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是一個可以消磨時光、令人寵辱偕忘的地方,桂林也是;只不過,融化人們心靈的,不再是吳儂軟語,花木園林,而是秀麗的山,清澈見底的水,和沉浸在劉三姐歌聲中的的柔軟時光。當年一首《我要去桂林》勾起了多少人對桂林的向往,而一本叫《在西街快樂中毒》的游記,又挑起了小資們去桂林陽朔的欲望。今年的秋夏之交,和新公司的同事們一起,終於有機會踏足這片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美麗土地,我的半個故鄉;而經由網上介紹、驢友口中得到的種種片斷和印像,一一在這次旅途中印證、呈現、升華,成為我一生中難以忘記的如水時光。
Day 1
-漓江山水- 關鍵詞:美

一個小時的空中旅程之後,飛機降落在兩江國際機場。天色已晚,大巴直奔我們下榻的桂林賓館,導游要我們養精蓄銳,准備明天的觀光。在賓館附近溜達了一會兒,夜色中的榕湖、桃花江都籠罩在黑暗中,西城步行街也已是游人寥落,桂林畢竟不是大城市,光亮工程明顯跟不上他們的步伐。
次日一早,一行人直奔今天的主題:漓江。從桂林近郊的竹江碼頭坐游船順流而下,觀賞楊堤到陽朔兩岸幾公裡最精華的青山綠水。游船緩緩地前行,漓江水慢慢地流淌,放眼望去,都是絹秀的山,延綿起伏,錯落有致,倒影在清秀如鏡的水面,猶如清淡素雅的水墨畫,而換一個方位,在另一種光線下看,加上自己的各種想像,則又會是另一番景致。天公也作美,演繹了陰、晴、雨的天氣變換,使我們有幸觀賞到不同天氣下的山水景致。
水有山更秀,山因水而美,桂林山水的魅力,就在於青山綠水的絕配,天下無出其右。小雨後的天空藍得透徹,遠觀山色,俯首聽游船輕輕劃過水面的聲音,水柔無骨,清得可以看見水底柔柔的水草和悠閑的小魚。經過了九馬畫山和人民幣20元紙幣背面所印的黃布倒映,將近三小時的旅程,眼睛也快被山水染綠了,大家都體會到過度重復的美帶來的審美疲勞。
時光就這樣靜靜地隨著江水流淌,而我,靜靜地隨著船在江面漫游,靜靜的,成了漓江中的一滴。舟隨碧波動,人在畫中游。走在漓江山水做就的畫廊中,如做了一個和山、水有關的美麗的夢,不願再醒來。
-鑒山寺和大榕樹-
帶著滿腦子的漓江山水畫卷,在陽朔的竹江碼頭上岸。陽朔因一座羊角山而名(本地“羊角”音同“陽朔”),因為這一帶的景點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這座小縣城也因此而聞名於世。
在酒店安頓好行李之後,應某位團友的要求,我們一行來到鑒山寺還願,寺廟傍山而建,庭院清幽,一如這座城市的秀氣。鑒山寺的對面不遠,就是大榕樹風景區,據說當年劉三姐就是在這棵大榕樹下與阿牛哥對歌傳情。大榕樹枝繁葉茂,方圓近畝,伸到地上的氣根也有碗口粗,樹上掛著游人許願用的繡球。大家紛紛在大榕樹下、古榕壯寨、對歌台前留影,然後繼續上路。
-銀子岩與月亮山-
看慣了山和水,我們來到銀子岩風景區,觀賞這裡的鐘乳石和溶洞風光。岩洞與肇慶的七星岩相似,但更長、更險、更奇、更秀,各色的燈光映照在形態各異的鐘乳石和垂壁上,營造出各種造型和效果。明明剛見到了長城和龍脊梯田,轉眼間又到了冰天雪地的北國,欣賞冰川和雪松,各種神話人物輪番上場,讓人仿佛進入了千奇百怪的夢幻之鄉。
從夢幻中醒來,車子已到了月亮山下的觀月路。據說當年尼克松訪華時,曾在山上的月洞下種了一株桂樹,一直到現在還是當年的樣子,既不長大也不枯萎,正如當前的中美關系。在觀月路上不同的位置眺望月亮山,可以看到月圓月缺等不同的月亮形態,又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一份傑作。
-遇龍河漂流- 關鍵詞:對歌
返回陽朔鎮的途中,我們再次乘竹排游覽小漓江的旖旎風光。來到桂林,不可沒有山歌,竹排上穿著民族服飾的導游阿妹大方地與我們對起了山歌,一時間這邊唱來那邊和,江面上回蕩著響亮的歌聲。觀看了當地阿哥鸕鶿捕魚的精彩表演,經過駱駝過江的景點後,我們原路返回,繼續往陽朔進發。
-印像劉三姐- 關鍵詞:驚艷
在陽朔的東街,有一個劉三姐歌墟,這裡每天晚上都有3場演出,名曰《印像劉三姐》,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張藝謀。鬼才老謀子在故宮實景劇《圖蘭朵》之後,於2004年又為陽朔多身訂做了這一作品。該劇以陽朔山水實景為背景,以江面為舞台,配以華麗的燈光、音樂、服飾、道具,由當地村民抽像演繹捕魚、對山歌、放牛、上學、出嫁等生活場景。如果是第一次觀看,一定會被其悉心營造的聲光影效果所震撼,舞台效果加上當地得天獨厚的山水、民俗風情,只能用“驚艷”來形容當時的感受。一個小時的視覺盛宴,加上齊豫齊秦演唱的出嫁場景的插曲,絕對值回票價,強烈推薦驢友們在逛西街,泡吧之前安排這一節目。
-西街印像- 關鍵詞:陶醉

傳說中的西街早已聲名遠播、無人不曉,但沒有身臨其境,你永遠無法真正體味她的魅力。從碧蓮峰下的觀蓮路往西,看到右手邊一個並不太顯眼的街口,但有著粉牆、黛瓦、飛檐、旌旗,這就是西街了。500來米的小街,白天和小鎮一般的街道無異,安靜甚至有點冷清;但到了傍晚,沿著街道兩邊一溜排開經營小工藝品、土特產的小鋪,游人從各個方向向這裡彙集;再晚一些,西街裡的旅館、酒吧開始熱鬧起來,而且越夜越精彩。
西街的工藝品各式各樣,從蘇杭的織錦絲綢、紙傘折扇,到各種金屬的、泥塑的、樹脂的、石頭的小工藝品、飾物,再到木雕、牛皮畫等等好玩的東西,開價與其它商業街相比並不是很高,只要你會砍價,可以買到性價比很高的好東東。有趣的是一種DIY的T恤衫,可以把自己的肖像、喜歡的圖案、Q版漫畫滑到衣服上,顏料用的是專門染衣服的染料,干透後不會褪色。還可以自己寫上要寫的話,畫上簽名,即席揮毫一番。
西街的商鋪,酒吧裝飾得都很別致,或者是傳統的江南風格,或者是以竹、木修飾,牆上掛著民族風格的飾物,名字也各有特色。傍晚華燈初上的時候,老外們也紛紛從旅館出來活動、溜達、觀光,在臨街的座位上點一瓶酒,看游人如織,享受著這種別樣的時光。泡吧的最佳處在進了街口300米左右的地方,這裡左拐就是酒吧的彙集地,愛動的可以尋著勁爆舞曲找到熱舞酒吧,喜歡靜的則可以去清談型的所在談談心、發發呆。無論是哪一種,你都會被身邊人們臉上陶醉的表情所感染,忘記了自己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在西街,你可以悠游、狂歡,收獲驚喜和浪漫,或者什麼都不干,但就是不能憂傷;你只是那麼靜靜地坐著、發呆,卻已經融入了周圍喜悅的氛圍中,成了別人眼裡的風景。
Day 2
-世外桃源-
穿著西街買的T恤戀戀不舍地離開陽朔,來到的世外桃源景區,這裡除了山和水,又多了夾岸的桃花和垂柳、別有洞天的石洞、湖和湖邊的土著村落,以及水車、鼓樓、繡球樓、水鄉侗寨和各種民族建築。在民俗風情街裡,參觀了織布和蠟染、烙畫、釘釘畫等工藝品的制作。三天來輪番的視覺轟炸,令我們對美的感覺開始變得遲鈍,但並不能掩藏這裡小家碧玉般的美麗。漓江山水是大家閨秀,而她只是靜靜的呆在這裡,等待有心人來發現和欣賞。
-金竹壯寨與龍脊梯田-
驅車進入以梯田聞名龍勝縣境內,一路上滿眼盡是青色的山、綠色的梯田,金黃色的稻杆堆、褐色的黃牛、奔流的小河點綴其間,不再是山水倒映,而是一派山谷、田園風光。於是換小面包車上山,800米的高度,山路卻曲折蜿蜒,一邊是遮眼的綠樹和山峰,一邊是空蕩而高深的山谷。終於來到山上的金竹壯寨,龍脊鄉有12個壯寨1個瑤寨,因靠近龍脊梯田,這是其中比較出名的一個。據說壯族原名僮族,因族人長得矮小被人笑話,周總理親自把“僮”改為“壯”,希望這個少數民族能興旺發展。
看過了吊腳樓、竹器、木樓板、壯族服飾、頭巾、銀器首飾、民族工藝品,我們便輕裝上山看梯田。山路彎彎,溪水潺潺,經過書上介紹的七星伴月阿蒙家、觀月閣攬月樓,到達觀看七星伴月的2號最佳觀景點。在導游的指點下我們正在辨認哪裡是七星伴月,哪裡是九龍五虎,這時夕陽西下,給壯觀的梯田染上金黃色的光輝,山風徐來,送來陣陣桂花的清香,令人神清氣爽。
桂林山水是大自然的傑作,龍勝梯田則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成果,一次旅行,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還沒到一年一度收割水稻的時候,看不到引水灌田後更為壯觀的梯田。
Day 3
-紅瑤寨與像鼻山-
從龍勝回桂林的途中,我們又去了細門紅瑤寨,參觀他們的木樓和房間,看長發阿嫂梳頭和盤發,喝油茶品水酒,最後對歌、跳舞,告別。
來到桂林,不能不去像鼻山公園一游。因其形似江上飲水的大像,垂入江中的像鼻是清澈的漓江與水色略黃的桃花江的交彙之處,從而成為桂林的像征。在像鼻山、水月洞、放生池留過影,在市內作短暫的停留、購物和休整之後,下午我們便心滿意足地前往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古東風景旅游區。
-古東風情-
經過三天的奔波,大家都已略顯疲態,想不到到有強烈推介的古東景區可以成為此行的最後一個亮點。坐竹排經過一個景色優美的湖,喂過湖裡熱情的鯉魚,進門就是一個以生態保護為主題的公園,園裡以獨特的方式和展示物、雕塑,呼吁人們珍惜資源,愛護生態環境。然後上山,可以選擇親水路線,換上草鞋和雨衣,一路翻越沿途的瀑布和溪流,體味山間戲水的樂趣。山路穿越森林,其間有桂樹、楓樹,楓葉還未變紅,有桂花的香氣飄來,踏花香滿衣。沿途還有許多有趣的人工景點,石橋,吊橋,風雨亭,山間尋樂園,路邊的木板上寫著各種耐人尋味的哲理小品和桂林方言民謠,增加了山路上的樂趣。最後,坐溜索下山,再當一回白馬王子,騎上我一眼便愛上的大白馬,結束這一次短暫而充實、美麗得近乎夢幻的旅程。
在這裡,時光如水般靜靜流淌,而我如一只隨波逐流的魚,為每個美麗的瞬間而陶醉、徜徉,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