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裡住久了難免心生厭倦與疲憊,與幾位導游朋友結伴揚州之行無疑是久旱逢甘霖,讓我著實興奮了一番。出行前的幾天裡,一有空就上網收集有關揚州的點點滴滴,既去之,總不想因錯過而心存遺憾。清晨6點的上海少有的安靜,長途汽車滿載著向往和憧憬出發了。汽車的顛簸很快把我催眠,睡了醒,醒了睡,同伴的嘰喳吵鬧絲毫沒有影響我的睡意朦朧。幾個小時過後,我終於被一聲聲“到了到了”攪醒,趕忙東張西望,極力尋找著這座從未涉足過的城市每一處令我驚奇的地方,“人傑地靈”“風物佳麗”,小心翼翼地尋覓著揚州與我心靈的契合點。
和上海人行道邊高大的梧桐樹不同,揚州的路邊栽滿了依依楊柳,無法用更絕的詞形容這種感受,清新的,詩意的,翠綠的,秀逸的…看在眼裡,湧上心頭。
揚州之行的第一站是大明寺,寺裡的素齋得到了我們一致的肯定,也許是“旅途勞頓”,素齋成了此刻少有的美味,很快便被一掃而空。自認為對於中國的佛教文化實在興趣不大,趁同伴細心研究佛教時,我偷偷鑽進了古風流溢的“平山堂”。素聞此堂乃宋朝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當詞中的平山堂現於眼前,立即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隱約吟頌起記憶中的詞句“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試圖勾勒出文人墨客吟詩作賦,寄情山水詩酒的情境,沉醉於飛揚的思緒,一邊登堂南望,品味難得的閑適心情,著實讓我流連萬分。
揚州的園林以個圓,何園為最。同北方皇家園林的富麗大氣相比,揚州的私家園林更把江南特色襯托得淋漓盡致,幾分秀美,幾分細膩,幾分樸素,幾分明媚,兼具幾分別樣的雅致。園中亭台、軒榭、書房、館齋、楹聯、匾額、復道、回廊各取其意,那份隱含的別致和深遠的寓意讓人不得不被古人獨到的“品位”所折服。比起城市中太多鋼筋混凝土,他們又何止只勝一籌。
位列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則以竹子和四季假山聞名。竹素有君子之風,此園因三片竹葉狀似“個”字,又取清朝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而得名。步入個園,果然處處見竹,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個中韻味並非都市人所能理解和體會。穿過片片竹林掩映的小徑,終於見到了聞名的四季假山,果然名不虛傳,用不同的齊峰異石堆疊巧隔成春夏秋冬四季,用材精細,立意新穎,恍若走進一副畫卷般吸引著游人的視線。讓你不得不感嘆中國的園林藝術絕非浪得虛名,古代工匠的技術絕對名副其實。
直到夕陽斂去最後一道光芒我們才回到下榻的酒店,臉上已流露些許疲憊,稍做休整之後,我們還是步入了揚州的夜色去領略城市夜晚風情。熱鬧得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琳琅滿目的飾品,香味撲鼻的美食素來是女孩子的天敵,沉迷其中再也挪不動腳步,無奈今晚還有更重要的“節目”,只能依依不舍忍痛割愛,匆匆地尋找飯店大快朵頤一番。與其說是衝美食而去,更不如說是衝現場直播的十強賽而去,與揚州的球迷一同沉醉於中國隊完美的表演中結束了揚州第一天的行程。
也許是太累的緣故,原本第二天一早相約去著名的富春茶社喝早茶,卻因賴床而耽誤了,盡管很遺憾,也只能從瘦西湖的美景中尋找平衡。自古就有環肥燕瘦之說,見過杭州西湖,而把這兒稱之為“瘦西湖”便一點也不為過了。
徜徉在楊柳依依的長堤邊,悠悠漫步,隨處皆可體會“多情最是揚州柳”的意境。拾步各式各樣的拱橋,便知把揚州冠以“橋鄉”乃名至實歸。而眾多橋中尤以五亭橋最為著名,因其橋上建有五亭而得名,它也是全國風景名勝中獨一無二的景觀。橋的南側建有一座白塔,十分惹人注目,此塔一夜之間建成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值得一說。
一天,乾隆游船到了五亭橋畔,忽然對隨從說:“這多像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乾隆開窗一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從天而降,身旁太監連忙跪奏:“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西湖之憾,連夜趕制。”原來此塔是八大鹽商之一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根據北京白塔圖樣,以鹽包為基礎,用紙扎成,一夜之間完工,盡管只可遠視,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當然,真塔不可能一夜之間造成,究竟建於何年已無從考證。
除了五亭橋,二十四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乘興而來,卻因CCTV在此搭建中秋晚會舞台而大剎風景,只能默念杜牧名詩“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憑吊一番。
古人煙花三月下揚州,九月的揚州雖然少了幾分瓊花的嫵媚點綴,卻也不失其人文薈萃的獨特氣質。也許僅用兩天時間很難真正讀懂一座城市,還是以徐凝《憶揚州》中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結束走馬揚州。
Annie Fan
2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