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行

作者: 楊家將

導讀廬山行聞廬山之盛名,神往久矣。未曾登臨,終覺缺憾。〇二年七月十二日隨團隊諸君身臨其境,得識廬山。 蘇東坡有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有照片,又有錄像,不同景點盡收於尺寸之中。廬山的山峰奇秀,峽谷幽深,古木參天,修竹清雅,疊泉奔雷,飛瀑噴雪,雲飛霧卷,風光無限。引來古今名流雅士,留下� ...

廬山行聞廬山之盛名,神往久矣。未曾登臨,終覺缺憾。〇二年七月十二日隨團隊諸君身臨其境,得識廬山。 蘇東坡有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有照片,又有錄像,不同景點盡收於尺寸之中。廬山的山峰奇秀,峽谷幽深,古木參天,修竹清雅,疊泉奔雷,飛瀑噴雪,雲飛霧卷,風光無限。引來古今名流雅士,留下千古不朽文章。三教修廟堂,達官建別墅,中外游客不斷,商家買賣興隆。

到廬山登峰下谷,繞羊腸之小路,爬陡峭之石階,觀斷壁之奇險,賞怪石之像形。雖揮汗如雨,尤興致昂然。

走花徑,思古人之不朽,訪美廬,憶兩黨間爭雄。廬山會議留舊址,是非忠奸後人評。

登山有暇,驅車湖口,泛舟潘陽湖,看江濁湖清,涇渭分明。蘇東坡所記石鐘山者即在此處,古人求實精神令人嘆服。對面有湖口大橋,為不對稱斜拉橋,乃湖上建橋最長者。湖中有孤山,於水中突兀聳立,東高西低,狀似木靴,人稱“鞋山”,傳說乃仙姑繡鞋演化而來。山上有寶塔,為呂洞賓寶劍化成。

又一日,前往南昌觀賞滕王閣,途經共青城。共青城原本丘陵荒原無人煙,五五年九十八位上海知識青年立誓開發革命老區,拓荒建村,發展而為城。以廉政為民、光明磊落著稱,生前功名顯赫,仙逝轟動朝野的胡耀邦,骨灰被安葬於城東。該城居民對胡耀邦特別敬仰,強烈要求,逐級上報至黨中央,願為總書記修墓於城中。然後選址葬骨灰,刻雕像,樹碑立傳,栽松柏,植青竹,育花種草,修石階,立牌樓,建成陵園。黨政要員、達官顯貴,無一人死後得此殊遇。可見善惡終有報,人心最公平。仰首看雕像,莊嚴肅穆,恭身拜賢良,思緒萬千。

滕王閣因王勃寫詩作序,而聞名遐邇。《滕王閣序》(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名揚海內,其詩則知之者較少。“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詩序寫景抒情,立意深刻,詞句華美,提筆立就,一氣呵成。足顯王勃年輕博學,才華橫溢,也使滕王閣格外生輝。千年風雨,人去樓毀,重修者二十九次。一九九八年落成的滕王閣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雕梁畫柱,“飛閣流丹”,“桂殿蘭宮”,壯觀依然。內有電梯,空調則屬於“增其舊制”。今人勝古人,不知滕王李元嬰在天之靈做何感想。登臨滕王閣,已不見鶴汀鳧渚,有落霞而無孤鶩,秋水仍共長天一色,應驗了物換星移一說。拾階而上,魚貫而入的游人卻都是“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游廬山而及潘陽湖,觀滕王閣而過共青城,得山水之樂,發懷古之情,表敬賢之意。意外收獲豐碩,雖疲憊而樂在其中。不虛此行。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