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海子
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 劈柴, 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 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 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 我也為你祝福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也願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十分喜愛海子的這首詩,於是把它放在這個系列開始的地方:如果我能完成,就算是對自己的不斷激勵;如果我沒有完成,就算是借用來對大家的祝福。“從明天起, 做一個幸福的人 / 喂馬, 劈柴, 周游世界”。從明天起,再次踏上征途;從明天起,和愛人相伴;從明天起,希望再遙遠的地方也如同家園……
2006年5月,放棄了中國區IT經理的職位,從此不必顧及亞太地區的紛紛擾擾;放棄了明年到期的股票期權,從此不必忙著查看每月打入卡中的人民幣數字;放棄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和剛搬進的大辦公室,從此可以做個懶散之人而修養生息;放棄了工作狂的角色,從此可以使交感神經和心髒的負荷驟減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放棄了已經得到的,從此可以計劃生活中可以預知的改變和迎接不能預測的未來。
謝謝愛人的鼓勵和幫助,沒有她,我會像陀螺一樣周而復始,以為找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意義。當然也只有她可以見證這段從陀螺到懶鬼的過程是多麼的艱難。我不是一個不能做決定的人,但在這個巨大的抉擇面前,我也有過猶豫、動搖、甚至夜不能眠的時候。突破慣性,突破現狀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自己經歷一番,很難知道其中滋味。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可真到了關鍵時刻,一般都是“不撞南牆不死心”了。我曾經坐在辦公室裡,面對不斷的壓力,一次次的設想: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過了這三個月,應該會好起來;我應該會有一段輕松些的時光來補償我現在的忙碌……也許是我不燒香不拜佛的緣故,很不幸的是沒有,沒有看到頂點的曙光;擺在眼前的卻是老板對你工作的承認和大批緊接著壓下來的更多更具挑戰性的活計。管理學上好像有個原理,講的是:在組織中,隨著某個人職位不斷提升,他所承擔的工作、壓力和責任也不斷加碼,如果老板不能認識到這一點並做出抉擇或者給予必要的幫助,最後肯定會出現這個人力所不能及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失敗。這失敗可以說既是某個人的失敗,也是組織的失敗: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職業生涯可能因此發生了轉變;組織也因此蒙受了損失,也許是大的,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肯定是有的。前幾天和朋友吃飯,總結曰:“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吐出來的是血。”所以我要重新開始,所以我會重新開始,也是不得不重新開始: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為了家人。也許我有一年的時間可以休整,不過現在已經快過了半年:在四川,在新疆,在東北留下足跡,當然還有在北京的日子。現在屋外依舊溫暖,看不到秋天的腳步,感受不到秋天的溫度,不過我卻要向南向南了,去南亞,去東南亞過一個冬天。當春天再次回到樹梢,帶走這城市陰暗的灰色時;當春天再次回到岸邊,帶走那些角落裡黑色雪跡時;我也應該回來了吧?先數數“京K”的車牌已經放到了那個字母?再感受一下似乎永遠擁堵的和平東街上的喇叭聲是不是又能早一些把我叫醒,盡管我從來不預約這項服務。當然回來還可以大吃大喝,呼朋喚友,日夜顛倒……還有就是准備上班……
我不是一個人出行,從來不是,除了出差。我需要一名向導,一名導游,一名全陪,她需要一名游客,一名內衛,一名背夫……她就是我的愛人。由於歷史原因,我稱她為妹妹/MM,倒不是我故意托大,她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我們的第一個目的地就是拉薩,西藏。看看地圖,我們已走過所有西藏周邊的省份,而MM遲遲不願意去西藏。不是懼怕高原反應,不是怕艱苦的條件,恐怕是一種逆反?按我的理解和對她的了解,大約應該是這樣吧?從她的一篇舊作,可以看出端倪:
……但是時間沒有為這一刻停下腳步,我也不想這樣,因為我清楚,在我來了之後我才清楚,這裡並不是我想要停留的地方。我想起了那個詩人西渡,他從拉薩寄給妻子的信:
“在拉薩/ 你找不到可以稱為拉薩的地方”。
九寨也是一樣,哈納斯、麗江、湘西……一切我曾經向往和正在向往的地方都是一樣,還有那傳說中迷人的香巴拉……香格裡拉!當許多足跡踏遍千山去追尋它時,它已經悄然從山山水水間消失,如同被蒸發的水珠一樣無影無蹤。如果真要尋覓,那麼我們應該轉向我們的內心,在這裡,也許還幸存著一塊屬於它們的領地,一塊真正保存著它們的本來面目的淨地!如果,在這裡你找不到,那麼也不要指望能夠在西藏、在川西南、滇西北的雪峰之間把它們找到。失落的是香格裡拉——夢裡的地方。
“生活/ 到處都一樣,如果你不能在身邊/ 發現其真諦,你也不能在遠方找到……”
——西渡《寄自拉薩的信》
但是我對她說,我還是希望去看風景的,大自然的風光。她原來還是希望去看看國內各地的人文或者文化景觀,但是我想她現在可能失望了吧,起碼我是這樣:現在它們都成為了一種工具,一種快速賺錢致富的工具;一種道具,一種以你口袋裡的金錢為終極目的的道具;一個傀儡,一個遮蓋著利益、貪婪和欲望的傀儡。門票每年都在漲,客流每年都在增加,收入每年都在翻番;看到的是破敗的院牆,油頭粉面的處級和尚,或者不時聽到失火和破壞的消息。當全民浮躁,管理者素質低下的時候,我不指望能看到什麼有文化的東西。自然的東西也無可避免地受到損害:人滿為患的九寨,泰山的崩塌,張家界的電梯,居然被圍住的青海湖……畢竟還有些東西是攔不住,擋不下的。
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像:去西藏的,特別是單身去西藏的,大多數是女子。以前我認為女人是物質的,現在也還這樣認為,大約這與女人的天性和使命有關;現在我進一步意識到,女人比男人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一些感性的東西。“士為知己者死”這句話,換成女人也許更合適。單身去的男人,當然也見過。不過多數還是拉幫結伙,呼嘯而去的;也有我這樣和愛人一起去的。男人大概都忙著賺錢養家吧?畢竟擺在男人面前,壓在男人肩膀上的是更現實的問題:明天的早餐,別人有了的汽車,遮風擋雨的房子,孩子的教育,自己的晚年……這是一個男權的社會,也注定了男人被賦予了相當的責任。這倒也罷了,全世界不都是這樣過的?!幸與不幸的是,最近的30年,是翻天覆地的30年,是相當於別人100年的30年,我們大家就這樣被歷史選擇。
有人在西藏看到磕長頭的;有人看到布達拉宮裡的珍寶;有人和虔誠的藏民說了會兒話,就羨慕起宗教的力量並開始批判自己的內心空虛。我倒是還不認為我可以在西藏尋找到新的寄托,因為心中還沒有騰出什麼空間。我贊成漢人從古到今基本沒什麼宗教信仰的觀點:到現在為止,你去各地看看,無論名山大川,山邊水角,不論寺廟,道觀,基督堂,喇嘛廟,媽祖閣,天主堂……有香火的地方就有一大堆人在拜。等出來你問拜的是什麼?誰管它,只要能保佑福祿壽財就可以了;不靈的話,也無所謂,反正沒損失什麼。唯一有個道家修今世,於是被歷代統治者排擠,壓制,以至於消滅而後快。中國自古至今的教育都在以摧毀人的尊嚴為能事,為樂事。“三綱五常”,中國人都在為別人和別人制定的規則而活著。“陽奉陰違,笑裡藏刀,反復無常,落井下石,欺上瞞下,兩面三刀,輕諾寡信……”人沒有尊嚴,而又要活著,只能適者生存,這樣怎會有宗教信仰?我們不是沒有過信仰,我們有過,很多人至今還在懷念。但是“十年文革”把它們都破壞了,生生截斷了!就算生活後來走上了正軌,但是真正一手硬一手軟,硬的真硬,軟的夠軟。不經意間,我們又生活在了沒有自尊的氛圍裡:我們不敢說“不”。不敢對自己說不,不敢對老板說不,不敢對惡勢力說不,甚至於不敢對開發商說不。我們中的一些人還有意無意地摧殘著下一代的尊嚴或者做著幫凶:比如送孩子們去奧數班,英語班,鋼琴班,等等等等。於是學識高了,素質低了:小到隨地吐痰的,大到坑蒙拐騙的,越來越多……改革到現在,我看是到對教育做出變革的時候了: 教給每個人如何有尊嚴的活著才是第一要義。
藏傳佛教的寺院,著名的,在西藏以外的,幾乎都去過了。這次我甚至計劃著一個也不去了,我有興趣了解一些基本知識,但我真的不認為去裡面轉上一圈能對我有多大幫助,還不如用門票錢的幾分之一買本書來的實在。不知道羨慕的人群中能有多少把穿著破破爛爛、幾乎一無所有的信徒與布達拉宮和大昭寺裡流光溢彩,價值連城的珍寶聯系起來?當你信仰的宗教讓你無條件的奉獻,出讓你所擁有的最好的東西時,你還會羨慕嗎?也許是距離產生幻像;當人們開始思考時,是痛苦的開始,但也是羨慕別人的結束。我願帶著一顆敏感的心,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這個世界,用樂觀的心去努力發現生活中的亮點。
進入尼泊爾是從陸路,樟木口岸。從青藏高原速降到這裡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希望在尼泊爾洗去西藏的征塵;希望從喜瑪拉雅的另一邊,一兩千米的低處再次仰望那些雄偉的山峰;希望看到尼泊爾張揚的色彩,善良的人民。這裡還有為游客提供的種種便利,如果有旅行者天堂的話,應該離這裡不遠。
接下來是印度。我不是第一次來,當然上次是出公差。先在吉隆坡辦公室工作了幾天,然後去班加羅爾的辦公室。臨行前,吉隆坡辦公室的印度裔女主管特意拉著我的手囑咐我:“水是千萬不能喝的,要買瓶裝的。”這個我是知道的。“冰塊也千萬不能要,因為那是水做的。”這個我倒是沒想到。接下來就是難忘的印度了:午夜十二點,幾架國際航班同時抵達,剛從飛機下來走過20米左右的廊橋,一腳就毫無精神准備的踏入了入境大廳。怎麼說這也是印度第五大城市,這也是一個國際機場,居然這麼小?入鄉隨俗,到了印度,看樣子也不能以過去的常理來推測事務了。隨後7、8條長龍,每隊40、50人,慢條斯理的入關,頭頂老式電扇嗚嗚作響,這一切的一切都提醒我逐漸混沌的腦袋,到印度了。第二天早起當我拉開窗簾,我才被深深地震撼了:賓館的牆外是一頂一頂破爛塑料布支起的窩棚,一個瘦瘦的婦女正在離窩棚不遠處的空地上支起一口鍋做著什麼,也許是早飯吧,3、4個孩子圍在她的身邊……從窗口望過去,她們除了棲身之地和幾個盆盆罐罐外,身無長物。不遠處就是班加羅爾的高科技園區,DELL、IBM的標志清晰可見。這次要更深入的看印度,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看看新的世紀是否會成為印度世紀;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就是看看那些古跡。
如果沒有在印度失去理智,我們是不會去馬爾代夫的,這顆在印度洋上的明珠,此時離我們是多麼的近啊?!什麼時候開始認識她的?麥兜?“水清沙幼,椰林樹影……”不過高的令人乍舌的費用也許會阻止我發燒的想法。那麼就可能轉去另外一個可以休養的地方吧。
曼谷,可以給與中國人落地簽證的地方。這裡也是背包客雲集的地方。從這裡可以搞定柬埔寨,老撾,緬甸的簽證。終於可以去看看吳哥了。不知道從印度來的我,吳哥還能給予多大的震撼?但是光提起這個國家的名字就可以給人很多聯想的空間。還有老撾,不知道這個安靜的國家裡能給我們什麼樣的衝擊?緬甸有沒有時間去還不知道。很想去看看這個被西方世界妖魔化的國度:這裡有軍政府,不實行所謂的“民主”,不聽從美國的號令,剛剛把首都遷往國土腹地,2003年中國公開宣布把中緬邊境的武警換成正規軍……對這個國家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大約源自“凡是敵人反對的,我都擁護”的道理吧。
准備好冬裝,准備好夏裝,打好行囊,2006年10月11日出發。
to be continued…
(我幾乎所有的文字,我的愛人都是第一個讀者。當然她有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就是審校:很多引子,很多火花,很多觀點都出自我和她之間的談話;她尊重我的文字,不過她很頭痛於我的錯別字和標點,用拼音輸入法更容易出錯。而我從小就不願意對我完成的文字再做檢查。誰讓她恰好是中文系的,還有國家中級從業資格的小編輯呢?看到就想改,也許是一種職業精神吧。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