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生孩子,就把孩子生在加拿大

作者: 商益棠

導讀《如果要生孩子,就把孩子生在加拿大》 我去加拿大的原始動機,是陪江湖大佬(具體人物關系在我的攜程游記《三峽》中已詳細交代)到加拿大看他剛出生的寶貝兒子。所以,考察加拿大的育嬰制度,幼兒園,小學,兒童教育自然而然成為每天的日課。實地探察,拜訪老師,采集案例,搞得我跟幼教客座教授似的,牛得從鼻子哼出一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

《如果要生孩子,就把孩子生在加拿大》





我去加拿大的原始動機,是陪江湖大佬(具體人物關系在我的攜程游記《三峽》中已詳細交代)到加拿大看他剛出生的寶貝兒子。所以,考察加拿大的育嬰制度,幼兒園,小學,兒童教育自然而然成為每天的日課。實地探察,拜訪老師,采集案例,搞得我跟幼教客座教授似的,牛得從鼻子哼出一句:“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考察無非分硬件環境與軟件環境。

硬件環境就足以得出標題結論:

在加拿大出生的孩子,國家負擔婦產院期間一切費用;負責幼兒所有的奶粉;每個月有相當於人民幣約5000元的各種補助;醫療保險不必個人掏一分錢;義務教育到高中3年級;校車接送;在校期間學生伙食全部政府承擔;四季校服不必父母掏腰包;學校更不會向您要高價贊助費;孩子長大成人後年邁的父母都由國家養著不需要孩子贍養……

諸多匪夷所思的好處饞得我恨不得鑽回娘胎重新降生在加拿大!

江湖大佬總結得高屋建瓴:“所以加拿大的黑人婦女沒事干就不斷生小孩。生小孩就等於在賺錢!”

“沒法解決的問題就絕對不要抱怨,更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原因”的MBA態度決定一切論讓我很快從加拿大的硬件誘惑中擺脫出來,迅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軟件方面。沒想到,軟件環境的考察讓我對中國的幼教現狀更加沮喪!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請跟我一起管窺蠡測加拿大教育孩子的基本方針好嗎?(如果您是想看加拿大游記,我已另文在2篇攜程游記《誰與爭鋒?》與《布查特花園》中記載。有興趣不妨撇上兩眼。)

第一條:不要貶低孩子。否則孩子長大後只會貶低別人。

中華民族謙虛的傳統美德使得我們的父母在外人面前總是訴說自己的孩子不足之處,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刻意貶低,把他說得一無是處(雖然心裡真正想法是老婆是別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親)。

在加拿大,為人父母絕對不可以對外人肆意評說自己孩子的不是。孩子不是你個人資產,他擁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哪怕是父母謙虛的表現,也是肆意踐踏他人人格。

第二條:無法對等看待孩子的話,今後他將有暴力傾向。

我們的家長總是習慣於用簡單粗暴的辦法,以“都是為了你好”的名義來代替孩子做出決定。雖然苦笑說孩子是“小皇帝” (我最厭惡的詞彙),實際上父母只會以專制制度教育孩子,連最基本的民主都沒有。沒有任何民主意識根基的孩子,長大後解決爭執爭取利益時往往訴諸暴力。

加拿大的父母每天是如何與孩子平等對話的呢?建議您認真再看一遍《精靈鼠小弟》,聽幾句為人父母與孩子對話最基本的原則。如果您不以為然,可能孩子上了中學跟您就無話可說了。

第三條:以不安的情緒教育孩子,孩子性格也將刻上不安的烙印。

當您總是以不安的眼神看待孩子的成長,聽不得他打一聲噴嚏,不敢讓他爬樹下河拿水果刀,不敢讓他獨自認路串門,不敢讓他一個人上街,不敢讓他淋雨玩泥巴,不敢教他開煤氣做飯,他的性格能不萎萎縮縮嗎!

加拿大幼兒園娃娃班開始每周有一天滾泥巴課,讓幼童在爛泥巴裡亂滾亂爬,身上每一個毛孔都沾滿爛泥巴。更不用說在公園隨處看到蹣跚學步的幼童摔倒時父母絕不會去扶。第四條:從“不能讓孩子被人瞧不起”的出發點出發,孩子今後肯定被人瞧不起。

我有個朋友,孩子上貴族小學,每周接送時不敢開自己的別克,每次特意借寶馬765,說是“不能讓孩子被人瞧不起”!無限膨脹的虛榮心實際上仍然是奴性十足的國民性的現代版。

加拿大的教育方式是以做人的基本原則與公德法律約束孩子的行為規範,決不會說“這樣做別人會笑”。越是富豪子弟,越不養尊處優,更不容許愛慕虛榮。

第五條:讓孩子學會欣賞強者,欣賞別人的成功。不要播灑嫉妒的種子。

我記得很早以前《讀者》有一小段現代寓言,大意是:看到別人的豪宅,美國人由衷贊賞;日本人二話不說轉身發奮自己也要蓋更好的;中國人當天晚上就放把火燒了它!

我們的家長恨不得挖出周圍成功人士的劣跡醜事,巴不得比自己強的人統統倒霉。在孩子面前,不是教他欣賞優秀的同學,而是拿孩子的短處奚落他,說看人家多聰明你多笨蛋。孩子能不嫉火中燒嗎?

加拿大的教育,優秀的學生坦然接受周圍欣賞的目光,也喜歡有人超越自己,樹立目標再爭取超過;落後的學生看到的是努力的榜樣,認識到的是自己的不足,決不會嫉賢妒能。

當為人父母者能真誠為比自己強,比自己出色的同學或鄰居熟人由衷高興時,我們的孩子將來肯定比您現在真心欣賞的強者更強。

第六條:培養自理能力才能自信。孩子要自我管理自己的將來。

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就不在乎要灌輸多少現成的知識,更不在乎奪取數學奧林匹克獎。他們認為在這知識爆炸的年代,學多學少無關緊要,反正都學不完!但是,自理能力的培養非常的完美。孩子自我管理著自己的健康,賬戶,寒暑假安排,交友,履行諾言,預測困難危險,自己想辦法解決所有生活問題,自己面對困難。

而我們的家長呢?只要孩子以學習為理由,有什麼事不屁顛屁顛地服務得跟太監似的?就差打躬作揖扯高嗓子喊喳了!

學習有什麼了不起?學習是本分,不是拿來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幌子。

第七條:培養愛與正義感並不是件好笑的事。

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為孩子付出了多少時間精力與金錢?而知道感恩的孩子有幾個?

在我們自己理想體系道德體系崩潰之時,我們蠅營狗苟的一生全部的意義都在孩子!

可惜,我們嘲笑愛與正義感,必然種下沒有責任感不知道奉獻社會的孱弱的一代。

加拿大的孩子,每天出門與臨睡前都起碼對父母說聲我愛你。每頓就餐前要感謝上帝賜予的食物。加拿大的父母絕不會只要小偷不是撬自家的門就裝作沒看見;絕不會把自己家裝修得跟賓館一樣把賓館糟蹋得跟垃圾場一樣;絕不會在公共汽車上看見身邊站不穩的老人趕緊閉上眼睛假裝睡著;當我們肆無忌憚地嘲笑愛與正義感時,嘲笑聲帶走了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的基肥。

第八條:信守諾言說話算數是起碼的准則。

在加拿大的小學裡,我們看到平常而又神聖的一幕:

老師蹲下身子,用手輕輕地托著犯錯誤的孩子的小手,仿佛按著聖經宣誓,語氣特別和緩地說道理。說通後,讓孩子自己承諾不再犯。

即使在家裡,體罰也是犯法的事。遇重大錯誤時,家長講明道理後讓孩子大聲對其他家庭成員宣布自己要改正錯誤。信守諾言與說話算數已經成為整個社會與家庭的基本氛圍。

即使是在大人看起來很無聊的承諾,比如答應小同學給他送塊橡皮去,即使突然發高燒父母也會支持他堅持送去橡皮後再上醫院。他們認為這很正常。反而是答應了要去看孩子足球練習卻臨時說單位要加班工作很忙去不成了之類我們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加拿大等於犯罪。

第九條:優雅的生活態度,讓孩子胸懷寬廣眼界開闊。

加拿大的父母有不成文的慣例:工作上的煩惱與不順心的事絕不帶回家;雙親吵架絕不能在孩子眼前。

反思我們的家長,當你夫妻為生活的壓力或者為處理雙邊父母關系而撕破臉皮甚至大打出手時,有沒有注意到孩子那一雙惶恐的眼睛?你的一地雞毛正扭曲了孩子無辜的心靈。

第十條:培養孩子熱心公益事業,他的世界會更美好。

當孩子坐公交車想起身讓座時你卻制止他;當孩子遇黃燈停下時你卻強行拉著他闖過去;當孩子義務勞動時你生怕他干得比別人累;當孩子義務獻血時你恨不得把老師揍個七竅流血;當孩子向災區捐款時你問他班主任規定最少要捐多少,潛移默化中培養出來的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的一代,你能指望明天會更好嗎?!

加拿大的父母特別愛讓孩子“多管閑事”,不管是教會組織的公益活動還是志願者協會舉辦的愛心事業,能讓孩子參加的盡可能參加。即使只是聖誕前夜到各家各戶門口唱贊美歌,父母也會很高興自己的孩子能參與其間。

我們所痛心疾首批判的資本主義社會人情冷漠,冷漠僅僅表現在人家不像國人這麼熱衷他人隱私,這麼熱衷繁文縟節紅白喜事,這麼熱衷別人的工資袋裡裝著多少張老人頭,這麼熱衷鄰居怎麼還不結婚趕緊幫著拉郎配,這麼熱衷別人夫妻結婚這麼多年怎麼還沒生孩子是不是有病或者男方不行?這方面加拿大確實很“冷漠”!

第十一條:熱愛自然,愛護環境,從小培養環保意識。

加拿大的美,我在攜程游記《誰與爭鋒?》中已如實記錄。

整個城市就是一個淨潔美麗的大花園。並不是清潔工的功勞,而是熱愛自然愛護環境已經滲透到每一代人血液中。

在加拿大,經常看到父母帶著孩子剪草收拾屋前屋後方圓幾十米。如果鄰居出外遠游,交代一句的話,剪草或除雪任務義不容辭地由隔壁孩子承擔。更不用說孩子懂得垃圾分類回收。

而我們呢?坐公交都敢往外吐痰扔煙頭,就別提讓孩子玩具換電池時廢電池要交給專門處理的地方這麼困難的事情了。別說一粒廢電池污染一大片土地,就是毒死幾個民工也照扔不誤!

第十二條:學校鼓勵自由發問,越是異想天開奇想天外的問題越得到表揚。

加拿大的學校重在學生的思考與創新。根本不在乎要強迫學生學到什麼知識,而在於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而我們的教育呢?素質教育一直在提,腦子卻越來越機械化不會思考了。

老祖宗傳了4000年的“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至今未將結網教育論付諸實施,至今只知道硬塞幾條爛魚給孩子,然後出考卷問“第3行第3列的魚鱗與第幾行第幾列的魚鱗可以合並同類項呀?”

第十三條:從小養成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堅強的體魄才支撐得起堅強的靈魂。

加拿大的孩子,從小都有運動的習慣,進學校更是幾乎每個人都參加不同的運動部幾乎每天的訓練或比賽。背著球棍球拍到異地集訓的學生身影更是隨處可見。加拿大的父母自己也都有鍛煉的良好習慣,堅持運動對他們來說就和喝水一樣屬於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內容。

我們呢?也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在煙霧彌漫的戰場硝煙中通夜鏖戰麻將的有之;每天“革命的小酒天天醉” 的有之;自豪地拍打好不容易“先富起來”的將軍肚的有之;雄心壯志要把華盛頓公約羅列出的瀕危動物物種全部吃個遍的有之,有幾個自己有良好運動習慣也知道培養孩子堅強體魄的父母?

當我把浮光掠影訪問加拿大中對孩子教育的粗淺感受整理成以上十三條軍規時,我發現我的心好痛!最喜歡在攜程游記中插科打諢耍貧嘴逗樂的我,從沒這麼憂國憂民得跟顧炎武似的。

旅居海外的經歷讓我在為中華民族迅速崛起而由衷自豪時,也看到類似暴發戶般的心態正加劇著孩子天生純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盡。國力的增強與國人人文素質的提高之間的反差太讓人黯然神傷。

為人父母者,在你以鄙夷的眼神像防賊一樣盯著農民工;在你損人利己還自鳴得意;在你往瘟豬身上注射福爾馬林盤算賣個好價錢;在你收購醫療垃圾做枕頭沙發;在你在無影燈下用掂量紅包輕重的手握著手術刀;在你只知道指責社會不公指責教育失敗指責別人道德淪喪的時候,別忘記了有一雙原本純潔的眼睛在你的背後!

我們總不希望再麻煩已作古70年的魯迅先生氣憤地從天堂再次吶喊:

“救救孩子!”


精選遊記: 多倫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