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6800公裡西部六省旅游全記錄

作者: 東方之子2006

導讀自駕車西北游是我夢寐以求的事,2006年8月16日——26日終於如願以償。本次西北游基本上是按計劃行程的,即從天津大港出發,沿途經過石家莊、太原、西安、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青海湖、西寧、銀川、呼和浩特及首都北京,最後平安的回到天津大港,行程6800Km,是我一生中行程最遠的一次自駕車長途旅游。經過本次行程,對祖國的西部有了充分的認識 ...

自駕車西北游是我夢寐以求的事,2006年8月16日——26日終於如願以償。本次西北游基本上是按計劃行程的,即從天津大港出發,沿途經過石家莊、太原、西安、蘭州、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青海湖、西寧、銀川、呼和浩特及首都北京,最後平安的回到天津大港,行程6800Km,是我一生中行程最遠的一次自駕車長途旅游。經過本次行程,對祖國的西部有了充分的認識。下面分別介紹:一、准備工作

1、精神和思想准備:前面說過了,自駕車西北游是我夢寐以求的事,由於種種原因一直下不了決心,今年在各種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本人有時間了,夫人的演出活動不忙了,兒子可以請假了,小妹可以倒休了),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了,促成了此次出游。在網絡上搜尋了西部行車的路線、路況等相關資料。

2、車輛的准備:臨行前對“愛車”進行了全面的保養,“愛車”是國產自主品牌的“奇瑞風雲四代1.6”,2004年4月底購買,已經運行了90000Km。

3、物質准備:分別准備了各種地圖、指南針、高倍望遠鏡、數碼照相機、攝像機等裝備。

4、路線的策劃:基本計劃是經過石家莊、太原、西安、甘肅的蘭州、白銀、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敦煌、青海湖、西寧、銀川、呼和浩特,最後經過北京回來。

二、旅途路線

2006年8月16日早5:00出發,8月26日平安返回。

第一天:天津大港、黃驊、滄州、石家莊、太原、運城、風陵渡、臨潼、西安,住在西安。全程高速、路況良好,只是過太行山時坡道、彎道較多,當天行程1216Km,用時14小時;

第二天:西安、鹹陽、乾縣、彬縣、平涼、翻過六盤山到達蘭州。全程走G312國道,修路、堵車、山道、彎道、山洞,總之不好走。當天行程740Km,用時12小時;

第三天:在蘭州游白塔寺公園,然後驅車前往白銀市(有親戚),下午16:00去武威(有親戚),路過龍泉寺、華藏寺、安遠、翻越了3560米的烏稍嶺、古浪、雙塔等地。當天行程406Km;

第四天:在武威游覽了武威市文化廣場,中國旅游標志的“馬踏飛燕”在此廣場的雕塑上;下午參觀了擂台漢墓,中國國家旅游標志的“馬踏飛燕”出土地。

第五天:從武威去嘉峪關,沿途經過張掖、酒泉等地,晚上到嘉峪關入住,飯後游覽嘉峪關廣場,它是我所見到的(天安門廣場除外)最大的、內容最豐富的、最豪華的文化廣場。當天行程458Km;

第六天:早上在嘉峪關市區游覽廣場、街景、東湖(很大的人工生態湖)等,去看嘉峪關,在附近拍照,隨即走上G312國道去敦煌的路。出去約十幾公裡,遇到修路的,由於路太難走,決心放棄去敦煌的計劃。但已經行駛了2000多公裡,放棄實在是不甘心,又問路邊修路的師傅,他們說就這一段,前面的高速雖然沒有正式通車,但全線都可以走。於是我們有回去繞到了高速路上前行。約250公裡全在修路,太難走了。還好,在距安西85公裡處看到漢長城遺址,在G312國道K3165-3175區間可以看到雅丹地貌,我們分別停車下來拍照,還可以解除點疲勞。直到安西(現恢復為瓜州),才見到光明, 110公裡的一級路面,約14:00到達敦煌。參觀了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入住青海油田石油賓館。當天行程458Km;

第七天:離開敦煌,我們向南行,走G215國道在大柴旦轉G315國道直到青海湖,沿途經過阿克塞、大柴旦、德令哈、烏蘭、茶卡、黑馬河,到青海湖的鳥島入住。當天行程874Km,用時12小時;

第八天:早上吃飯後,沿環湖西路北上,轉G315過剛察、海晏、湟源、多巴、湟中,到塔爾寺;下午到西寧上高速,白銀入住。當天行程512Km;

第九天:從白銀上高速丹拉高速去寧夏的銀川,午飯後參觀“西夏王陵”,約15:00左右入住在寧夏長慶油田生活基地的石油賓館,睡覺。這是此次行程中最輕松的一天,當天行程447Km;

第十天:離開寧夏長慶油田生活基地的石油賓館,去著名的沙湖游覽,沙湖很美,晚上直接開到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入住。全程走丹拉高速、京藏高速,運行741 Km;

第十一天:從內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上京藏高速,直到北京,但在上京張高速時遇到堵車,繞道約一個多小時,於14:30 到北京,吃飯後,碗7:00多終於平安到家,全天運行733 Km。

至此,歷時11天、行程6800 Km的長途旅行,才算圓滿結束。

三、經過的景點

1、蘭州的白塔寺公園:乘坐索道上去,天氣好的情況下可以看蘭州全城,上面有蘭州碑林,很好;有白塔寺廟,藏族風情;

白塔寺:位於蘭州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白塔山海拔約1700米,因山巔有白塔而得名。據載,元太祖成吉思漢在統一大元帝國的疆域時,曾致書西藏喇嘛教的薩迦派法王。法王即派一著名喇嘛去覲見成吉思汗,該喇嘛途經蘭州時不幸病逝,於是元朝下令修塔紀念。

蘭州碑林:位於白塔山西峰,他以地域文化的特色,從書法藝術的角度,展示了黃河文化、絲綢之路文化、西部文化的輝煌歷史和當代成就,為蘭州的一大文化景觀。

2、白銀人民廣場:是融現代園林綠化藝術、建築小品、圖騰柱雕、牆面浮雕,是新世紀新白銀的像征。水面面積達3800平方米,在布局安排上突出了"水、綠、亮、雕塑"四大主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

3、武威文化廣場:位於武威城區大什字附近,舉世聞名的銅奔馬就坐落在廣場中央,她是中國旅游標志,也是武威市的城標。銅奔馬體型嬌健,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工匠豐富的想像和嫻熟的技藝。

4、武威擂台漢墓:武威雷台漢墓,是1969年由當地農民在雷台老槐樹下發現的一處東漢晚期的大型磚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座高約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觀而得名,系“守張掖長張君”之墓,出土有文物231件,銅奔車馬儀仗俑99匹。其中以銅奔馬藝術價值最高,堪稱青銅藝術之極品,銅奔馬原件現珍存於甘肅省博物館。

5、嘉峪關雄關廣場:是我在國內見到的最大、最豪華、內容最豐富的城市文化廣場,她坐落在嘉峪關市的中心,該廣場上高達39米的“雄關之光”雕塑也成為這顆戈壁明珠的標志之一。占地11800平方米,每走幾步,就會有諸如“曹衝稱像”、“聞雞起舞”、“精忠報國”、“伯樂識馬”等寓教於樂的雕塑躍然面前,嘉峪關,在人們的眼裡你最美。

6、嘉峪關城樓: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南7公裡處,是萬裡長城西端終點。嘉峪關建於明洪武五年,因城在嘉峪麓故名,自古為軍事要地。整個關城建造堅固雄偉,氣勢磅礡,關城呈梯形,周長733米,面積33500平方米,嘉峪關城樓門額刻“嘉峪關”三字。西門外1裡處有石碑,上刻“天下雄關”四字。

7、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種風蝕地貌,也叫沙蝕丘或風蝕丘,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風化土堆群”。 雅丹是地理學上的名詞,專指干燥地區古河湖相土狀堆積物被風吹蝕、形態多姿的土丘。它們廣布於柴達木西北部,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尤其是南八仙,一裡坪一帶,分布面積達千余平方公裡,被世人視為魔鬼城,迷魂陣,別具一格。它距離敦煌很近,交通方便,具有優良的區位優勢,是旅游、科研的寶地。

8、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裡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洞窟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後經歷代增修,今存洞窟492個,壁畫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是我國現存石窟藝術寶庫中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一座。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莫高窟還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物寶庫。在藏經洞中就曾出土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5萬多件,藝術價值極高。

9、鳴沙山、月牙泉:位於敦煌市城南5公裡。古往今來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著稱於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1994年被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鳴沙山、月牙泉與莫高窟藝術景觀融為一體,是敦煌城南一脈相連的“二絕”,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勝地。鳴沙山,因沙動有聲而得名。山有流沙積聚而成,東西長約40公裡,南北寬約20公裡,最高海拔1715米。如遇摩擦振動,便會殷殷發聲,輕若絲竹,重如雷鳴。故“沙嶺晴鳴”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處於鳴沙山環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彎新月而得名。面積0.88公頃,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質甘冽,清澈如鏡。千百年來沙山環泉而不被掩埋,地處干旱沙漠而泉水不濁不涸,實數罕見。泉內星草含芒、鐵魚鼓浪,山色水光相映成趣,風光十分優美。 鳴沙山、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游人至此,無論從山頂鳥瞰,還是來泉邊漫步,都會馳懷神往,遐思萬千,確有“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10、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上,距西寧150公裡,面積4500平方公裡,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鹽份很高。青海湖蒙語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東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連綿的青海南山環抱著一個高原湖泊——青海湖。她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裡,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寧還高出1000多米,這裡氣候涼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溫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藍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後,幸存下來的。

11、塔爾寺: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於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它座落在湟中縣魯沙爾鎮西南隅的連花山坳中,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屆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初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塔爾寺諸佛殿裝飾的堆繡、壁畫和酥油花,被人們稱為藝術“三絕”,其中尤以酥油花最為有名。酥油:晶瑩潔白,松軟細膩,容易調合各種顏料,塑成各種珍奇的藝術花朵;壁畫:是各個殿宇牆壁上繪畫,它大多繪於布幔上,也有的直接繪於牆壁和棟梁上;堆繡:是塔爾寺獨創的藏族藝術之一。它是用各種色彩艷麗的綢緞剪成各種佛像、人物、花卉、鳥獸等,然後以羊毛或棉花之類充實其中,再繡在布幔上。

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大金瓦殿:位於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於公元1560年,後於公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檐歇山式金頂,後來又在檐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小金瓦寺:又名為護法神殿。初建於明朝崇禎四年(即公元1631年)。寺中回廊陳設野牛、羊、熊、猴等標本。據說,這些走獸標本像征一切惡魔鬼怪已被神征服。大經堂:是土木結構的藏式平頂建築,是塔爾寺建築中規模最大的。其建築面積近2千平方米,是擁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經堂,初建於明朝萬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小花寺:又名長壽佛殿,是為七世達速喇嘛念長壽經而建的,故名長壽佛殿。

12、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日臻完善的設施,受到了國內外體育界人士的青睞,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運動隊前來訓練。多巴位於青海省湟中縣,為進一步發揮青海多巴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在高原訓練中的作用,備戰2004年和2008年奧運會,為我國體育健兒提供良好的高原訓練環境,國家體育總局經研究已經決定,將多巴體育訓練基地命名為“青海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

13、西夏王陵:西夏王陵又稱西夏陵、西夏帝陵,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座落在銀川市西郊賀蘭山東麓,距市區大約35公裡,是西夏歷代帝王陵墓所在地。陵區南北長10公裡,東西寬4公裡,裡邊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公裡。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築的影響,使漢族文化、佛教文化、黨項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西夏王陵一帶地勢平坦,被山洪衝刷出的道道溝坎縱橫交錯。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沒有一條山洪溝從帝王陵園和陪葬墓園中穿過。西夏建陵近千年,賀蘭山山洪爆發不計其數。但是,沿賀蘭山一線,僅有西夏陵區這片土地沒有遭受山洪襲擊。原因何在?至今是“謎”。

14、沙湖:沙湖位於寧夏平羅縣境內,距首府銀川市46千米,沙湖,南沙北湖,沙水相連,葦鳥相依,構成了一幅如詩如畫、令人神往的美麗畫卷。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由於不遠處有賀蘭山,每年夏季遇暴雨時,便有山洪下泄,經多年積蓄便形成了這樣一個天然湖泊。沙湖的水面約1 333.3余公頃,它的東南方還有大片的濕地,加起來,總面積不低於3333.3余公頃,遠遠大於杭州的西湖。

說沙湖秀美,美就美在它那隨風搖曳,獨具特色的蘆葦上,在這遼闊的湖面上,分布著286.7多公頃蘆葦,迎風招展的蘆葦,像一個婷婷玉立的少女迎接著八方游客的到來,我們說,沙湖勝似西湖,就是在於沙湖擁有如此旖旎的蘆葦的原因。沙湖水產資源豐富,常見的鯉魚、草魚、鰱魚,還有北方不常見的武昌魚和娃娃魚,每年3月,當萬物蘇醒之時,這裡的蘆葦和白洋澱的蘆葦一樣開始綻放新芽。目前沙湖旅游區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每年接待海內外游客60多萬人。l991年6月19曰,原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在寧夏視察工作時,來到沙湖,並親筆題寫“沙湖”二字,使沙湖更加享譽中外。景區開發建設十年來,這裡已成為我國西部旅游和投資的熱點,是對外宣傳寧夏、展示西部風情的窗口。

四、經過的大山

1、太行山:太行山位於河北省與山西省交界地區,向南延伸至河南與山西交界地區。山脈北起北京市西山,南至瀕臨黃河的王屋山,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數百公裡。它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也是黃土高原的東部界線。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是中國東部的一條重要地理界線。太行山脈多東西向橫谷,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

2、六盤山:六盤山是我國最年輕的山脈之一,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逶迤200余公裡,海拔3000米左右。它以磅礡的雄姿,橫貫陝甘寧三省區,既是關中平原的天然屏障,又是北方重要的分水嶺,黃河水系的涇河、清水河、葫蘆河均發源於此,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到達此地,後來寫下了光輝詩篇《清平樂•六盤山》。今有紅軍長征紀念亭供游人緬懷。

3、烏鞘嶺:藏語稱哈香日,意為和尚嶺,位於縣城中部,屬祁連山東延冷龍嶺分支,年均氣溫-2.2攝氏度,東西長約17公裡,南北寬約10公裡,主峰大山頂海拔3562米。河西走廊咽喉,古絲綢之路要道,系軍事要地。烏鞘嶺隧道全長20.05公裡,是目前在建的亞洲最長的山嶺鐵路隧道,享有“亞洲第一長隧”之稱,是新世紀鐵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標志性工程。隧道位於蘭新線蘭武段打柴溝車站和龍溝車站之間,該隧道的施工現狀反映了中國現在鑽爆法施工的真實情況。

4、當金山:當金山海拔三千余米,在西部群山聳立之中,並不算高。當金山西接阿爾金山,北接祁連山,面對昆侖山,山勢巍峨雄偉,是進入盆地的必經之路。

5、日月山:位於湟源縣西南,在青海湖東南,既是湟源、共和兩縣的交界處,又是青海農區和牧區的分界線,海拔3520米,是游人進入青藏高原的必經之地,故有“西海屏風”、“草原門戶”之稱。據說當年文成公主入藏途經此山,她懷揣寶鏡,登峰東望,不見長安故鄉,悲從心起,空鏡下滑墜地,一分為二,一半化為金日,一半化為銀月,日月交相輝映,照亮著西去的征程。此地成為唐朝和吐蕃實行物資交流和兩地使者往來的中轉站。現在山隘上尚立有“日月山”三字的青石碑,站在山頂,向東眺望,一派田園風情;向西看,碧波蕩漾的青海湖,海心山明麗動人,與田園秀色迥然不同。故游人都說:“登上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五、經過的城市

1、河北省會——石家莊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於北緯37°27′~38°47′,東經113°30′~115°20′之間,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裡,市域跨太行山地和華北平原兩大地貌單元。西部太行山地,海拔在1000米左右,地處平山的最高山峰駝梁海拔2281米,為河北省境內的第五峰,是石家莊的制高點。是政治、經濟、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國務院批准實行沿海開放政策和金融對外開放的城市。現轄6個區、12個縣、5個縣級市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裡,全市常住人口917.5萬人,市區217.3萬人。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自然資源豐富,交通通訊便利,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之處。

2、山西省會——太原

太原地處山西省腹部,位於東經111°30′至113°09′和北緯37°27′至38°25′之間。太原是政治、經濟、科技、金融、文化和信息中心;市區座落於海拔800米的汾河河谷平原上。太行山雄居於東,呂梁山巍峙於西,雲中、系舟二山合抱於北,晉中平原展布於南,汾水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太原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為汾河衝積扇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水資源短缺,是我國缺水城市之一。礦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截至2004年底,全市全市總人口341.38萬人。全市共有漢、滿、回、蒙等4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以上。

3、陝西省會——西安

位於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東經107°40′~109°49′和北緯33°39′~34°45′之間。面積9983平方公裡。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1992年7月國務院批准為內陸開放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隴海蘭新線上最大的中心城市。現轄9區4縣,總面積9983平方公裡,人口741.7萬人。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海內外著名的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人類文明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聞名遐爾的“絲綢之路”就是以西安為起點的,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坑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獨特的自然風貌使西安成為海內外游客首選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科技實力強,高等教育發達,地處我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華東和華北各地市的門戶和交通樞紐。

4、甘肅省會——蘭州

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海拔1520米,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大西北處於“座中四連”的獨特位置。西漢時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清康熙時隸屬甘肅行省,省會由隴西遷至蘭州。1941年正式設市,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現轄五區和三縣,全市總面積1.31萬平方公裡,全市總人口314萬人,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是比較理想的居住和投資創業之地。

5、青海省省會——西寧

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角,在黃河支流湟水的上游,是青藏高原的門戶,處在東經101:49、北緯36:37,平均海拔2275米。是青海省政治、經濟飛科技、文化和交通的中心。現轄4區1縣,全市面積3456平方公裡,全市人口107.2萬。西寧是一座高原古城,距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1928年青海正式建省,以西寧縣為省會。1994年西寧撤縣設市。 1949年以前,西寧的經濟十分落後,只有一些手工作坊。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時,城區面積不足5平方公裡,人口不足7萬。1949年全市共有職工362人,工業總產值505萬元。

6、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

是一座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的塞上古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黃河上游寧夏平原中部,地域範圍在北緯37°29′~38°53′,東經105°49′~106°53′。地形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部分,西部、南部較高,北部、東部較低,略呈西南──東北方向傾斜,平均海拔在1010~1150米之間。行政區劃面積7080平方公裡,耕地總面積14.37萬公頃。黃河自南向北過境長度近百公裡,銀川市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 1038年,李元昊在興慶府(今銀川)稱帝,建大夏國。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目前銀川市市區面積1482平方公裡,總人口132.96萬人,銀川市自然風景秀麗,還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2002年銀川市共接待國內游客2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億元;接待境外游客0.48萬人次,旅游外彙收入136萬美元。

7、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

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亦稱“青城”。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內蒙古中南部的土默特平原上,南臨滾滾奔流的黃河、北靠連綿起伏的陰山。市轄9個旗、縣、區,全市總面積17146平方公裡,總人口243萬,是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塞外古城。1954年,撤消綏遠省建制,組建內蒙古自治區,並將“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重要的工業城市,也是我國重要的毛紡織工業中心之一,現已成為一個門類比較齊全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交通方便,市容整潔,城市綠化良好,不論哪個季節,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都掩映在飛紅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為名符其實的"青色之城"。具有悠久的歷史,為國務院批准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區內保存有豐富的珍貴的名勝古跡,呼和浩特市又被譽為"召城",不僅擁有鑒證歷史的文物古跡,還擁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是風光秀麗,景色怡人之處。

六、總體印像(地理、氣候、風土人情)

1、從地形地貌看,總體感覺是荒漠戈壁、干旱缺水

從華北平原翻過太行山的娘子關來到山西,是汾河河谷平原,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中南部為汾河衝積扇平原,汾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

跨過山西風陵渡的黃河大橋進入八百裡秦川,中國大陸腹地黃河流域中部的關中盆地,秦嶺山脈橫旦於西安以南,是我國地理上北方與南方的重要分界;

從陝北到甘肅的黃土高坡,貧瘠蒼涼、過度的開墾使土地退化,黃沙漫漫的天氣,城市周圍的山上顯得光禿禿的,工業污染比較厲害,大氣質量較差;

出蘭州進入昔日的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西至玉門關,南北介於南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和北山(馬鬃山、合黎山和龍首山)之間,古代“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片片綠洲,尤其以烏鞘嶺最漂亮;

出嘉峪關進入荒漠和戈壁灘,是這次行程中看得最多,感觸最深的東西。戈壁灘上盡是沙子、礫石和稀少枯黃的荊棘草,疙疙瘩瘩的,沒有我想像中的胡楊和紅柳或者一些枯死的樹根;

從敦煌翻過當金山口進入青海,我國地形三大階梯的第一級上,絕大部分屬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最低點1650米,最高點6860米。青海湖是此次西游的重點,也是精華看點;

出青海湖過蘭州去白銀,一路上看到的全是土山,幾乎不長草,是白銀公司的主要采礦山,太荒涼了,但在如此荒涼的土山溝裡確建設出如此漂亮的城市,讓我百思不得一解;

從白銀到內蒙古的包頭也是如此,包頭以東直到北京,基本沒有了荒漠。

2、從氣候看,總體感覺是涼爽

整個西北,盡管在八月中下旬,在京津地區還處在“桑拿天氣”的時候,這裡卻有這秋高氣爽的感覺,蘭州以西基本上不用空調,甚至用不著電扇,在青海湖晚上要穿棉衣、蓋棉被、用電熱毯;西部的天是藍的,雲是白的,但不如西藏,主要是在天地之間有一層渾濁的東西,感覺是沙塵所致。

3、從風土人情看,總體感覺是實在

在西北問路,只要是你沒有聽清,他會不耐其煩地講,直到你聽懂,大有帶你走的意思;物價很低,一袋子白蘭瓜或黃河密瓜(7-8個,約20-30斤),只買十塊錢,桃子在咱這三塊錢一斤,他們買一塊錢三斤,太便宜了。

七、收集的資料

1、地圖:說愛好也好、習慣也罷,每次出去總愛買地圖,幾乎每到一個地方就要買一張地圖,一是應用、二是收藏。本次共收藏了山西省、西安市、甘肅省及蘭州市、敦煌、青海省及青海湖、寧夏及銀川等地圖;

2、票集:首先是旅游景點門票,以前自己收藏了部分,本次對具有收藏價值的景點門票進行了收藏,有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西夏王陵、沙湖等;其次是高速公路收費磁卡,以前沒有注意,本次出於好奇,幾乎對每個收費磁卡進行了拍照,很有意思;

3、照片:首先是正常的照片;其次是各地的路牌標志,尤其是高速公路上的,也很有特色,有新鮮地名的、有特殊警示的、有各種文字的(在京藏高速內蒙古段全標注有蒙文);還有路上特殊的建築、橋梁、隧道等;

八、總結

1、平安出行十一天,安全運行6800Km,人車平安無事,是最大的高興;

2、全體四個人無一人生病,只是在青海高原分別出現頭痛、頭暈現像,此時聯想起到西藏的情況,那就是高原反映,但出來能夠還高原就恢復了;

3、愛車在西安市區出現經常熄火,正好遇到“奇瑞的4S店”,經檢查是怠速馬達出了問題,更換即好,左後輪慢撒氣(走時就知道),補上即好了,其他沒問題;

4、全程治安良好,沒有不愉快。

歡迎登陸我的博客(http://***/m/wangyi1955)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