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雨崩我又早起,近距離地看了緬茨姆和呷瓦仁安的日照金山,還一個人跟蹤上學的小朋友去了雨崩的最高學府——雨崩小學,看了雪山腳下的校舍、國旗,聽了孩子們的讀書聲。
今天的計劃是大本營——中日聯合登山隊啟程的地方。這是一個叫“笑農”的夏季牧場。5月的笑農,還在冰雪的覆蓋當中。
Lisa經過我們昨日的折騰,已經放棄了上大本營,決定在客棧修整。我們5人租馬上山,大概走了兩個小時,就到了雪線,馬兒再也不肯走了,於是只能徒步。我們打發馬夫回去,准備自己走下來。
雪地裡沒有其他人,我們也沒有向導,只好沿著別人留下的腳印前行。穿過一片森林,爬上一個小坡,當我們以為勝利就在眼前的時候,看到的卻是山外有山。我們在這個懸崖邊猶豫了好久——一邊是深淵,一邊是並不結實的積雪,萬一滑下去可是很難再爬上來了……經過大半小時的思想鬥爭,我們決定:Chris陪Cristina留在這裡等,我、Sammy和June往前走。
我們小心翼翼地走過這片懸崖,爬上埡口,前面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四面環山的林子,白茫茫的,積滿了雪。從埡口往下走就完全是在雪上,有些地方的積雪在1米以上,然而由於天氣漸熱,積雪開始融化,一不小心就會陷進去。這一段“之”字形的路非常難走,有幾處不得不蹲下往下滑。終於下到山腳,繼續沿著別人的腳印前去,走過一座木橋,又一頭扎進了森林。當我們走得都快絕望的時候,突然前面一亮,幾座廢棄的木屋歪斜地立在雪地裡,風馬旗還在獵獵作響,早到的人們已經在生火做飯了……對,大本營到了。
當年的登山隊員們也是這樣生火做飯吧,可是如今我們看到的,只有破敗的木屋和風馬旗能夠證明他們來過。在正午的燦爛陽光下,雪地反光刺得我們睜不開眼。偶爾還能聽到打雷一樣的隆隆聲,看到山上的積雪像瀑布一樣流下來,人們說這是小規模的雪崩。空地的一角有一片齊刷刷的樹樁,我們不知道是當時人們伐木來造木屋留下的還是傳說中那次巨大的雪崩留下的痕跡。
我們沒有帶足夠的食物,也沒有帶墨鏡,於是不敢在大本營停留太久,只是就著太陽曬了曬腳,於是返回。
我們回到村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了,沒有吃午餐,僅靠為數不多的巧克力充飢,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Lisa這一天也有不小收獲:和老板聊得開心,知道了他們為什麼要一妻多夫,認識了CCTV來的編導和攝像,並且和老板的女兒及小兒子打得火熱……
Tips:
l 五月去登大本營,要作些准備,我們做得太不充分,屬於自虐型:
Ø 鞋:一定要防水的登山鞋。我和LP的防水鞋幫了大忙,但Sammy的運動鞋就完全濕透了,甚至在雪地裡開始退色。
Ø 雪套:最好有,可以加多防護。
Ø 登山杖:要結實的。我們沒有,只好從樹林裡找樹枝(最好是竹子,比較有韌性)。
Ø 墨鏡:非常必要,可以讓你在大本營待久一點。
Ø 食物:中午肯定不能返回就餐,如果沒有打算在大本營野炊,就要多帶些巧克力和牛肉干,千萬不要學我們搞得飢腸轆轆。

(大本營之路)

(大本營1)

(大本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