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江南:無錫篇——蘇無昆三地四日流水記

作者: 由來一夢

導讀天下第二泉呀,惠山腳半邊。泉水生情,茶葉泡香片。錫山麼,相對那惠山泉,山腳下,兩半邊,開個泥佛店……——《無錫景》 【無錫篇】 無錫對我來說,是一種印像。很小的時候便有的一種印像,緣自於這首江蘇民歌《無錫景》。 那時,我剛升入初中,音樂課上便學了這首歌,後來我們班憑借這首歌還進入學校紅五月歌詠比賽的決賽,所以印像很深。無錫幾乎是我第 ...

天下第二泉呀,惠山腳半邊。泉水生情,茶葉泡香片。錫山麼,相對那惠山泉,山腳下,兩半邊,開個泥佛店……——《無錫景》

【無錫篇】

無錫對我來說,是一種印像。很小的時候便有的一種印像,緣自於這首江蘇民歌《無錫景》。

那時,我剛升入初中,音樂課上便學了這首歌,後來我們班憑借這首歌還進入學校紅五月歌詠比賽的決賽,所以印像很深。無錫幾乎是我第一個可以想像出樣子的江南城市,光復門、黿頭渚、梅園、惠山、第二泉……這些影子都模模糊糊地存在於我的腦海中,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想找機會親臨其地印證一下我心中的這些斷章,所以,這次江南之行,無錫是必須要去的一站。

4號早上7點起床,8點從酒店出發,乘游1路到火車站。蘇州與無錫之間的火車很方便,幾乎每個小時裡至少有一趟。我乘的是T702次,8點46分發車。

半個小時之後,我已經站在無錫的土地上了。無錫有“小上海”之稱,似乎無錫人也對此有些沾沾自喜,連《無錫景》中唱某一條河某一座橋很熱鬧,都要用“像啊像申江”來形容。

無錫火車站很漂亮也很現代,確實在風格上甚至站前廣場的建築設計上與上海站如出一轍,而且從火車站出來望開去,高樓林立,確實像是上海的縮影。由此,我又想到了蘇州,雖然兩地近在咫尺,風格卻大相徑庭。在蘇州的老城區內幾乎看不到高層建築,或者說,不是幾乎,是根本就看不到。因為蘇州政府有規定,為了保持老城風貌,城內所有建築,高度都不得超過城北的北寺塔。城內黑瓦白牆的風格非常舒服,即使新建的建築也是修舊如舊。但在蘇州城外的新區和開發區,一樣的高樓大廈,絲毫不遜於上海北京。在2006年度外商評選的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榜上,高居榜首的便是蘇州。這真算得上是城市建設的一個典範了!

話扯遠了,接著回到無錫。我這個外鄉人總對無錫“小上海”的稱呼有些非議,無錫就是無錫,肯定有和上海不一樣的地方,但到底在哪裡呢?不妨去找找吧。

第一站要去黿頭渚。因為在那首《無錫景》中唱過:“第一個好景致啊,要算黿頭渚。山路曲折多幽雅呀,水連山麼山連水……”。雖然此行之前,就有不少朋友勸我不必去,去了肯定會失望,而且太湖污染的也很厲害。但是無錫的黿頭渚就像蘇州的寒山寺,不去總覺得行程是不完整的。我便懷著接受失望的心坐上了車。

從火車站到黿頭渚有兩趟車可以坐,1路和87路,均是投幣2元。兩個車的終點都是黿頭渚,但停靠的大門不同,1路停在充山門,87路停在犢山門,但去的時候無所謂了,因為這兩個大門都有免費到景區的觀覽車。只是回來的時候要注意啦,1路途徑蠡園,87路途徑梅園和錫惠公園,去不同的地方要坐不同的車。

在車上站了一個小時,總算到了大門口。門票105元!我不知道這個價格是怎麼核算出來的?!很多人對黿頭渚的失望恐怕從第一道門票這就已經開始了吧。這105元等於什麼?就是相當於故宮(60元)+八達嶺長城(45元)或者故宮(60元)+頤和園(30元)+天壇(15元),以前我還對北京的門票頗為不滿,但這次從蘇州無錫回來之後,我覺得北京的門票已經很便宜啦。

從買門票的大門到真正的景區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有免費的觀覽車,幾分鐘後就可以送到了。按照慣例,都是先游覽太湖仙島。需要坐游輪或者快艇過去,快艇30元一位,游輪是免費的,不過可想而知,人會有多麼的多了。光排隊等游輪的時間就有二十分鐘,上了游輪到仙島差不多是十分鐘。坐游輪的好處是第一可以省點銀子,第二在船上拍拍太湖的風景。最讓人興奮的是看到湖面上航行著那種很古老的木質七桅帆船,據說只有黿頭渚這裡才有了。

上島之後仍然是熙熙攘攘,在這裡看到的太湖風光並不是很漂亮,至少感覺沒有上半年去岳陽在洞庭湖上看到的風光好。島上大多是一些人造景點,南天門啊,月老祠啊等等。我覺得很沒意思,看看表快12點了,再逛下去簡直是浪費時間。看到渡輪碼頭人滿為患的樣子,一咬牙,一狠心,花了30塊錢坐快艇回去。

回到黿頭渚岸上,又走走看看了一陣,感覺要比那個什麼太湖仙島上好一些。景區門口有個“太湖人家”,想在那裡解決午飯,嘗嘗無錫的蟹粉小籠,但是餐廳裡秩序極亂,根本沒有排隊的概念,一群人在那搶飯,一氣之下,不吃了。坐87路車去錫惠公園。

又站了半個小時,在錫惠公園站下車,過馬路向前走50米,就是公園大門,應該是錫山這邊的大門。

門票種類很多,各種聯票包括動物園、游樂園、纜車種種,我買了最單純的景區門票,35元。從錫山這邊開始逛,似乎沒覺得有多大意思,就像普通的大公園,有草地,有孩子的游樂設施,但走著走著就到了安靜的山道中,驚喜就一個接一個了……

首先不期而遇的是一座老宅子,它的屋檐和瓦當吸引了我,轉到門前才知道這竟然是張中丞祠。張中丞指的是唐朝人張巡,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忠臣良將,為人正直剛強,他那個時代正值楊國忠專權,有人勸他依附楊國忠,被他斷然拒絕。安史之亂的時候,他與許遠共守睢陽城,被叛軍十三萬之眾圍攻,內無糧草,外無支援,僅剩兵士600余人,彈盡糧絕,但依然堅守不降,達數月之久!後終因寡不敵眾,城破而亡。

張巡是河南人,睢陽也在河南,但我沒有想到會在江南之地,錫山腳下能有一座他的祠堂。據說歷史上的惠山廟會都是從這裡開始的,成千上萬的無錫人會趕到這裡來拜老爺(即張巡),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要拜這麼一個外鄉人,他們就會伸出大拇指說:張巡是真英雄,真好漢!真英雄不問出處,無錫人愛憎分明!

經過了張中丞祠,肚子開始抗議,看到一個小吃鋪,於是在下午三點的時候開始吃第一頓飯,一份無錫豆腐花,一個酥油餅,一個炸雞翅。炸雞翅是我這輩子吃到最難吃的,豆腐花和酥油餅還好,總之填飽了肚子,緊走幾步,就到了惠山地界了。

乾隆七下江南,最後點評江南諸山時說“惟惠山最為古雅!”,並提寫“江南第一山”。我之前對惠山幾乎沒有概念,只知道天下第二泉和惠山泥人,但當我身處其中游歷之後,我完全被驚住了,所有這一切遭遇堪稱“驚艷”二字,美的完全出乎我的想像。

首先是天下第二泉,泉水實際上幾乎都干涸了,但竟然沒有讓我產生失落感,因為這裡留下的故事依然在。那些故事們就像散落的泉珠兒一般在我腦海叮咚作響,在這一長串名單當中,自然逃脫不了陸羽、李紳、蘇東坡、文征明這一班才子,也逃脫不了宋徽宗、乾隆帝這些風流的帝王,更逃脫不了命途多舛的阿炳那一曲《二泉映月》,正想著,從不遠的亭子裡就飄來了胡琴聲聲……

經過第二泉,便進入了惠山古跡區,從這之後,我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毫不誇張,那種迷失比第一天在留園裡更加強烈,更加深刻。這是一塊神奇的地方,我在意亂神迷中來來回回。現在回憶起來,我的腦海仍然是一片迷蒙。我只依稀記得,我經過了寄暢園、惠山寺、華孝子祠、顧憲成祠、劉猛將廟、二泉書院……還有很多我記不起名字的地方。那個十月惠山的下午,我在歷史中游走,不知道方向,不知道目的。

最後我在驚亂中從惠山這邊的大門走出,因為我已經找不到來時的路了,我誤打誤撞地走到了惠山直街和惠山橫街這兩條無錫古老的街道上,兩旁有不少泥人作坊和民居,老房子在陽光下透著斑駁,這裡完全不是那個高樓林立的無錫,但我卻依稀感覺這裡才是無錫城的魂魄所在。

從惠山橫街的老街道走出來,走到了大街上,仿佛是從仙境裡又回到了現實中。我沿著大街又走回了剛才下車的車站,准備乘27路車到學前街拜訪錢鐘書故居。

到學前街的時候已經快5點了,我在街上找來找去,就是不得其門。問了一個學生模樣的女孩,她給我指了個方向,說很容易就看到的,可我一直走到十字路口也沒看到,倒看到了薛福成故居,我進去問售票人員錢鐘書故居怎麼走,她們也不說怎麼走,只告訴已經關門了,搞得我一頭霧水。

我依舊不死心,把這條街來回走了個遍,在街口看到幾進灰瓦白牆的宅子,心頭一動,但走近一看,才發現是顧毓琇紀念館。我一屁股坐在路邊,累死我了,心頭盛滿了失望。

失望是短暫的,快6點了,我要重拾鬥志,趕往下一個目的地——東林書院。從學前街坐40路,一站地到二院下,馬路對面坐3路,十分鐘到東林書院。天色已經黑下來了,我自作聰明地認為東林書院應該在老巷子裡,於是就鑽了進去,誰知找了半天也沒個影子,倒看到很多無錫的普通人家,在老宅子裡圍坐在一起吃晚飯,看上去這些人的生活不是很富有,但卻讓人溫暖。

我沒想到在剛才下車對面的一片街心花園似的建築就是東林書院的一部分,即使我站在它面前我仍然不相信,直到我問一個老者東林書院怎麼走,老者指著眼前說:這就是啊。我說,可我找不到門啊。他用手指了指不遠處的巷口:從那裡進去,一直走,就能到書院大門了。

我謝過老者,按他所指找到了東林書院的大門。門票8元,白天來是16元。書院裡空無一人。我在偌大的書院裡走著,想像著在當年的月色和燈光下,在顧憲成和高攀龍的帶領下,從堂中傳來的朗朗讀書聲。

研究明史和中國文化,誰也不能避開東林書院,避開無錫,避開這些鐵骨錚錚的無錫人。

我在書院中踱步,抬頭望那“東林舊跡”的牌坊,月亮就在它的左上方,柔柔地照著。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幾百年過去了,經歷過多少風聲雨聲,遭遇了多少國事家事,書院已不是當年那個書院,月亮卻還是當年那個月亮。

這才是無錫,惠山腳下的那條老街,灰瓦白牆的名士故居,巷子裡的平常人家,濃濃的書卷氣,錚錚的傲骨……這才是無錫。你不是什麼小上海,你是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積澱的大無錫,希望這些歷史與文化日後不會被高樓大廈所湮滅。

從無錫回蘇州是晚上8點16分的5025次列車,晚點了20分鐘,車票只有4塊5,但條件相當艱苦,我又站了50分鐘終於回到了蘇州,乘游1路返回酒店。

如果有機會再到無錫,我有兩件事要做:一是重游一次惠山,二是找到錢鐘書故居。

不想了,我已經累得快殘廢了,明天還要去昆山呢。


精選遊記: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