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奈山之旅

作者: 桑珠孜

導讀今日,是埃及旅游計劃中最休閑的一天,或潛水,或就在貝都因族特有的屋棚下,背靠靠枕,席地或坐或臥,看海聽濤,放松調整休息的日子。 紅海碧藍清澈,岸邊就能清晰地看見海底褐色的珊瑚群。抵擋不住陽光海水的誘惑,獨自下海浮潛,終遭岩石“侵犯”,帶著皮肉傷撤回岸上,靜心地休息療“傷”。 從22日出發,依次游覽了尼羅河沿線的開羅、阿斯旺、盧克索的古埃 ...

今日,是埃及旅游計劃中最休閑的一天,或潛水,或就在貝都因族特有的屋棚下,背靠靠枕,席地或坐或臥,看海聽濤,放松調整休息的日子。 紅海碧藍清澈,岸邊就能清晰地看見海底褐色的珊瑚群。抵擋不住陽光海水的誘惑,獨自下海浮潛,終遭岩石“侵犯”,帶著皮肉傷撤回岸上,靜心地休息療“傷”。 從22日出發,依次游覽了尼羅河沿線的開羅、阿斯旺、盧克索的古埃及遺址和伊斯蘭時代的建築,三個地方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過去通過各種媒體介紹已耳熟能詳的景點;以及尼羅河兩天的游輪之旅,現在在位於西奈半島海邊小鎮DAHAB,至今已完成埃及之旅的大部分游程,晚上將啟程去本次最後的目的地、埃及第二大、地中海海邊城市亞歷山大。

來西奈半島,除休整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去《聖經》記述摩西領受“十戒”西奈山看日出。西奈山,又稱“卡特琳娜山”,海拔2642米,是西奈半島最高的山。根據記載,登西奈山的路線有兩條,一條全程3750級台階,另一條是可騎駱駝的盤山緩坡。記得在曾看過的游記中寫道:莫西領受十戒的西奈半島的西奈山,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至今,那裡依然有《舊約》中描寫的景色和漫天數不清的星鬥。不曾拜讀過《舊約》,對摩西領受十戒的情景也不存在感覺認識,但直觀地感覺西奈山至今未曾變化,或只是微乎其微的變化。

晚上11點,有多家酒店9個國家的散客組成了13人的團隊准時出發,歷經2小時,抵達西奈山腳的卡特琳娜修道院。例行安全檢查後,在集體出資聘請的向導帶領下,向西奈山頂進發。

呈現在眼前的西奈山,漆黑一片沒有一點照明裝置,在滿天數不清明亮的星鬥下淺淺地勾勒出起伏連綿的輪廓。先前登山游客的手電照射光線展現了彎延曲折的山路。團隊裡只有各別游客帶手電或頂燈,也不清楚路況和行走路線,怕有散失,所以一直緊跟向導手電的余光前進。不時要為上來的駱駝讓路,腳下也是忽高忽低、磕磕碰碰,腳底行走發出的沙沙聲,感覺就是一條簡易的沙石小道。

途中,在一點著汽油燈的石屋稍息時,發覺騎駱駝上山的游客都在此下來休息後步行上山,而駱駝在主人的牽引下原路返回。現在明白,駱駝路也只是到山腰,以後還是要步行上山的。

重新出發後一路台階,有寬有窄、有長有短、有高有低,不像國內的名山都有著相對比較整齊規則的長度、深度、高度的石板台階,走起來心理比較踏實。在稀疏的光影下,緊盯前人的腳,緩緩地向上攀登。原先團隊裡一路歡聲笑語的英國小伙子和比利時小伙子也沒了聲。

團隊基本都是20多歲年輕力壯的歐洲年輕人,在他們的“挾迫”下一路無休,全程僅用了2小時的時間登頂。山風勁吹,寒氣逼人,添衣站在漆黑的山頂,平視仰望都是耀眼的星鬥;俯視山腳,連綿浮動的手電光形成了清晰的登山線。

5點時分,天際邊開始微亮,泛藍向周邊擴散,被勾勒著的浮雲邊際開始泛紅,慢慢地漫延成鮮紅的彩雲,旭日以它特有的猩紅在天際邊升起,將西奈山紅砂岩地質的山脈染上炫目的光彩。此時,耳邊響起了嘹亮的《聖歌》聲,隨音而視,看見眾多教徒手捧《聖經》,面對冉冉升起的太陽,滿懷激情地歌唱,而此時的太陽就像一神聖的目光自上而下最終目視他們的全身。他們忘卻了一宿未眠、沿途辛勞,陶醉般感受聖主領受時的場景,幸福地沐浴著聖地陽光的溫暖。

宗教、這就是宗教魔力和感染力,當宗教拋開“陳規濫式”後,在特有的環境下能感染更多的人。

“依然有《舊約》中描寫的景色”。西奈山如此“落後”,就是為了宗教的延續,無論老幼、高貴貧賤,在聖山面前人人平等。只有保留過去,保留神秘,體驗感受後更能感恩他們現在的生活。

太陽,照亮了整個西奈山脈,驅散了深夜的寒冷。這場日出,是聖地的日出,也是具有濃重情節的日出,無論誰都會為此感動!

2006年10月3日DAHAB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