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湮沒了5000年的輝煌----交通/小吃篇

作者: 李兔兔

導讀²西安交通 在西安,最讓我害怕的莫過於過馬路了。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互不相讓,個個都爭分奪秒,十萬火急。機動車在路口從不“減速減檔”,看得我心驚肉跳;行人也絲毫不遜色,穿梭其中,看得我怵目驚心。戲稱,北京堵車是“干堵”,而西安是“稠堵”。還有,西安公交的司機似乎總在趕時間,有兩次我都差點被擠在了車門上,還有一次,我還沒下車,車門也 ...

²西安交通

在西安,最讓我害怕的莫過於過馬路了。機動車、自行車和行人互不相讓,個個都爭分奪秒,十萬火急。機動車在路口從不“減速減檔”,看得我心驚肉跳;行人也絲毫不遜色,穿梭其中,看得我怵目驚心。戲稱,北京堵車是“干堵”,而西安是“稠堵”。還有,西安公交的司機似乎總在趕時間,有兩次我都差點被擠在了車門上,還有一次,我還沒下車,車門也沒關,就已經行駛了。

交通中亂中之最,非火車站莫屬。因去往兵馬俑和法門寺的公交車都在火車站廣場,就成了私營和國營的戰場。兵馬俑線路不必多說了,解放飯店門口的306,綠色;法門寺線路在火車站東側廣場(兵馬俑線路的對面),白色。國營的線路已經被私營的線路重重包圍,一路上不斷有人打著公交公司的招牌游說你坐車,當我們衝出重圍找到公交時,頗有當年玄奘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識別妖魔鬼怪,取得真經的激動和欣慰。

²西安小吃

除了名勝古跡,小吃也是我西安之旅的重要目標。當地人介紹,同盛祥、德發長、樊記、東大街的老孫家(與西羊市的老孫家區別)、解放路餃子館和西安飯莊盛名之下,多少喪失了西安小吃的原色,真正體現精髓的倒是路邊的小店,再有就是鼓樓小面的小吃一條街了。

小吃街上的飯店林林總總,以賈三灌湯包最為著名,店面也最大。其中的灌湯包和八寶稀飯值得稱道,繆糟去了2趟也沒有吃到,酸梅湯2元/杯,比外面的貴,但味道卻有不同。小吃街西側的西羊市和北面盡頭的大皮院分布著很多回民餐館,可以看到很多穆斯林婦女包裹著頭巾,穿梭其中,頗具民族風情,但衛生狀況可是不敢恭維。西羊市的“老孫家”似乎連碗都沒有洗就直接給了下一個顧客,勉強吃了幾口,實在無法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尤為嚴重的,在吃過大皮院拐角處第二家的牛羊肉串後,整整鬧了一晚上加半個白天的腹瀉,影響行程不說,身體也非常難受。

肉加饃,本想去網上推薦的碑林北面的“秦豫”,被告知中午2:00就關門,並推薦我們去了文昌門外路東的“王魁”,店面不大,但看上去較為干淨。優質肉加饃有些名過其實,純瘦肉的就可以,3元/個,偏鹹,佐以稀飯正好。

岐山面在鼓樓西側一站地的“永豐小吃”吃的,還可以。再有,北大街東側家樂福北面的“宮廷桃酥王”的綠豆糕和桃酥味道不錯。

位於鐘樓東側東大街南面路口的大華小吃城中的羊血饸硌頗受當地人推崇,路口北邊的鐘樓的小奶糕也名不虛傳,尤以奶油味的為最。

西安小吃整體上說水平一般,或許是因為我的期望值太高,也或許是因為現在全國各地都能吃到比較正宗的口味,沒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在新的條件下,小吃似乎應該有所改良,比如衛生條件,比如輔料——岐山稍子面上面的漂著的一層肥肉。

西安作為擁有5000年歷史,13朝建都的古都,為什麼沒有傳承一派菜系,而是以小吃源遠流長,這是我所不解的。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