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無法言說(之三)--第三天崩密列,當然是崩密列

作者: jargon

導讀10月4日 吳哥第三天 崩密列,當然是崩密列第三天包車去了女王宮,高布斯濱和崩密列這三個遠一些的景點.這一天的感受比較飽滿,三個地方都可圈可點,特色很鮮明.大名鼎鼎的女王宮第一眼見到時,心中略感失望,雖然早知其規模不大,但進門那一段實在太不起眼.待見到中間圍住的主體建築,再定睛細看其上的雕刻時,就心悅誠服了,說修建女王宮的人是把石頭刻出了木頭的效果,果然此 ...

10月4日 吳哥第三天 崩密列,當然是崩密列第三天包車去了女王宮,高布斯濱和崩密列這三個遠一些的景點.這一天的感受比較飽滿,三個地方都可圈可點,特色很鮮明.大名鼎鼎的女王宮第一眼見到時,心中略感失望,雖然早知其規模不大,但進門那一段實在太不起眼.待見到中間圍住的主體建築,再定睛細看其上的雕刻時,就心悅誠服了,說修建女王宮的人是把石頭刻出了木頭的效果,果然此言不虛.早上光線的魅力也體現得很充分,從初進門時混沌一片的光,到第一縷光線斜射過來,由初時嫵媚柔和,到後來明亮耀眼,在紅色背景映襯下體現得很具體可感.

見到如此的光線變化,一路患得患失是否應該在他處看日出的心態有所改觀.因為當天早上的雲霞可能是我們此行最有味道的雲霞了,途中路過皇家浴池時,看著一池靜水上的高天流雲,我很是疑惑第一站去女王宮是不是個錯誤,這一心態在初到女王宮時猶盛,因為女王宮地勢不高,旁邊又有樹木遮擋,視野並不開闊.不過老公說女王宮應該傍晚來不錯,因為它面東,前面又有個池塘,晚上可以拍晚霞映襯下的女王宮,同時也不耽誤拍西面的雕刻.去高布斯濱的按摩路可真不是蓋的,一路大坑小窪的紅土路,難怪有人說坐tuktuk去那會把屁股顛八瓣,途中就有一輛奔馳車被卡住了,雖然已來了輛救緩車,但好像仍比較棘手的樣子.有幾對老外包了摩托,一前一後絕塵而去,這兒可能是摩托比車快的一個特例了.不過也虧得現在是雨季,若放在旱季,不說烤人的太陽,光是如今潮濕的紅土一飛揚,就已經難以想像.雨季來吳哥當然不能錯過高布斯濱,只是凡事真是過猶不及,我們只想到雨季有水,卻不曾想水會太大,那些林伽看起來像和你捉迷藏,要仔細盯著看才行,而且因為最近幾天下過雨,河水也不算清澈,雖然也不能說混濁,總之是有點意猶未盡,不是想像中靜靜的清流下一鋪林伽的樣子.不過用濾光鏡拍出的照片還行,是此行唯一照片比肉眼所見好看的特例.之前有人說吳哥是你無法事先作心理准備的,所有的預期會在真正面對它時崩潰.此行真正讓我有這此感覺的是崩密列,毫無疑問是崩密列.甚至小吳哥也沒讓我有這麼強烈的不可預測感.雖然我先後去過三次小吳哥.

怎麼形容崩密列給我的感受?我覺得不論男女,予人的感覺能像崩密列那就足夠了.有容乃大,無法預測,自有丘壑,不事修飾.縱使你穿行完畢,仍覺無法掌控,他帶給你絕對不一般的感受,讓你戀戀不舍,但竟沒有氣力再從頭來過.也許是途中遭遇的那一場傾盆大雨,讓此行更令人印像深刻.也許是途中滑的兩跤,讓我的不可掌控感更深,也許是大雨之下無法在最高處多呆一會讓我對初上高處後的驚鴻一瞥寤寐思服.因為下雨,在穿過一類似石橋建築時工作人員明確告訴我們還有another gate,但是不好走,這次就不去了,一般情況下一個半小時才能完成的行程,我們大概只走了四十分鐘.

不甘心就此離開,在旁邊的officeroom裡堅持等到雨停,又返回到入口處.但是有心等到雨停是一回事,有沒有勇氣再從旁邊那個小窗爬入是另一回事,徘徊良久,終於放棄了由原路再走一次的打算,僅順著木板路走了一次,又一次,為此LG笑我是葉公好龍,可是真的是舍不得,又沒有力氣再重來一次了.也許他們說的愛到傷,就是這種感覺吧?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