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揚州周末自助游印像

作者: 沾花惹草

導讀揚州與隋煬帝、乾隆帝、鑒真和尚、蘇東坡、揚州八怪、馬可波羅、史可法等人連在一起,經歷了多少興衰與榮辱,轉眼都變成了歷史。但是,大明寺、瘦西湖、個園、何園還有揚州城的各個角落,建築、楹聯、文化、人,能夠將所有歷史記錄下來,像達芬奇密碼一樣,歷經幾百年仍讓後人讀懂。周末兩日游,匆匆一瞥,歷史揚州和文化揚州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記憶,企盼揚 ...

揚州與隋煬帝、乾隆帝、鑒真和尚、蘇東坡、揚州八怪、馬可波羅、史可法等人連在一起,經歷了多少興衰與榮辱,轉眼都變成了歷史。但是,大明寺、瘦西湖、個園、何園還有揚州城的各個角落,建築、楹聯、文化、人,能夠將所有歷史記錄下來,像達芬奇密碼一樣,歷經幾百年仍讓後人讀懂。周末兩日游,匆匆一瞥,歷史揚州和文化揚州在我心中留下了美好記憶,企盼揚州的現代化進程慢一些,留給我們及後人細細的品味和體會。

我們的行程是:8月4日(周五)晚出發,一行五人,坐Z25直達空調車,5日早7點半到達揚州,6日中午回南京,晚坐飛機回北京,因航班晚點1小時,夜裡1點多到家。為什麼去揚州?交通是決定因素。周末只有兩天的時間,想去趟南方。開始目的地本來定在烏鎮,中轉點選在上海,火車和航空都很方便。但同伴不喜歡去古鎮,便提議去揚州。揚州不是熱門景點,游客會少一些,沒想到北京-揚州也有直達空調車,時間也合適,交通很方便,就是回程需要從南京乘飛機。出行的准備行前定好了火車票、南京到北京的機票(沒買到打折票,買了原價票),還聯系了紅杉樹飯店(在飯店名單中我覺得這家名字很浪漫)。對揚州只有“煙花三月下揚州”和瘦西湖的一點了解,行前惡補了一些游記,記不住便打印出來隨身攜帶,大概確定了游覽路線和吃飯的地方。臨走還抄了幾首關於揚州的詩,以便附庸風雅。周五晚 北京站火車上下班後在辦公室耗了耗,在附近超市買了零食和水後,吃晚飯,時間還早,便坐地鐵去北京火車站。到車站還是很早,廣場上人很多,我們一下變成了外地人,有推銷假發票的、介紹旅館的、要飯的,北京不好的一面展現在眼前,我們緊緊地夾住自己的包,擠過天橋,逛對面的恆基商場。第一次逛恆基商場,檔次還不錯,空間大人也少,與外面混亂的車站形成了較大的對比,有一些我喜歡的牌子,有“屈臣士”,有“優的良品”店,買了一點東西。時間到了,上了10點35分Z29空調臥鋪(上鋪415元)的火車,與北京到上海的Z字頭直達車硬件一樣,比較干淨舒適。周六 揚州 大明寺、瘦西湖早7點半到了揚州,下火車後打車直奔“紅杉樹”酒店。對揚州的第一印像,是像蘇州一樣普通的中小城市,歷史在哪裡?慢慢探詢吧。酒店還不錯,三星,標間150元,價格合適,大堂還氣派,房間也規矩,最主要的是在文昌路上,這裡是揚州最繁華的地段,交通很方便。在酒店洗了澡,8點30分出門,走著去著名的富春茶社吃早點。出門不久,我就被珍園賓館和萃園賓館的外觀吸引,這是兩個古建築式賓館,價格也不貴,當然估計也沒有庭院。同伴很快被路上的小店吸引,買了小包。這裡有大量的便宜休閑品牌店,又見一家“森馬”店,帶袖大背心19元一件,我們決定人手一件。結果三人買了同款不同色的淺色背心,一人買了件藏藍色背心(圖案有點像英格蘭隊服),我買了寶石藍跨欄背心。我們統一穿著,在店門口合影後,邊走邊逛邊問,終於找到了富春茶社老店,店口的巷子裡有大量賣揚州刀具的,沒來得及買,可惜。到了富春茶社,已經快10點了,沒有想像的那麼小,規模很大,不太擁擠。我們找了一個大桌坐下來,等著服務員來。沒人理,需要自己點,我點了兩份15元的,兩份20元的套餐,和2元的茶水,便開始等,體會揚州人的慢節奏。餐上全後,是各種包子、蒸餃和小糕之類的,並沒有網上說的量那麼大(估計是我們餓了,且我看的游記都是上海人寫的,飯量較小),吃起來也一般,很快被我們吃完,不得不加點了一份和兩個灌湯包。大家比較推崇灌湯包,個很大,先要用吸管吸,吸完湯後,包子裡竟然沒有肉,很有趣。我因為覺得膩,沒吃,現在後悔了。從茶社出來11點多了,當地人說可以坐公交車去大明寺。當地人很熱情,但每人指的路都不同。我們終於坐上了公交車,沒有空調,一元一位,人很少,椅子是發黃的木頭條做的。竟然有10站地,反正也沒什麼事,耐心坐吧。公交車開出了市區,來到了蜀岡,周圍一下變成了郊區景色,沒有了城市味道,見到了小河,景色開始美了起來。到了大明寺,我們買了門票(30元每人,學生15元,對學生證件管理松散),討了香去敬佛。沒有什麼游客,我們直奔棲靈塔(原是隋煬帝所建,後來歷代重建,都被毀了),塔有九層,第二層有佛祖的舍利,以後每層都有觀音像。隔幾層都會有個老頭在涼席上躺著,光著膀子邊睡覺邊值班,我們盡量輕一些,不吵醒他們。由於天熱,爬起來很累,終於到了九層,往下看有一些大湖、小湖,問別人哪裡是瘦西湖,別人指了最小的那片水,覺得不可思議。我們以為大明寺不過如此,只是出了高僧鑒真大師,加上中午酷暑,便往出走,路上看到一處小院,是寺廟的接待室,裡面有“共住規約”“客堂規約”,仔細看了內容,寫的是寺廟和尚和來訪人員的行為規範,最高的懲罰是“不共住”,感嘆了一下。快出門的地方,一拐彎,到了平山堂,發現這裡和西園才是大明寺的精彩之處。聽別的團隊的導游繪聲繪色地講,這裡是歐陽修官場不得志,被貶揚州太守時所建。歐陽修來到這裡自號“六一居士”,自稱“藏書一萬卷,藏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酒一壺,以一老翁者於此五物之間”。他經常在這裡與朋友飲酒賦詩,如今懸在堂上的“坐花載月”、“風流宛在”的匾額正是追懷歐公的軼事。古人寫匾時“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多一點,這樣活用字很有趣。從平山堂往下走,就是乾隆修建的西園(在大明寺的西面),先是到了“第五泉”,聽了歐陽修將“天下第五泉”改為“第五泉”的故事,體會了江南文人的求是精神;看到了乾隆提的碑文,分別代表了乾隆少年、中年、老年的不同心境。往下走,經過一片片翠竹和曲徑,走到水面,這裡的亭台都有濃濃的江南味道。更為巧妙的是將山、水、亭融為一體,水上是亭台,水中有倒影,少了江南園林的小巧雕琢,多了一分自然秀雅的氣息。很想在茶社喝茶,但剛狂喝了礦泉水,只得作罷。從大明寺出來,打了輛電動三輪車去瘦西湖南門。買了聯票(含何園、個園和盆景園,90元),導游80元太貴了,便沒雇。進園後,先有些失望,瘦西湖竟然這麼瘦呀。我們的路線大概是:沿著長堤往北走,先到徐園,過金山後,往前走到五亭橋,看白塔後到24橋,從24橋坐船回南門。路上,瘦西湖一直有“翰墨園林”之稱,確實如此。在長堤旁的亭子上看到了一聯題:“佳氣溢芳甸(趙孟頫句),宿雲檐野川(元好問句)”。在徐園看到了“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間平泉草木;湖山倍多麗,傑閣幽亭憑誰點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閟畫圖。”(晚清揚州詩人李逸休)的楹聯。見到我喜歡的芭蕉樹了很多的瓊花 樹,不是開花的季節,但葉子很繁茂。經過五亭橋,去了白塔,這裡與北京的五龍亭和白塔相比,相差很遠。天熱總想休息,又一時找不到喝茶的地方,買了很多飲料,後來發現了一家小門臉,門口賣當地的一種炸豆腐。還真有點餓,問是否有其他食品,老板娘答:快下班了,不做了。將就吃了炸豆腐,喝了飲料,繼續上路。終於到了一片很開闊的湖邊,這裡是著名的二十四橋景區。湖邊有個亭子,裡面放了一些椅子,改造成茶館,沒有客人。我們後悔剛喝了水,還是進去看看。一個溫柔的中年婦女,比較典型的南方美女,竟然很熱情的與我們聊天,並不在乎我們是否喝茶,娓娓介紹了二十四橋景區的特點。我們以為大姐是這裡的老板娘,連連稱贊。她說:我是景區的職工,在這裡工作二十多年了,我們這個茶社是“三八紅旗班組”。她還給我們講了她有一次碰到暈倒的游客,幫助叫人,自己也緊張得要命的事。在公園工作,與美景為伴,把自己對美景的愛傳遞給游客,做個導游甚至是清潔工人,一直是我的夢想。但我也怕日復一日的重復,會厭倦,會麻木。真喜歡這位大姐,這樣的愛二十四橋、愛游客,在平凡的工作中給自己帶來了美麗。“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蕭。”這是唐朝詩人杜牧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句,由於是傍晚,游客很少,二十四橋景區也很清爽,感覺很有意境。二十四橋不過是個羅鍋橋,當然一定要走過去。這時,回南門的最後一班船開了,我們匆匆跑回碼頭,上了船。我坐在船頭,離水面很近,在水中游瘦西湖,看著樓台的倒影在水波中一圈圈暈開,確實別有一番韻味。六點左右,出了瘦西湖。往市區方向走,路上經過了揚州大學,進去參觀了一下教室。我們找到了著名的滿福樓吃晚餐。這裡生意很好,在北京常吃“淮陽村”,竟然覺得比這裡做得好吃。快吃完了,突然一聲劇響,同伴呆呆地看著盤子,裡面竟然有一些碎玻璃。原來我們頭頂客人的樓上酒瓶碎了,玻璃濺到了樓下。我們竊喜,退了被濺上玻璃的兩個菜。飯後,碰到三輪車夫攬客,說夜游古城,價格兩車才30元,很便宜。我們三人擠一車,另兩人一車,我們車的車夫路上還客串導游,一路介紹景點。我們去了“南柯一夢”的那棵樹,聽同伴講了螞蟻吃樹的故事;去了史可法紀念館,聽同伴講了揚州十日的慘烈故事;還去了隋煬帝的御碼頭,聽到一船夫在帳篷裡唱昆曲;去了個園所在的古巷子,看了鹽商住的古房子、江總書記揚州住宅等等。夜游古城,開始聞到了古城的味道。可惜白天沒有時間細細品味。回酒店洗澡後,到商業街的歌廳唱歌。這裡的KTV歌廳和北京很相似。門口廣告上價格很便宜,但實際上也和北京價格差不多。狂唱了一些歌,12點半左右依依不舍的離開歌廳,竟各自唱著回到了酒店。周日 個園、何園、南京早晨8點多出發,坐三輪去個園。我們進了個園在巷子裡開的門。游客不多,我們請來導游。導游白白的、微胖,很舒服的南方美女的樣子,講得也好。個園是清嘉慶年間兩淮鹽總黃至筠於明代壽芝園舊址重建。園主愛竹,取“月映竹成千個字”之句意,名個園。個園是我國四大園林之一,好在哪裡呢?聽導游講了個園的歷史、體會了四季假山的布局和精巧構思,我們既驚異,也很欽佩古人的智慧。吸引我們的不只是建築和園林,最吸引我們的是隨處散發的文化氣息,像達芬奇密碼一樣,歷經幾百年仍能讓後人讀懂。比如楹聯,在餐廳寫道“飲量豈止於醉;雅懷乃游乎仙”、“家余風月四時樂,大羹有味是讀書”。又如“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打了輛出租車,不到10點,我們到了何園。何園是清光緒年間何芷艦的私人花園,由於建成較晚,加上中西合璧,號稱揚州“晚清第一園”。在這裡趕上大量的游客,加上沒請導游,對“立交橋”的串樓建築格局不太趕冒,再是對中西合璧的室內布置不太感興趣。當然,還是蹭聽了別的團隊的導游講解。何園主人何芷舠,官居一品,正如日中天時,49歲卻辭官不做,跑到揚州花巨資建起這麼一座豪宅。住了二十年後,又賣掉園子,舉家遷到上海,去體會“西風漸進”。何家也是財富極豐厚卻注重子女教育,還興辦了學堂。吸引我的是展室的一張族譜,何家的子孫有留洋的,有辦學的,有開礦的,有建鐵路的,有經商的,不但人才輩出,還同共產黨、國民黨高官均有交往。何家子孫輩中有“何作休”的名字,同伴說他是中科院的院士,好像是導彈專家,現在是反違科學的鬥士。一個家族的財富可以增減,但文化卻傳乘下來,讓人敬佩。在何園的一個古建築茶社中歇了一下,坐在八仙桌旁、品著茶,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的樹影(和個園的聽風透雨的意境有點相似),看著聽現代女孩彈古箏曲,記著“月作主人梅作客,花為四壁船為家”的楹聯,還是很舒適的。不過同伴說,古箏質量太差了,音調很刺耳。臨走,看到了“片石山房”的題字,據說這裡的疊石為石濤的疊石孤本,沒有仔細看,只記得竊笑有人讀作“房山石片”。最後,在“寄嘯山莊”的月亮門前,照了在揚州的最後留影。從何園出來,大約11點多,我們打車奔長途汽車站,准備坐去南京的長途車。快到車站時,司機勸我們打車去南京,我們這樣可以快點到達,便換了一出租車去南京。一小時後到了南京,終於看到了小時候彩筆盒上的南京長江大橋,不巧的是,南京下起了雨。我們在鼓樓的張生記吃了飯(為了彌補在揚州沒有吃到環境幽雅飯館的遺憾,南京親戚推薦了這裡),環境還是有點雜亂,吃的還好。飯後,本來有雄心去中山陵或玄武湖逛逛的,一出飯館門發現這裡下起了大雨,一下午也沒停。我們只得像盲流一樣,躲進了附近的電影城,看了場龍虎門。六點左右,南京的表姐終於趕來看我,兩人簡單的聊了會。六點半,我們出發去機場,出租車不願一車載5人,要求多付錢,我們無奈只得答應。到了機場,又被通知航班晚點,上了飛機又沒有晚餐,連點心都沒有,總之很慘。下午和晚上的樂趣不多,就是蹭了一張電影票和蹭了別的航班晚點發的飲料。後悔還不如在揚州度過下午的時光,不如去小秦淮河散步。(揚州兩日每人花費約600元)



(黃昏中的二十四橋)



(瘦西湖邊的窗楞和芭蕉葉)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