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30日桂林——陽朔多雲
YY已久的漓江行舟,在半小時的行車後,從桂林市南的磨盤山碼頭起錨。一路的山水風月讓我想起了三峽,這裡沒有長江的奔騰洶湧,卻是別樣的秀美,船好似在綢子上行舟,青山如畫,當然所謂的仙女神佛,都是人心之幻像。更有那隱含今生功名利祿的九馬畫山,號稱看出9匹當狀元,看出7匹做舉人,姑且說是看客的美好憧憬吧,據父親說其文革時期游江還有山峰被稱作兩人對讀毛主席語錄呢。風景如斯,全在人心,也不用拍太多照相,只讓風景留在心中。
如果說自然山水成為漓江最出名的風光,那沿江的漁民、水牛更給人留下了親切、真實的舒心和別樣的情懷。有村民臥於竹筏,置身臨江而出的山岩之下,天地悠悠,好不愜意,我們這些游船中的俗人全成了他的風景。水牛三三兩兩,有時潛水吃口江中的水草,好不自在,那管我們相機亂拍。更有兩青年,劃一竹筏飛速靠近,並熟練的鉤在船舷,全船皆近,太平盛世,朗朗乾坤,難道還有“江盜”。片刻,他們便從籮筐裡摸出了碧綠的菩薩,艷紫的寶石叫賣。哈哈,原來是“江販”。想想這如果在戰爭年代,豈不成了江上飛虎隊!!
船停陽朔龍頭山碼頭,經過沿江的小商品市場,西街就在眼前了,多少熟悉的名字,丁丁、DRIFTER、地球村、樂得、明園冷不丁就會蹦出眼前。看來真是個FB之地啊。一路在西街酒店入住後,便出來逛了,推開明園咖啡的門,讓我感覺像是兒時在爸爸帶著熱鬧的南京路突然進了安靜的朵雲軒。明園的椅子是那麼的舒服,我這人還曾特別喜歡過椅子,覺得這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家具,舒服不舒服,很影響心情。可這裡頗有點老式的皮包椅子,不軟不硬,感覺特別的舒服,挑了本寫印度游記的書,漫漫的看著,喝著很不錯的咖啡,漫漫的出神……
陽朔的西街讓我想起了麗江大研古城,其實在去陽朔一路,甚至在全程旅行中,腦海裡一直出現麗江的影子。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有時懷疑文字是很難詮釋清楚。這種微妙的感覺可能是關乎景色的,可能關乎人。去麗江和香格裡拉時是今年5月,不是最好的季節,但當時的感覺很特別,覺得雲南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有一種信仰的力量,神一定眷顧著它,故而留下了香格裡拉這樣特別的文化、宗教、自然、世俗充分碰撞的地方。麗江古城其實很俗,俗到所有的古城當地人民都搬了出來,留下外來生意人悠閑開著的店鋪和客棧,留下很重的交易與奢華的影子,夜晚,湖邊閃眼的紅燈籠一串接一串闖入眼簾,不愧中國艷遇率最高的地方。罩著麗江的是遠處的雪山,和關乎雪山那麼多傳說和迷。
去過麗江的人和我推薦陽朔西街,說那裡更好。西街400米兩邊的酒吧和小巷中的客棧是麗江一個縮影。因為濃縮,可以進更多店品嘗更多的東西,因為濃縮,可以遭遇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因為濃縮,西街的夜晚更是熱鬧萬分,雖然沒有紅燈籠,沒有小橋流水,依然可以艷遇。在陽朔,腦子裡一直會浮現一首歌《戀之風景》,雖然那個電影是在青島拍的,述說的是發生在青島的故事,可在我心裡,它於陽朔特別合適。那是一個發生故事的地方,發呆、曖昧、思念、戀愛、忘記。也正因此,明園咖啡屋的記事本顯得那麼特別,密密麻麻都是故事,文學創作的啟示與影子。罩著陽朔的是不遠處的矮矮的山,一座連一座。
晚上不能免俗,吃了大師傅的啤酒魚,味道一般。有一點得提醒大家,所謂江邊唐人街那邊的美食街不去為妙,生意冷清,路燈旁集中的飛蟲,可以恐怖形容其多。疊翠路上和西街靠近蟠桃路都有很多做啤酒魚的店,都差不多的。
小貼士:
漓江的船票大抵在當日都能買到,叫車去磨盤山碼頭還是有點距離。船票還有種加10元的升艙票,我們參加的散客團導搞到5張,3張給了老外,2張給了另一對人,還和她爭執了幾句,後來想想可能是我們到陽朔就不跟他們團去游景點了,沒油水自然就不給優惠了。其實上船知道,看風景都是要上甲板的,上面艙裡的人到成了被人參觀的對像了,所以還是普通船票也可以了。
如果要去漓江旁的冠岩,就得從桂林直接前往,陽朔到興坪游主要風光路線也是不錯的,畢竟性價比較高,要知道陽朔到桂林走公路只要15,走水陸則要235啊!!
聽某個老板娘(隱去具體店名,以防拉客者打擊報復)說的,印像劉三姐還是值得一看,但票價好像要100多,那些私人拉客的,只有10塊都有,但多是在自家,或在竹筏上,比較危險,前不久還出過事。但我們對這類表演一直不敢興趣,還是沒去。
2006年10月1日陽朔遇龍河多雲
今天是旅程中最刺激的一天了,自行車丈量遇龍河。
自行車是陽朔到處都可借到的交通工具,10—15元一天,最好要借GIANT的山地車,避震性能比較好,而且如果遇到自行車沒法走的可以扛著走。出行前要調好高度,檢查輪胎,和天芯鑼帽,這一路上可沒有補胎打氣的。
沿著蟠桃路向北,就是到桂林的321國道,一路前行,大約1個小時,就能到白沙鎮,有指示牌,左拐到遇龍河。路上遇到一位新西蘭的獨行客和一家三口。可因為看了攻略上要找更北的富裡橋,而又向北騎了1小時,四處問人,答案是是非非,結果還是繞回來從白沙拐到了遇龍橋。一定得做好思想准備,當地人不太會普通話,特別是老年人,有時交流比較困難。
遇龍橋,古老的石橋,長滿青藤的圓拱,開始了我們漂流之行,還是和自行車一起。也許是黃金周的人潮還沒來得及湧到這裡,就有三三兩兩的幾個人,而漂流的除了我們,更只有一位獨行客。山水的清幽讓人感覺幽幽然忘記時間,肆意讓指尖感受水流的嬉戲,讓我想起小小三峽的漂流,而因為這次的漂流更有巧在身邊,竹筏之上,更有了情趣。
船行到了舊縣,這處本是以前桂林縣治,故名,現在只有群山環抱中的幾間老屋了。這裡有處黎氏宗祠,出過文魁、武舉,還有國民政府時期的將軍。舊時的花窗,塵封的古井,凋敝的老宅,時間就這樣定格在了青山綠水間。
舊縣黎氏老根飯店簡單用餐後開始了自行車行。從此的土路不必上午的國道了,可一路的顛行也產生了從為感受過的自行車樂趣,而付出的代價則是皮膚變紅、至今還有蛻皮。當車行到工農橋,看到河中擁擠的漂流筏,不僅暗暗慶幸沒有漂全程。一路去看了大榕樹,也就是一棵樹,又圍了個公園,沒必要進去,我們還把樹後面的穿岩當成了月亮山。回西街仔細看攻略才發現的,嘿嘿。
騎行到陽朔,還去看了書童山,一路上全是印像劉三姐拉客的,沿漓江朝南,要騎到一處指示牌向左郊區,向右陽朔的地方,再向“郊區”處,騎到一座橋上便能看到了。
今晚的西街比昨日湧進了更多的人流,我們在DRIFTER,點了聞名的土豆牛肉派,確實不錯,其實像一鍋局飯,只是把飯換成了土豆泥和牛肉,表把它當成是麥當勞裡的派了哦!可這家店的牛排實在不敢恭維。
小貼士:
遇龍河漂流,全程從遇龍橋到工農橋,大約要4、5小時,價格平常180左右,而這次黃金周漲價,我們半程到舊縣,就得170,但其實這段是最有逸致的,人少,風景秀美,可以靜靜的體會河水的清冽。而舊縣到工農橋則可以體會自行車的樂趣了。船工小朱,才19歲出頭,挺是淳樸,一路上和我們說著他兒時上山打老鼠,下河摸魚的趣聞。聽我們要在網上介紹他,更是很開心。(他的手機13788436672)
2006年10月2日陽朔——桂林晴
本打算今天去龍脊梯田的,可昨日的騎行搞的實在沒辦法早起去梯田了,而且聽說梯田最好是春天和冬天去。也就作罷,讓時光在西街上流逝吧。
睡到自然醒,去紅星特快吃了出名的牛排,比DRIFTER的好了不少@。下午閑逛著到了徐悲鴻故居,孫中山駐蹕初。更是在條不起眼的小路找到了懶人堂客棧。男主人躺在搖椅上睡著了,女主人客氣的招呼我們吃水果,我也懶懶地躺了會搖椅,好像到了一個朋友的家裡,隨便你怎樣,看看書,搖搖椅,那真叫一個“懶”啊!相信下次來,一定住在這裡。接下來就是小馬的天。誠如懶人堂的招牌,“住在懶人堂,泡在小馬的天”。可我們是下午,還沒有泡的感覺,只是自己泡了杯薄荷茶。出行前看到網上有句話,就是看著時間悠悠地流走,揮霍這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才是度假的真諦!果然接著我們又去了李萍咖啡屋,雖然起司蛋糕不怎麼好,曼特寧卻是不錯。
太多人黃金周出行就是趕景點,更有跟著旅行團,趕“購物點”的,實在失去了度假的意義。能夠這樣在西街浪費把時間,不知道算不算旅行的樂趣?
晚上5:50的班車回桂林,1個半小時樣子就到了。節假日最好提早買票,我們5點到,5:20的票已經賣完了。
小貼士:
回到桂林,稻香村餐好,就去旁邊的聯華超市購物。個人一向認為超市是最好的購買土特產的地方,價格公道、品質也有保證,更因為這是個上海牌子,更有親切感了。桂花茶、桂花干、羅漢果、姜糖、各種糕點都挺不錯的。
2006年10月3日桂林——上海晴
轉眼就要離開這座漂亮的城市,可在這個匆忙趕飛機的早晨,她還給我留下個美好的禮物——桂林米粉。原本在第一天魚米鄉就吃過了湯米粉,覺得像湯面一樣,沒什麼特別的。這次早飯到周遍小店一看,濟濟一堂啊!原來米粉是要吃干的才真宗,配上現切的鹵肉,我覺得有點像新旺的化皮燒肉。酸酸辣辣,那味道,絕了!而價格才1.7元!
回程飛機定的是春秋的,620+150,相對其他公司,黃金周都原價,這已經是很便宜了。飛機是空客的,感覺服務還是不錯,空哥還帶領做“工間操”。雖然只提供一瓶水,但還有自熱式的盒飯買(紅燒牛肉、咖喱雞塊、魚香肉絲,18元/份),可以滿足基本需要了。只是地毯舊了些,扶手上居然還占著口香糖@不過這次我們坐在逃生門附近,座位很是寬敞,權當是商務艙了,西西!相信以後價格合適還會坐春秋的。
回到上海已經快4天了,桂林和陽朔的景點還一直充溢著大腦。很多人,很多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為那首《我想去桂林》的歌詞所動,對這座山林城市有著特別的向往,城市裡、路途中,矮矮的山若無其事的在城市邊、市區裡散落著,這讓久居鋼精水泥中的我們,不免有很多新鮮感。可我想,很多人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桂林沒有原想那麼美麗了,漓江越來越淡,淡出視線,有點讓人擔心。當一個城市把自然賜予它的禮物變成所有的榮耀後,可能會削弱它的魅力,當桂林和陽朔變成一個原味十足的旅游城市後,它不再那麼讓人留戀。
八月十六桂花香
20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