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廁所文化
今年6月初,我與老板到日本出差一趟,去了東京和九州。離開前我們的日本客人問我感受最深的是什麼,我說,感受最深之一是日本的廁所。客人想了幾秒鐘,又說:你知道日本的女士在中國最不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嗎?是上廁所。我心想:我也一樣。
可能在中國經歷過如廁之苦,所以在日本的期間,特別留意日本的廁所。
最先讓我真正接觸的廁所的是在我們入住的高級酒店――首都東急酒店。當我一坐在馬桶上,就聽到的的得得的聲音,這表明馬桶已感應到有重量,所有開關都進入待命狀態。馬桶的左邊,有一排按鈕,各自負責不同的指令:如噴水清洗呀,吹風呀,停止以上命令等。別以為只有高級酒店才有這樣復雜的廁所,我們去過的稍微好一點的餐廳、飯館都配有這樣的馬桶,只不過各自的功能有些微不同。看來,在科技發達的日本,人們不忘把科技也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科技給人們帶來更精致的生活。
當然,日本也有很多像我們使用的極其普通的廁所,例如地鐵裡的公廁,但其基本都是清潔干淨無味的,且每次打開門總看見整齊地放著幾卷衛生紙。除了表明有關管理機構的服務周到、日本整體富裕外,還顯示出日本市民普遍具有的公德心。
日本是個資源緊缺的國家,日本人素來都有節約能源的習慣。廁所領域也不例外。許多廁所的水箱上的把子左右兩旁各有一個中文字:大、小――衝水時,人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水量,以達到節約能源的效果。另外值得一贊的是日本廁所傳統水箱的環保設計:水箱背後連接著一條彎管,彎管伸到水箱蓋上方,當人們啟動衝水開關時,從彎管口流出清潔的自來水,可以洗手,然後洗手後的水通過凹陷的水箱蓋中間的小孔再流到水箱內,可以用於下次衝廁。誰看到了都會感嘆這個發明很了不起!我納悶為什麼這麼好的發明不推廣到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呢?假設每天100萬人使用這種水箱,而每人每天節約1公升水,那每天節約的水量將是何等巨大!
日本是個非常強調人性化的社會,稍微大規模的景點或公共場所的廁所都體現人性化的精神。日本雖然國土狹小,但為不便人士而設的廁所卻非常寬敞,裡面的設施也考慮到不同人士的需要。有些母嬰用的廁所裡裝有供嬰孩穩坐的架子,有的裝有方便換尿布的小板子,有的除了母親用的馬桶外,旁邊還有供小男孩用的小便器,以致我的朋友懷疑自己是否進錯了廁所。這些只是硬件方面的人性化,或許投入大量金錢可以做到,要做到軟件方面人性化就不容易了。有次我偶然使用某游戲中心的廁所,一蹲下,就發現面前的木板貼了張紙,上面寫著:如果遇到突然而來的生理的麻煩,請與櫃台聯系。我看了著實感動。而在另一家西餐廳,我見到窄窄的廁所裡馬桶水箱上放著個籃子,裡面放了好些婦女生理用品,不得不再一次稱贊日本人的細心周到和公德心。
廁所,雖然只是狹小的天地,但裡面牽涉的東西可以很多很多,從這個“小天地”可以折射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