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個西藏

作者: raqiu

導讀 (西藏的龍) (古格的城堡) (別樣雪山) (千萬年前的河床) (隨處可見的畫卷) "Tibet is becoming a cool place!" 我的一個客戶聽完我幾年想去西藏未果的經歷曾這樣評價道. 我不得不承認她蠻有我們廣告人所追求的洞察力的.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當局者迷, 一個外來人反而更容易發現關鍵.西藏不再是一個遙遠的, 落後的, 蠻夷和荒涼的地方, 完全相反地,隨著越來越多周圍的媒體的宣傳 ...


(西藏的龍)



(古格的城堡)



(別樣雪山)



(千萬年前的河床)



(隨處可見的畫卷)

"Tibet is becoming a cool place!" 我的一個客戶聽完我幾年想去西藏未果的經歷曾這樣評價道. 我不得不承認她蠻有我們廣告人所追求的洞察力的.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當局者迷, 一個外來人反而更容易發現關鍵.西藏不再是一個遙遠的, 落後的, 蠻夷和荒涼的地方, 完全相反地,隨著越來越多周圍的媒體的宣傳, 交通設施的改進(不僅是飛機和鐵路, 更有公路的拓展和修繕)和越來越多周圍朋友克服高反涉足, 它已經可望可及, 從很多層面激發城市人對這片純淨寬廣又有些神秘的土地的向往.***我的外婆, 八十有幾了, 就喋喋不休地抓著我們仔細的詢問西藏之行的所見所聞, 感嘆我們又開闊了視野, 然後又不停地絮叨當初阿姨支內的時候火車一過蘭州就荒無人煙,哭聲一片, 沒想到現在這些"荒無人煙"的地方都成為旅游的熱門了. 是啊, 回想紅軍的長征路線, 在現在可都是老驢門向往不已, 跋山涉水, 不惜身價財產前往的. 我了解外婆, 她是閑不住的, 想當年也是有衝勁有想法的人.如果不是現在年紀大了, 身體不佳,她.搞不好, 也會去回西藏的. 她75歲那年被我們一起"駕"上了黃山, 在光明頂上犯病, 把我們弄得個人仰馬翻, 總算有驚無險, 不過事後聽她跟小區裡的阿婆聊天, 她還是很帶勁地描繪黃山所見所聞, 似乎又回到了當初她帶畢業班講語文課本的時光.***其實去西藏是件蠻奢侈的事情, 不光是錢的事. 沒錯大半的錢都得交路費, 來回交通, 在當地包車. 更需要的是時間和身體條件. 總能夠聽說周圍有人為了去西藏請了長假或者干脆辭職, LONG HOLIDAY背後是對職業生涯的反思, 對現實生存狀況的回旋, 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或者對經歷一種不同人生的期待. 所以住在拉薩的青年旅舍, 好像回到了大學時代的宿舍, 都是還算年輕的面孔, 熟識的驢友稱呼, 登記處琳琅滿目的"尋友"招貼, 司空見慣的超大BACKPAK以及空氣中彌漫的自由和慵懶氣息. 這是一個來自於城市又不同於城市的部落人群, 很多人, 比如我,只是過客, 因為畢竟還有很多放不下的東西在等著我們回去, 何處來何處去, 探個腦袋, 看看, 感受下, 然後回去繼續我們的人生. 也有不少的人, 跟這兒結緣, 扎個跟, 開個藏式旅舍, 餐吧, 飯館, 然後乘空閑時候細細把玩西藏的山水風土人情, 不問將來, 瀟灑快活一把. 當然如今的西藏也成為不少人眼中最後幾塊淘寶地之一, 商業崛起不久, 天時和地利, 圖謀占個先機的也不是少數.***拉薩的海拔高度是3000多點, 上納木錯/藏北需要多點准備, 好好休息, 吃點紅景天, 不要跑跳, 因為過海拔5000了.不過總體來說, 其實高反沒有以為得那麼厲害, 在高原上, 只要不感冒到發燒或者更嚴重的地步, 好好休息一兩天就能適應. 倒是強烈的紫外線, 溫差超大的氣溫以及極端干燥的空氣需要好好適應. 以我自己為例, 到拉薩第二天就有點小感冒, 開始的症狀是喉嚨痛, 現在回想應該是在八角街吹到風,當時沒多在意, 後來就有點低燒, 在無數藥片攻擊和臥床一天後迅速恢復, 不過就此拉開了一路的"流涕史". 鼻子裡脆弱的血管大概還在拉薩的時候就因為天氣太干而爆裂, 所以每天早上洗臉都會發現鼻子中的血塊, 直到返家後的第3天才徹底杜絕. 另外就是嘴唇, 干裂得厲害, 塗潤唇膏也不咋管事. 所以干季有干季的煩惱. 我在轉完山後第一個開始蛻皮, 主要是鼻子人中和兩頰處, 估計是處於中間突出部位, 受到的陽光照射最為集中和強烈. 不轉山的話應該不至於蛻皮, 不過黑一圈是肯定的. 西藏的太陽從早上8/9點升起一直到晚上9點以後才完全落下, 日中心時溫度可以到30多度, 而晚上沒有了太陽最低可以到零下10度左右. 所以在西藏, 會自然而然感受到自然力量的偉大, 再加上沿途所見西藏的多樣地貌, 雪山, 草地, 濕地, 灘塗, 沙漠, 湖泊, 丘陵以及層次分明的土壤和山丘的色彩, 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也就因此更能理解藏傳佛教如此廣而深地傳播和藏民虔誠之至的頂禮膜拜的緣由.***回來後才發現, 今年的十一不少人都去了西藏或其周圍. 本想打個時間差的, 卻仍然趕了個潮流. 不過倒是有機會看看更多的風景照. 每個人鏡頭下的西藏似乎都有些不同, 當然不變的是純淨的藍天和雄偉的山脈, 只是在這樣的天高地廣之下的眼球的關注點不一. 細細想想, 是應該不一樣的. 有喜歡自然風景的, 有關注民生文化的; 第一次去的跟去過幾次的肯定不同, 都去同一條線路的和去不同地方(比如阿裡, 藏北和山南的)也會不同; 還有就是個人的審美和攝影技巧了. 而西藏本身在這樣的時空進程下, 也不能幸免地經歷著自己的涅槃. 所以很多落後和先進的,傳統和現代, 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以及民族和世界是可以在這裡共存的, 也許只是一個簡單的哲學, "存在就是有道理的."***離開拉薩的十多天在藏西北的路途中, 應該說西藏還是跟我想像中非常接近, 保持著獨特的風貌. 地廣人稀, 是野生高原動物的樂園. 我們就眼看著藏羚羊抖動著白色的圓尾巴, 從我們的車窗前跳開. 最壯觀的是日落時分回程經過神山, 藏羚羊, 野驢, 犛牛和大群的飛鳥就在山腳下的草地間徜徉或淺飛, 映著終年雪山的背景和獨有的日落的光暈, 構成了一幅生動的自然畫卷. 畢竟能夠到這裡的,除了當地人還是少數. 波說, 走了這一圈真實地相信中國還有幾千萬的人口沒能解決溫飽問題. 我說, 沒想到西藏6個地區的差異如此明顯, 車行不過一小時卻經歷兩個完全的不同的地域, 那曲和阿裡. 前者水草肥美, 牛羊成群, 氣候濕潤; 而後者罕見動物或畜牧的痕跡, 土地干裂, 山丘沙化, 仿佛是個巨大的戈壁灘. 後來看了10月的中國國家地理318國道專輯, 才知道比我見過的差異更明顯的地方是川藏一線接近山南的地方, 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 雪山草地和耕田湖泊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狹小的空間中, 這個地球上能夠看到這樣的景像只有在西藏. 鳥說, 這次看到了不少之前未見的湖, 同樣的雪山和藍色的湖水,毫不遜色已經聲明在外的3大聖湖, 只是因為到的人少, 憑添幾分空靈的色彩. 老驢說, 西藏就是個"你花了大筆錢甘願來受苦"的地方. 打電話回家報平安, 媽媽問聽說青藏一線的風景很好, 是真的嗎? 而對西藏的雪山和湖泊已經有點審美疲勞的我忽然有些不置可否的感覺. 嘿, 在西藏呆久了, 真有點忘了火車來時占用不少內存的沿途風景了.***仔細地翻看在拉薩買的西藏地圖, 中英文對照的, 比起很多旅游景點的英文翻譯, 這張地圖上的翻譯真的達到很高的水平. 不過好事的我還是對很多中文字眼有所疑問, 比如說西藏是一片"美麗富裕"的土地. 風景優美, 當然是的, 而富裕我覺得談不上, 如果是說佛教文化醫學也許, 土地資源富裕未見相關報道, 一路過來也沒覺得, 而人的富裕肯定不是的. ***我們的司機則評價西藏的地圖沒有一張是正確的, 除非是軍用的還能看看. 藏北一路確實有不少地方是地圖上找不著的, 連蠻大個湖都沒有一點標注痕跡, 我們的路就是泥地上前面車子留下的胎痕, 所幸沒有下雨, 否則有"輪陷"不說, 更有迷路的隱憂. 這一路上顛簸是家常便飯, 過個沼澤泥地是顯示4500的越野車本色, 星夜趕路更是讓我們有機會欣賞一片無際夜色中的月光星輝. 這時候靠的不是地圖, 只是司機的直覺和判斷, 還有就是我們內心早點看到人間煙火和在N多次念叨"翻過這個山頭應該到了"的期盼. 西藏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要廣, 要荒, 要難以形容, 因為它實在很獨特, 每次都在我們以為了解了的時候給出個意外, 拿外婆的話來說是"好好開了眼界了". ***總算是去過西藏了, 回來修整一番, 包括臉, 尤其是鼻子, 胃以及身體的疲勞, 更有精神狀態上的調整. 上班, 看著同事MSN上的名字, "鍛煉身體, TIBET准備中", 不禁多了幾分感慨. 在網上看到一下爆增的留言帖子, 都是抒發去藏的所見所感的, 頓時"心有戚戚焉!" 這次去西藏對我而言自然是一嘗夙願, 然而又有些平白的失落, 許是為了暫時空位的下個旅行地點吧, 或者是它觸動了我某些潛在的意識跟遙遠的記憶, 也可能是對某些信念的動搖或是鞏固. 慢慢留給記憶去斟酌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