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事散逐香塵——吳哥印像(三)

作者: 糖糖爹娘的足跡

導讀晚上,趴在賓館的床上,翻著《五月盛放》,憧憬著明天的旅程。由於景區總體上並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在行程的安排上還是比較寬松的。吃過早飯,我們再一次踏上旅程。塔布蘢寺是重要的一站。塔普蘢寺整個寺廟其實已經被密林所吞噬,如蟒蛇一般的樹木遍布每一個庭院。每個到塔普蘢寺的人都會被其中盤根錯節的樹木所吸引。對於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們是很難想像這裡 ...

晚上,趴在賓館的床上,翻著《五月盛放》,憧憬著明天的旅程。由於景區總體上並不是很大,因此,我們在行程的安排上還是比較寬松的。吃過早飯,我們再一次踏上旅程。塔布蘢寺是重要的一站。塔普蘢寺整個寺廟其實已經被密林所吞噬,如蟒蛇一般的樹木遍布每一個庭院。每個到塔普蘢寺的人都會被其中盤根錯節的樹木所吸引。對於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們是很難想像這裡樹木的力量。大樹生長在圍牆上,屋頂上,根部緊緊地貼在牆上,插入地下,深入建築。在這種偉大的自然力量之下,整個寺院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無數精美的廊柱,都已經變成了遍地的碎石,從人工的雕琢又回歸了自然的本性。然而也有的樹木反而成為古老建築的支撐,使建築在歲月的風雨中能夠依然挺立。正是這種毀滅與支撐的矛盾結合,成就了塔布蘢寺別致的風景。使塔布蘢寺真正揚名天下的是一部叫作"古墓麗影"影片,每一個游客都在尋找著片中的場景,貪婪的拍著照片。事實上,由於整個吳哥古跡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因此,在聯合國的組織之下,許多國家都參與到吳哥古跡的維修當中,我們國家也參與了(我國文保工作者負責周薩神殿的修繕),但是我想,塔布蘢寺應當是最難修繕的,如何能既保護古廟精美的結構,又能使生長在古廟上的那些古樹不遭破壞是個很難很難的問題。看著庭院空地上擺得整整齊齊,且編了數字的碎石,我忽然覺得,這是全天下最難的拼圖游戲。我們在塔布蘢寺中漫步,一邊是爬滿了青苔的殘破的建築和滿地的亂石,一邊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讓人既為曾經輝煌的衰落而暗自神傷,又不得不折服於生命無堅不摧的力量。似乎在一瞬間,忽然感知了"永恆",那是在無盡歲月中的一次次輪回,是生與滅的糾纏,是宇宙萬物誰也逃不出的宿命,當剝離開所有的外在形式,只有時光是不變的。

離開塔布蘢寺,我們將前往距離古跡群較遠的女王宮。由於女王宮的建築材料是發紅色的石材,因此當地導游說上午十點以後去,觀看的效果比較好。其實女王宮的占地面積不大,更為奇特的是,它並不像吳哥其他古跡那樣高大,威嚴,而是非常的小巧精致,就連門也不過1米2、3的樣子,總體上像一個古人建造的微縮景觀。整個女王宮的建築之精細,超出人們的想像,因為每一根石柱、每一個門楣都雕刻有非常精致的圖案,而且無一處遺漏。在女王宮的門柱上有文字記載,據說是供奉婆羅門教主神濕婆神(男性),至於後來為什麼成為女王宮,就無據可查。由於女王宮離吳哥較遠,被外面世界發現的也晚,是1914年法國一位地理學家在荔枝山一帶勘察地形時,才發現的。但實際上住在周圍的百姓,早就知道這個神奇所在,女王宮門前的石頭還有當地居民多年磨刀留下的痕跡。在女王宮主體建築群的牆外,還有兩個長滿了蓮花的池塘,在蓮花的陪伴下,紅色的石頭散發出暖意。我忽然意識到,這似乎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沒有爬滿綠色青苔,完全處於陽光下的古跡。嗯,這樣的地方適合女子待,陽光、溫暖、精致。

下午我們將前往最著名的小吳哥,它的形像出現在柬埔寨的國旗上,出現在每一個描述吳哥的地方,它的形像已經成為整個吳哥古跡的代表,的確,它的規模是如此輝宏,它的雕塑是如此精細,使它無愧於成為吳哥古跡中最閃亮的明星。

來到小吳哥的護城河前,彩虹橋直通向令人神往的寺內。遠遠的就是那高聳的寶塔,也是當年那個法國人在雨林深處所驚見的奇觀。我和老公興奮的走在彩虹橋已經崎嶇不平的橋面上,竟還有些不敢相信,圖片中的地方已經就在眼前了。小吳哥總體上也是回字形的建築,中心建築分三層,據說第一層像征地下世界,第二層像征人間,第三層像征天界。如湖面一般寬闊的護城河、一圈一圈的圍牆、連接內外的號稱可以通往天界的橋梁、幽深如同時光隧道的長廊、如蓮花般高聳的五座聖塔、無處不在的仙女阿蔔莎拉和魔怪、如算盤珠子一般的窗欞、一層一層通往更高處的階梯……如果要描述清楚小吳哥的建築格局,只怕洋洋萬言不一定夠,再說,我們也都不是什麼建築行家,只是以外行人的眼光來感受一下古代高棉文明的輝煌,總之小吳哥整個占地很大、建築規模也很大、建築構造很復雜、雕刻工藝很精細,在我的印像中完全可以和希腊神殿、埃及神殿相媲美。在小吳哥,我們真正感到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力量,游客的數量急劇增多,可以用游人如織來形容了。據說在小吳哥裡有三千多個阿蔔莎拉,但是只有一個露出了牙齒,不知道當初那個工匠是如何想的,倒是給後人留下了這樣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於是,所有的游客都會排著隊在導游的指引下,去看看她,毫無疑問,這個工匠知道如何使他的作品在"三千粉黛"中脫穎而出。小吳哥到底是神廟還是陵墓,目前也沒有准確的說法,他的宏偉的神殿,無疑體現了對神的崇拜,而他坐東朝西的格局卻與印度教中的身後世界一致(其他重要吳哥古跡都是坐西朝東的)。據說小吳哥這一巨大的工程前後歷時八九十年才完成,以至於吳哥王朝都已經從印度教進入到了佛教的時代。小吳哥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浮雕回廊,他們是由一個個宗教故事構成,其中也包括了那個乳海翻騰的故事。不過在我們的眼裡這些都只是精致的圖畫,精靈、仙女、魔怪、國王、戰爭、祭祀、生活……,當你沿著這長廊向前走著,游人越來越少,喧囂在不知不覺中離去,忽然之間你會發現前後在一個又一個的門框之外是如此深邃、幽長,仿佛沒有盡頭,仿佛離外面的世界越來越遠了。愛好清靜的人也許會認為找到了一處可以沉思的所在,愛好熱鬧的人卻會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最吸引人的就是通往吳哥寺最高層(第三層寶塔)的"天堂梯"了,有13米高,幾乎與地面垂直(80度角左右),沒有緩衝、沒有扶手,一直到頂。如同不到長城非好漢一般,不爬天堂梯也不算到了小吳哥,更何況,爬上去了還可以看到第三層的風光呢。

我和老公都准備向上爬,由於擔心妨礙爬行,我和老公決定什麼都不帶,連照相機也讓朋友幫看著了(嗚嗚,於是好多照片都沒照成)。看著一向不敢冒險的老公決定和我一起爬,我鬥志十足地說:"讓我領頭吧!"要說爬天堂梯,一定是手腳並用的,由於多年風化磨損,每個階面也就15公分寬左右,而卻有35公分左右的高度,因此還需要略側著身子爬。由於沒有扶手,感覺從台階中間爬沒著沒落的,於是決定沿著一邊爬上去。剛開始的時候,還感覺中氣十足,但是大約剛過1/2處時,忽然感覺有些害怕,腿軟,心想怎麼還不到呢,我的眼睛緊緊盯著手下的台階,既不敢抬頭看(真害怕抬頭角度過大,翻下去),又不敢向下看(既有些恐高,又怕驚著老公,再出什麼事),只好鼓勵自己再堅持,同時又想著古代高棉人可真會自己折磨自己,弄這麼陡。爬著爬著,忽然覺得頭頂出現一個陰影,費勁的翻著白眼瞄一瞄,才發現,在快到頂的地方,台階的長度縮短了,在縮短的台階兩頭竟然還有突出的石頭。好險,我可不想破壞古跡呀,我趕緊和我腳下的老公說,"往中間爬,頭頂有大石頭!"終於到了頂,竟有些連滾帶爬的感覺,趕緊爬進回廊,緊張的心情才算舒緩一些。而老公的心髒,撲通撲通,得又狂跳的半分鐘才平靜下來。在第三層平台上,轉了幾圈,這就是五座寶塔所在的地方,也是"眾神彙聚的地方"。第三層平台四面都可以上,但只有一面有向下行的扶手,於是95%的游客都排隊從那裡下,當然我們也是,上去都腿軟了,更何況下去。站在門框裡,探著頭向下看,咦,真陡,竟然看不見最下面的台階。我們排著隊,拉著所謂的扶手(其實就是根鋼筋,還來回晃悠呢)小心翼翼的往下走,沒有人說笑,直到到地面上才舒了一口氣(其實是第二層平台),忽然覺得,還是"人間"好。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