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大昭寺和八廊街(西藏游記2)吃過早餐,九七一行決定先去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每天有人流的限制,所以要預約登記,領了登記牌,第二天才能買票入內,雖然麻煩些,可這也是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大家都能理解。
布達拉宮的對面是藥王山,聽說有“千佛崖”值得一看,而且在山上能拍到布達拉宮的全景。可是繞山一周,也沒找到上山的路,
“看來與此山無緣啊。”九七還是有些失望。
“既然無緣,也別強求,去哲蚌寺吧。”
大家贊同了章洋的提議,看時間已近中午,直接打的去哲蚌!
哲蚌寺是西藏最大,僧人最多的寺院,只可惜錯過了哲蚌寺“曬大佛”的雪頓節!
的士司機是四川人,健談,一路上都在描述著“曬大佛”的盛況,
“去朝拜的人有上萬人呢,擠滿了整個山坡~”
“能看到鎮寺法寶----法螺,喇嘛全出來了,有幾千吧~”
司機每句話都拖些四川方言特有的長音,九七想像著當天的盛況:
成千上萬的信徒匍匐在釋迦牟尼的大佛像面前,頂禮朝拜,法號長鳴,經幡飛揚,所有喇嘛盛裝打扮,列隊兩側,場面浩大……
車子突然開始顛簸起來,將九七從她的想像中拉回來。已經在走上山的路了,全是泥地,前兩天剛下過雨,還有坑窪處積著泥漿水,整條路都泥濘著。
“到了這樣的節日,你們的生意一定很好吧?”於敏找著話題。
“哪裡呦!今年下雨,前幾天,車子根本就每法子上山,一上路車輪就打滑,可危險嘍~那天,有三個北京來的,給了我雙倍的價錢,我才冒險帶他們上去,”說到這呵呵笑了幾聲,手指著前方轉彎處的一塊矮灌木林,
“對了,就在那兒,我下山的時候,遇到一個女孩,台灣來的,就坐在那兒,當時下著雨,她渾身都濕了,正坐在那兒哭咧,”
司機頓了頓,掃了一眼坐在前排的九七,
“跟你差不多年紀吧。當時啊,她的眼神只有絕望,看到我呀,像見到救星一樣,她說她實在走不動了,又下著雨,根本沒車經過,她怕就死在路上了……”
九七當時感覺“死在路上”的說法也太誇張了,生命哪有如此脆弱?可是,在藏地越久,越發覺“死在路上”是極平常的事情,這是後話。
“哎呀,那我們下山的時候不會也沒車吧?”九七在車裡顛簸著,看著蜿蜒的,似乎沒有盡頭的山路,對如果不得已要徒步下山還是有些畏懼。
“那就看你們的運氣嘍!”
…………
車子經過的山路邊,偶爾有幾間土坯的房子在眼前劃過,泥土的顏色與山渾然一體,房前常有一兩條體形較大的狗悠閑地曬著太陽,屋頂上總能看到飄揚的風馬旗,在風中劈啪作響。
哲蚌寺到了,寺門前的廣場上還真有不少游客等待著偶爾上山的出租車,這裡沒有城市中常見的出租車候車點,大家都散亂地站著,九七一行的車剛進入廣場,就只見幾股離車較近的人群騷動起來,已有人向車行的方向小跑而來,車還未停穩,便已有人把住了車門,其他的游客們只能羨慕觀望,只怨自己反應遲鈍,腿腳太慢了。
進入寺們,拾級而上,沒多遠就能看到“曬大佛”時展佛的山,山頂的大石上彩彙的岩畫特別醒目,展佛時在山體上支撐的木架還未完全拆除,架滿整個山坡,可見當時的氣勢。幾乎沒有游人,只有年輕的喇嘛和優雅的山羊偶爾從身邊經過,整個寺院一派的寂靜。
所有的路都是長長的,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依著山勢或上或下,大家隨意地走,有時是曲徑通幽,有時又豁然開朗,多數石板路的兩邊聳立著石頭壘成的堅實的牆。大家拐入一條小徑,迎面兩個年輕喇嘛悄然而行,窄窄的石板路,大家只能側身而過,抬頭,高高的牆體劃出一線藍天,回頭,喇嘛已走遠,猩紅的藏袍正好印在斜陽的光線中,變得虛幻起來。再往前走,突然身旁是一扇虛掩的門,厚重的原木沒有任何的雕飾,輕輕推開,陽光鋪面,門內是全木制的兩層回樓,梁柱已經有些傾斜,卻仍然堅固,屋頂和庭院內栽種著不知名的三色鮮花,充滿著生命的氣息,九七沒想到能在如此高原,看到如此嬌艷的花,
“這是什麼花啊?”
“藏紅花唄!”章洋總讓人感覺他的學識淵博,而“藏紅花”的名號也是如雷灌耳,九七覺得理所當然,
“噢~那黃色的呢?”
“那就是藏黃花唄!”
九七這才聽出章洋又在瞎掰了,向他橫了一眼,
“那按照您老的理論,凡是在西藏看到的,都加個藏字就沒錯了,狗都是藏狗,羊都叫藏羊,那所有的房子就都是藏房了……”
“藏房”與“帳房”聽起來諧音,又加上九七一著急,語速快得像說繞口令,大家聽了都笑,章洋更是嘿嘿的眯長了眼,他就是喜歡看九七著急的樣子,特滑稽!
九七不再理章洋,深深地吸了口氣,空氣中像是有艾草的香味兒,九七感覺仿佛踏過門檻,就進入了另一個時空,回到了幾百年前。
九七感覺自己每走一步,時間仿佛減緩一分,自己往前走著更像是後退著,退到很久以前。
很久之後,九七再回憶哲蚌寺的旅行時,在她的記憶裡,似乎沒有了所見,就只剩下寺院的那種沉靜,那種氣味,那種折射的光線,那種紅色,那種厚重,那種強烈的時空倒流的感覺!
從哲蚌寺回到市區已經是下午三點多鐘,太陽正毒,外套已經成為負擔,全都綁在了腰間。九七一行在布達拉宮旁邊的郵局買了明信片,蓋了“拉薩”字樣的郵戳作為紀念,章洋建議再多買幾張,去找八角街的郵局蓋戳,在拉薩,八角街是最具藏族韻味的。
拉薩的市區比九七想像的更現代。但步入老城區,還是讓人感受到一種中世紀的味道,特別是圍繞大昭寺周邊的狹小街巷,是一整片舊式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土坯的建築,梯形的黑色窗桅,泥土或石板的街道,曲徑通幽,四處經幡飄揚,到處彌漫著汗味,酥油茶,牛羊肉和杜松煙甚至尿騷的混合氣味。偶爾從一兩間敞開的木門望進去,幽暗的廳堂,低矮的桌凳,門是厚重的原木,粗曠的銅環作裝飾,環內系著的哈達隨風舞著。幾個藏式裝扮的漢子斜袍披肩,大袖圍在腰間,圍坐著聊天喝酒,應該是自釀的青稞酒吧,才會喝得如此豪爽!
九七一行也早就飢腸轆轆,到底吃什麼呢?大家正站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左手的街角,窗明幾淨的西式快餐廳,大家可以坐在幽雅的餐廳內,享受著空調,去吃“干淨”的漢堡,然後叫上一杯英式紅茶或是冰鎮飲料,安靜地透過臨街的玻璃窗觀察街上的行人。那麼,如果向右走五十米,那有一家地地道道的街邊茶館,兩層帶露台的藏式老樓,跨進那個暗暗的店堂,坐在粗糙厚重的條凳上,那麼就能走進西藏拉薩本地人的真實的生活。
這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想法,但是要落實它卻是需要勇氣的。對於剛剛踏上拉薩土地的大家來說,最終還是不太能相信各自腸胃的適應力和承受力,放棄了體驗民情的機會。
八廊街是朝聖者們轉經的必由之路。彙如人流,就很難逆行,信徒們都按順時針方向前行著,更有磕等身長頭的信徒們在隊伍當中用身體丈量著大地,沒有大聲的喧嘩,聽到最多的是低沉而有節律的念經聲。
街邊的攤位陳列著豐富的藏式飾品,處處閃爍著金銀銅器和寶石的光亮。攤主並不大聲叫賣,只是靜靜的坐在各自的攤位後,或是做著手工活,或是相互攀談,或是微笑的看著眼前欣賞商品的游客,作著介紹,卻似乎並不介意你買不買他的東西。只有賣藏刀的幾個小販在街道上閑逛著,時不時從藏袍中拿出做工並不精美的藏刀,向游客兜售著,遇到識貨的,便又亮出另一把做工比較精美的,討價還價一番,有時能一下從藏袍中抽出四五把,真不知道他們的藏袍下到底還藏著多少東西!
九七觀察著小販,於敏和章洋已被二、三個圍著,熱鬧地討價還價著。九七知道這兩個愛玩刀男人一看到刀就走不動了。
九七沒興趣參與其中,她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去欣賞街邊琳琅滿目的商品。她慢慢地隨著人流,饒有興味地觀察著從身邊經過的旅行者們,特別是那些風塵僕僕,臉上泛著高原紅的藏區的信徒們。九七在想他們中有多少人是三世或是四世同堂,用盡家中的積蓄,舉家出行,也許已經在路上行進了整整一年。她無法想像他們是如何風餐露宿,如何翻山越嶺,又是如何面對死亡的!
在上海,九七就喜歡觀察人的表情,特別是獨自一個成年人行走在路上的表情,因為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每個人想著各自的心事,體現出來的表情才是自我的。九七發現,不論是行色匆匆還是步履蹣跚,大多數人的表情或是冷漠,或是煩躁,或是憂郁,總之都是心事重重。而此時,在拉薩,在人群中,九七感覺到了強烈的反差。她看到更多的是虔誠和執著,是怡然和幸福,是純淨和安寧,是心靈的充實,是一張張泛著陽光的臉!再看那些五、六歲孩子,雖然衣著有些破舊和肮髒,流著藏區的鼻涕,然後被高原的風吹干,結成一塊塊的痂,又招來幾只剛從牛糞上飛來的高原蠅。九七覺得他們是大自然的孩子,他們不像大城市的獨生子女那樣的嬌氣,沒有同大自然隔著幾層,她喜歡他們!孩子們也會向路人討些施舍,一毛錢的紙幣足夠讓他們滿足,而九七相信這一毛一毛的紙幣最終也是變成了酥油或是其他的供品,虔誠地獻給了他們心中至高無上的佛!
九七一路觀察體味著,一抬頭眼前已是大昭寺寬闊的廣場 ,廣場上商鋪林立,人潮川流不息,在廣場上能仰望到大昭寺的金頂,飄蕩的經幡不斷地傳誦著經文,大昭寺門前的石板更是讓虔誠教徒們的身體磨得光滑而泛著青亮,磕長頭的以藏區的中老年人居多,所以其中一位金發碧眼的年輕女孩就格外引人注目,白色的短袖T恤,米色的緊身牛仔褲,每次的起身或匍匐,扎成馬尾的長發就會在身後劃出一個美麗的弧線。
進入大昭寺要走過一圈長長的轉經道,如果說八廊街是圍繞大昭寺轉經的外道,那這一段就是內道了,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金黃色的轉經筒全都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著,在陽光的照射下令人眩目,每個轉經筒的支撐軸都是成十字的木架,常年累月已讓信徒們的手摸成了黑色,泛著亮光,轉經筒的上方多被塗抹著酥油,那種特殊的氣味彌漫在空氣中。
步入昏暗而深邃的大殿,濃重的暗紅色基調在昏暗的光線下更顯莊嚴,大殿內有很多粗大木柱,浮雕多為精美的動物形像,大殿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的金像,還有精美的巨幅唐卡,上繪的神像不知是何方神聖。四周的壁畫必須借助手電筒的光線才能看清局部,或佛或魔,或牛羊或馬匹,或祭祀或朝拜,還有太多讓九七無法看懂的內容,她昭示的是怎樣的一段歷史,一種輪回,一種信仰呢?藏傳佛教其實也是在向藏民講解宇宙的道理,做人的根本,神奇的是,這種理論是如此不可思議地滲入到藏民的心裡,使他們的心靈得到了安慰,生存得到了解釋,成為藏區幾乎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呢?九七只感覺自己對西藏的歷史了解太少,對藏傳佛教的精髓了解太少,一切的認知似乎都浮於表像,九七在電筒暈黃的光圈內體會著神秘。
大殿內的空氣也因酥油燈的氣味而變得濁重,九七深深吸著氣,她眩暈地感覺自己已完全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完全窒息於遠離塵俗的情感之中。如果說第一天到拉薩是稀薄的空氣讓九七感覺眩暈的話,那此時的眩暈就完全來自於拉薩這個城市深刻的宗教精神!
一隊日本的旅行團的游客從九七身邊經過,導游站在一尊佛像面前介紹著什麼,九七趕緊遠遠地離開,他討厭旅游團的喧鬧,特別是在這樣的環境當中。
九七走向通往上一層的樓梯,樓梯的盡端鋪滿耀眼的陽光,一種特殊的節拍傳進來,並不是樂器發出的節律,是一種撞踏聲,伴隨著女聲的合唱,音調很高,九七聽不懂歌詞的內容,可是單單這樣的節奏和空靈的聲音,已足以讓九七的內心有種激蕩了。九七快步追尋著聲音的方向來到寺院的三樓,三樓是一個天井,在三樓環行的回廊上能看到一樓大殿的屋頂和天窗,平展的屋頂上面正在勞作,十幾個腰圍圍裙的藏族婦女排成兩排,每人手裡都有一根木棒,下端成圓盤形,應該就是所說的“木夯”吧,節拍便是木棒夯土的聲音,此起彼伏的歌聲就是婦女們夯屋頂時的勞動歌,歌聲統一著步調,步調配合著木夯,是那麼和諧流暢。走近了,在眩目的陽光下,能看到婦女們臉上滲出的細汗。
對,這應該就是“打阿嘎”吧!九七記得在有關西藏的哪本書裡曾看到這樣的介紹:
“打阿嘎的魅力有多大,《新華字典》裡找不到合適的詞彙。到拉薩,走遍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死等,也要看到,聽到,感到。”
當時看到這段,九七還覺得作者太過誇張。可是,真正看到了,聽到了,感受到了,那種強烈的節奏和天籟般的歌聲真的是讓內心有一種無法描述的感動。九七就這樣久久地沉浸在她的感動裡,直到藏族婦女們去歇息。
大昭寺的頂層是寬大的平台,正中是四座金頂,宏偉壯觀,站在平台上能遙望到布達拉宮的全貌。
章洋和於敏顯然是走累了,見到寺內供游人歇息的椅子,一屁股坐下去便不想起來。太陽直射下的平台,氣溫明顯比大殿內高得多,九七脫去了外套和毛衣,一件長袖襯衫仍覺得要冒汗。再看於敏和章洋,厚重的外套早已丟在一邊,兩人懶洋洋地斜靠在椅上,看那四仰八叉的姿勢,恨不得是想直接躺在水泥地上了。
都說在大昭寺的金頂曬太陽是極享受的,九七故作采訪狀,將手握拳成話筒狀伸到於敏面前,
“曬太陽的感覺如何啊?”
於敏拉著寬沿的遮陽冒,手指上天,
“好厲害的太陽!快烤焦啦!”
九七笑,又將握拳的話筒轉給章洋,章洋早已作出享受狀,眯著眼,拖著長音,“忒~美~了~!”
九七有同感,在西藏,首先在視覺上給了她久違了的震撼,一切都太美了!看到雪山,才知道白色應該是晶瑩剔透的;看到天空,才知道藍色竟能純淨地擰出水來;看到藏人的膚色,才知道陽光下的棕色是那麼迷人;看到僧人的僧袍,才知道紅色是直入人心的…….這些才是最原始的色彩。九七想,只有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人們才應該是最幸福的吧!
從大昭寺出來已是下午將近六點,九七想到自己買的明信片還沒蓋上“八角街”字樣的戳,怕郵局下班關門了,有些著急,一路催著章洋和於敏找郵局,經一路詢問,倒也不遠,拐了一個彎,街角,全國統一的郵政綠便醒目地出現在眼前了。
郵局實際上位於八角街街邊攤位延伸段的末端,雖然在轉經道的外圍,可是游客仍舊很多,小販們也不遺余力地兜售著各自的商品。可是過了郵局,就像進入兩個不同的世界,道路兩邊聳立著兩座現代化的百貨商場,寬闊的廣場,挑高的大堂,店堂內排列整齊的商品和工作人員整齊一致的著裝,處處都顯示著現代的標准管理模式,可是商場內沒有了高原陽光的照耀,沒有了轉經的隊伍,沒有了醒目的猩紅僧袍,好像沒有了生命,一切都顯得冷冷清清。
九七不懂為什麼拉薩要建這樣的大型商場,九七甚至想像著這兩座大型商場的地基上原有的風貌,也許是古樸的民居,也許是一座小型寺院和僧侶們修行的僧房,甚至只是一片濕地,不管是什麼,他一定是鮮活的,是靈動的,是充滿朝氣的!可是,眼前的景像讓九七覺得很遺憾,她實在不希望現代化的步伐在拉薩走得太快!她實在不願意看到若干年後,拉薩也“進化”成周圍都是混凝土的森林,人們不得不喝桶裝水,吃著激素的雞,呼吸著受了污染的空氣……太可怕了!
在這樣的現代與傳統之間,郵局成了明顯的分界標,游人們到了郵局便不再往前走了,或是折返回去找一路上看中了卻沒買到的寶貝,或是進郵局將自己的收獲直接寄回家。
在拉薩,幾乎80%的游客都會去光顧的著名的“八角街郵局”,看上去卻比書報亭大不了多少,郵局內五六個顧客已經將櫃台以外的空間占滿,以至於有些人只能站在門外,櫃台內僅一位工作人員,慢條斯理地處理著手中的業務,他的身邊是堆成小山的包裹。
九七遞上手中的明信片,很快就被蓋上了戳,戳印黑黑油油的,九七很滿意,她把明信片理成扇形,每張明信片的戳印都露在外面,不至於污染到畫面,又能當扇子使用,他踱到章洋的背後,扇著小風,看章洋填郵寄的單子,章洋要排隊等候,她又踱到門外,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陽光下,看過路行人之百態,聽周邊人咿咿呀呀的對話,哪怕一句都聽不懂,九七覺得這樣的閑散很愜意,“不為明天愁也不為今天憂”,她喜歡這種感覺!她喜歡拉薩閑散的節奏,喜歡透亮實在的陽光,喜歡擁擠世俗而溫暖的街道,喜歡周邊人們純真的笑……九七喜歡這座城市!
(待續)納木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