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夢魂牽中的西安

作者: 寞言

導讀此生至今,去的地方並不多,但是始終覺得:人生是需要行萬裡路來拓寬自己的視野的。所以在遠遠近近去了幾個地方後,趕在十一之前去了古都“西安”。 去程是搭的火車,本指望能看看沿途的風景,亦以為西部的沿途會和江南有很大的不同。結果,預想總會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的——也許是季節的關系,秋色很淡,夏日的余蔭仍留戀在大江南北不肯離去,所以除了鐵路邊 ...

此生至今,去的地方並不多,但是始終覺得:人生是需要行萬裡路來拓寬自己的視野的。所以在遠遠近近去了幾個地方後,趕在十一之前去了古都“西安”。

去程是搭的火車,本指望能看看沿途的風景,亦以為西部的沿途會和江南有很大的不同。結果,預想總會和現實有一定的距離的——也許是季節的關系,秋色很淡,夏日的余蔭仍留戀在大江南北不肯離去,所以除了鐵路邊村莊的建築風格稍顯不同外,我根本分不出身在何方。

很順利,出了火車站,沒有傳言中的混亂,拎著輕松的行李,一路走。幸好是大太陽,根據時間,很容易得辨別出東南西北——在這個街道絕對遵循著方向性的城市,我知道自己不會迷路,更不會走冤枉路。也許是因為周末,沒什麼人,街道挺安靜的,沿街的店鋪也鮮有開門。我用新奇的眼光打量著周遭的一切,臉上露出逃離原有生活的竊喜表情。

定的酒店就在鐘樓附近,而到達前的必經大道——東大街此時已是人聲鼎沸,川流不息了。那種場景太熟悉,熟悉得讓我一刻也不願耽擱,只想盡快逃離。幸好一切都還順利,進房間梳洗休息了片刻,就正式拉開了我沉醉於西安的序幕。

先去了鐘樓鼓樓,用什麼言語形容好呢——還是先注釋一下吧,這次和我同去的是網上征集到的一個GG,彼此可以信任,但是興趣愛好卻不在同一軌道,所以起初大家互相妥協,雖然步調一致,但是彼此都不痛快,最後的兩日,我們都接受這個現實,開始分頭行動,我的興致也因此變得高昂起來,那個GG似乎也是這樣^^。————經驗教訓:去治安比較好的城市的話,如果沒有趣味相同的人,一個人未必會比結伴同行更痛苦:)

匆匆而如同到此一游般得在鐘樓和鼓樓留下了自己的足跡,然後直殺回民街——一個西安重大特色所在。我對一個城市的喜愛程度,往往和當地的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現在,坐在家中書桌前,追憶前世今生,我不得不懷疑,也許曾經身上流淌過北方人的血液。身為江南女子的我,同樣貼合著當地的飲食習慣——而在最後一日,追尋到當地人追捧的葫蘆頭店,被拼桌的老大爺告知——本地姑娘都因為葫蘆頭的氣味,不好這口;接著本人以身體360度旋轉小心觀察,而後發現自己的確是其中的異類時,達到了被驗證的顛峰。

所以如果您是個喜面食,喜歡重鹹、鮮、酸、辣——總之有著北方淳樸口味的人的話,估計會和我一樣非常喜愛西安的飲食。(不過,唯一一點擔心哈,當地的菜油水都很多,比較容易胖的,吃的時候,在量上還是需要合理控制的哦)

出了回民街,就是市內小游了。西安博物館是不可或缺的必到之所——秦、漢、唐,中國最最重要的幾個朝代的精品都在其中了。只覺得當時人工之巧,遠在現代科技之上。印像最深的是一個琥珀鑲金的牛角杯,太過完美,覺得時至今日依然和時尚潮流契合得恰到好處。

至於大唐芙蓉園和音樂噴泉,固然精彩,可惜人工成分太多、太重,被打動的到是芙蓉園中舞獅的孩童——他們那麼年少,卻將將小獅子的神態演繹得活靈活現,騰挪擺動生命力十足,感動之余,更是唏噓。拍手、使勁得拍,那片刻的影像鐫刻在腦海,難以忘懷。

晚上去了古城牆,從南門走到西門,3KM左右吧,沒有人,很安靜。牆上的地面因為行人踩踏年代的久遠,一些地方已經凹陷和起伏相交雜,鋪壘的磚塊更是顯現出一種柔和的質感,給人安心、溫和的撫慰。也許一切不過是時間置換,我們只是出現在不同時空相同空間的組成部分罷了。在這裡,觸摸到的是歲月的洗禮,以及無論何人何事都抵不過歲月的感觸。

在西安的第一天就如此的過去了,第二天去的是西線——重點是乾陵和法門寺。乾陵,帶給我的是視覺和氣勢上的衝擊,一下車走入景區,就被震撼。無字碑也好,被砍掉腦袋的石人也罷,不過是此陵的點綴。而那條長長的甬道(汗,沒有歷史知識,不知道該把那條路叫做什麼,姑且那麼稱呼一下,如果錯了,望各位告知正確叫法),兩邊的石像、樹木,行走於道路中央的各色游客,這一切就如同一幅畫卷,印刻在腦海。此時只迸出——“世事皆入景,歲月徒悠游”的感慨。作為一個女性,本就佩服武則天的膽識和智慧,而現今更體會到,她的藝術修養和胸襟氣魄更是遠非一般人可以企及的。唯一的遺憾是,沒有能好好得走一走,靜靜得品一品。(西線參加的是有組織的一日游,唉~~~人生求個圓滿,總是奢求的)

法門寺,應舍利子之故,是個佛教重地了。裝載舍利子真身的器皿,當然是精美絕倫;其起守護和障眼作用的其他三枚的裝殮之器,亦是讓人感嘆古人的創意和工藝。華美、炫目、精致——還讓人產生無限的渴望。有時候真的很奇怪,佛本是清心寡欲的,能幻化出舍利子的高僧更是站在人性制高點的脫俗之人,那為何用來承載其可流傳於後世的精粹的器皿,反倒是層層疊疊,紛繁奢華,充滿著金錢和欲望的呢?

第二天就在“點水”景點和路途奔波中逝去,並不累,但是亮點還是有。雖然沒有太融入得品評,卻亦沒有失望。

第三天,和旅友GG一起去了華清池和兵馬俑。華清池,可去可不去的地方,但是過其門而不入,難以和長途跋涉的路費交待——我本是逃不出俗世的俗人,更何況那裡還有個貴妃娘娘的傳說呢。古時的浴場還是簡陋的,更別提,在其上還蓋了個粗糙的屋子,讓人便於登高俯視了。不知道各位參觀者有否YY娘娘洗澡的場景,至少我對此是興趣缺缺,只覺得那刻實在乏味到了一個難以與人言的程度。

幸好,一張門票還帶了個西安事變的景點。老蔣落腳的建築物的牆壁上,還留有當時事變的槍彈孔——用厚厚的塑料板蓋著,摸不得——亦好,否則估計早已失去了犀利的棱角,變得如同各地的石龜頭尾一般,光滑潤澤了。而他住的那個小院子,現仍存著有青苔攀附的小圍欄和同樣色澤的磚鋪小道。一看便愛上,我知道自己是喜歡此種氣息的人,可惜同行的GG興趣缺缺,因此又是來去匆匆,不得坐下細細品味。附帶的山更是沒有機會爬的——坐在這裡,一邊碼著字,一邊後悔心痛著。

兵馬俑——西安的代表之一,中國的代表之一,歷史的代表之一,必去必看之地。也許先前的期待和向往,注定了想像值的無限擴大,見了,依然驚奇,但是卻始終覺得沒有預想中的那麼……那麼震撼。總覺得還不夠多,還不夠大,還不——總之沒有達到我所設想的,寶刀出鞘時的那種驚駭、奪目、見血封喉。————當然,那麼多年前,工藝和科技都尚未發達的年代,能有如此出神入化的制作,已經是挑戰極限的了。所以還是很認真的看,盡可能分辨其中的體貌區別,努力得在腦海中描繪當時的場景。——百聞不如一見,呵呵,無論是用在兵馬俑上還是長城上,都極為貼切——估計用在月球參觀上,也是妥當而合適的吧。

第三天,便也是如此而終了。因為次日要去華山的緣故,只一個人在晚膳(咱也折騰個格格待遇吧)用罷同盛祥的正一品羊肉泡饃撐住了之後,在西大街溜達了近一個時辰來促進胃動力。

第四天,華山了,華山了。來西安的目的之一,就是爬華山。很奇怪,從小就在腦子裡印刻了“西安”這個城市,更是抱定一顆紅心,定要上一次華山。原指望半夜登山,然後在山頂看日出的——只因為本人的精力有限,同時也是缺少相同志向的搭檔的緣故,最終還是選擇了跟一日游的方法。

纜車上纜車下,基本已經沒有什麼挑戰了。華山是大刺刺得陡峭著,可惜人定勝天,更何況是可以帶來旅游收入的一勞永逸的有償付出——進山、上山、下山、出山,人類已完完全全將其把握在股掌之中,華山有靈會不會嗚咽哭泣呢?岩石陡峭著,除了細密的青苔,其他植物都難以立足的山體,硬生生被砍出階梯,順便裝上便人拉扯的鐵鏈,而後綿延不斷的類似我這般,誓與天地一比高的凡夫俗子,不分日夜不分季節的攀爬不歇。山若有知,恐怕也是哭笑命運的戲弄吧——本以為,可以借此免得清夢被擾的,誰想竟成為誘人親近的理由之一,而且永難得償最初的夙願了。

同去的GG不知是體力不支還是意在其他,尚未行得幾步,已經放棄。本著“自古華山一條路”的理論基礎,我一個人繼續著不會迷路的登山活動。中國的登山,基本已經可以轉化成爬樓梯活動,幸虧周遭的風情還是因地而有所不同的,華山更是如此,一邊是山石峋峋,一邊是萬丈深崖,居然不怕——(大概是知道自己還算不上好人,所以一時半刻還不會因此而死,至於是否貽害千年,還待時間的印證哈。)

風景的確是美,路途中,楓葉一部分紅了,極美;空氣極好;安靜,只聽得鳥鳴;有著大尾巴的松鼠,時不時蹦跳而出,雖親近不得,卻還是憑添了許多生氣。上得西峰,沉香劈山救母之所在,身於其中不覺得驚詫,但是當登上了南峰(華山最高峰),立時明白了,為何人人皆取景於西山——從上往下看,當時去西峰所行之路,險峻而獨特,陽光照射其上,我唯一能做得就是永留此畫面於腦海,同時贊嘆造物主的神奇。想不出什麼可以表達得貼切的詞語,只能說————美,真的美,太美了。而這一切,在我向西峰邁進的時刻,是完全體會不到的,那種區別,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參悟到其中的精髓。

下山不難,呵呵,居然真的不難。下山的沿途心情愉快,輕松自在。當然也得益於選擇的日期正確——十一長假前10天,熙熙攘攘的人流畢竟還是難得的,幸好如此。回程自然是安靜得修身養息,到得西安市區,和同去的GG分道而行。

終於吃到了西安朋友推薦的烤腰、烤魚、烤肉、烤筋、涮牛肚、糊辣湯、**汽水(汗,名字忘記了)、酸梅湯(淡,不好喝,唯一覺得有點點失望的)——那個撐啊,我已經很多年沒在晚上吃到這個程度了,汗顏啊,真的是汗顏。和拼桌的當地老大娘聊天,居然還被贈送了小半個烤得熱熱的饃,據說肉串要從饃上踢下來吃的,不然容易燙到嘴唇。和燒烤老板聊天,他告訴我,說普通話真TMD累,很多話翻過來都不知道用什麼詞表達。該老板找了一幫子孩子打雜,呵呵,那種市井氛圍,讓我覺得很窩心,似乎真正渴望在西安追尋到的就是這樣一種狀態——唯一可惜的是,沒有好友在身邊,沒有把酒言歡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雖然很放松很舒服,但是還不夠完美。

第四天的行程,最讓我開心——於是,最後一天,我也堅持秉承了這個各自行動的做法。買手信——媽媽喜歡的面食,西安朋友推薦的各類牛羊肉,送給朋友的零食小點,大包小包全是吃的,自己先暈一下,以免將來臉紅。自由自在得在大街小巷穿梭,吃了最有名得肉夾饃,吃了葫蘆頭——最後倒是發現了BIANGBIANG面,可惜西安的東西太實在,胃的容量有限,只能干瞪眼,順便發個消息告訴朋友們:偶終於找到了BIANGBIANG面的店。並就這個發音和部分TX開展了一場熱烈的探討^^。

傍晚時分,從西安去鹹陽機場,飛浦東,一路睡睡睡,疲憊——腿開始酸痛,因為第二天還要去公司開工,所以神經開始緊繃——心靈與肉體開始接受雙重折磨。意料之外的一個驚喜,居然有朋友好心來機場接——呵呵,再次表示感謝哈,實在不好意思,添了那麼大的麻煩。

重又躺在熟悉的床上,散了架般;第二天,開工,不適應,與其說是肉體,不如說是心——突然覺得也許逃避現有的生活,亦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惜,第三天,一切恢復到出發前的狀態,只覺得,恍惚間做了個真切的夢罷了。而回歸到原位的自我,重新開始期待下一次的出發。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