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西桂林自駕到黔東南,黎平(肇興、天生橋)、榕江(高進鼓樓)、從江(小黃、高增、岊沙)、隆裡

作者: 小園香徑獨徘徊

導讀我的黔之驢—從廣西桂林自駕到黔東南(太忙了,還沒有時間寫完,請繼續關注) 路線概述:出行:桂林-龍勝-三江,到黔東南的4個縣:黎平縣(地坪、肇興、天生橋)、錦屏縣(隆裡),然後返回黎平,到榕江縣(高進鼓樓、車江侗寨)、從江縣(小黃、高增、岊沙) 返程經三江-融安縣城-泗頂-百壽(屬永福縣)-兩江(屬臨桂縣)到桂林。 日期:10月2日至6日(路途時間 ...

我的黔之驢—從廣西桂林自駕到黔東南(太忙了,還沒有時間寫完,請繼續關注)

路線概述:出行:桂林-龍勝-三江,到黔東南的4個縣:黎平縣(地坪、肇興、天生橋)、錦屏縣(隆裡),然後返回黎平,到榕江縣(高進鼓樓、車江侗寨)、從江縣(小黃、高增、岊沙)

返程經三江-融安縣城-泗頂-百壽(屬永福縣)-兩江(屬臨桂縣)到桂林。

日期:10月2日至6日(路途時間均包括中間拍照、休息時間)

費用:

汽油費花費最大,約500元,山路、爛路,耗油多一些。還有門票的錢占了一塊,而住宿、吃飯都很便宜。

出門的時候在廣西大學圖書館借了不少關於貴州的書籍,采購了貴州地圖,不小心漏帶廣西地圖冊,只好看旅游圖背面的廣西地圖了。

第一天:

桂林早上10.00出發,到龍勝是我熟悉的路,二級公路,車速在60-70km/h,中間往和平進去了一段,想看著名的龍脊梯田,但排隊的車不少,我怕耽誤時間沒有停留,只是沿途看了看,山溪、吊橋、新鮮的羅漢果。後來在好多山坡看到翠綠、發亮的植物帶,原來那就是羅漢果,對這些地區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新財路。

龍勝縣城13.00,出了縣城就是著名的超級爛路,政府沒有錢,這條路不知何時能修好,看到對面從貴州、四川來的車都是灰頭土臉,布滿鵝卵石的道路只能慢慢顛簸著行走,時速不產超過20,底盤低的轎車還要冒刮地的風險,幸好我開SUV。到三江縣鬥江鎮的時候,遇上堵車,在橋上等了半個小時,順便拍了一張橋欄上的毛主席語錄,這應該是文革時期修建的橋梁。

到三江縣城17.30,車早已是布滿粉塵。沒有吃飯,沿321國道前往貴州,中間看到了枝柳鐵路,那是我久違了的鐵路,我曾經從湖南石門坐火車到柳州而路過此地,還有水電站,這邊一路就很多穿少數民族服裝的人了。我找到一個鄉間用山溪水洗車的木樓,花2元洗了車,誰知道才走幾分鐘又開始了砂石路,321國道沿著都柳江,路面尚平,也比較寬,但是砂石路難走,灰塵超級大。

路上可以看到風雨橋等侗族建築,還有大概只有十幾歲的少婦;過“人和風雨橋”的時候,天色已昏暗。過洋溪鎮已經完全天黑了,我一輛車走夜路,自己覺得膽子還不小。沿途有各種嚇人的標志——陡坡、急彎、側滑、落石、塌方、懸崖、深水(水庫邊)、限時(夜間禁行客車),總之,要有點膽量在這些地方行駛。

在富祿鄉的高安村,北上到地坪(屬貴州黎平縣),一進入貴州全是柏油路面,感覺貴州很重視公路交通,20:30到。遠遠看見鎮子燈火通明,感嘆貴州的電力一定很豐盛。地坪有貴州最出名的風雨橋,可惜兩年前被水衝毀,後來我在地理雜志上也看到了這個消息,但是時間太晚了,趕到肇興已不太可能,於是在地坪住下,20元一間房,便宜。貴州交通不便,吃的東西種類不多,也不便宜;常吃米粉,和廣西差不多。

第二天:

一早起來發現滿山是雲霧,去風雨橋的遺址拍了兩張照片就上路了。大概是9.00出發,3個小時到肇興。

經龍額到肇興要翻越大山,今天改由兒子做導航員,最陡的山路要掛二檔下坡,我多數掛三檔下坡,較少用剎車。當地人熟悉路況,比我快得多。中間可以看到侗寨、梯田,遠遠在山谷對面,風光不錯。

肇興是個成熟的旅游景點,從貴州省內去比較方便,路好走,黎平還新建了機場。肇興的風格和麗江有點接近,是個值得人去發呆的地方,特別是風雨橋上,坐看流水,靜聽侗歌,可以發半天的呆。

侗族不分男女,屁股上總背著一個好像靴子的刀簍,隨身帶一把柴刀/鐮刀。肇興有這樣的刀簍出售,還有侗族的銀飾、服裝賣。但是真正值得買的旅游品並不多。國慶當地安排了不少節目,泥人節是在泥水中比賽撈魚的數量,晚上有侗族大歌;可惜我更想去小黃聽歌,沒有在此久留。那天正好有人在拍攝侗歌的節目,都是些老女人在唱歌,也反映出侗歌文化有點後繼乏人。我們在另一個鼓樓看見了排練侗族戲劇,聽不懂,但對我們來說很新鮮。

侗族都是自己染布,每家門前一口藍靛大染缸,染布之後還要用木槌敲打,做成一面發亮的、紫黑色的侗布,看上去像復寫紙,呵呵。

肇興的鼓樓、戲台、風雨橋都挺完好;各種旅游服務也比較完善,去的人較多,但以貴州本省、特別是貴陽的為多,看車牌,外省的以廣東、重慶、四川、湖南、廣西為多。

從肇興出發沿省道去黎平,一路上變成了喀斯特地貌,和廣西有些接近。在縣城看了毛澤東重獲權力的黎平會議舊址。黎平比較重視旅游,印刷了傳單,安排志願者在縣城入口咨詢,可惜那些志願者都是不到12歲的小女孩,一問三不知,半天才找到那條 步行街,而且還要收門票,看來共產黨並不珍惜自己的歷史和聲譽。

2點多鐘開車往北,去高屯附近的天生橋,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那裡離黎平新建的機場很近,路上可以看見在山頂上的機場跑道。到了那裡,太陽西下,照進橋洞,橋下小河潺潺,小孩子玩水很快樂。天生橋兩邊都是山,不容易拍照,照出來是個洞,不太像橋。

公園門票15元,看門的問我們從何處來,我說從廣西,路不好走;那人感嘆,湖南、廣西對貴州實行交通封鎖,都不修通往貴州的路,他的話讓我們無地自容,覺得廣西政府太小心眼。出來的時候有個小插曲,我們走錯路,遇上一窩胡蜂/大馬蜂,就是電視上播出的一口可以咬死人的那種很大的蜂,當我們路過的時候蠢蠢欲動,讓我們心驚膽顫,我和兒子只好逾牆而走。

出來的時候有4點多了,趕到隆裡古城(屬錦屏縣)已是黃昏,照相的效果不好了。隆裡古城是那邊為數不多的漢族鎮,是明朝開邊的立足點,據說有很多古漢族的習俗,這裡有舞龍的傳統,到了古城邊就看見兩個小孩在舞龍。但是隆裡古城還沒做好對外開放的工作,住宿的點很少,也沒有什麼餐飲和休閑場所,我們走馬觀花看看各種建築,出了幾個城門,在城牆上兜了一圈,天黑了,就趕忙驅車返回黎平了。

在黎平我選擇了一家做凱裡酸湯火鍋的飯店,我很喜歡這種番茄做的紅色酸湯,裡面放了一種樣子像花椒,但是有香皂氣味的小果子,葷菜是3元一碟;當晚很多人到黎平住宿,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30塊錢的標准間,超值享受,這是此店的最後兩間房了,他們居然沒有漲價。

第三天:

早上起來一看,原來那家飯店就在汽車站附近;睡了懶覺,去黎平大市場看看,吃米粉,那裡的米粉要秤過重量,有點好玩。大約10點才出發,沿著省道去榕江,一路很多侗寨,感覺都不錯的,錯過兩個之後,我在一個侗寨停下來,居然是蠻出名的高進,那裡有別致的侗族戲樓,和像風雨橋那樣的觀景廊,這樣可以不怕風雨看大戲了。高進的鼓樓和風雨橋也都不錯,小學在一座紅色木樓中。公路對面有單層的木樓,這是不常見的,放了幾口棺材,有升官發財的兆頭,我膽子大,可是我怕別人擔心,最終還是沒有過去靠近看。

省道一路有烏桕樹陪伴,烏桕的小果還是綠色的,沒有顯出白腊來,要是葉子紅遍的時候,這一路肯定更漂亮。快到榕江的時候,一路有很多巨大的榕樹(還有一個路邊看見了超大的銀杏樹,遺憾的是記不住地點了)。車江鎮是最大的侗族大寨,那裡有一片貴州少見的平原(壩子),然而那裡人工的成分太大了,新建的鼓樓還有幾分天壇的味道,我不感興趣,連照片都沒有拍就前行了。

約14點到榕江縣城,這裡沒有黎平那麼繁華,但說話和廣西的三江比較接近,黎平那邊說話有點湖南腔。我們還是吃米粉,這邊都是湯粉,肉末湯,還有些酸菜。貴州的物產似乎不多,買了個很好的西瓜上車。

沿著都柳江前往從江,青翠的江水做伴,不時可以看見江對面的村寨,但是看了兩天的村寨,有些麻木了,偶爾下來拍照。到了從江又是黃昏時刻,急忙趕往小黃。幾天來,只要是黃昏開車,都要小心歸家的牛群,偶爾遇上笨牛,還會從牛群中衝出,撞到汽車上。我至今沒有檢查我的車是否被撞傷了,呵呵。

到小黃那20公裡的狹小山路,很險,我有了兩天的經驗了,大著膽子摸黑走,開了1個多小時才到,已經是將近晚上8點。在到高增之前,看見有結婚的隊伍,趕著羊、挑著酒、稻谷。侗族的稻谷總是連著稻草莖一起收藏的,掛在家裡,挺有意思。還有歸家的馬車,在黑暗中慢慢前行。

最感人的一幕發生在小黃,在找到住宿的侗樓之後,在樓上就聽見樓下歌聲嘹亮,原來是幾個8-10歲的小男孩,一邊玩耍,一邊高歌;一會兒唱侗族歌曲,一會兒唱流行歌曲,他們唱的侗族歌曲顯然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是那些充滿快樂的兒童歌曲、聽得出裡面有很多模仿動物的聲音、具有侗歌韻味但又沒有重復、就這樣一首接一首唱,那種激情、那種場面,讓人覺得他們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具有很高的技巧,仿佛他們唱的就像是那些侗族大歌,是多聲部的,一個孩子領個頭,唱上一句,然後其他孩子就齊聲高唱,小合唱就這樣開始了。那些小男孩很好客,主動問我們從哪裡來,們還具有很高的技巧,仿佛他們唱的就像是那些侗族大歌,是多聲部的,一個孩子領個頭,唱上一句,然後其他孩子就齊聲高唱,小合唱就這樣開始了。那些小男孩很好客,主動問我們從哪裡來。然後在旁邊的幾個四川女孩的邀請下,在小飯店門前又唱了一陣子,可惜我那個借來的爛相機,沒有錄下他們的演唱。

對面的小賣部有自己刻錄的侗歌光碟賣,遺憾的是我們想看的侗族大歌的碟子賣完了。我住在供銷社上面那家,沒有什麼吃的了,只好到旁邊那家吃,他們按人頭計算,每人十元,不管幾個菜,呵呵,和網上傳說的差不多,有意思。整個小黃的住宿條件不是我們習慣的,房間裡沒有衛生間,只能在樓下的公用衛生間,人多的時候就不方便了。沒有熱水器,想洗熱水要去燒。木樓的隔音效果為零,一人走路,整個樓都嘎吱、嘎吱響,早上還有犬吠雞鳴,呵呵,夠熱鬧的。山寨裡很涼爽,我穿短褲來的,晚上當地的孩子都穿毛衣了,那天晚上我們干脆沒有洗澡。

進入小黃收30元門票,但是看演出不需要另外交錢,所以可以在那裡欣賞到你對侗歌疲勞為止。我們那天運氣不錯,貴州省文化廳長和建設廳長來看節目,那晚上的表演自然要豐富不少,一男女各十個兒童也上台唱歌,雖然他們是被老師選出來的,但歌唱的熱情顯然不如那些游戲的小男孩。大人唱的那些歌都比較莊重,有一個表演侗族談戀愛的節目,諧謔、搞笑,受到大家熱烈歡迎。第二天早上又看了一遍,但是沒有兒童表演了,也沒有賈美蘭等大牌出來了。小黃的十姐妹常出國演出,在省內、國內頻頻獲獎,也算是名人了。小黃的事跡可在村頭的博物館看到,早在5、6時年代就參加過中央的演出,和毛主席等國家政要照相。

早上起晚了,沒有吃的,只好吃榕江買來的西瓜。小黃的豬滿地跑,讓我可以親近久違的大肥豬了,它們似乎對我的西瓜皮不感興趣,說明它們的生活不僅自在而且富足;山寨的雞鴨也很幸福,不停啄食地上的谷粒,看見我給他們的西瓜籽也不聞不問;好在我會公雞打鳴,周圍那些自豪的家伙都興奮地跟我比賽,看誰的嗓門大。幾個男人把豬抓起來秤重量,可憐的大肥豬嗷嗷亂叫,有只豬不小心把一條腿弄折了,讓我們挺為它擔心的。

依依不舍離開小黃,下山的路開得快,大概40分鐘就回到從江縣城,中午時分,在縣城到處找吃的,似乎衛生條件不是很好,最後跑到市場旁邊,買了一把白淨的糯米飯,配上當地腌制的酸菜,開胃可口,對面那家巴渝口味的鹵味店做的薰腸很好吃,這樣超級省錢地完成了午餐。

過了橋我們往著名的岊沙苗寨方向開去,我有一半的想法是去看看往西山、到廣西融水的路是否好走;看來當地人說得不錯,那條路很難走,我猶豫了一陣決定還是走321砂石國道回廣西。岊沙苗寨在國慶期間門票漲價,讓我們心裡很不爽,要是不說平時的價格我們心裡肯定會舒服不少。看看表。如果在此玩兩個小時,那我肯定要很晚到三江了,於是舍棄了岊沙,掉頭回去。

從江縣城出來不遠就是廣西境地,又開始了顛簸的旅程;途中在都柳江邊休息了一次,孩子去江邊撿石頭,打水漂;江中偶有輪船駛過,覺得坐船比灰頭土臉的汽車好多了。

快到三江那一段路很艱難,一是天黑了,二是不想吃灰,就開得很快,趕在別的車前面,所以比較疲勞;到三江縣城天已經全黑了,在一家很大的飯店吃了很正規的快餐,在旁邊的超市買了一壇特產米酒,繼續開往融安。

到融安的路是非常好的二級公路,標志清楚,在晚上開車也很輕松。中間有一個很長的隧道,不用爬大山了,據說這個隧道比原來省了一個小時的路;75公裡的路我走了將近兩個小時,夜路,我沒有開得很快。到融安縣城的時候我覺得有些疲憊了,找到住的地方很快就睡了,想做兒子的“數獨”游戲都沒有精神了。

第四天:

融安原來有鐵路的機務段,但現在改成內燃機車,這些機構都撤了。早上起來發現我們又是住在汽車站附近,問路,說往桂林的路很好走,我就放心了。找當地的吃的,這裡有“漏粉”,用大漏勺把稠米漿漏入沸水,形成的米粉,好像在現場做粉條。2.5元一份,居然有一大碗,吃不完,可惜了。柳州口味的米粉配料比較雜,比較多,不似桂林米粉看起來簡練。回來聽說那裡習慣是半斤粉,分量夠大的。

融安有著名的浮石水電站,到了浮石鎮,向東轉,就是去桂林的路。才走不遠,又開始盤山路了,我很擔心後面還是這樣的山路,誰知峰回路轉,柳暗花明,翻過山去仿佛進入一個世外桃源,這裡是桂林式的孤峰平原,路比較平,兩邊有秀麗的石山,路上車很少,在這樣的公路上行駛是一種享受,廣西的省道路邊種植苦楝樹,和貴州的烏桕相比,那是另一種味道。進入桂林地界後,種植水果的田地更多,這裡的經濟相對發達。

桂林永福縣的百壽鎮是個古城,永寧州古城,這裡曾經做過縣治,但我沒有時間去參觀了,以後有機會再去了。著名的百壽岩就在路邊,只有17件石刻,除了宋代的大壽字,還有趙孟頫和俞大猷這兩個名人的手跡,看見一個山左(山東)濟寧人的游記,寫的挺好,但我沒有記下此人的名字去考證他的來歷。宋代的大壽字中間套了100個小壽字,用宋代所知的各種字體書寫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此岩雖小,卻是精品。

過了百壽,又開始翻山;上次我在此山遇上大霧,他們都很緊張,生怕看不清路而掉下山崖,而且上次只差一步就到百壽岩了,這次終於如願。晴天走,感覺很輕松,下山之後,是一段很長,很直的下坡路,可以體驗一點點過山車的感覺,如果路上沒有人,就可以一直溜到李宗仁的故居了;李宗仁的故居在直路盡頭的小石山旁,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位廣西歷史上最大的人物的舊宅、祖墳,考證一下風水,看看這條路是否阻擋了他當總統的運程,呵呵。

這邊的人口就比較密集了,開車要小心行人,過了兩江鎮,路過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汽車可以穿過機場走高速公路,但我還是選擇了老路,老路上車不多,最後經過臨桂縣城(現在叫做桂林西城區),很快就到桂林市了。大約中午2點到家,幾天的旅游結束了。這一天是中秋節(2006-10-06)。

歡迎提問,糾正錯別字



高增侗寨)



(高進的侗族戲樓和觀景廊)



(小黃的鼓樓細節,地理雜志登過類似照片)



(肇興的鼓樓和風雨橋(地理雜志也有類似照片))



(黎平天生橋-世界最大的天生橋)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