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紹興

作者: sitalo

導讀我對紹興的最初印像來自中小學課文裡魯迅文章對家鄉的描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社戲》描寫的人物和地方都是我少年時期熟悉的。那個時候覺得這些個地方很美,也可能是魯迅先生記憶中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再熟悉紹興這個名字就是小時候看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悠遠曲婉的唱腔,久久地縈繞在我幼小的心靈 ...

我對紹興的最初印像來自中小學課文裡魯迅文章對家鄉的描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孔乙己》、《社戲》描寫的人物和地方都是我少年時期熟悉的。那個時候覺得這些個地方很美,也可能是魯迅先生記憶中生活中最美好的時光。再熟悉紹興這個名字就是小時候看的越劇電影《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悠遠曲婉的唱腔,久久地縈繞在我幼小的心靈裡,紹興是一個夢,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夢。

說古典紹興是因為無論是我兒時的記憶,還是今天我來到紹興,以及紹興的過去,都是一致的:紹興是古典的、文化的、歷史的。紹興就像一本古典的書,從兒時的記憶延續到今天的眼見。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余縣,治吳(今蘇州)。足見當時紹興政治經濟發展之繁盛。1983年7月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越劇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

紹興自古就是著名的水鄉。去過紹興鄉間的人一定看到過河道裡來來往往的烏篷船,這和魯迅《社戲》描繪的一模一樣。紹興河道眾多,四通八達,水路自然是這裡自古的交通動脈。紹興的水路不僅村村通鎮鎮連,而且有和京杭大運河連接的水道,這樣紹興在古代實際具備了北上京城東去出海的便捷交通網絡。據說大禹治水也曾經到過紹興,足見紹興之水鄉名聲之大歷史之悠久。

水路多自然橋也就多。特別是紹興老城區,有很多中國古橋之最:有中國現存之最早的立交橋八字橋,八字橋位於紹興市區八字橋直街,南宋嘉泰《會稽志》已有記載,橋孔墩柱上刻有“時寶佑兩辰仲冬吉日建”,寶佑丙辰為1256年,應是重建時間,這是我國現存有文字標記最古的城市橋梁。該橋為石壁石柱墩式石梁橋,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沒二橋洞,解決了一橋跨三河的復雜交通問題,被稱為我國最早的立交橋;有特長型古橋梁之最纖道橋,纖道橋建於晉代賀循疏鑿的西興運河阮社段南側,現存古纖道橋為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浙東觀察使孟簡整治運河時修建,連綿百余裡。其中阮社段東起雙梅上謝橋,西至錢清板橋,全長7160米,由1285孔石梁橋組成,每跨淨2米, 橋面用三塊條石拼成,寬1.5米,橋墩用條石干砌,橋低接近水面,東端45跨較高,可通小舟,該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准懸鏈線拱橋之最迎仙橋,迎仙橋位於新昌縣桃源桃樹塢村,始建於明代, 後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准懸鏈線型,造型獨特,甚為少見。橋長25米,淨跨15.6米,橋面寬4.5米,高7.7米;國內最早獨塔斜拉橋章鎮橋,章鎮獨塔斜拉橋在上虞市章鎮西的曹娥江上,全長303.69米,寬12.8米,橋高15米,塔高30.31米,5對斜拉索。1978年11月動工,1983年10月竣工。為國內第一座獨塔斜拉橋。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橋文化和紹興人息息相關,無法分離。

說紹興是酒鄉,是因為這裡是紹興黃酒的故鄉,紹興酒、女兒紅、古越龍山、紹興花雕等都是聞名全國的黃酒品牌。紹興市被中國首屆酒文化節評為5個中國酒文化名城之一。紹興酒的歷史悠久,最早的就有大禹杜釀、勾踐“簞醪勞師”等傳說和典故。南北朝時,紹興酒被列為給皇帝的貢酒。唐朝時,著名詩人賀知章、李白、白居易、元稹、方干、張喬等,都以飲紹興美酒、賞稽山鑒水、留千古詩篇為暢事。明清之際,紹興出現了大酒坊,清嘉慶年間紹興酒被列為全國十大名酒之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紹興女兒紅,據說民間家庭有女孩子出生,父母就在院子裡窖藏下幾壇子黃酒,等到女兒出嫁才挖出來待客,故名女兒紅。紹興黃酒之所以受人歡迎,除了其獨特工藝和口味外,酒精度適中富含各種營養元素也是重要原因。紹興酒營養之豐富,在世界酒類中可說是不多見的。

說紹興是書法之鄉,當然是因為這裡誕生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二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定居山陰。王羲之48歲任會稽內史,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與謝安、孫綽等42 人修禊蘭亭,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據記載,當時參與其會的42人中,12人各賦詩二首。九歲的王獻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罰酒三觴。王羲之將37首詩彙集起來,編成一本集子,並借酒興寫了一篇324字的序文,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王羲之以後曾多次書寫《蘭亭集序》都不能達到原來的境界,這不僅表現了藝術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環境下造就的,也表明了酒的神力和作用。這篇序言,不僅文采斐然,書法藝術更是精美絕倫,為千余年來書家所公認。這實際上也是王羲之書法藝術的頂峰。正因為此,蘭亭雅集也被千古傳頌,流傳至今。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就很高,不僅全面精通古代各種書體,而且創造出一種適應時代需要的新體,並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風格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紹興是中國著名劇種越劇的發源地。紹興戲曲傳統綿長,劇種、曲種多樣,聲腔豐富,劇作高超,作家、藝人輩出,是紹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戲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越劇最為著名,影響最大,成就最高。越劇演出團體遍全國包括台灣在內的二十幾個省、市、自治區,成為除京劇以外的全國第二大劇種。越劇在長期實踐中,進一步形成了一種優美忬情、詩情畫意的獨特風格,而且出現了一批代表性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山花爛漫》、《胭脂》等,其中絕大部分已攝制成影片。

說紹興是名士之鄉一點也不過分。這裡不但出了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而且誕生了中國現代最偉大的作家魯迅,中國書法二王書聖王羲之小聖王獻之,中國四大美女西施,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偉大愛國詩人陸游,巾幗英雄女革命家秋瑾。此外還有著名的文學家:嵇康、謝靈運、賀知章、範仲淹、蔡東藩、朱自清、等;著名的政治家:範蠡、文種、謝安;著名的學者科學家:蔡元培、馬寅初、劉大白、範文瀾、孫伏園、胡愈之、竺可楨、錢三強等等。

來到今天的紹興,依然可以感受到紹興深厚的古典文化氣息。無論是建築、街道、飲食、旅游景點、城市風貌、人文民俗依然有三千古越之遺風。盡管增加了很多現代化的建築,古代紹興的老街道還是被保留了很多。昔日的水鄉的河道上增加了許多款式各異的新橋,那些名垂青史的老橋還是依然可以通行。唯一有點遺憾的就是百草園已經被喧囂的游人驚走了它曾經的主人小動物們,而孔乙己經常光顧的鹹亨酒店如今依然出售茴香豆並且是賓客盈門氣度非凡,如果孔老先生今天還在,幾文大錢斷然是買不到一碟茴香豆了,鹹亨酒店的連鎖店已經開進了大上海,並且早已不再寒酸成為高級酒店,不過我也見過以孔乙己名字命名的豪華飯店,裝修規模價格都是一流水准,孔老夫子看來也發達了,不必再為茴香豆和酒錢發愁了,那麼他老人家還有沒有吃茴香豆喝紹興酒的雅興呢?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了了,留給再去紹興的人們去品味吧!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