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不言真愛無怨——乾陵:無字碑及其他

作者: 獨舞飛天

導讀無字碑,無疑是乾陵最出名的標志。後人對其成因的猜測,主要歸集於這是武則天“不著一字,而把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的說法。我卻不信。在無字碑前佇立良久,得出的結論是:若是依了上述說法,那麼武則天的真實思想,可能被後人大大的謬誤了。傳統正宗的參觀路線,是從眼前一壁陡峭的石級開始,這也正是瞻仰乾陵最原始的起點。以前登過秦始皇陵的陵台,又 ...

無字碑,無疑是乾陵最出名的標志。後人對其成因的猜測,主要歸集於這是武則天“不著一字,而把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的說法。我卻不信。在無字碑前佇立良久,得出的結論是:若是依了上述說法,那麼武則天的真實思想,可能被後人大大的謬誤了。傳統正宗的參觀路線,是從眼前一壁陡峭的石級開始,這也正是瞻仰乾陵最原始的起點。以前登過秦始皇陵的陵台,又剛從懿德太子墓的土台上下來,對於乾陵的高度可以算得上有些預見,心想這壁陡坡之上大概不遠了吧。爬上去,赫然又是一壁陡峭石級立在眼前,又作如是想,再爬上去,面前仍是一壁石級,心說這麼高哇,啥時才爬得完呢。反復三四次後,心裡只剩下誠惶誠恐,只靜靜地前行。奇妙的是,不爬完先前的台階就看不到更高的台階還在前面。繼續往上爬,終於面前豁然開朗,一條神道(又稱司馬道)伸展向前,兩邊山峰上有對峙樓台。一步步跨過去,似乎快到頭了,且慢,神道一下子又向前延長了,筆直地通向遠方的山峰,要走的路比走過的路更為漫長。旅游大巴的停車場就在神道旁邊,旅游團隊在此進出。先前爬台階的辛苦不用經歷,當然也就無從體會只有在那攀援石級的艱辛旅途中才會產生的心情。走過殘缺的石人石馬石翁仲,面前平台的兩旁現出兩塊石碑。一塊是七節碑又稱述聖紀碑,是武則天為她丈夫高宗李顯歌功頌德的,字跡已模糊。另一邊的就是無字碑了。這塊碑通體由一塊完整的大青石鑿成,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重達98.8噸,據稱依其重量為國內現存石碑第一;上有八條螭龍相互纏繞,主體不著一字,史稱“無字碑”。站在碑前,仰望山峰,尋思良久。都說武則天是想把是非功過留與後人評說,果真如此,何必立碑?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豎成這麼一個石碑,豈容後人隨意塗鴉?想想已經走過的漫長神道,看看這大費周折才豎起的厚重石碑,仰望面前雄偉壯觀的山峰,赫然一驚:神道、石碑、山峰,三位一體,已經明明白白地向所有來者彰顯了絕對的氣派與莊嚴——我就在這裡,這是我的江山,後代子孫須得歷經辛苦方可來到這裡瞻仰我;我的作為無須別人評價,更不容他人置喙!石碑無字,因非言語可以表達,只可由其厚重而涵蓋:從武媚娘為求自保而使出千般手段,到以則天之名改朝換代國號大周,再到取意“日月為空”而自名為“曌”,謀事深遠,借勢而成,最終可隨意張揚自己的任意主張,其間多少辛酸委屈,仇殺爭鬥,苦難奢靡,愛恨情仇,哪能憑言語道盡?只借著青石一方,將一切顏色掩蓋,令千般波瀾停歇。斯人已遠去,留下山峰、神道與無字豐碑,默默迎接朝陽、送走落日,閱盡人間千年滄桑;以一條筆直、寬闊而綿長的神道,接受世代人們歷經辛苦才能得見的瞻仰。大道不言,無須言,無盡言;真愛無怨,只活出真實的自己,對人無求故無怨,對己負責則無悔。游完乾陵,若個定要說說獨舞對武則天的感想,只能說一句:這位女子,敢想敢為,做足了自在的自己,完成了大寫的“人”。後續:旅游至此,我們所說的乾陵,能夠見到能夠走到的仍只是地面部分;沉睡於地下的世界,是女皇武則天與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至今未曾開啟。又附:獨舞認為對武則天的一生心路歷程的深層次簡略表述,來自於香港馮寶寶版電視劇《武則天》主題曲歌詞,抄錄如下:誰瀕臨絕境/心中會不吃驚/誰臨困苦裡/身邊會不冷清無援助沒照應/那一著敢說必勝/誰人到黑夜/不望能照明誰能做我公正/靜靜聽我心聲/易地換處境/怎說應不應人從熱漸化冰/冷面是我承認/誰能再假定/知我無情有情



(乾陵)



(神道)



(回望來時路)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