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中行剛進行閩中-------三明永安石林、桃源洞;將樂玉華洞;泰寧金湖四日游,總的感覺卻只有一句話:累。
此次“三.八”活動,原本我們還想今年去海南一趟,感受椰島風情,可沒想到局長辦公會議卻早已定下來讓我們去大金湖,讓我們措手不及。
此次的行程安排是:D1:坐車到永安石林。
D2:上到桃源洞,下到玉華洞。
D3:游金湖,坐竹排游上清溪,看尚書第。
D 4:到沙縣吃小吃,返回。
第一天我們早早的來到局裡坐車,乘興而去,結果司機走錯路,原本先到永安的 ,只好先到三明再到永安。導游說我們其實所用的時間都差不多,如果走原本要走的路,路況不好,是柏油路的,也要用那麼多的時間。此次的地陪是個年青的小伙子,從喜歡挑眉毛笑中可以看出才出道不久。
我們先去的地方是永安的鱗隱石林,是中國的第二石林,在丘陵中能看到石林也是很奇怪的。這片石林也很有特色,最像的景色也是最早看到的豬頭滴口水,據說是豬八戒因親不到嘴而一直流口水。石林中的石頭被冠上種種名字,像“石猴望桃、阿詩瑪、虯蟠”等,這只虯蟠很奇怪,在一塊光滑的石壁上突起一條灰黑色的石塊,還真像一條虯蟠呢。
在永安,取名都很奇怪,桃源洞沒有洞;大湖沒湖;沙陽沒沙。桃源洞的取意是“桃源深處,別有洞天”。桃源洞最有特色的是一線天,兩塊巨大的石頭中留有一縫,這一線天長有900多米且很直。我們一進景點就看到半空中石壁上刻有四個大大的字“桃源洞口”,是發現一線天的人的兒子為紀念他而在漲潮時所刻的。順著石階往上走,來到了一線天,從入口往裡看不到頭也看不到天,聽導游介紹後我還有點擔心等下走不過去,扶上石壁側身往上走,越走越窄,前方的寶英走的卻很輕松,居然還可以直著走。走著走著,慢慢地又開闊起來,不知不覺走出了一線天。在桃源洞的山壁上有一種還魂草,據說葉子熬湯可以治頭痛,我也偷摘了一塊,想種在辦公室裡添加一點綠色,沒想到麗華也摘了一點,我們想到了一塊。
從桃源洞到玉華洞坐了近四個小時,玉華洞是在將樂縣,將樂經濟還不錯,整個縣城看起來還不錯。從玉華洞起我們又多了一名導游,她姓廖,說不用稱她廖導,那意昧著她將我們撩到。她是從泰寧趕過來的。由於去年剛去過桂林,所以游玉華洞看鐘乳石也就不奇怪了。
我們第三天的行程是泰寧的大金湖,知道大金湖還是從任達華做的廣告才懂的。我們此行 一共參觀了三個“一線天”,在大金湖上有個“水中一線天”,是兩山夾峙而形成的奇特“胡同”,寬不過2米,全長500多米,高達100米,劃船之內,須擦壁緩行,仰望而天開一隙。 由於三月的金湖還是枯水期,以至我們無法領趔穿過一線天的樂趣,船只能開到洞口讓我們看一看。
在金湖的旁邊還有個一線天,只是這個一線天是斜斜的,要側身彎腰著走。甘露寺是建於金湖之畔懸崖之天然洞穴之中,其建築奇特,僅用一根“狀元柱”作支撐,不用一根釘子,依次坷岩石順勢架造,真是“一柱插地,重樓疊閣”。整個寺成倒三角型,外形似“葉”字的繁寫,這本是姓葉人家所建的。要進入甘露寺之前,小廖讓我們看一種方圓竹,看似圓的,摸起來是方的。
我們下午的游程是上青溪漂流,對於竹排漂流我已有了經驗,但上青溪的漂流還是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清幽。三 人一排順溪而下,除了我們的談話聲只聽見溪水的流聲。深深的吸一口氣,讓整個身心沐浴在清馨中。竹排的排工邊撐船邊給我們講兩岸景色,讓我們輕松而又愉快地渡過這兩個小時。
為了讓明天能夠早點到家,我們接著就去尚書第。尚書第是明朝兵部尚書李春燕的府第,有三進五門八十多間房。這大戶人家可真是門難進,抬腳進門就得先鞠躬。整個尚書第體現了莊穆和權勢 。現改為泰寧博物館。裡面分五個展館,分別為文物展;家具展;人物歷史展;李春燕一家人蠟像展和泰寧風景圖片展。
沙縣的小吃全國聞名,泉州的大街小巷遍地開花,回程的時候有經過沙縣,我們決定去嘗嘗正宗的沙縣小吃。沙縣小吃以其品種繁多、風味獨特和經濟實惠而著稱。我們嘗了煨豆腐、錕飩、煎水餃等十多種,最好吃的就數煨豆腐,而錕飩跟在泉州吃的沒兩樣。
這一行雖坐了將三十小時的車,人很疲憊,但景色還不錯,也算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