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兩年以來,第一次想到還從來沒有一家人同行出游過,於是決定無論如何這個五一黃金周一定要把我和爸媽一起長途運輸到外省去。
早就聽人家說婺源是個好地方,當地旅行機構就以“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為招牌來招攬生意。我想到要報名的時候已然是黃金周前的最後一個周末了,幸好搭上了末班車。
以前以為到規模比較大的旅行社報名,可能線路設計上有優勢,食宿或許也更有保證。後來發現其實大旅社是自行開發線路組團,但相對收費較高。而像去婺源這地方,整個上海所有旅社的線路大概也就四條左右。你會發現去那些名氣不是特別響亮的旅社,線路報價一模一樣。因為每家旅社的客源未必充足到組成一個團,大家爭取到的都是散客,旅社與旅社之間聯網拼團,最後形成的團隊就交給婺源在上海的辦事處。
以上算是前傳,以下切入正題。(哈哈,標准的承上啟下格式,八股啊)
說到婺源,必然要提到衢州。因為從上海去婺源路程較遠,通常旅社的行程安排都是第一天到衢州游玩,翌日才上婺源。
婺源地處江西、安徽和浙江的交界處,東鄰浙江,北靠安徽。古時屬徽州管轄,現隸屬江西省上饒地區。
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彙來形容我對這片土地的感受。想來想去,總在“俊美”跟“秀美”之間徘徊。最終,還是決定把它定性為單人“他”,那就應該是俊美了。因為它有別於蘇州園林的小家碧玉,所以直覺告訴我應該是個粗曠的漢子。當然,我指的只是這裡顛簸的山路、漫山遍野的蔥綠和臥龍谷給我的印像。
相信許多人都是因了婺源這兒的徽派民居慕名而來。其實就是很像早些年民居系列郵票上印畫的那樣。通常去看民居,主要分為東西兩條線路。東線多走李坑-汪口-曉起,西線則多走彩虹橋-理坑等等。套用導游的說辭,這兒的民居建築是:粉牆黛瓦,飛檐翹角。
婺源有許多村莊均以這坑那坑的命名,不能就顧名思義地以為村村都挖了大土坑。其實按照當地土話,坑指的是小溪。所以有小溪的地方就可以叫做坑,而絕大多數村民都姓李,並且有小溪的小橋流水人家呢就是李坑啦。
據導游說,婺源有紅綠黑白四種特產。8過偶到現在只整明白了兩種。紅,說的是這裡特產的荷包紅鯉魚;綠,應該是說口味香郁的綠茶。剛才google了一下,總算搞明白了黑白說d是啥。黑,就是龍尾硯,即歙硯;白,江灣雪梨。也算是免費給這些特產做了個廣告吧。
走過了村村落落,被領去一個叫做祥雲山的地方。去之前,導游就狂給偶們打預防針,說不管怎樣都不要在那裡撞鐘。偶心想,嗯,沒准兒那裡“坑子”忒多。進山後,路過撞鐘亭,一身著黃色道袍的和尚用渾厚的嗓音滿口道:“施主,請到這兒來撞一下鐘吧!” 如此雲雲。。。當時,真的從來沒有那麼感覺到像在拍恐怖片。腦子裡閃過的就只是《倩女幽魂》裡假扮如來佛祖的妖僧。汗~哈哈,需要練練膽量。
對於我最稀飯的大彰山臥龍谷來說,我反倒挖掘不出美麗的辭藻去描述了。 不如就瞅瞅照片,也足夠養眼的了。
從婺源啟程返回衢州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六點半了。月黑風高的,我們的金龍大巴就在山路上左搖右晃的行路。有趣的是,半路上前後若是湊巧碰上私家車時,就會自動形成一車隊。用某人的話來說,這叫群眾自發組織紀律性。哈哈哈^@^

(一口天?-李坑)

(看似一幅畫-大彰山*臥龍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