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無法言說(之一)--第一天計劃不如變化快

作者: jargon

導讀10月7日下午由港返粵,車過皇崗海關,又見熟悉的灰天,樓房,太陽在粉塵彌漫的空中作紅色蛋黃狀,中國氣息撲面而來,終於回家了的踏實之余,竟生出一絲恍忽,我就這麼回來了嗎?2006雨季的吳哥,該怎麼描述終於得見的感受?想了又想,掂量又掂量,覺得最貼切的還是無法言說. 10月1日 香港—胡志明—晚抵暹粒 10月1日晚飛抵暹粒,在胡志明機場轉機途中見到滿天紫霞的日落,讓人不由對暹 ...

10月7日下午由港返粵,車過皇崗海關,又見熟悉的灰天,樓房,太陽在粉塵彌漫的空中作紅色蛋黃狀,中國氣息撲面而來,終於回家了的踏實之余,竟生出一絲恍忽,我就這麼回來了嗎?2006雨季的吳哥,該怎麼描述終於得見的感受?想了又想,掂量又掂量,覺得最貼切的還是無法言說.

10月1日 香港—胡志明—晚抵暹粒

10月1日晚飛抵暹粒,在胡志明機場轉機途中見到滿天紫霞的日落,讓人不由對暹粒的黃昏滿心期待,但這期待很快就被暹粒的大雨澆熄,台風過境的大雨,似乎不停不歇看不到盡頭的下著,讓人的興奮轉瞬即逝,進而悻悻然不知所以,進而失落彌漫,漸漸低落.

這雨一直下到了清晨時分,住在走廊盡頭的房間,一夜枕著雨聲,或密集,或疏落,循環交替,睡眠也扯成了斷斷續續的絲絲縷縷.黎明時分卻收卻一天風雨還暹粒一個清新可人的清晨.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朝賣杏花呀.

10月2日 吳哥第一天----計劃不如變化快第一天的行程沒什麼特別,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逛的是小圈.

這個行程堪稱是否定之否定,繞了一圈又回到起點的一個結果.因為行程的安排直接影響到觀感和心情,所以事先對這個環節是考慮良多.最初的打算是第一站去巴肯山看日出,既避開人潮,又能在高處遠眺小吳哥,加之巴肯寺的結構也屬於“處心積慮”,含義豐富型,足夠滿足初相見時對氣勢宏偉,壯觀大氣的需求,然後第二站即去塔布籠寺,這時游人尚少,在清晨時分聽著啾啾鳥鳴靜靜地看塔與樹的千年糾纏也不失為一件賞心樂事.然後倒回去看塔瑪儂寺和周薩神廟等,至中午時分返回到吳哥通王城,在正午人最少的時候自由自在地觀賞以高棉微笑著稱的巴揚寺--規模比巴揚寺還大的巴方寺--有蛇精傳說的皇家宮殿,以及戰像台,賴王台等.然後在黃昏前趕到小吳哥,見證傍晚光線下世界七大奇跡之吳哥窟.

本來對這個計劃甚為得意,以為基本上最大限度地避開了人潮高峰,而且也照顧了觀賞心理,由整體到局部,並以經典作為第一天的結束,也不枉我行前天天掛在網上東看西瞄.結果人算不如天算,因頭天大雨以為次日也好不到哪去,老公大手一擺讓tuktuk司機八點半來接,結果我六點起來看著雨後初霽的天空,聽時間吻著窗欞咕咕地流過,真是等得心都碎了.

沒有日出可看,加之雨後恐道路泥濘,巴肯之行也就改到了次日,為了一開始能有個宏觀印像,第一站去了小吳哥,本想讓宏大震憾一下就出來,留待以後再細看然後就趕去塔布籠,結果能跳過第一層壁畫回廊不看,卻跳不過第二層千佛殿回廊,由那個回廊望出去,建築上的線條美實在令人震憾繼而入迷,架鑼架鼓動相機的結果就是出來後,司機一臉老實地告訴我們,現在去塔布籠會很多人,實際上不論去哪都會很多人.

既然哪都很多人,就老老實實地一個一個接著逛,不用白費心思瞎想了,於是毫無新意按部就班地逛小圈,其上的三個大點,小吳哥,巴揚寺,以及塔布籠一一見過,其中塔布籠寺叫人印像深刻,日落時就近去了比粒寺,雲太厚什麼都沒見著,不過也算興盡而歸了.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