結隊地飛到雲南昆明,這座冬暖夏涼的城市,與那裡的市民共同度過一個沒有嚴寒的冬天。

這樣的情景已經發生了20多年了。當1985年第一批海鷗飛到昆明時,讓當地的市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高興,盡管當時人們的環保意識遠沒有今天那麼強烈,但是海鷗飛抵一座城市,成為這座城市的外來戶,還是引起了全國各地媒體的關注。記得那個時候我曾經在圖書館的閱報室裡從一張報紙上看到過這樣照片的報道。盡管當時報紙都是黑白的,但是,白色的海鷗圍繞在翠微湖邊穿著深式中山裝的人群在飛翔,看上去與真實的彩色環境也沒有多少區別。

那個時候就想著有一天也能夠與外國常見的情景一樣,與海鷗來個零接觸。1996年第一次隨旅游團到新馬泰旅游,抵達馬來西亞的黑風洞前,看見一大對鴿子在人群中自由飛翔,買一把玉米往空中一拋,地上的鴿子就會飛起來,那個場面讓我和太太激動地謀殺了不少膠片,第一次與這麼多的鴿子如此親密接觸,好是激動。後來導游告訴我們,那些鴿子是人工飼養專門來對付好奇的顧客的。心裡還是惦記著那張人與海鷗嬉鬧的照片。

再過7年後的一個內地的深冬,這樣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在春天般的昆明我獨自抽空去滇池。滇池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的西南,又名"昆明湖",古時有稱"滇南澤。在雲南人們稱湖為"海",古代詩人墨客也跟著叫""滇海"。滇池是湖泊,湖面積約340平方公裡,是杭州西湖面積的近六十倍的,與西湖更不同的是它屬於高原湖泊,湖面海拔1,886公尺,南北長40公裡,東西最寬處12.5公裡,湖岸線全長163公裡,平均水深5公尺,最深達10公尺,它是我國第六大淡水湖。

去滇池的路正在修,靠近滇池邊上有個著名的中國足球隊的海埂基地,我乘座的出租車司機告訴我滇池原來面積更大,包括海埂基地在內的不少今天開發的防地產項目,在建國初期都是滇池的“池塘”,因為文革中填海造田運動,田是多了,滇池卻小了,到了後來滇池發黑發臭,成了昆明人揮不去的記憶。

當我到達後的滇池確實已經是一翻新天地了,湖面平靜,午後的陽光照在高原的湖面上,讓湖面和湖邊的人都顯得十分庸懶。從西伯利亞飛來的紅嘴鷗也已經完全融入到了滇池的氣候中,對於湖邊的人,他們一點都不陌生,也不膽怯,連飛都懶的飛,就棲息在湖邊碼頭的棧橋上,湖邊的快艇上,隨鄉入俗般的像昆明一樣地生活著。

我包了一只快艇,司機告訴我先買幾只面包,然後把它喂給海鷗吃,它們會很自覺地跟在你後面飛。我花十塊錢買了十只面包,捧了一堆就上快艇了。快艇一開,果然那些海鷗就尾隨上來,司機開慢、開快,海鷗也飛慢、飛快。與快艇很和諧地融為一體,當我把面包撕碎塊,扔到空中後,那些海鷗就紛紛用嘴把它銜住,一口一塊,眼睛和嘴巴的配合的如此嫻熟,在午後的湖面微風中吹拂中,海鷗跟著我一起飛,我每扔一塊面包後,就有一只海鷗搶先得到。後來,那些海鷗干脆就圍在我身邊,當我把整個一只面包撕碎後天女散花般地拋到天空中,那些海鷗群起搶著、叼著面包塊。從我扔向天空到開始落向湖面,聰明的海鷗幾乎能把大塊的面包全部“接招”。海鷗白色的翅膀在逆光下展開出來,從快艇上仰視,翅膀邊緣看上去有一種朦朧的透明感,實在是美。短短的半小時的航程中,當我面包拋完後,跟了一段路的海鷗就不願意跟了,當我回到碼頭時,只有孤船一只,海鷗也就懶得上來了,那些一開始伴我行的海鷗居然也會有人類中勢利思維。沒得吃,那跟你?

當我第二年與太太再次去滇池的時候,在岸上做了一回大款,買了大半周轉箱的面包,搬到快挺上,這一次從開出去,到開回來海鷗一直伴隨著我們。本來是一次心甘情願的旅游活動,花些錢也是開心,特別是能夠與來自大自然的海鷗零距離親密接觸,心情自然是十分的愉悅的。今天,再來回憶這段經歷,除了閉上眼睛就會呈現的海鷗追逐快艇的鏡頭,也會胡思亂想一番,海鷗有食就是娘的惡習居然還能讓人類還是把它當作自由、純潔的化身。也許人類本來就把它作為動物而沒有更多人性的期待,所以,期待低一點,或許感受更好一點。

待人處事何嘗不是這樣呢?

(20060925)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