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LP、爸媽一行四人於9月29日乘T747次自上海出發,當晚10:45到達,入住中信國際大酒店,當夜無話。
Day 1
次日一大早,爸媽留在酒店吃早飯,我和LP步行去網友介紹的城隍廟品嘗當地小吃。巴掌大的地方,根本沒有幾家店,看到了網友推薦的缸鴨狗,感覺像台灣人開的快餐店,沒進去。一心想吃當地特色的我們進了邊上的一個院子,裡面全是排擋式的小吃,結果大失所望,那裡全是河南人和東北人開的,根本沒啥當地特色,價格貴味道差,地上濕乎乎的,感覺像進了菜市場。奉勸大家別再上當了。
草草吃過後向天一閣出發。寧波市不大,但是很干淨精致。看到一塊牌子上說距離天一閣還有1.5公裡,也想看看寧波的街景,於是決定步行前往。一路上穿過月湖公園終於到達,才發現距離其實大約有2.5公裡,把我和LP累得夠嗆。
門票20,十人以下導游費30,由於去的早而且還沒有放假,人很少,蹭導游的想法泡湯。根據我和LP的經驗,作為一個人文景觀如果沒有導游解說其實是啥也看不出來的,於是自掏腰包請了一位。現在的天一閣其實包含範家的宅院和邊上的麻將館,作為園林來說沒啥特別,比起蘇州的那些來說不值一提,主要是這裡的藏書歷史非常值得人感嘆。在我們徜徉在範家藏書歷史之後,時間一晃到了上午10:30。寧波的景點有近有遠而且比較分散,比較適合自駕游。我們沒有自己的車,只好抓緊時間去比較遠的天童寺和阿育王寺。
打的75塊到了天童寺(26公裡)。路上還有一個插曲,過去進山去天童寺,須先經少白嶺,上建五佛鎮蟒塔,俗稱少白塔。相傳841年至846年(唐會昌間),有巨蟒作祟,吞噬行人,心鏡禪師以石饅頭誘殺除害,鎮於塔下,故俗稱鐵蛇關。而現在已經有從山下直達到隧道公路,其實不必繞到上山了,因為司機路不熟我們糊裡糊塗地上去看了一看,也就是一個孤零零的塔,全無當年天童十景的風采。在天童寺山下的入口處有幫人攔路要收十塊上山費,真是什麼世道啊。考慮到入口處到山門有幾公裡上山的路,只好買單。天童寺環境很好,依山勢而建,始於晉代,距今1700年歷史。寺廟結構完整,保養的也不錯,以“東南佛國”聞名海內外。相傳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僧人義興結廬山間,太白金星遣童子捧天食以供,故名天童。我們不打算燒香,所以花了不多的時間看完了整個寺廟。看看表,已經快中午一點了,在寺門口隨便吃了些5塊錢的面,准備前往阿育王寺。阿育王寺位於去天童寺路上的一個岔路口,比天童寺近7公裡。山腳下的公交362路比較遠而且時間不好把握,於是在寺門口找了一部面的30塊過去。阿育王寺位於浙江省鄞縣阿育王山,創建於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據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阿育王寺聞名外,不僅因為山明水秀,殿宇巍峨,更由於它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舍利寶塔。相傳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統治時期(前2世紀),在波吒利費城舉行了佛教史上規模最大的第三次結集,編纂整理經、律、論三藏經典,並派遣僧侶四方傳播佛教,使佛教成為世界性宗教。他還取出王舍城大寶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令羽飛鬼,各隨一光盡處,安立一塔。”在中國,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晉會稽鄮縣塔,即今浙江鄞縣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寶塔。關於塔的建造過程,有許多奇異的傳說。據史載,晉義熙元年(405年),為了保護佛國珍品始建塔亭覆護。後人也有把義熙元年(405年)作為阿育王寺的創始之年。南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又建三級木浮圖,並創建殿宇,初具寺廟規模。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興建殿堂樓閣,並賜寺額為“阿育王寺”。阿育王寺由此得名。在寺裡面正好碰到為一對夫妻做法事,可能又是浙江的老板。主持和大小僧人魚貫排列,鐘鼓齊鳴,和尚們口中念念有詞。那對夫妻什麼規矩也不懂,不斷有和尚按住男的腦袋教他如何動作,和尚們顯然也心不在焉,很多人都東張西望,一點都不虔誠,挺搞笑的。
這兩個廟門票都是5塊,挺值的,尤其是阿育王寺,還有一個挺大的羅漢堂。游人太少,沒碰到導游介紹,自己對歷史和佛學了解太少,不能深刻領悟其中的妙處,可惜可惜。
游玩完畢,才四點多,時間足夠,在阿育王寺前面一點乘公交到市中心靈橋。步行到天一廣場的星巴克小憩,天一廣場是寧波的商業中心,三江口就在旁邊,很漂亮,感覺和上海的外灘很像,只是沒有上海那麼多的人,顯得比較安靜,感覺不錯。隨後又在三江口附近轉了轉,看了著名的老教堂。臨江沐風,很是愜意。
終於到了晚飯時間,LP早就對寧波的海鮮垂涎三尺了,於是殺向海鮮排擋。寧波有幾個比較集中的海鮮排擋,我們去的是江東北路的漁人碼頭。到了一問,價格比上海貴不少,但是本著既來之則吃之的原則,我們還是大吃了一頓。四個人花了200塊,吃了蟹、螺、蝦等等,還是可以接受的。
接下來打的到了麥德龍邊上的錦江之星,標房158。又去麥德龍買了些早點,很方便。
Day2
第二天打算去石浦,所以一大早就起來。7點鐘趕到汽車南站還是晚了點,大概是因為國慶的原因吧,只買到8:50的票,40一張,不過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多。時間還早,到邊上的月湖公園轉轉,看了居士林和關帝廟,又碰到一群尼姑在做法事,沒啥意思。
車開了兩個半小時到了石浦。一下車就被一股濃濃的海腥味包圍,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漁村,碼頭邊是破舊的街道毫無特色的建築。開漁節剛過,碼頭上只有零星的漁船。下車後為了安排以後的行程,決定先買好從石浦到溪口的車票。從車站的公告牌上看,直達溪口的車只有下午15:50一般,經奉化去寧波的車卻很多,為了圖方便決定買去溪口的,30一張。從車站坐2路公交到鎮中心的海鮮街附近尋找旅店。石浦的旅店很多,國慶人並不是很多,家家店都有空房,比較了好幾家終於在海城賓館住下,標間180一晚,房間還比較大,干淨,兩張床睡四個人比較寬敞。後來還發現了網友提到過的仙子閣和中興賓館。火爐頭街的中興比較便宜,但是從外面看一般,又在比較靠中心的地方,沒找到。後來慢慢打聽了一下,靠近海鮮街的稍貴點,海鮮街附近一大一小床的標間130,單間80。由於不熟悉,我們沒花太多時間仔細找,交了點學費。
放下行李去海鮮街吃海鮮,這裡的價格平時比寧波略便宜,但趕上國慶店家趁機亂漲價,挺黑的。小點的蟹要30,大點的白蟹要50,大的花蟹要65,石斑魚要70,小的貝殼類一般15塊一份,小烏賊和苔菜8塊錢一只,當地啤酒5到12塊一瓶。沿街的排擋有很多,多比較一下,侃侃價錢。中午吃了125塊。
石浦這地方其實沒啥好玩的,只有一個漁村和一個所謂的古城。我們打的15塊去了漁村,票價60。這裡其實是一個公園,裡面除了一些與漁村為主題的建築外就是6個游戲項目,摩天輪、八爪魚、海盜船等。票價裡面含其中4個。此外就是宋皇城沙灘了。沙灘很不錯,砂子很細,水有點渾。我們還玩了一個水上三輪車,50塊錢兩個人不限時。等我們玩到下午五六點鐘的時候發現其實過了五點半就不要門票了,想起有網友說過過了五點半古城也不要門票了,於是打的10元到了古城。門口還有工作人員,但是我們啥也沒說就進去了。進去看了看,就是一條老街,還有幾個老店鋪要門票(60塊)才能參觀,幸虧沒買票,否則真虧大了。
晚上又去吃海鮮,問了問其他幾家,價格開的離譜的要命,還是回到中午吃的那家,因為中午吃過的緣故,只是略漲了一點,又腐敗了230元。
Day3
這麼一來這裡就沒啥好玩的了,可是我們的票是第二天下午3:50的。第二天我們慢悠悠的起來,吃了早飯,到碼頭上隨便看來看,又乘輪渡到了對面島上看了看那座紅色大橋。混到時間差不多了,乘2路公汽到了車站繼續等。這時候我們突然發現站牌上我們的車次是從石浦到寧波的,這才明白原來我們被站牌上的時刻表誤導了,其實早就可以乘任何一部到寧波的車在奉化下來轉去溪口的。就這樣浪費了一天,真不爽。我們又打聽了一下,原來在奉化和寧波之間有個叫江口的地方是去溪口的必經之路,在那裡可以搭乘由奉化到溪口的中巴車。到了江口已經5:45了,天色擦黑,車很少。看了看路牌,顯示離溪口13公裡。有黑車過來拉客,要50,沒坐。打聽了一會去溪口的中巴的站的位置,天已經基本黑了,車還沒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真是有點擔心,特別是LP開始害怕了。等了大概十分鐘,車來了,到溪口4塊5,二話不說,上!
到溪口已經華燈初上,當地發達的經濟加上4A旅游點的促進,使這裡變得比較熱鬧。下了車,我們沿街尋找旅館。走到新開的溪口大酒店門口,LP要方便,於是進去問了一下,房價要400,挺貴。好在爸媽在對面找到了一家農貿賓館,名字聽起來挺土的,外面看也不起眼,可是進去一看很干淨,新裝修,設施齊全,開業才15天,標間100塊,床也大,十分滿意,住!放下東西已經7:30了,去吃東西。飯店也很多,沿街走了一段隨便進了一家蔣家土菜飯店,一看菜單,乖乖,真叫量少價貴。一只燉土雞要96,35塊的排骨芋頭裡面只有硬幣大小一塊肉。草草吃過。接下來偵察了一下地形,景區離我們住的街口不遠,而長途汽車站就在景區門口不遠。
Day4
由於我們的火車是晚上6:55分的,這天的行程有點緊,我們早早起來結帳吃過早飯向溪口鎮景區出發。一大早已經有不少游客了。溪口景區分三個部分,首先是鎮上的景點,主要是老蔣家的祖宅、祠堂、鋪面、學校、別墅等,其次是蔣母墓地和蝴蝶谷,最後是雪竇山景區,包括雪竇寺、千丈岩、妙高台、三隱譚和徐鳧岩(聽當地的導游說徐鳧岩非常遠,很少有人去,我們覺得也許也不錯,但是時間緊未前往)。套票要130,比單個買便宜40塊。跟隨大家進入了景區,裡面已經有許多旅游團了,人聲嘈雜。混在導游後面多少聽一耳朵各種正史野史的介紹也有滋有味。說話間看完了第一部分,已經近中午了。中間還抽空品嘗了紹興三味油炸臭豆腐,5塊錢8塊,真乃人間美味也。
出了玉泰鹽鋪,准備去蔣母墓地,碰到拉客的摩的,說有3.5公裡遠,10塊錢一輛車,爸媽覺得沒多遠,又想省錢,不肯坐。我們也沒概念,覺得應該不太遠,於是決定步行前往,走到一半我和LP就後悔了,還真挺遠的,累死了。走到了後LP和我的腿都像灌了鉛一樣重。在墓地入口處的牌坊休息了一下,了解到上去要走168級台階,頭真大。可是來都來了,怎麼也要上去看看。咬牙拖著LP走了上去。上面就是簡單的一塊墓地和一些房舍,不過環境很清幽,老蔣可真會選地方。墓地裡面有一條路通向蝴蝶谷,向去過的游人打聽知道那裡除了蝴蝶外沒啥,而且還挺遠的就放棄了。
從墓地出來已經中午1:30了,為了趕時間胡亂吃了些零食水果就找車去7公裡外的雪竇山景區。去雪竇山景區有的士、景區中巴。的士拉一次要50,由於景點分散,打的不合算。而景區中巴上車就要10塊一個人,不管遠近。而且雖然徐鳧岩包含在門票裡面,中巴車嫌遠都不願意去。沒辦法,只好上。在車上打聽到其實景區中巴是買當日的通票的,30塊一個人,不限上下車次數,起點從蔣母陵園到徐鳧岩景區最後到溪口車站。以前我們去過的很多景點,交通車費都是含在門票裡面的,景區公交為了賺錢也不告訴游客通票的事,真黑啊。於是改成通票,四個人120,被斬的血淋淋的。
三隱譚的入口在山頂 ,這裡的景點是依山勢由上而下坐落的,本來是可以從三隱譚下山走到妙高台和千丈岩的,但是時間要兩個多小時,我們沒時間了,只得氣喘噓噓地爬下爬上。這裡其實是比較深的山谷,有三個水潭,整個感覺和浙西峽谷的風景類似,感覺還不錯,就是沒時間細看。出門上車到妙高台和千丈岩。妙高台是老蔣下野後呆的地方,視野開闊;千丈岩是一面如刀劈斧砍般的崖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匆匆看過出了景區,來到雪竇寺門口。這也是比較著名的寺院之一,門票10元另外購買。我和LP看還有時間就進去走馬觀花一番。
雪竇寺位於浙江奉化市溪口鎮西7.5公裡的雪竇山上,創建於晉,興盛於唐宋,歷來高僧輩出,香火興旺,被稱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
據記載,有位尼姑在雪竇山頂結廬而居,稱“瀑布院”,這是雪竇寺的始創。唐代武宗會昌元年(841年)移建山麓,以後寺址歷代延續,一直沒有遷移。唐宣宗大中末年(859年),寺廟毀於戰火,鹹通八年(867年)修復,創名“瀑布觀音院”。唐景德年間(892-893年),南岳第五世常通禪師任雪竇寺住持,修繕殿堂,並得施田1300畝。後世尊為雪竇禪院開山第一祖。此後,雪竇寺即作為禪宗的叢林,有史可考的有禪宗法眼宗、雲門宗、曹洞宗、臨濟宗等派別。
五代時,奉化出了位布袋和尚(?一916年),自稱名契此,常攜布袋,教化群眾,很得群眾信仰。臨終時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因此,人們認為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就在寺院的天王殿正中塑了他的像。契此生性恢諧,笑顏常開,討人歡喜,被稱為“歡喜和尚”。他常住奉化岳林寺,並雲游四方,曾從福建募來木材,重修岳林寺三殿四閣及三廂一堂。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圓寂。宋代後,江浙一帶寺廟開始按他的形像來塑彌勒佛像,逐漸流傳全國。目前這裡是米勒和尚的道場。
終於結束了這4天的游玩,我們一家既幸福又疲憊,下山搭乘去寧波的中巴,11塊,車滿即出發,後搭乘晚七點的火車回上海。
總的感覺,寧波周邊還有很多地方限於時間沒去,有點遺憾。石浦是個沒意思的地方,海鮮又貴,不推薦。聽有網友說離石浦不遠的丹城海鮮比較便宜,而且還有機會乘漁民的船上海島游玩,有興趣的可以試試。溪口風景總的來說還不錯,最好能住一晚上,再就是太商業化,當地人不太厚道。去石浦的路上看到去寧海的溫泉的岔路口,下次可以去那裡玩耍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