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在烏鎮壞了好心情

作者: chengxianghong14

導讀長假,興衝衝跑到烏鎮去白相。無他,貪其人少,悠閑。可以篤悠悠喝茶,呆坐一下天,啥物事也不想。 烏鎮的西柵幾年前去過,民風淳樸,旅游品還不見蹤影。老伯伯的戇笑,汰得泛白的中山裝,鐵殼子熱水瓶,靠河的茶館店裡聽說書,一杯清茶聽一下午。貝托魯奇來中國拍電影選景,看到廣西鄉間的生活,激動地不來塞,“前消費時代的快樂!”伊當是在做夢。 再回 ...

長假,興衝衝跑到烏鎮去白相。無他,貪其人少,悠閑。可以篤悠悠喝茶,呆坐一下天,啥物事也不想。

烏鎮的西柵幾年前去過,民風淳樸,旅游品還不見蹤影。老伯伯的戇笑,汰得泛白的中山裝,鐵殼子熱水瓶,靠河的茶館店裡聽說書,一杯清茶聽一下午。貝托魯奇來中國拍電影選景,看到廣西鄉間的生活,激動地不來塞,“前消費時代的快樂!”伊當是在做夢。

再回西柵,已是一片工地,塵土滿天。聽說已經“開發”,大興“旅游”土木。路口一座鐵柵大牌坊,“景區”到了,買票,120塊,比龍門石窟還貴!

進門,有一小船來接。隔水望去,黑赤赤的“寨子”大旗翻飛,這不“水滸城”嘛! 過一橋,很古,船夫誇耀說:橋是鄰縣買來的,我們的修建思路以“古”修“古”。我心想,人家的古橋挖來了,人家家裡不毀了?這不是以“古”的旗號拆古嘛。

上岸,新造的仿古街還是以前一家家住戶的格局,但門板都是最近剛剛“做舊”的。大都門窗緊閉,透過窗向裡張望,個個空無一人,新砌的水泥牆,纏著一串串赤膊電線。走了兩步,死一般的靜,有點“嚇水水”,懷疑是進了“電影布景”。問管理員:以前的人家呢?答說:全部動遷到“新區”去了。此地以後開商鋪。

再過去幾家,倒真是“商鋪”了。中式老屋裡竟開起西式面包房,對面一家更眼熟:“港式茶餐廳”伊講!心想:各麼,我家樓下的小吃街也好買票參觀來!(會不會被人家打?)

找到賓館——“通安客棧”,門口一座雕花石門樓,細看上面的磚雕,人物走獸都是新的,上書四個描了金粉的大字:翰墨千秋。不倫不類,好像此地是“書法家協會”;口氣之大,古時顏真卿的府邸也未必敢如此“老卵”。

前台一問,節日漲價,要880。簇新的大堂除了我一個游客沒有,竟還要漲價,昏過去!

咬咬牙回吧,天已然墨黑,還要擺渡……問船何時來,西裝筆挺的奴才懶洋洋說,不曉得。問:還有其他賓館嗎?回答:沒了。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村已蕩平,店是黑店。“天啊!”以前看歐美電影,每到主人公如此驚呼總起一身雞皮疙瘩,今臨絕境,才知唯有此二字最能代表心聲。

回家見上海有報紙登出鴻文“游千年水鄉烏鎮西柵欄,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家”已拆,是不是“繡花枕頭”的“枕”?


精選遊記: 烏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