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中只有頭兩天有空,想在附近找個清靜的地方走走。在網上掃了一遍,似乎只有浙西的石長城和天灘擁有較低的關注度和較高的美譽度,嘗試了一下果然所言不虛。羅列一下流水賬,也算為後來者提供參考。(其之所以能留得一份清靜主要是由於公共交通不便造成的,其實那邊的山路並不難走,自駕游可行性還是比較高的)10.1 上海站火車站—杭州東站(T741,軟席50元)( 6:30—8:10)(老北站有上海到臨安的直達班車,只是倉促成行,沒時間提前買票)杭州汽車西站—臨安(1小時左右車程,出租車170元,包括過路費;本想坐公車,排隊人太多)臨安—昌化(1小時左右車程,依維柯班車11元,10分鐘一班)昌化—石長城(1小時左右車程,出租車110元,聽說也有班車,但直接開上景區的車好像是兩小時一班)宿徽杭農家樂(50元/標房,電話63670488/13018988147,房間比較干淨,可是有幾個用太陽能熱水器的房間水太小,沒法洗澡)10.2 石長城—馬嘯鎮(早上7點左右有班車直接能到龍崗鎮,可是因老板娘的疏忽錯過了,下一班要到9點半,只好乘老板摩托車下山,付了10元油錢)馬嘯鎮—龍崗鎮(中巴,40分鐘車程,車費大概6元,記不清了)龍崗鎮—天灘(小面包車包車30元,半小時左右車程,司機電話13185077340;司機師傅看起來滿實在,再說是假期中也就不討價還價了,平時可能還可以便宜些;賣票的說下午3點半左右景區有車下山,具體下到哪沒問,但只要到了龍崗去昌化的中巴車很多)天灘—龍崗鎮(小面包車包車30元,因為趕時間,預先讓送上山的司機來接的,不過出來的時候倒是看到大門口也有一輛小面停在那)龍崗鎮—昌化(中巴,20分鐘車程,車費3元)昌化—臨安(金龍大巴,10元,也可乘依維柯,但剛才中巴上的一位大哥強力推薦乘更安全的金龍,說依維柯開得野;金龍20分鐘一班,可以直接乘到杭州)臨安—上海(14:10—17:45)(前一日買好的票,70元,一天兩班,早上7點還有一班)深深淺淺的鉛灰色雨雲游移不定,卻始終不肯散去。十月初的江南尋不見初秋的明朗,倒是更像暮春, 彌漫著似有若無的淡淡愁緒,到了杭州更有一搭沒一搭地落下雨來。好在雨不大,到了臨安也漸漸停息了,不過從天色看放晴的希望顯然也很渺茫。說實在話,江浙的山大多其貌不揚,除了植被茂盛,在色彩上還算養眼之外,在山形、氣勢方面就乏善可陳了。此行的目的地--浙皖交界的清涼峰據說是黃山綿延而來的余脈,也算有點名門之後的意思,但將門未必出虎子,人如此,山亦然,因此也不敢抱太大期望,免得到時失望更多。話雖如此,久居鬧市,乍一看到山,還是會有飄飄然的感覺。空氣中充盈的水汽聚集在山腰,蒸騰而上,使得山頂大都隱在雲霧之後,看不真切,這倒好似一位姿色平淡的女子,罩上面紗,便增添了無限風情。一早出門,轉了無數次車以後,下午三點才抵達石長城的山門。車進了山門,一路順著山澗邊行駛,走了幾分鐘,司機讓我看左側,原來山澗對岸便是小石門、大石門,所謂石門就是兩堵石壁沿山坡相對而出,中間留了十來米的空隙,依稀可以看到門那邊的田地阡陌,從這邊看過去還真像是桃源的入口。不過我轉念一想,也許從門對面看過來,門這邊又更像是桃源了。其實人生也莫不如此,總覺得風光盡在最遠處。說是石門,事實上這裡並沒有可以開闔的門,精確一點來說,似乎叫石門框更合適,雖然難聽了點。從景區提供的導游圖上的航拍照片看,這裡最佳的觀景點顯然是在天上,圖上的這兩堵石壁從平緩起伏的綠色山坡上拔地而起,像極了科幻片中一種食肉恐龍背上的棘。 及至進了山腳下的景區正門,看到的倒也不過是南方山中常有的尋常景致,沿著山谷中的小徑盤旋而上,一路可以看到一連串大大小小的瀑布:最高處的藏蛟瀑躲在山岩背後,想一睹真顏要踩著淺淺水潭中那一塊塊布滿青苔的石塊走進去,倒勝在有曲徑通幽之意境;位置較低的老鷹潭周圍地勢開闊,潭水分成一股股細細的水流在圍在潭邊的巨石下蜿蜒流過,泠泠作響,卻是個望天發呆的好地方……景色雖平常,水真是極其干淨,而更大的妙處卻在它的幽深靜謐。方才司機稱這裡因為游人太少而已經關門大吉了,我心裡只當是他想推薦其它景點的借口而置之一笑,現在看來他的結論雖是錯誤的,理由倒也不全是虛妄,上上下下一路走來遇見的游人總計也就三五十人,在舉國上下集體出游的時節還能找到這樣的“靜”土也殊屬不易。這山少了人聲喧擾,它真正的主人自然就堂而皇之地擴展勢力了。進山時走錯了一條山道,沒走幾分鐘就發現不僅人工開鑿的石道被瘋狂生長的植物所霸占,制空權也盡被暗結的蛛網掌握,好不容易撥開枝條走到略為寬敞點的地方,一低頭忽然又見一只石蛙昂著頭,呆呆地看著我,也看不出它的眼光中是好奇還是景仰的成分居多,好在它很快喪失了對我的興趣,縱身躍入了路邊的水溝,否則再跟它腦袋兩邊各自為政的眼睛對視下去,我只怕要精神分裂了。窄淺的水溝裡也不寂寞,一個個小小的身影飛快地穿梭來去,其實真正能看清的只是它們留下的水紋,所以最終我也沒弄明白它們到底是魚是蟲。雖然這些小朋友看來都無惡意,走了十多分鐘之後仍然不見人影,我也終於有些惶惶然了,豺狼虎豹固然不會有,但是草叢中定居幾條水蛇草蛇的可能性還是不小,尤其是現在應該正是它們冬眠前儲存能量的黃金季節……幸好這時傳來了隱隱約約的人語聲,盡管依然是“空山不見人”,但足以打消循原路回頭落荒而逃的念頭。一鼓作氣繼續前行至小徑盡頭後終於又上了大道,七上八下的心因了這重回人間的輕松而放舒坦了,這才顧得上撣一撣衣襟、袖管上黃黃綠綠的花粉、草葉。回頭一看赫然豎著一塊“游人止步”的牌子,顯然這是一條已荒廢了的下山道。等到傍晚下得山來時,天色仍然陰沉,周遭更是安靜得只剩下清越的流水聲,回響在靜默佇立的山崖間;偶有一兩聲鳥鳴,得不到回應,那鳥也就不回頭地遠去了。回頭再看這遠遠近近、漫不經心地不知流淌了多久也不知還要流淌多久的溪流,突然感覺到一陣莫名的悲涼,不禁加快了腳步。山谷中的蒙古包營地也同樣空無一人,雖然旁邊小石屋窗台上晾曬的鞋子顯示這裡還是有人居住管理的,不過在此投宿的打算也已經徹底消散了,還是留待明媚的夏日裡再來消受朗月晨風吧。出了大門,天色還不算太暗,也就順著山澗一路游游蕩蕩地往下走,經過一座木橋時想起剛才司機說對岸就是安徽地界,那就既來之則過之,也算勉強湊成個浙皖兩日游吧。站在橋上,腳下是清澈見底的溪水,浙江一側是長滿山核桃樹的低矮山崖,安徽一側則是幾頭黃牛(還是水牛?不太確定,反正肯定是牛)看管下的山間田地,只是天氣不好,少了滿天彩霞,否則就是一幅絕佳的牧歸圖了。進山時已被告知班車下午三點就收班,但行至與公路相交的岔路口,還是不死心地想找找搭順風車下山的機會。一家農家樂門前停著幾輛大巴,那位一眼看去就很豪爽的司機沒等我開口問就主動介紹了他們的行程,原來他們的乘客是一百多個山友,前一日坐車到清涼峰安徽一側後開始爬山,明天將越過峰頂從這邊下山,後天再啟程返滬。可惜時間安排不對板,沒辦法接受他的好意讓他一起捎帶回去了。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才看出這家小旅店的好來,這幢小樓緊挨著小溪,窗戶正對著對岸的小山。清晨一開窗,清新的空氣伴隨著清脆的水流聲撲面而來,小溪中一只大白鵝帶領著一群鴨子正在覓食、嬉戲,山坡上農人催趕著一隊牛們正緩緩行進……美中不足的是信誓旦旦幫我看著班車的老板娘忙昏了頭,而對她過分的信任使得我只能眼睜睜看著車絕塵而去;無奈只好坐老板那輛用管子吹了半天才發動起來的老舊摩托車下山到馬嘯鎮上趕中巴車。還好這裡的山路還算平整,急彎也不多,在不時提醒他慢點開車的同時我竟然還能偷空最後瞄一眼大小石門,其實如果不是擔心安全,這樣讓山風吹遍全身的感覺倒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在馬嘯順利趕上了車,去天灘的計劃總算沒有泡湯。天灘其實也在清涼峰下,只不過是在山的另一側,這裡的山谷顯然更為開闊,溪流積聚形成的水潭面積自然也比較大,水流走向呈線形,沒有很多的迂回曲折。如果把這山裡的一個個峽谷比作人,大概絕大部分都屬於低眉順眼的溫柔女子型,而天灘的個性似乎更像個坦率直白的男子,讓人一眼可以看到他的內心。所謂天灘絕景區就是在山谷最高處的一個水潭,潭水的清澈自不在話下,但更加吸引人的倒是下方那一大塊傾斜的石板灘,幾縷潭水在石板上慢慢流過,未被潭水浸潤的地方自然就是最好的憩息處了,亦可坐亦可躺,背對潭水,山谷深處的幾座小山峰盡入眼簾。清風徐徐,水聲潺潺,套句老話,這正是一個什麼都可以想又什麼都可以不想的所在。天氣雖然還是乍陰乍晴,但比起昨天已經明朗了很多。下山離開時太陽終於露出了臉,頓時感覺所有的色彩都一下鮮明了起來,這時車正行駛在兩山夾峙的一大片田野間,雨後的太陽光線格外通透,把一大片雲影投射在青翠的山脊上,如果不是疏疏落落的房舍與藏居有別,恍惚間還以為又回到了川藏線上。第一次發現陽光下的稻田竟有那麼豐富的顏色,禾稈是深淺不一的綠色,稻穗在各種黃色、綠色中漸次變幻,頂部最成熟的顆粒則呈現出一層淡淡的紅色,而當它們隨風舞動的時候,仿佛調色板上攪混了的顏料,分不出彼此,只覺得一片斑斕。如果不是急著趕回程的長途車的話,下車步行應該是更好的選擇。雖然在回程中還在埋怨陽光的姍姍來遲,可是一回到濕嗒嗒的上海街頭,尤其是聽說這兩天都在下雨之後,這僅有的一絲不滿也頓時被幸災樂禍的竊喜吹到了九霄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