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因為一路同行而經常會出現的人物:蘿蔔——來自天津的小伙,吃苦耐勞型驢友,自虐傾向中度。妞子——居住在北京的已婚女子,休了婚假出來行走,准備和同是驢友的老公去西藏阿裡度蜜月,自虐傾向嚴重。唐唐——來自江南的小女子,第一次出門旅行就碰上這麼長的距離和這麼久的時間的苦行,自稱是個菜鳥,自虐傾向輕度,有向中度或重度發展的趨勢。我——來自江南,已在北京居住11年的自由職業者,30歲之前想出一本書、辦一個影展、走一趟西部的驢子,自虐傾向中度。【路線】北京-甘肅蘭州-敦煌(玉門關、漢長城、雅丹地質公園、鳴沙山、月牙泉、莫高窟)-嘉峪關-張掖-青海西寧(青海湖、塔爾寺、日月山)-甘肅臨夏(拉不楞寺)-甘肅碌曲(朗木寺)-四川若爾蓋(花湖、唐克)-四川松潘(九寨溝、黃龍)-成都-康定-稻城、亞丁-雲南中甸(香格裡拉)-德欽(梅裡雪山)-麗江-大理-昆明-北京【甘南篇】 第7天:西寧-臨夏-夏河-桑科草原6:00 准時起床,拎起背包離開西寧郵政賓館501房間。搭車去甘肅臨夏,然後再轉車去夏河,下一站——甘南拉不楞寺(Labrang)。這已經是我上路的第7天,從敦煌、嘉峪關、張掖一路走來,尤其是半徒步走完青海湖以後,已經漸漸迷上了這種自由行走的感覺。雖然是“自虐游”,雖然累,也許是因為總有不同的風景在前面,對“下一站”的期待總是會讓我鼓起勇氣繼續行走。在出門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拉不楞,既不知道那裡有一望無際的桑科草原,也不知道那裡有奔流不息的大夏河,更不知道《天下無賊》中那如詩如畫的高原景色就是取自拉不楞。我在旅行路線的安排一般都是在行走的過程中臨時確定,沒有准備現在驢友們出行常見的攻略或線路圖,一切隨緣,只是大概其有一個方向,足矣。要是規劃好每一天行程甚至細化到吃喝拉撒每一步的自助旅行,總覺得是另一種形式的旅行社。7:20 坐上去臨夏的班車。鄰座是兩個紅衣僧人(我們起先一直稱呼他們是喇嘛,後來才知道,紅袍的僧人在當地的藏語裡一般被稱作“阿克”,只有修行多年得道的高僧才能被尊稱為喇嘛),他們很和善,但是又保持著很好距離感,我向他們微笑示意,他們亦微微頷首。除了兩位阿克和我們幾個旅行的人,車上基本上都是回民,因為車裡滿眼都是白色的回民帽子。我問司機,多久能到臨夏,司機淡淡的說,車如果不壞在半道,也要7、8個小時(從蘭州坐車到拉不楞也許會近一點,沒有考證)。9:55 車啟動往臨夏。從西寧到臨夏,從青海到甘肅,一路上山,既不像南方被植被覆蓋的丘陵那樣蔥翠,也不似雲南赭紅色山巒那麼另類,更沒有北京郊區的山那麼赤裸裸的岩石和黃土的原色,這裡的山大都呈土褐色,山路曲折,山勢險峻,車子行進其間,車上的人都像是在坐游樂園裡的過山車,不過仔細一想,還真是名副其實的“過山車”。一路上的車窗外的風光都是極有棱角的山峰,看著看著漸漸有點疲憊,眼皮老打架,但總是不敢熟睡,都說有駕照的乘客最怕看別人開車,自己就是個生手司機,一路上沒少感慨司機要是沒有過硬的駕駛技術還真不敢這麼開。幾天前,剛剛從甘肅西北的敦煌、嘉峪關經張掖穿祁連到青海,現在又要從青海回到甘肅了,只不過,這次是去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去那片神秘的地方行走。11:00 車上有一個回族老人,竟然拎著一個已經在淡出城市人視野很久的單卡收錄機,總在停車的時候,放點咿咿呀呀的老磁帶。磁帶好像已經被聽了很多遍,沙沙的聲音往往蓋過了跑調的曲子。而當車在山路上左右盤旋的時候,老人竟還和司機大哥談笑風生。13:15 經過一個叫“趙家村”的村子,民居全部是土坯房,但是村子最高處地勢最好的地方有一座非常光鮮的清真寺,我暗忖,估計整個村子最好的建築就是這個清真寺了。但是在每家土坯房的院子裡,總會有一樹開得極絢爛的梨花。13:12 車抵達臨夏境內一個叫雙城的地方,我照例在換乘車子的時候找這裡的郵政所,在旅行筆記本上蓋郵戳。郵政員是個中年男子,特別和氣,我進門的時候在院裡躺著睡覺,我說明來意,很痛快的答應我的要求。但是沒有想到我竟然是這個雙城郵政所很久以來第一個來蓋郵戳的人,因為郵政所的郵戳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使用,郵政員現調的日期,現塗的油墨,然後很認真地工工整整地在我的筆記本上蓋上郵戳。我挺感動的,走一路,蓋一路郵戳,這麼認真的對待一個陌生人,說實話還是頭一回,也許這就是職業精神吧。至今,那個中年人的面孔已經在記憶裡模糊,但是他蓋郵戳時的一絲不苟讓我怎麼也忘不了。16:35 到達一個三岔路口,看路牌,往左是合作,往右是拉不楞,同行的阿克師傅告訴我們,還有半小時就到拉不楞了。從三岔口往拉不楞的路修得非常平坦,車速明顯加快,讓一路上飽受顛簸之苦的我過癮,也許真的到了拉不楞會有更多的“過癮”等著我。出了大山,收到兩條短信:在北京的一直想跟我旅行的西班牙哥們:“Jealous. NOT to being enjoying such holidays. Seems very scenic route.”(嫉妒。沒有嘗試享受這樣的假期。有著非同一般美麗景致的路線。)我回復:“Just do it.”在南方海邊生活的朋友:“你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後海、新天地有你,雪山、大戈壁有你!”我回復:“能在城市裡保持一顆敏感的心,在荒野裡擁有一鐘種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悲憫之情懷,皆吾所欲也。”17:40 車抵達夏河,拉不楞寺所在地。夏河車站有很多載客的藏民,很熱情地要我們雇他們的車。一個叫道吉的小伙子的一句話打動了我們:“到牧民家裡住吧,就在桑科草原。”18:00 車行進在藍天草原之間,白雪輕覆著遠山,草仍是黃的(據說夏天這裡的草原長滿了小花,簡直就是花原)。頭頂是湛藍的天,中間是潔白的雪山,眼前是金黃的草原,豐富的色彩讓車上每個人都那麼激動,完全忘卻了一天的旅途勞頓。也許是天色將晚的緣故,草原上有稀疏的幾群犛牛,緩緩地在草原上行走,見到我們的車子就睜著無辜的大眼睛一看就是半天,一點都不怕人。有的還晃晃悠悠地從我們的車前經過,探頭在路邊的水窪中飲水,那一派悠然自得真讓人羨慕。
藍天、白雲,成群的牛羊,牧民們的笑臉,還有草原人家裊裊升起的炊煙,總讓我覺得我不是在旅行,而是在回家。這裡真美,很純粹的那種美。19:00 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在牧民尕藏傑的家裡安頓下來。吃了一餐地道的藏家晚餐,酥油茶、糌粑,飯後請司機兼導游道吉一起來喝奶茶,大家說笑著,我們跟著學說當地的藏語,開心的很。尕藏傑的小女兒已經4、5歲,特別喜歡坐到桌子底下,我和蘿蔔就一起陪她鑽到桌子底下,小女孩看見我們一起陪她坐,笑得別提多燦爛。也許因為在野外行走了數日,我們的膚色已經和藏民有點相似。後來看照片才發現要是不看裝束,幾乎分不出誰是本地人,誰是外來客。20:00 草原上天黑的慢,但是這個時間天色已經漸漸擦黑,我一個人走到尕藏傑家屋後的小草坡上,躺下看天空,四野無人,只有風吹過草地的聲音,只有隱約可聞的犬吠,看天上的流雲,間或還有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草原上的夜真的很讓人有就此留下不復歸的衝動。尕藏傑上來找我了,說這裡牧民一到晚上就把藏驁放出來,千萬要小心。於是依依不舍地回到屋舍。22:00 蘿蔔和妞子和唐唐依舊和道吉他們學藏語,一看時間不早,竟也顧不得沒有洗臉刷牙倒頭就睡。臨睡前,尕藏傑的妻子進來把火爐加滿了曬干的牛糞和羊糞,把屋裡烤的暖暖的。這些就是桑科草原最好的能源,還是純天然無害的燃料,而且似乎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打開炕上的被子,一股酥油的味道。我睡下的時候,他們三個已經打起呼嚕。呵呵~

(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