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行十八——九黃四稻海之二:黃龍篇

作者: z_jessica

導讀9月14日,第五天,晴, 早上起床,已經不再下雨了,路面也干了大半。於是不再考慮搭旅行團的車,坐上了去川主寺的公車。沿路的風景很美,連達戈神山也露出了莊嚴的山容。終於見到了盼望以久的太陽的笑臉,天越來越藍,雲越來越白,氣溫也節節攀升。 9點半左右到達川主寺,直接訂好第二天到成都的票(車資80)。同時在車站工作人員的聯系下,和另兩位北京的朋友 ...

9月14日,第五天,晴,

早上起床,已經不再下雨了,路面也干了大半。於是不再考慮搭旅行團的車,坐上了去川主寺的公車。沿路的風景很美,連達戈神山也露出了莊嚴的山容。終於見到了盼望以久的太陽的笑臉,天越來越藍,雲越來越白,氣溫也節節攀升。

9點半左右到達川主寺,直接訂好第二天到成都的票(車資80)。同時在車站工作人員的聯系下,和另兩位北京的朋友拼車去黃龍(來回200元/車)。

北京人的能侃是出了名的,那位老兄也真會說,一路都沒停過。笑笑說說,不到11點就到了黃龍景區。跟司機約好出來的時間,我們就步行上山了(黃龍門票200)。那對北京夫婦是坐的索道。

我們按照指示牌的上山道上的山,後來發現其實應該走下山道上山,上山道下山更加合理些。因為上山道基本都是石階,且景色一般;而下山道都是步行的棧道,一路沿景搭建。所以下次去的朋友們一定要記得在黃龍逆向行走這個道理哦。

黃龍的景色在本質上與雲南香格裡拉的白水台是一致的,都是鈣化沉積的岩石和清澈的水池。兩者的差別在於黃龍的鈣化帶是黃色的,範圍遍布整個山脈,在陽光的照耀下能發出金子般的耀眼光芒,所蓄的池水顏色豐富,比較壯觀;而白水台則是以小而精巧馳名,通體純白的鈣化水池中流淌的是永不干涸的清藍水色,只存在於山脈的一角,甚為神奇,是當地人膜拜的聖地。

黃龍的景色是需要太陽的照拂的。只有藍天、白雲、雪山、古剎和艷陽映襯下的黃龍五彩池才是人間勝景。黃龍的五彩池中每個水池的顏色都不盡相同,一大片的各色水池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斕的美景。

可惜的是正午以後游人越聚越多,隨著大批旅行團浩浩蕩蕩的上山,那種寧靜空靈的氛圍被破壞得一干二淨。看看也快到約定的時間了,於是和同學一路小跑直衝下山,還不忘見縫插針拍些好角度的照片。路上見到有蠻多的人停下吸氧,還有人被擔架抬下的,似乎誇張了些。

下山只用了半個多小時,到山下大概3點半多一點,找到早上的車,返回川主寺。前後在黃龍呆了4個半小時,算是一個比較合理充裕的時間。

4點多回到川主寺,離天黑還有一大截的時間,同車的四人商量著去松藩古城瞧瞧(來回車資60)。十幾公裡的路,很快就到了。古城入口處樹著文成公主的像,但我們想破頭也沒想出文成公主與松藩有什麼淵源,可能是歷史知識需要補修吧,呵呵。入得城門的那段明顯就是現修的,周邊的商鋪賣的也是比較現代的商品;穿過一道廊橋,就是當地生活氣息比較濃郁的了,城牆是土質古舊未經雕琢的,古樸卻仍顯氣派的映月橋依然承載著當地人的出行作息。穿城而過的潺潺流水,步履閑適的當地百姓,空氣中飄著裊裊白煙和彌漫著誘人的食物香味,夕陽西下在遠山上投下的斑駁陰影,遠處漫天的紅霞,勾畫出的是怎樣一幅愜意的畫卷。漫步在古城的夕陽下,心情是隨意而懶散的。

在古城中,竟然還有戶外用品的專賣店,買了件帶夾絨的衝鋒衣(260元),明知是大卡的,但各方面的性能都不錯,在後來的四姑娘山和亞丁派上了很大的用處。

晚上回川主寺,隱隱有些喉嚨痛,不敢在外多呆,喝了感冒茶,早早就睡了。

9月15日,第六天,晴,

早起感覺良好,終於沒在高原地區染上可大可小的感冒。幸運。

7點坐上川主寺發往成都的車,再次經過松藩古城,不過這次是繞著外圍走的,能把新舊兩重天的城牆觀摩得更清楚。其實,有些原生態的東西更真實,更符合游人的愛好,但和當地求現代、求進步的宗旨又有衝突。兩相結合的產物有的時候反而會成為雞肋(純屬個人見解)。

從松藩回成都的路還比較好走,大概4點多到達成都的茶店子車站,買好去四姑娘山的票(車資66元)打車去預定的索瑪花(車費20元)。索瑪花的地理位置不錯,但服務員對老外明顯比較熱情,在此不作推薦。

晚上去最熱鬧的春熙路閑逛,龍抄手的小吃總彙不怎樣,建議大家不要嘗試了,可能單點他家的特色紅油抄手會比較好。賴湯圓和韓包子也離得很近,嘗了下,味道不錯。吃飽喝足後,就該打道回府了,明天大早可還要趕車去四姑娘山呢。

未完待續

想看更多圖片的話,請去我的BLOG:http://www.uoko.com/Blog/jessica/



(黃龍的寺廟-金水-藍天-白雲)



(黃龍五彩池)



(雪山-彩池)



(松藩-古老的映月橋)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