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還有一個可以讓人夢想的地方,那一定是在這裡。
一、讓我聽懂你的語言—西雙版納
你在哪裡舞蹈?/月中寂寞的身影/雲頭飄落的羽毛/你在哪裡舞蹈?/彩虹上旋轉的舞裙/心裡猜不透的夢兆?/雀之靈/你在哪裡舞蹈?/你在哪裡舞蹈?
就在孔雀的故鄉,就在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一個多麼美麗的名字,翻譯成漢語,不過就是“十二壩子”。
傣族導游為我們深情唱了一首《讓我聽懂你的語言》,我一路上浮想連篇。
西雙版納總有忘歸的感覺 水一樣的傣家姑娘
讓我踏上竹樓的台階
讓我走近你的面前
西雙版納總有收獲的季節
水一樣的傣家姑娘
讓我聽懂你的語言
讓我融進你的世界
熱帶雨林風景很美,但怎麼也比不過傣家姑娘的熱情,讓人如此忘歸。
野像的腳印,孔雀的開屏,鐵樹,芭蕉,扶桑,睡蓮還是蔓陀螺?其實,我的眼裡只有一道靚麗的風景,那就是穿著窄窄孔雀裙,發上別著花,笑起來甜甜的傣家姑娘。她們扭動身資在我面前翩翩飄過,作為女人我都那麼動情,可想和我同行的男人,心裡會是怎樣的癢呢。我在旁邊看著他們忘情的笑,知道他們一定是愛上了這個地方。
傣家女很喜歡戴眼鏡的男人,因為《孽債》裡那個一身孽債的男人就戴著眼鏡。在她們看來眼鏡是文化的像征,可以只做一年苦力,而別人卻要三年。可笑吧,我們早就知道現在的眼鏡只是一種裝飾,而鏡片後面的那雙眼睛是否有神才是吸引我們的關鍵。
在曼聽公園享用的那頓御宴,味道非常不錯,烤魚也鮮鮮的,我吃了兩條,直到吃不下為止,別人一定以為我沒吃晚飯,其實晚飯已吃的很飽了。誰能抵抗美食的誘惑,誰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二、來讀書吧—麗江
在麗江買了好多書,同事說我多少算是文化之旅了。他翻了翻《艷遇麗江》,說這樣的文章你也能寫,可我還是執意的買了。發現自己到了麗江以後,做很多事情都沒有原因,只是憑感覺,也許因為高原反應吧。記著剛下飛機的時候,胸悶的不行,過了一個晚上才恢復。
沒來之前,麗江是我做夢都想的地方。到了之後,怎麼也不是夢中的味道,看哪都對應不上。麗江永遠都只按自己的脈搏跳動,不管你是誰,來這裡就要適應。要披上披肩,悠閑的走,東逛逛,西看看,花點錢,找點樂。這裡怎麼會適合發呆呢?聊天,看書,喝茶,都像是做給別人看的,購物才是最大的樂趣。 雖然東西大同小異,卻怎麼看也不覺得煩,尤其遇到一些低調的老板,只顧低頭工作,任顧客隨意看,隨意選,隨意評論,哪怕什麼都不買,他們也不會說什麼。我在這樣的店裡最容易找到感覺,肯定有收獲。
麗江的清晨要好過夜晚,很靜,也很干淨,是真正的古鎮,透著一股清香。等到商鋪開張,人多起來以後,仿佛一個素妝女子在瞬間心血來潮,披紅戴綠,濃妝艷抹出來招搖過市,麗江一天的繁華就這樣隆重登場了。到了夜晚,這裡基本就不是什麼古鎮了,像美國西部牛仔酒城,一個字,鬧。對山歌,對情歌,能對的都對上了,一條水什麼也隔不斷,這邊唱,那邊和,年輕人的世界。我坐在酒吧,靜靜對著他們,無言,還是覺得比薩餅最貼心。
第一天吃早餐的時候,發現很多眼睛都在尋找,出奇的亮。不知道有沒有看我的,身邊兩位男子做伴,打消了別人的激情,又何嘗沒打消我的呢。看了好多關於麗江的短暫情事,有一些心動,也有一些害怕,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地方,千萬別獨自來,否則肯定有你帶不回去的東西。
麗江不值得留戀,但值得你去經歷。
三、和犛牛一起逛街—香格裡拉
如果沒有游人的到來,香格裡拉可能只有犛牛在散步吧。
比起麗江的熱鬧和享受,香格裡拉更適合探險,更適合和犛牛一起逛街。
一路上雨水不斷,影響了我對沿途風光的欣賞。透過車窗,我知道外面的景色很美,如果艷陽高照,將會流光溢彩,絕對的藍和純粹的白。
乘著車爬高,我們一點點適應高原,沒人有強烈反應,不過大家都有想睡覺的感覺,昏昏沉沉。扎西導游告訴我們,在這裡要盡可能少的睡覺,即使困的不行,因為高原缺氧,越睡越睡不醒,實在挺不了就吸氧吧。因為連續的雨天,這裡溫度很低,車到半路我們租了羽絨服,買了紅景天(治高原反應的藥),然後安心的繼續前行。旅途有了溫暖,心情才會溫和,我被裹在厚厚的羽絨服裡,從裡往外的暖,這時候披肩就顯得小氣而不中用了,小情小調怎比粗獷豪放。
這裡的居民80%是藏族,民風也是按藏族的傳統。第一晚去藏民家,喝酥油茶,品青稞酒,嘗青稞面條,吃烤牛肉和烤羊肉,都是純綠色食品,吃的我們心花怒放,並隨藏民一起翩翩起舞。一家人有主有次,有內有外,能歌善舞者在台前表演,而藏族老大爺就坐在我們後面,隨時看客人缺少什麼,在第一時間送到。隨行的司機告訴我,藏民很熱情,很友好,只要不招惹他們,他們一樣愛笑,而且笑的格外燦爛,如果一旦被惹怒,那就會獸性大發,誰也攔不住,出刀必見血。又一個敢愛敢恨的民族,我鐘情這樣的人。
住在扎西德勒大酒店,推門進去沒看見傳統意義上的床,是兩個對著的木沙發,上面鋪著被褥,中間一個床桌,很可愛。最有特點的是他們的窗簾,一塊窗口大小的厚布,中間開半道縫,從中下往兩邊對折,露出三角形的玻璃,光線很少,有趣,回家一定要效仿一個。
香格裡拉最美的風景在普達措森林公園,原生態。這裡的風景是粗線條勾勒的,不在乎細節,要大視野,大心胸的去看,去感受。沿屬都湖走了一圈,水邊的半截樹干倒影在湖裡,透明而干淨。從每個角度照過去,都是一幅絕版畫。這些畫的美是在回家以後才發現的,美的那麼原始,那麼低調。每棵草都不曾有人觸摸,沾的露珠還是500年前的呢。
四、無父無夫的國度—瀘沽湖
每次讀楊二車娜姆的書都會一口氣讀完,《七年之癢》是在深圳回沈陽的飛機上,而這次的《長的漂亮不如活的漂亮》則是在自家床上昏坐了幾個小時讀的。
我本身是低調的人,卻非常喜歡高調的她。尤其看到她最新裝修的房子,鮮艷的不得了,讓人愛的不得了。
中國紅別了挪威藍,娜姆離開了她的挪威王子。七年,幸福來的太晚,又走的太快。這個瀘沽湖畔走出女兒國的女子,摩梭人的後代,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和精彩,卻依然要求自己活的漂亮,哪怕獨自一人。
終於有機會來雲南,不管怎樣都要到瀘沽湖看看。
可惜她的家在四川的瀘沽湖,而不是雲南的這個,中間一島之隔。不過這次瀘沽湖之行讓我真正感受到了娜姆在文章裡說的那些話。一個非常非常貧窮的地方,從那裡走出來的人應該熱烈的擁抱一切,應該沒有不快樂的理由。
旅游車每停靠一次,都會惹來一群孩子,光腳穿著鞋,腳上的皮黑黑的,裂著口,皺著紋,根本看不出是一雙孩子的腳。每個孩子手裡都拎一袋蘋果,能有20多個,才3元錢。便宜的東西有時無法勾起人的購買欲,看著,一點不想買。滿嘴笑話的台灣佬本來只想買兩個,後來還是買了一袋,兩個一元,一袋三元,誰都會計算啊。
說實話,瀘沽湖真的沒有什麼好玩的,不過就是一個高原淡水湖泊,但卻那麼強烈的吸引著我們,因為摩梭人的走婚和母系社會制度都是我們現代社會所無法想像的。我和同事一人包了一個房間,一起出游的那些情侶都不可思議,笑話我們是不是為走婚做准備。
坐在祖母屋的火塘旁,看著厚厚的豬膘肉,想像這樣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呢。女人沒有丈夫,孩子沒有父親,由舅舅負責照顧,重女又不輕男,沒有社會壓力,生活清閑而規律,不需要很多的錢,他們甚至不了解錢的意義。回來後老公問我他們是夜夜都走婚嗎,我說估計不會吧。摩梭人的走婚是有感情基礎的,只有停止一段走婚才可以開始下一段,不能同時和多個人。只是沒有我們所謂法律上的一紙合同,她們比我們更守法,因為她們用的是道德。誰保守,誰落後,誰更放縱?
乘坐6人一組的豬槽船劃到裡務比島,大約就半個小時吧。湖面非常平靜,但不是最好的季節。等幾年後這裡充分開發,游人如織的時候,湖水就不會這麼清了,船也不會這麼的小,商業來,一切都會變。我想我十年之內是不會重返這裡的,不是不喜歡,而是看到最原始的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