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秀美雲台山

作者: coking

導讀應老外的要求,准備去開封、洛陽和少林寺,後來翻譯朋友介紹,說雲台山不錯,有亞洲落差最大的單級瀑布,具有江南山清水秀的特點,於是改變行程,第一天去雲台山,看看自然風光;第二天去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瞻仰文化古跡;第三天去少林寺,領略中華武術。由於是公司出錢陪老外,每天包車前往各地,平均交通費高達500多,是純粹的“腐敗自助游”,如果自行 ...

應老外的要求,准備去開封、洛陽和少林寺,後來翻譯朋友介紹,說雲台山不錯,有亞洲落差最大的單級瀑布,具有江南山清水秀的特點,於是改變行程,第一天去雲台山,看看自然風光;第二天去洛陽龍門石窟和白馬寺,瞻仰文化古跡;第三天去少林寺,領略中華武術。由於是公司出錢陪老外,每天包車前往各地,平均交通費高達500多,是純粹的“腐敗自助游”,如果自行前往,坐長途班車也是很方便的,也可以參加省心的一日游團組,當然自由度就很差了。秀美雲台山周一一大早,天氣晴好,從賓館出發,一路往北,前往雲台山。城區的道路很寬闊,兩旁不斷有高樓躍起,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更使老外非常驚訝中國的發展狀況,只是北方天氣比較干燥,工業迅猛發展,環境問題便非常突出,到處塵土飛揚,整個空氣都是渾濁的,整個天空都是灰蒙蒙的。沒過多久,便進入郊區,現在正值收獲季節,高梁和玉米都熟了,挺拔地站立在廣闊的田野裡,一片金黃,寬闊的馬路又成了天然的曬場,大個的玉米堆積在馬路兩邊的人行道,甚至慢車道上,還有不少脫粒的玉米碎粒令灰灰的馬路頓時眼前一亮。馬路上,各種老式的手扶拖拉機,裝滿了高梁或玉米杆,比自身寬兩倍、高一倍多,嘟嘟地前行,搖搖欲墜,一路走來一路杆葉撒滿地,有如垂暮老者背著遠遠超出自身體重或體積的貨物在蹣跚。老外興奮地拍著照片以做留念,第一次來中國,什麼都是新奇的,即使對於我,一個一直在城市生活的人也是新的體驗和感受。很快,來到鄭州黃河大橋,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河面非常寬闊,河水帶著泥沙,緩緩地流動,水位不高,南岸的堤壩高高壘起,北岸較平緩,河岸下便是大片的農田,還有玉米種著,據說已有好幾十年沒有泛濫了,河岸邊的土地相當肥沃,極其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如果再泛濫一次,不可避免會造成災害,不過土地又將再次增肥不少,大自然是如此神奇,利弊共存。小車離鄭州市區越來越遠,農村的氣息撲面而來,北方的丘陵滿是黃土,依稀有些綠,還有些窯洞,聽司機講大多已廢棄。近兩小時的車程,終於來到了雙胞胎翻譯推薦的雲台山。寬敞的停車場,寬闊的大門,平緩干淨的大道,眼前豁然開朗,感覺景區管理不錯啊。買票進門後,上了大巴車,導游唧唧哇哇講了好一通,只記得無數個“最”字用在雲台山上,七拐八彎,終於來到一個深山坳裡,難道景區就在此嗎?沒走幾步路,發覺兩旁山勢逐漸陡峭,滿山綠樹,再走幾步,便聽得水流聲嘩嘩響,峽谷之中一條溪流時急時徐。拾級而上,兩旁山體相對而立,各種不同時期的岩層顯現出豐富多彩、形狀各異、色彩斑斕,所以這裡有世界地質公園之稱,據說千百年來,不,應該是以億為單位的地質變化,雲台山地區不斷抬升和下降,風霜雪雨的洗禮,形成了現在奇特的地質構成:有的如同一段大樹變成的化石;有的則如同大塊的玩具積木規則排列或隨意擺放;有的被橫向砍了無數次,下面的石頭掉了無數,而上面的危崖高懸,人在下面走,總擔心石頭會掉下來;還有的巨石如同老樹開花,掉了很多皮,卻長出無數青草和苔蘚,山泉滴落,彙成一道道的珠簾。峽谷中的溪流從深處流出,逐級而下,時而快速奔流,形成小小的瀑布或急流,時而緩緩前行,形成鱗鱗魚紋的水潭,水潭深淺不一,大小各異,但都一樣的清澈見底,有點像九寨溝的水。墨綠的溪潭,底部都是長滿苔蘚的石頭,不見游魚,細細查看,只有在石縫中可以找到一些寸把長的小魚,也許我們來得太多了,所以小魚兒只能躲起來;五彩潭,由於水底的石頭和植物顏色不同而形成;灰綠的深潭上,亂石堆砌,水勢迅捷,在陽光的折射下熠熠閃亮,而山上滾落的大石頭下,又有無數各色小石子,很多小魚在歡快地游動。越往上走,峽谷越窄,水流越急,上行的步道也越加難走,不斷有泉水從兩旁嘩嘩淌下,浸濕了道路,也沾濕了我們的鞋帽和衣衫,我猜測快要走到峽谷的盡頭了,一轉彎,果然不遠處峽谷盡頭的山頂上有一股水湧下。我快步奔上,親密接觸,飛流直下的瀑布在頭頂已撒作一層薄薄的雨霧,彌漫在空氣中,此時此地空氣格外清新,而在瀑布底部形成了一個很大很深的水潭,水潭漫溢後便形成了峽谷中下游無數的溪潭、瀑布。靜靜坐了一會兒,休息片刻,水霧籠罩著峽谷盡頭,也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像,在瀑布的對面,布滿了蔥蘢的苔蘚等植物,水簾如織交錯於下,猶如兩只綠色的蝴蝶在瀑布旁翩翩起舞,在水上戲耍。很難想像,在河南這樣一個北方省份,有這樣山清水秀的仙境,難怪當地人將此峽谷稱為“小九寨”。午餐後,前往另一個峽谷,據說在那裡有亞洲落差最大的單級瀑布。游客棧道較為平緩,走起來也相當輕松,與“小九寨”相比,風景更為寬廣,水流也較為平緩,一樣的清澈見底,一樣的波光粼粼,一樣的岩層豐富奇特,走到峽谷盡頭,三面環山,右上方山頂有個高大的瀑布洶湧而下,聲震四方,巨大的落差氣勢非凡,引得無數人流連忘返,拍照留念,只是落差太大,無法拍下全景瀑布,或者在巨大瀑布面前只能留下一個小小的你。可見,大自然的博大雄渾使我們變得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最後一站是最著名的紅石峽,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由於上億年來的地殼運動,雲台山地區不斷的抬升、下降,然後突然在大山巨石間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形成了現在的峽谷,寬處也就幾十米,最窄處僅幾米,而山石是赭紅的,所以稱為紅石峽。從峽谷頂端直下數十米,便來到峽谷絕壁上新修的石階棧道,漫步在棧道上,峽谷中危崖對峙,給人一種無比壓迫之感,峽谷中的溪水則是墨綠色,時而緩緩流淌,形成一個個碧綠的潭,時而又快速奔湧,一個接一個瀑布奔流而下,充滿生機。兩邊的懸崖上,有時飛流直下數十尺,有時又大小珍珠落玉盤,和谷中的溪水形成了水的世界,與紅石峽的危崖巨石交相輝映,動靜相宜。走過深深的峽谷,前面便是一個水庫大壩,爬上大壩,回首紅石峽,大地只是一張口,便露出了紅紅的雙唇,伸出綠綠的舌頭,紅唇便是深谷,綠舌則是幽潭,牙齒在哪裡呢?我沒有找到,也許掉落在溪潭裡的大石塊便是,也許我們鑿修的棧道,使得峽谷的牙床松動,抑或打落了紅石峽的無數牙齒。紅石峽的美,只有靠近它,穿行其間,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棧道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方便快捷的選擇,只是也破壞了峽谷的寧靜和諧之美,這又是一例困擾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如何更好地開發和保護我們的紅石峽,我們的世界地質公園。河南本身的生態環境便不是很好,保護脆弱大環境下的雲台山便非常重要。我心中突然有一個夢想,何時能真正“逐鹿中原”啊?走過潭瀑峽(小九寨)、泉瀑峽和紅石峽,時間已下午五點多,趕緊坐了包租的小車回鄭州。其實,雲台山景區範圍很大,包括很多地方,如茱萸峰,唐代著名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與此有關;子房湖,據說漢朝開國名相張良就曾在此垂釣,如果時間多的話,可以慢慢地行走、細細地品味,住在景區內。



(雲台山的碧水青潭)



(雲台山的石頭)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